中國科幻迎來「黃金時代」?聽劉慈欣這些大咖們怎麼說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在我國傳統文學中,從來不缺乏想像力的作品。人們世代沿襲著「萬物有靈」的神話思維,「精衛填海」「夸父追日」憑藉毅力和勇氣,人與自然建立起新的聯繫;先秦哲學裡的「莊周夢蝶」「偃師造人」,無一不體現想像力的極致。

可直到19世紀後半葉,這片充滿想像的土壤上才誕生了嚴格意義的科幻。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充斥著古裝劇、缺乏科幻大作的螢屏,讓人不禁發出這樣的質疑:中國人的想像力用完了嗎?

隨著《三體》的橫空出世,《流浪地球》成為爆款,一掃中國科幻文藝界的晦暗底色,中國科幻是否真的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2019中國科幻大會日前在京舉行,科學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和不少熱愛科幻、從事科幻的人們聚在一起,詮釋他們眼中中國科幻的時代命題。

中國科幻,本土?未來?

雨果獎的兩度殊榮,讓中國科幻作家蜚聲國際、令科幻讀者振奮不已。北京、深圳、成都各地科幻盛典繁榮開展,大咖雲集、論壇爭鳴……人們歡呼,「中國科幻的春天已經到來」。

從統計數據而言,這般自信是理直氣壯的。由本屆大會公布的《2019年度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指出,與科幻相關的電影、遊戲、閱讀產業漲勢強勁,2018年中國科幻產業產值達到456.35億元,比前一年增長3.26倍;且今年上半年,中國科幻電影總產值已達172.33億元。

產業樹拓展將更加豐富與健壯、產業從業人數穩步增長、新技術研發與科幻產業結合的趨勢顯著、政府投入持續增加等新現象,令人無比期待中國科幻下一階段的精彩未來。

「我們是充滿未來感的。在世界整體科幻的衰落下,中國科幻迎來自己的輝煌,產生了科幻黃金時代最有利的條件。」笑稱自己寫的東西放在二三十年前根本沒人看的科幻作家劉慈欣,更看好科幻影視的發展前景。他認為,未來五到十年,中國還會有相當數量的科幻影視作品誕生,在國內或國際上取得一定突破。

未來事務管理局合伙人李兆欣也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中國科幻的「未來感」,他直言,任何一個正在世界版圖上崛起的、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水平的國家,都會成為科幻大國。「而在中國科幻成為第一之前,你永遠想著的是,我要去未來,我要追趕,因此從長期來看,我國科幻一定是熱的。」

而熱潮之下,科幻作為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的文化「舶來品」,在中國生根發芽,逐漸煥發出具有本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文化光彩。「雖然中國科幻來自西方,但與中國文化必須要有機結合。」科幻作家何夕認為,中國科幻具有多元化特點,存在各式各樣的流派或風格,但作品的根還在這片東方土地上,當把那些傳統而優秀的部分沉澱下來,同時大膽擁抱新鮮事物,極有可能在未來塑造出與中國文化緊密相關的科幻符號。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非常精彩,它就是中國豐富想像力向外的展示,其精彩程度甚至比好萊塢大片還要宏大、絢麗。」在美國暢銷科幻小說作家凱文·安德森看來,中國科幻作家和讀者的思考角度與西方有所差異,人們接受不同教育、有著不同觀點,中國科幻向世界提供了新視野、新表達,這樣的碰撞交流最令他感到興奮。

科幻作品負責科普嗎?

人們渴望探索太空,於是宇宙飛船出現在影視作品中;人們困窘於不夠精準的診斷和昂貴的治療費用,於是病症掃描儀和修復倉在小說裡炙手可熱;人們痴痴尋覓著無所不能的「夥伴」,於是人工智慧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時光飛梭,科幻正在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科幻作家王晉康的話來說,「未來離現在越來越近了。」他向記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打車時跟司機閒聊,談到也許這個行業十年之後就會消亡;還有很多家長給孩子選擇專業時,也會考慮到科技的飛速發展,哪些專業會在不久的將來被替代……「這就是實實在在的變化。在科幻世界裡對未來可能有101種預言,或許只有一種、甚至半種是正確的,但至少開拓了人們的思維,為時代變革做好思想準備。」

來看看敏銳的科幻研究者們都洞察到了什麼。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告訴記者,科幻作品兼具四種功能,一是表達科技時代的生活,二是協助人們描繪未來,三是對科技經驗的發展路徑進行批判,四是撫慰人心。「雖然科學普及和創意創新是兩個『輪子』,科幻作品不負責普及科學知識,但它負責打開想像力,打開思維邊界,這麼來說也可以把它納入進科普,算是體現科學精神的一部分,科幻創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很多科學家回憶,因為孩童時接觸過科幻、科普,早早樹立起追求科學的遠大理想。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吸引眾多師生收看,物理學、天文學成為孩子們選擇未來職業的重要標誌。《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諾貝爾獎獲得者索恩曾表示不知道做多少場報告才能讓他的學術研究影響全球幾億人,但是《星際穿越》一部電影就做到了。」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認為,我們需要以科幻更好地激發科學興趣,啟迪科學精神,培育創新思維,讓更多孩子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科學星空群星閃耀。

你也在聊科幻嗎?

大會期間,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高三(1)班女生隨可馨,代表江蘇中學生赴京,從劉慈欣手中接過第六屆全國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國家級一等獎的獎狀。看過《海底兩萬裡》後開始喜歡上科幻的隨可馨,在緊張學習之餘,充分享受科幻創作帶給她描繪幻想中世界的機會,這次大賽過後更加堅定了她繼續創作的決心。

2015年底,孫悅和他的團隊開始籌備中國第一家科幻書店——賽凡科幻空間,他們到世界各地海淘回好玩有趣的科幻周邊,卻發現不少都「made in China」。「為什麼我們不能做中國自己的科幻周邊?」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後,孫悅和他的團隊馬不停蹄開始調研,借鑑國外一些成熟案例,「科幻周邊衍生產品市場在中國同樣擁有無限可能,但國內市場仍處在起步階段不得不面臨許多問題:一是缺少原創性,二是質量不高、用料粗糙,三是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品牌,四是盜版猖獗。」

經過反覆討論與工業設計相結合,孫悅的目標很堅定,是為了「努力做出與同質化科幻周邊產品不一樣的特色,做出大眾接受度高的原創正版產品。」幸運的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三體》角色大頭貼、充分體現原著精神的日曆、融入小說標誌物的書籤,還有為《流浪地球》製作完整的周邊圖庫……這些落地的成果得到市場肯定,孫悅和他的團隊樂此不疲,用科幻周邊打造科幻生活方式。

而在即將到來的12月,吳巖所在的南科大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作為策展單位之一,參與第八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團隊這次策劃的主題是『科幻使城市升維』,大概展出七八十件作品,利用科幻的角度帶大家去看看城市未來什麼樣,也是用建築和藝術展現科幻的美。」吳巖說。

吳巖期待,如果科幻的表現形式不只局限在文學,也不只是藝術,而是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今後在每個城市中心都會建起一座充滿未來感的小區,達成科幻和生活的直接接觸。「未來在藝術領域,科幻藝術品可能會成為熱點,或者說中國好多當代藝術、先鋒藝術本身就是科幻,我非常看好這個市場的開發。」

你聽,人人都在聊科幻,人人都在參與科幻,這裡是科幻的世界,也是不久的將來。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幻迎來黃金時代
    科幻究竟是一種關於未來的書寫,還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儘管不那麼直接的,關於當下的書寫?  隨著《三體》橫空出世,《流浪地球》成為爆款,一掃之前中國科幻文藝界的晦暗底色,中國科幻是否真的迎來「黃金時代」?
  • 讀客文化重磅作品《銀河帝國》破百萬銷量,科幻在中國迎來黃金時代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大眾對科幻小說開始了持續廣泛的關注。   2017年,《銀河帝國:基地》入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成為了七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目。阿西莫夫這個用想像力和智慧改變世界的作家在影響了幾代人後,終於被更多中國適齡小讀客所熟知。
  • 「彩虹爺爺」驗證「流浪地球」劉慈欣寄語科幻「黃金時代」
    11月1日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會議現場,戴偉播放了他帶領團隊重現「點燃木星推動地球」的實驗片段。他還在現場進行了「黃瓶子」化學秀。隨著他不斷搖晃手中燒瓶,液體因與瓶中空氣接觸而產生顏色變化,或黃或綠。而這也是這位身材魁偉、穿著白大褂、戴著護目鏡的「洋教授」得名「彩虹爺爺」的由來。
  • 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科幻,在2019年開年迎來好時光。截至2月13日,《流浪地球》票房已超28億元,成為現象級科幻電影。受《流浪地球》帶動,劉慈欣科幻小說在暢銷榜上高歌猛進,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銷量突破百萬冊。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但就在大眾高調熱議的同時,科幻圈內保持了冷靜姿態。
  • 中國科幻似乎迎來「黃金時代」,下一個「爆款」作品在哪裡?
    鋼鐵和水泥構築的「硬核場域」中,穿梭不息的科幻愛好者們從四面八方匯聚於此,紅藍霓虹與幻想畫幅交織……2020中國科幻大會日前在北京石景山區首鋼園內舉行,一幕幕未來感十足的科幻圖景令人神往。隨著「三體」系列的走紅和《流浪地球》的熱映,中國科幻似乎迎來了「黃金時代」。科幻產業發展水平如何?下一個「爆款」作品又在哪裡?
  • 劉慈欣等國內外科幻大咖打Call,助力成都申辦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甘昕禕中國科幻圈內有一句話:「成都是中國地理上的凹地,卻是中國科幻的高地。」成都一向有著「中國科幻之都」的美譽。這座城市也正全力推動本土科幻與世界科幻的交流互鑑。目前,成都也作為中國第一個提出申辦世界科幻大會的城市,引發科幻迷的高度關注。
  • 《流浪地球》帶動圖書熱,科幻文學是否真的迎來黃金時代?
    科幻,在2019年開年迎來好時光。截至2月13日,《流浪地球》票房已超25億元,成為現象級科幻電影。受《流浪地球》帶動,劉慈欣科幻小說在暢銷榜上高歌猛進,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銷量突破百萬冊。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但就在大眾高調熱議的同時,科幻圈內保持了冷靜姿態。
  • 科幻迷的福音到!中國首篇原創科幻小說、劉慈欣手稿 都藏在這家...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對於科幻愛好者而言,如果能在一個地方看到科幻大咖的手稿,一定會膜拜之至。1月13日下午,時光幻象科普博物館在溫江開館,50多位科普科幻界人士到場祝賀。眾多科幻大咖捐贈的藏品和手稿,令人大開眼界。
  • 中國新生代科幻,不只有劉慈欣
    中國科幻作家既不能表現歐美國家的科技優勢,也不能突出科技革命對倫理和社會秩序的衝擊,科學家只能「迷誤」和困惑。尖端科技成果和創意儘管是舶來品,但科幻作家堅持重新處理這些科幻元素——取其設定,「去其糟粕」,反其道而用之。
  • 世界十大最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劉慈欣第九
    4、艾薩克·阿西莫夫,代表作:《銀河帝國三部曲》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 劉慈欣:美國是世界科幻中心 中國科幻市場還沒啟動
    今年2月,美國科幻奇幻協會在其官網上正式公布了2014年「星雲獎」入圍名單,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英文版《三體》入圍長篇小說決選。這是新時期以來首部在美國出版的中國科幻長篇入圍「星雲獎」,劉慈欣再次創造歷史。
  • 不愧是科幻文學領軍人物,劉慈欣《瘋狂的外星人》後又有新作改編
    劉慈欣被稱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領軍人物」,這一點也不誇張,看過他作品的觀眾都領略過不同凡響的腦力衝擊波,他的作品不只是單純的科幻,而是結合科學和文學美感,讓科幻作品多了一種難得可貴的「可信度」。《三體》是劉慈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即使沒有讀過相信也早有耳聞,這部作品早已經在很多人心中紮下了「神作」的根,所以改編成劇並不是只需要激情,新劇面對粉絲也需要莫大的勇氣。
  • 全球科幻大咖共助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落地成都
    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何夕與《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等悉數到場,加油助威。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著名科幻學者吳巖、著名科幻評論家嚴鋒、宋明煒以及科幻世界首任社長楊瀟等多位科幻大咖也通過視頻,表達了自己對成都申幻的美好祝福和強烈期待與支持。
  • 劉慈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三體》那麼火
    「今天我有一種感覺,科幻作家好像比科學家更受歡迎得多啊」,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院士與劉慈欣同臺講座時,訝異於科幻作家耀目的「明星光環」:「我走到哪裡,沒有說一上來就照相、籤字的,有點羨慕。」在科幻大會的創意市集上,與大劉一起閒逛的中國科協領導,也被粉絲之浪擠到了人群邊緣。
  • 我與共和國共成長|劉慈欣 在平行宇宙生活著的硬核科幻作家
    是劉慈欣的出現,以一部部作品告訴讀者,科幻是與科學相鄰,與想像力相關,可以承載未來訴求和表達價值觀的文學形態。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邊在山西省陽泉市娘子關發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
  • 見證華語科幻文學史的一個黃金時代 阿來獲頒「特別貢獻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四十年來,四川科幻一直處於我國科幻發展的領頭地位這離不開無數科幻作家、科幻從業者的不懈努力。11月22日上午10點,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東郊記憶舉行的盛大開幕式上,組委會為科幻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頒獎。首先頒發了「特別貢獻獎」。獲獎者是: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四川省作協主席,科幻世界雜誌社前社長、總編:阿來。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摘要]很多人都在議論,「中國科幻文學正逐步走入世界科幻文學的舞臺」,但正如劉慈欣所言,「中國科幻仍處於不太成熟的階段」。兩天前(北京時間8月12日),第75屆雨果獎在世界科幻大會上揭曉結果,美國黑人女作家N.K.傑米辛的《方尖碑之門》》摘得最受關注的長篇小說獎。世界文壇的目光再度轉向科幻文學。2015年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6年中國作家郝景芳以《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這些殊榮讓中國科幻迷頗為興奮。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上學識字後,好奇的劉慈欣翻出這些書來,通過查閱四角號碼字典認字,艱難地閱讀這些名著,雖似懂非懂,但他覺得能多認識些字也挺好。就這樣,直到有一天他接觸到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奇妙的場景、豐滿的細節讓他著了迷。
  • 《科幻世界》姚海軍: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竟然寫了這些
    他很驚恐,就問外面這些人是幹什麼的,陪同的人就說,她們是總長的造子員。穿越者說,哎呀,未來確實好啊,造紙的都這麼漂亮,這個時代太美好了。邊上就提醒他說,不是造紙員,是造子員,領導們都有這樣的造子員,數量不等,反正官員們都有。所以說那個時候的幻想啊,特別有意思,也值得我們深思,其實它是一個諷刺現實的小說。葉勁風的《十年後的中國》也很值得向大家介紹,也是那個時代的一個代表性的作品。
  • 劉慈欣作品漫畫版出版,如何理解「中國科幻新浪潮」?
    最近,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作品的漫畫版《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夢之海》、《鄉村教師》等膾炙人口的名篇,在全球二十多位獲得國際大獎的漫畫家的共同創作下,以圖像化的方式與讀者們見面。此前,劉慈欣的《流浪地球》被改編為電影上映,被譽為「中國科幻的希望」,《三體》的同人作品《我的三體》更是在b站上吸粉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