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迎來黃金時代

2020-11-22 新華網客戶端

  科幻究竟是一種關於未來的書寫,還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儘管不那麼直接的,關於當下的書寫?

  隨著《三體》橫空出世,《流浪地球》成為爆款,一掃之前中國科幻文藝界的晦暗底色,中國科幻是否真的迎來「黃金時代」?2019中國科幻大會日前在京舉行,科學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和不少熱愛科幻、從事科幻的人們聚在一起,詮釋他們關於中國科幻的時代命題。

  本土科幻生根發芽

  雨果獎的兩度殊榮,讓中國科幻作家蜚聲國際,令科幻讀者振奮不已。北京、深圳、成都各地科幻盛典繁榮開展,大咖雲集、論壇爭鳴……人們歡呼,「中國科幻的春天已經到來」。

  從統計數據而言,這般自信是理直氣壯的。由本屆大會公布的《2019年度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指出,與科幻相關的電影、遊戲、閱讀產業漲勢強勁,2018年中國科幻產業產值達到456.35億元,比前一年增長3.26倍;且今年上半年,中國科幻電影總產值已達172.33億元。產業拓展將更加豐富與健壯、產業從業人數穩步增長、新技術研發與科幻產業結合的趨勢顯著、政府投入持續增加等新現象,令人無比期待中國科幻下一階段的精彩未來。

  「我們是充滿未來感的。在世界整體科幻的衰落下,中國科幻迎來自己的輝煌,產生了科幻黃金時代最有利的條件。」科幻作家劉慈欣,更看好科幻影視的發展前景。他認為,未來5到10年,中國還會有相當數量的科幻影視作品誕生,在國內或國際上取得一定突破。

  熱潮之下,科幻作為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的文化「舶來品」,在中國生根發芽,逐漸煥發出具有本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文化光彩。「雖然中國科幻來自西方,但與中國文化必須有機結合。」科幻作家何夕認為,中國科幻具有多元化特點,存在各式各樣的流派或風格,但作品的根還在這片東方土地上,當把那些傳統而優秀的部分沉澱下來,同時大膽擁抱新鮮事物,極有可能在未來塑造出與中國文化緊密相關的科幻符號。

  那麼,強調「中國特色」會是中國科幻未來發展的主流嗎?科幻作家王晉康不以為然。「這麼豐富的文化體量,這麼悠久的傳統積累,這些東西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作品中,我們想不讓它帶點中國特色都難。」他認為,不用刻意強調中國特色,如果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那就是不要刻意模仿。

  「只要踏實回到生活環境裡取材,寫出來的作品百分之百是中國命題。」業內人士李兆欣則說,一個寫作者,如果不能從自己身邊取材,這不單是有沒有中國特色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看的問題。「如果寫了一個故事,裡面都是外國人的名字、外國人的場景、外國人的思維方式,探討外國人關心的主題,這連中國人都不愛看。」

  隨著越來越多優秀作品在海外收穫關注與美譽,中國科幻自然而然成為向世界「表達中國」的重要途徑。在美國暢銷科幻小說作家凱文·安德森看來,中國科幻作家和讀者的思考角度與西方有所差異,人們接受不同教育、有著不同觀點,中國科幻向世界提供了新視野、新表達,這樣的碰撞交流最令他感到興奮。

  科幻科學兩翼齊飛

  人們渴望探索太空,於是宇宙飛船出現在影視作品中;人們困窘於不夠精準的診斷和昂貴的治療費用,於是病症掃描儀和修復倉在小說裡炙手可熱;人們痴痴尋覓著無所不能的「夥伴」,於是人工智慧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時光飛梭,科幻正在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科幻還只是科幻嗎?它究竟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科技在生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科幻開始處理人與技術之間的關係,從而幫助大眾深刻理解科技到底是什麼,能帶給我們怎樣的衝擊和影響,對培育整個民族創新性、想像力以及科技素養來說,都會是往上走的態勢。」青年一代科幻作家陳楸帆說。

  科幻究竟是一種關於未來的書寫,還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儘管不那麼直接的,關於當下的書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有感於全面勃興的中國科幻與科技革命一體同源,「科幻具有反科學性,它能夠對科學神話進行質詢,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反思。而當科幻在中國成為巍然壯觀的事業時,我們必須思考,關於科幻的功能和意義,科幻精神不僅是想像、探索或是拓寬人類視野,它還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包括對社會、對此刻和對明天的展望」。

  來看看敏銳的科幻研究者們都洞察到了什麼。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說,科幻作品兼具四種功能,一是表達科技時代的生活,二是協助人們描繪未來,三是對科技經驗的發展路徑進行批判,四是撫慰人心。「雖然科學普及和創意創新是兩個『輪子』,科幻作品不負責普及科學知識,但它負責打開想像力,打開思維邊界,這麼來說也可以把它納入進科普,算是體現科學精神的一部分,科幻創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當前中國遇到很多技術和科學理論原始創新的瓶頸,很大原因是對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和敢於想像能力的缺乏。」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更關心科幻對我國科研領域的啟發,特別是提升基礎研究水平方面。他指出,一個國家無論是科普還是科幻,它的繁榮不僅體現在作品上,還是一種綜合實力的展現,通過產業的繁榮帶動更多社會力量支持該領域的人才培養,將促成更多優秀作品產生。

  「很多科學家回憶,因為孩童時接觸過科幻、科普,早早就樹立起追求科學的遠大理想。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吸引眾多師生收看,物理學、天文學成為孩子們選擇未來職業的重要標誌。《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諾貝爾獎獲得者索恩曾表示不知道要做多少場報告才能讓他的學術研究影響全球幾億人,但是《星際穿越》一部電影就做到了。」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認為,我們需要以科幻更好激發科學興趣,啟迪科學精神,培育創新思維,讓更多孩子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科學星空群星閃耀。

  人人參與科幻世界

  大會期間,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高三(1)班女生隨可馨,代表江蘇中學生赴京,從劉慈欣手中接過第六屆全國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國家級一等獎的獎狀。隨可馨就是在緊張學習之餘,充分享受科幻創作帶給她描繪幻想世界的機會,這次大賽後更加堅定了她繼續創作的決心。

  主會場中,一幅60米長的巨幅「科幻史」畫卷甚是震撼。「我們一直以來用講故事的方法去做科普,以長圖為特色,現在還有了短視頻產品,呈現出一種『輕科幻』式的科普表達。」長圖總策劃人、局部氣候調查組聯合創始人孫啟銘說,希望藉助更多科幻元素,以豐富的形式將新知識在潛移默化中與公眾分享。

  2015年底,孫悅和他的團隊開始籌備中國第一家科幻書店——賽凡科幻空間,他們到世界各地海淘回好玩有趣的科幻周邊衍生產品,卻發現不少都「made in China」。「為什麼我們不能做中國自己的科幻周邊衍生產品?」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後,孫悅和他的團隊馬不停蹄開始調研,借鑑國外一些成熟案例,「科幻周邊衍生產品市場在中國同樣擁有無限可能,但國內市場仍處在起步階段不得不面臨許多問題:一是缺少原創性,二是質量不高、用料粗糙,三是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品牌,四是盜版猖獗」。

  經過反覆討論與工業設計相結合,孫悅的目標很堅定,「努力做出與同質化科幻周邊產品不一樣的特色,做出大眾接受度高的原創正版產品」。幸運的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三體》角色大頭貼、充分體現原著精神的日曆、融入小說標誌物的書籤,還有為《流浪地球》製作完整的周邊圖庫……這些成果得到市場肯定,孫悅和他的團隊樂此不疲,用科幻周邊產品打造科幻生活方式。

  在12月,吳巖所在的南科大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作為策展單位之一,參與第八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團隊這次策劃的主題是『科幻使城市升維』,就是利用科幻的角度帶大家去看看城市未來什麼樣,也是用建築和藝術展現科幻的美。」吳巖說。

  他期待,如果科幻的表現形式不只局限在文學,也不只是藝術,而是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今後在每個城市中心都會建起一座充滿未來感的小區,達成科幻和生活的直接接觸。「未來在藝術領域,科幻藝術品可能會成為熱點,或者說中國好多當代藝術、先鋒藝術本身就是科幻,我非常看好這個市場的開發。」

  你聽,人人都在聊科幻,人人都在參與科幻,這裡是科幻的世界,也是不久的將來。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幻似乎迎來「黃金時代」,下一個「爆款」作品在哪裡?
    鋼鐵和水泥構築的「硬核場域」中,穿梭不息的科幻愛好者們從四面八方匯聚於此,紅藍霓虹與幻想畫幅交織……2020中國科幻大會日前在北京石景山區首鋼園內舉行,一幕幕未來感十足的科幻圖景令人神往。隨著「三體」系列的走紅和《流浪地球》的熱映,中國科幻似乎迎來了「黃金時代」。科幻產業發展水平如何?下一個「爆款」作品又在哪裡?
  • 中國科幻迎來「黃金時代」?聽劉慈欣這些大咖們怎麼說
    可直到19世紀後半葉,這片充滿想像的土壤上才誕生了嚴格意義的科幻。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充斥著古裝劇、缺乏科幻大作的螢屏,讓人不禁發出這樣的質疑:中國人的想像力用完了嗎?隨著《三體》的橫空出世,《流浪地球》成為爆款,一掃中國科幻文藝界的晦暗底色,中國科幻是否真的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
  • 讀客文化重磅作品《銀河帝國》破百萬銷量,科幻在中國迎來黃金時代
    科幻小說終於在中國這片土壤上蓬勃發展了起來。   科幻作品在中國成功出圈,從小圈子走向了普羅大眾   《銀河帝國》的逆襲,正是近年來科幻文化在中國爆發式發展的縮影。它的崛起見證了科幻類型小說在中國市場的變遷。
  • 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科幻,在2019年開年迎來好時光。截至2月13日,《流浪地球》票房已超28億元,成為現象級科幻電影。受《流浪地球》帶動,劉慈欣科幻小說在暢銷榜上高歌猛進,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銷量突破百萬冊。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但就在大眾高調熱議的同時,科幻圈內保持了冷靜姿態。
  • 中國雪豹保護迎來「黃金時代」
    新華社西寧10月24日電 題:中國雪豹保護迎來「黃金時代」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褚怡在第八個「世界雪豹日」(10月23日)來臨之際,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聯合編制完成了《青海雪豹保護規劃(2021-2030)》,未來青藏高原將系統恢復雪豹棲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 《流浪地球》帶動圖書熱,科幻文學是否真的迎來黃金時代?
    科幻,在2019年開年迎來好時光。截至2月13日,《流浪地球》票房已超25億元,成為現象級科幻電影。受《流浪地球》帶動,劉慈欣科幻小說在暢銷榜上高歌猛進,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銷量突破百萬冊。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但就在大眾高調熱議的同時,科幻圈內保持了冷靜姿態。
  • 見證華語科幻文學史的一個黃金時代 阿來獲頒「特別貢獻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四十年來,四川科幻一直處於我國科幻發展的領頭地位這離不開無數科幻作家、科幻從業者的不懈努力。11月22日上午10點,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東郊記憶舉行的盛大開幕式上,組委會為科幻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頒獎。首先頒發了「特別貢獻獎」。獲獎者是: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四川省作協主席,科幻世界雜誌社前社長、總編:阿來。
  • 「彩虹爺爺」驗證「流浪地球」劉慈欣寄語科幻「黃金時代」
    11月1日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會議現場,戴偉播放了他帶領團隊重現「點燃木星推動地球」的實驗片段。他還在現場進行了「黃瓶子」化學秀。隨著他不斷搖晃手中燒瓶,液體因與瓶中空氣接觸而產生顏色變化,或黃或綠。而這也是這位身材魁偉、穿著白大褂、戴著護目鏡的「洋教授」得名「彩虹爺爺」的由來。
  • 海通證券:不可不說的「口紅效應」,文娛產業正迎來黃金時代 | 互聯...
    同時在電影產業的刺激下,美國動漫和遊戲產業也開始成為「口紅效應」的另外兩個受益產業;在法國,1960~1980年經濟蕭條下分時旅遊引發「假期狂歡」,旅遊業火爆;08年金融危機下出版發行市場逆勢上揚,時尚消費贏來春天;3)在德國和英國,「口紅效應」也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其中英國3D電影突圍,話劇逆襲,電影戲劇產業迎來「口紅效應」。
  • 陳思誠這部新片,將迎來大銀幕上的科幻盛宴!
    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科幻片的一個黃金時代,推出了《霹靂貝貝》《瘋狂的兔子》《小太陽》《大氣層消失》《魔錶》《錯位》等,其中有很多屬於兒童片「曾經伴隨一代人成長的科幻啟蒙讀物,由法國的《海底兩萬裡》變成了中國的《三體》。」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於是,「科幻元年」又代表了一種真實存在的巨大期望的投射:什麼時候中國科幻電影能不再賣萌或做鬼臉,而是真正地「秀肌肉」呢?這不是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但它無疑是中國第一部科幻奇觀電影。而經由這場「奇觀」磨礪而出的製作隊伍,也為中國此後的科幻電影工業發展提供了富有經驗的後備軍。因此,說它具有某種元年/開創性質,《流浪地球》應是當之無愧的。當然,對巨大慣性的糾偏勢必造成某種矯枉過正。
  • 中國科幻,如何尋找中國命題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認為平時沒什麼人會認出自己的科幻作家劉慈欣,在2日和3日舉行的2019中國科幻大會上,成了那顆最閃亮的星。讀者為了他,從全國各地,來到位於北京西南角的園博園。劉慈欣科幻市集裡有個書攤,賣科幻小說。
  • 世界十大最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劉慈欣第九
    4、艾薩克·阿西莫夫,代表作:《銀河帝國三部曲》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 《流浪地球》帶起科幻風潮,本土科幻小說的春天來了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科幻成為出版界C位出道的典範——電影《流浪地球》口碑爆棚、票房大賣,也因此帶動了一股科幻小說熱潮。一批新近亮相的國內中青年作家科幻小說紛紛登上熱銷榜,原本小眾的本土原創科幻文學迎來新春氣象。
  • 初心資本田江川:群星閃耀,中國軟體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 甲子引力
    站在2020年的時間點,我們從未如此篤定地認為,中國軟體市場將迎來一個黃金時代,而我們也很榮幸能在這樣一個歷史機遇來臨時,扮演一個小小的見證者。 1.經歷40年追趕,看中美實力消長 2020年中國軟體市場規模突破8萬億,跟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小。
  • 美麗中國、美麗英國——「中英黃金時代」中國藝術展在倫敦開幕
    新華社倫敦9月25日電(記者梁希之)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美麗中國、美麗英國——「中英黃金時代」中國藝術展(以下簡稱「雙美展」)25日在倫敦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人民畫報社、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廳等聯合主辦。
  • 美麗中國 美麗英國—「中英黃金時代」中國藝術展舉行
    人民網倫敦9月27日電(記者許立群)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9月24日至10月10日,《美麗中國 美麗英國 —— 「中英黃金時代」中國藝術展》系列活動在英國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人民畫報社、威斯敏斯特市政府、英國文化學院、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廳等機構聯合主辦,北京大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北京博聲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英國佳德無限藝文有限公司、查寧閣圖書館、中國企業家攝影學會、國際攝影師聯盟、美好生活讀書會、英中攝影協會等機構聯合承辦,英國河北會、倫敦明愛學院、英國旅英文化學會、中英武術協會等機構協辦。
  • 科幻成都①|《科幻世界》姚海軍:成都是「中國科幻的延安」
    當時,《科幻世界》之外的中國科幻仍一片昏暗,《星雲》為全國的科幻作者、編輯、讀者和研究者之間搭建了一個難得的交流平臺,間接促進了中國科幻圈的形成。雜誌從早期的手刻蠟紙、油印,到鉛字、數碼,排版的升級也見證了中國科幻從低谷爬出的全過程。
  • 中國科幻目前最急需和最缺少的是什麼?| 科幻問答 039
    歡迎繼續給我們提問題~Q:中國科幻要發展起來
  • 2020中國科幻大會開幕 中國科幻電影將進入怎樣的發展新階段?
    央廣網北京11月2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1月1日到2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召開。在昨天(1日)的開幕式上,大會宣布成立中國科協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作為促進科幻電影發展聯繫機制的日常辦事機構。一系列促進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相關舉措也陸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