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目前最急需和最缺少的是什麼?| 科幻問答 039

2021-01-15 不存在科幻

歡迎繼續給我們提問題~

Q:中國科幻要發展起來,目前最急需和最缺少的是什麼?

兔子:中國科幻已經發展起來了。以世界和歷史眼光來看,除了英美一體的英語科幻仍然數量巨大和別人不在一個層次,中國科幻和日本科幻卻有可比之處。作者/讀者數量、行業平均年齡、出版物規模、世界影響,各有勝場,唯有視覺化一項,中國科幻遠不及。所以你的問題,其實是兩問:1、中國科幻的影視化要如何發展起來。2、如何能全方位趕上英語科幻。

前者已經幾乎是個顯學,人人都有一番言論,我只說三個要點:

一是敬畏行業規律,尊重專業人士,不要動輒顛覆科幻史和好萊塢;

二是科幻考究的是綜合素質,對世界的理解力是核心能力;

三是擁抱未來和變化,切忌沉迷於自我表達。

至於後一個問題,可做的事情太多,但其實關鍵並不在科幻,而在中文文化何時能夠成為世界流行,否則,科幻又如何能脫穎而出呢?

-

Q:科幻與奇幻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Mahat:有些評論家認為科幻首次出現是在古代,比如《吉爾伽美什史詩》(約公元前2000年)描寫到飛行機器,或是希臘學者琉善(約公元140-180年)所著《真實的故事》,涉及了月球旅行和太空戰爭。但這類所謂「前科幻時代的科幻(proto-SF)」,其中神話和魔法起到的作用與科技不相上下。科幻和奇幻從古早之前就有聯繫。

現代小說(包括科幻小說)脫胎於中世紀騎士傳奇小說(對奇幻類型文學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1516)描述了完美的社會;而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利佛遊記》(1726),用不完美的社會作隱喻。這兩者分別是烏託邦小說和反烏託邦小說的起源。科幻和奇幻仍然藕斷絲連。

19世紀早期風靡過一種藝術形式——浪漫主義。浪漫主義是針對理性主義的一種反應,鼓勵人們享受由科學帶來的新興的知識自由,但它堅持必須有「崇高感」和「奇觀感」。浪漫主義在詩歌和音樂領域的影響更深,但也影響到了小說,尤其是哥特小說(可以理解為題材黑暗的奇幻)。哥特小說所攜的浪漫主義崇尚的「崇高感」和「奇觀感」,在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公認的第一本現代意義上的科幻)出現之前便為科幻小說積蓄了力量。

以上便是科幻和奇幻的歷史淵源。而兩者的區別比較明顯,是以科技還是魔法推動故事劇情(並不絕對,常常你中有我)決定了其類型,故不加贅述。因此,國際上常見的看法是「科幻奇幻不分家」。

-

Q:可以介紹一下星球大戰的時間脈絡嗎?

UU:星戰宇宙的紀年方式中,最普遍的是以雅汶戰役為元年,之前的年份記為Before the Battle of Yavin,縮寫為BBY;之後的年份記為After the Battle of Yavin,縮寫為ABY。這裡採用這個紀年方式來簡要介紹。

25053 BBY:銀河系共和國成立,俗稱「舊共和國」。

1000 BBY:新西斯戰爭結束,絕地大獲全勝。以1032BBY的「魯桑改革」為節點,共和國開啟繁榮穩定的黃金時代,此時的共和國就是電影前傳中的共和國。

32 BBY:前傳1《幽靈的威脅》。

22 BBY~19 BBY:前傳2《複製人戰爭》和同名動畫。

19 BBY:前傳3《西斯的復仇》:帕爾帕廷稱帝,銀河第一帝國成立,共和國覆滅。從此時起,不再以魯桑改革作為共和國的劃分節點,一概統稱為舊共和國。

不久義軍同盟成立,動畫《義軍崛起》的故事發生在前傳3和正傳4之間。

1 BBY:外傳《俠盜一號》。

0 BBY/ABY:正傳4《新希望》:盧克在雅汶戰役中摧毀死星。

3 ABY:正傳5《帝國反擊戰》:盧克製造自己的第一把光劍,以及著名的「我是你爸爸」。

4 ABY:正傳6《絕地歸來》:恩多戰役中主角們和恩多衛星的泰迪熊土著伊沃克人一起摧毀死星Ⅱ,維達殺死帕爾帕廷皇帝。新共和國名義上成立,但實際只是鬆散組織。

約 5 ABY:賈庫戰役:帝國殘餘勢力慘敗,與新共和國籤署和平條約。此後不久,帝國殘餘勢力的殘餘勢力成立了軍事組織第一秩序。

此後盧克重建了絕地武士團(關於這期間的故事,可以看系列小說《新絕地武士團》),後來被凱洛·倫毀滅,即電影新三部曲中回憶部分的劇情。

新共成立到第一秩序出現之間,是《曼達洛人》第一季劇情。

24 ABY:萊雅成立抵抗組織,專打擊第一秩序。

34~35ABY:正傳7~9,《原力覺醒》《最後的絕地武士》《天行者崛起》劇情。

《星球大戰》的宇宙觀極為遼闊,由電影、遊戲、小說、動畫、漫畫等等形式組合而成,因此以上時間表只覆蓋影視中涉及的部分。至於遇戰瘋人戰爭、帕爾帕廷皇帝復活等劇情,不妨去看一看衍生小說。

你也有問題想問嗎?

戳 閱讀原文,向未來局特工提問,收穫專業回答~

戳這裡看我們的所有問答合集

添加接待員微信(FAA-110),備註「問答」,可以進入問答群哦!

相關焦點

  • 推敲目前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最後一個人》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你認為這句話的下文會是什麼?這個作品是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家弗裡蒂克·布朗所創作,據說是目前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對這種文章的推敲中國古已有之,這篇世界上最短的小說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不由自主地用了個敲字,須知古詩僧推月下門塑造過程有古今兩個標準。這個故事從何說起呢?唐人賈島第一次赴京趕考,在騎驢悠哉的某一天頌了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句中的敲字凝練未定,因為最初想用的是推字。於是賈島思路恍若入魔,在驢上伸手不斷演示推和敲的動作,看見的人無不驚訝。
  • | 科幻問答 076
    思敏:受到美國西部片、紐約黑色電影,以及《星球大戰》系列的影響,《星際牛仔》是西方的;包容香港黑幫電影、李小龍、中國民俗等元素,《星際牛仔》也是東方的;左輪手槍、爵士樂、香菸,以及「沒有肉絲的青椒肉絲」的煙火氣,它復古而且老派;太空站、飛船、星際航行,它新潮而且面向未來.
  • 中國科幻文學:現實比科幻更「科幻」
    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了「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這一場科幻文學的學術大會不僅有王德威、宋明煒和陳思和等這樣的華語文學批評學者,還來了中國科幻小說界的「三巨頭」——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以及香港作家陳冠中、臺灣作家駱以軍等。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
  • 中國科幻迎來黃金時代
    在世界整體科幻的衰落下,中國科幻迎來自己的輝煌,產生了科幻黃金時代最有利的條件。」科幻作家劉慈欣,更看好科幻影視的發展前景。他認為,未來5到10年,中國還會有相當數量的科幻影視作品誕生,在國內或國際上取得一定突破。  熱潮之下,科幻作為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的文化「舶來品」,在中國生根發芽,逐漸煥發出具有本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文化光彩。「雖然中國科幻來自西方,但與中國文化必須有機結合。」
  • 世界十大最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劉慈欣第九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題材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巨匠之一,赫伯特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如同託爾金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一樣,無人可以動搖。他的代表作《沙丘》是第一部能營造出如此細緻入微的想像世界科幻小說的。7、威廉·吉布森,代表作:《舊金山》威廉·吉布森 1948年3月17日生於美國南卡州康威,美國作家,主要寫作科幻小說 ,是科幻文學的創派宗師與代表人物。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在《飛向太空》面前,一切科幻灰飛煙滅提到科幻,腦子立馬出現了兩部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的《飛向太空》,都是大師之作,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部,一美一蘇,相似而又不同。
  • 劉慈欣:美國是世界科幻中心 中國科幻市場還沒啟動
    我覺得電影主要的創作人員還是製片人和導演,一個原著作者不可能在裡面起多大作用。  有人說,科幻是一座金山,你不拍科幻電影就是過金山而空手回,但如果是國內拍,很可能進入了金山拿出一坨屎來。但是我們得去嘗試,得先進去看看。  北青報:按照《三體》現在的影響力,就算拿出一坨屎電影也不會虧本,但要看被罵到什麼程度了。
  • 2020中國科幻大會北京開幕 聚焦科幻影視和科幻產業
    2020中國科幻大會北京開幕 聚焦科幻影視和科幻產業 2020-11-01 19:23:40  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 (孫自法 應妮 陳杭)聚焦科幻影視發展和科幻產業集聚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11月1日在北京首鋼園開幕。
  • 對於科幻小說來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度娘百科中對於科幻小說的定義為: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而非妄想)而創作出的文藝作品,一般認為優秀的科幻小說須具備「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科幻文學從誕生起,就和主流文學的定義有一定隔閡,同時也有一定的交疊。相對於主流文學描繪人世繁浩與人性縱深的纖細程度,科幻文學絕對難以望其項背。而人物在其中起到了魂眼的作用。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次年在哪裡?
    2019年,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和寧浩的《瘋狂外星人》同檔上映,內地狂攬七十億票房,再度催生科幻電影熱潮,緊隨其後的《太空堡壘》雖掌聲與板磚橫飛,但是創作市場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總算多少讓人瞟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曙光。同樣在這一年,中國首個以「科幻」為主題的電影周——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年末落地江蘇南京牛首山。
  • 《未來警察》熱映 科幻電影急需支持(圖)
    科幻娛樂大片《未來警察》自4月2日上映以來,迅速成為網上熱點,超級明星陣容、酷炫華麗的特效、溫馨動人的感情,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眼球。而作為華人首部科幻大片,它更是激起了關於華人科幻未來和特效前景的諸般熱議。
  • 《流浪地球》上天 中國科幻電影突破卡門線
    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電影《流浪地球》將會和中國航天人一起,在新的領域不斷探索勇敢前進。在日前曝光的「父與子」預告與終極預告中,吳京飾演的航天員劉培強因為執行任務,使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少陪伴,導致父子關係疏遠,這讓眾多航天與科研人員動情,他們也面臨著投身工作缺少與家人的相處,而對親人感到愧疚的狀況。《流浪地球》中講述的家人間的情感也表述出航天與科研人員的心聲,讓航天人員產生共鳴。
  • 傳統科幻小說難覓出路
    新華社赫爾辛基8月15日電(記者李驥志、張璇)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系列作品兩度入圍世界科幻小說最高榮譽雨果獎最終提名,一次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然而,他卻認為自己的風格已經過時,世界科幻潮流正在呈現另一種面貌。
  • 科幻成都①|《科幻世界》姚海軍:成都是「中國科幻的延安」
    引言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憑藉驚人的票房和優良的口碑,在中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科幻熱。輿論盛讚電影、暢想未來的同時,也有視角回望過去,檢視中國科幻發展一路走來的艱辛曲折。不少科幻迷翻出當年積攢的《科幻世界》雜誌曬到社交網絡。
  • 世界科幻大會不缺中國面孔 盤點全球知名科幻獎項
    在世界科幻界,雨果獎和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設立的星雲獎被公認為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2015年,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得當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劉慈欣由此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時隔一年,「80後」女作家郝景芳憑藉中篇小說《北京摺疊》也獲得雨果獎,這是中國科幻作家第二次摘得這一獎項,大大提升了中國科幻的國際能見度和知名度。
  • 地心引力:一部超寫實的、最優雅、最有力量的科幻電影
    這是一部超寫實的,以堅實的科學為內核的太空科幻佳作。科幻電影有軟硬之分,這部電影就是硬科幻電影的佼佼者。那麼什麼是硬科幻電影那,網上有評論說有大製作、大場面,憑電影特技技術取勝的科幻電影就叫硬科幻電影,我感覺這完全是扯淡。
  • 科幻作家陳楸帆:2020思考了什麼
    假設未來基因編輯成為一項被廣泛商用的技術,它運用的邊界是什麼?日前,在騰訊的科學脫口秀X-Talk對談中,科幻作家陳楸帆、中科院研究員王皓毅、科學脫口秀演員張宇識就今年備受關注的基因編輯技術,「腦洞大開」進行探討。陳楸帆笑言,如果可以,他真的很想要傳說中的「老闆基因」——每天睡4個小時就足夠。「但如果成真,基因編輯可能帶來新的社會不平等問題」。
  • 中國科幻,如何尋找中國命題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認為平時沒什麼人會認出自己的科幻作家劉慈欣,在2日和3日舉行的2019中國科幻大會上,成了那顆最閃亮的星。讀者為了他,從全國各地,來到位於北京西南角的園博園。劉慈欣科幻市集裡有個書攤,賣科幻小說。
  •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透露 正創作與《三體》風格不同的科幻小說
    今日(11月3日)上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透露了他正在進行的科幻創作,他計劃寫出和《三體》風格和題材都不一樣的科幻小說。談到成都,劉慈欣非常熟悉,這裡有孕育了很多科幻作家的《科幻世界》,有非常濃厚的科幻色彩,他說:「《科幻世界》在成都落戶有很多歷史的原因,它也讓成都成為了一個和科幻很密切的城市。而且成都市政府對科幻產業非常的重視,對於全國其他城市來說,這方面的科幻色彩就少了一些。」
  • 中國科幻,離輝煌有多遠
    對於優秀科幻作品的價值,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看來,科幻本身未見得要折射多少科學知識,但一定會激發想像力、激發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和對科學的熱愛。在他看來,科幻還能夠幫助人類更深層次思考、認識和理解社會以及未來。「例如人工智慧、生命技術等領域目前發展非常快,很多倫理問題現在都凸顯出來了,通常情況下社會應對這樣的倫理問題是不及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