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與小記者 | 中國科普大咖王元卓帶來《科幻電影中的科學》解讀

2020-08-12 鄭說廣播

王元卓

大咖

科普

來襲

科幻 · 電影

在黑洞中我們可能會看到什麼?

星辰 · 大海

我們知道蟲洞的另一端通向哪裡嗎?

浩瀚 · 宇宙

人類如何大批量,長期的在火星生活?

大咖 · 來襲

2020年8月14日

中國 • 鄭州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

小主持人小記者特訓營

特邀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大數據研究院院長

王元卓

於8月14日下午14:20在鄭州電臺一號演播廳

為孩子們帶來《科幻電影中的科學》講座!

當科學家的知識和想像

遇上小記者們的腦洞和好奇心

會發生怎樣的碰撞呢?

王元卓,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大數據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開放知識網絡計算研究方向負責人,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大數據與智能計算工作委員會主任,河南省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鄭州市大數據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大數據教材編委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評審專家、北京市自然基金評審專家、北京市信息化委員會專家、國家信息安全平臺項目組專家、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19 年他被評為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硬核 · 科普

2019 年初,王元卓給女兒手繪的《流浪地球》講解圖,被100餘家媒體在微博發布,微博總閱讀量超過1.5 億人次,引發數萬人參與熱議,被境外媒體翻譯成英文進行了報導,央視、北京衛視等10 多家電視臺進行報導或專訪,《中國青年報》、《北京科技報》等做了專題報導,他被網友稱為「硬核科學家奶爸」。

講座 · 看點

在本次特邀講座中,王元卓院長將向孩子們介紹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意識,激發孩子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能力,從《流浪地球》、《星際穿越《火星救援》三部經典科幻電影中的知識點著手,從宇宙空間、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方面,為孩子們打開一扇宇宙大門。

當下已經有不少科普內容,王院長的獨特之處在哪裡?王元卓的科普思路基本可以概括為:從孩子中來,到孩子中去。「我沒有變出新知識來,而是把孩子最關心的問題,用知識點串了起來。」王元卓做科普的「私心」,就是科技教育。他一直認為,科技教育不應聚焦培養「熟練工」,而應該是培養「創造力」,這與思維方式緊密相連。

科學幻想將會對科學的發展起到預演和推動的作用。而科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又給科學幻想提供了燃料和素材。

要知道,孩子們對於科學知識的渴望和天馬行空的思考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

期待 · 爆棚

在科研工作之餘,王元卓院長還投入親子科學教育和面向全社會的科學傳播工作。由他編寫的《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用孩子能夠輕易接受的手繪方式,給大家科普宇宙空間站、時間膨脹、火星通信、太空對接等等科學知識,內容非常硬核。

在本次講座中,王元卓院長也會帶來這本圖書,並現場為孩子們答疑籤名。

相信通過這場講座,對懷抱「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的孩子們,將起到撥雲開霧的啟明作用。

這一次,鄭州電臺小主持人小記者特訓營特邀王元卓院長進行講座,就是想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為科學傳播做點事!

本次活動將由嗶哩嗶哩視頻網站進行全程視頻直播,蜻蜓FM進行全程音頻直播,敬請關注!

另應廣大家長和孩子們強烈要求

鄭州電臺小主持人小記者特訓營將在在下周

(8月17-8月21日)再次續招一期

這次是真的真的最後一期了!

臨時加推一期正在報名!

現在報名即可提前聆聽8月14日王元卓院長

科學大講堂《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芯」動鄭州PLUS(住宿)

酒店5天4晚住宿+2天電臺名師授課+3天遊學採訪+鄭州電臺小記者證+營服,共計

1980元

「芯」動鄭州PLUS(非住宿)

2天電臺名師授課+3天遊學採訪+鄭州電臺小記者證+營服,共計1380元

團購價格更驚喜,歡迎諮詢。

長按識別二維碼一鍵報名

諮詢電話:0371-56970225

特別說明:

1、我們將為每位營員購買保額為20萬元的人身意外保險;

2、住宿為酒店3人間;

3、住宿營員可根據自己需求進行房間升級,單間為369元/間。

編輯:劉榕

統籌:劉芳、郭濤

來源:蜻蜓FM河南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奶爸攜手風趣物理學博士領讀《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本場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王元卓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吳寶俊博士,與大家分享優秀科普圖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大咖推薦作為小孩子的讀物,本書中賞心悅目的漫畫不失童真;作為科普作品,本書對各種太空知識的解釋又滿載著科學家的嚴謹。
  • 你真的看懂科幻電影了嗎?來"科學答人"答題了解電影中的科學知識
    《三體》、《流浪地球》、劉慈欣、郭帆、王晉康……這些中國科幻的核心符號將在11月1日亮相第五屆中國科幻大會,為科幻迷們帶來一場互動值此良機,"科普中國·科學答人"推出"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知多少?"互動問答,從公眾感興趣的科幻電影出發,將最硬核的科學知識以最活潑的方式呈現出來,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科幻電影背後的科學原理。
  • 書評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如果你愛看科幻電影,那你一定會喜歡《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如果你家娃喜歡星辰大海,那你一定要給他買《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如果你也對浩瀚宇宙感興趣,那更不能錯過《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這3部經典科幻電影中孩子們最關心的30個問題,給大家科普宇宙空間站、時間膨脹、火星通信、太空對接等等科學知識,內容硬核、專業,值得一讀再讀。
  • 《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終於來了
    「很高興應邀為《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一書作序。本書作者王元卓先生不僅是一位從事計算機與大數據科學研究的知名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多才多藝並且擅長科學傳播的熱心人。據作者介紹,2019年他與家人看完了電影《流浪地球》之後,為了幫助自己的女兒更好地理解電影中的科學,從而親手繪製電影知識講解圖。
  • 23日公眾科學日直播預告 |《與科學家奶爸對話》:奪命科學連環問+大型家長翻車現場?科學家奶爸來支招
    然而,科學太硬核,科幻太燒腦!大小朋友表示,看懂有困難!「硬核科學家奶爸」王元卓博士的新作《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用精美的科學手繪讓孩子也能輕鬆看懂科幻大片。《與科學家奶爸對話》這個公眾科學日,我們特邀王元卓博士與你進行一場《與科學家奶爸對話》直播活動!請「硬核科學家奶爸」分享輕鬆看懂科幻大片中的科學知識的小「秘密」,暢聊跨界科普背後的故事,以及孩子和家長共話科幻的經驗。
  • 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背後的故事(一)
    接下來我會和我的科學助手團們一起挑選10個孩子們喜歡的經典科幻電影,選擇覆蓋宇宙空間、物理、超級計算、物端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生物信息、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的100個左右的知識點,通過手繪的形式,向公眾介紹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意識,激發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
  • 流浪地球火爆刷屏 科幻電影終極意義是「給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種子」
    在看完電影後,王元卓的女兒表示沒看懂,於是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王元卓為女兒手繪6張講解圖介紹《流浪地球》裡科學知識。  在講解圖中,不僅有核聚變反應等專業詞彙,部分還有對應的英文。王元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可能第一遍我講完之後,她從這幾頁紙裡面能夠真正記住和理解的,我覺得不超過30%。其實只要孩子有一點點的提高和知識點的儲備,就是值得的。」  「科普教育不僅僅只面向青年人和孩子,也包括成人。」
  • 中科院科創中心舉辦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 倡議全社會科普閱讀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暨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20日下午在中科院學術會堂舉行,會上向全社會發出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和助力形成全民讀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良好氛圍的倡議。
  • 科幻電影一定要「燒腦」嗎?《三體》何時搬上大銀幕?聽聽大咖們...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文/圖 近年來,中國科幻電影異軍突起,正在成為世界科幻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中國科幻電影如何增強傳播力?他認為,好的科幻電影,能在落幕之後給人帶來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包括對科學、對自然、對宇宙等多個方面,從而拓展觀眾的視野,讓觀眾在現實生活中,能將這種好奇心轉化為探索甚至發明的動力。 那麼,結合當下,《信條》的上映讓觀眾直呼「燒腦」「看不懂」,這種科幻片,該如何評價?
  • 科學家奶爸攜手風趣物理學博士領讀《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大咖推薦直播時間:2020年9月24日19:00—21:00快手:大話科普微博:王元卓新浪微博
  • 中國科幻迎來「黃金時代」?聽劉慈欣這些大咖們怎麼說
    2019中國科幻大會日前在京舉行,科學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和不少熱愛科幻、從事科幻的人們聚在一起,詮釋他們眼中中國科幻的時代命題。中國科幻,本土?未來?雨果獎的兩度殊榮,讓中國科幻作家蜚聲國際、令科幻讀者振奮不已。北京、深圳、成都各地科幻盛典繁榮開展,大咖雲集、論壇爭鳴……人們歡呼,「中國科幻的春天已經到來」。
  • 2020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舉行
    央廣網北京11月2日消息(記者覃勇)「以好奇為指引,探科幻之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在京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清大紫育、北京科技報社和《科學故事會》雜誌共同協辦,邀請到了包括中國科學院林群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院士在內的眾多知名專家學習和作家齊聚一堂。
  • 科影融合,不只讓影視更「科學正確」
    不過,他更為人熟知的卻是另一身份:電影《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兼製片人。這部燒腦科幻片在全球擁有大量粉絲。在科幻電影風靡世界的同時,我國科技與影視融合也逐漸走熱,索恩的故事不時成為點燃話題的火花。擁抱這一趨勢的人認為,科影融合將帶來中國科幻大片時代,並將讓科普插翅翱翔;不過,也有人擔心科學「緊身衣」對藝術和想像力束縛過大。科學與影視圈的文化與思維仍存在割裂。
  • 上天、入海、科幻!「全國科普日」特別直播活動圓滿結束
    來源:科普中國網上天攬月,下海捉鱉,人類科技的邊界在哪裡?又將把我們帶向何處?2020年9月19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協共同指導的「全國科普日」特別直播活動在京圓滿舉行。
  • 暑期科普大餐來了!中國科技館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
    中國科技館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光明網訊 疫情期間公眾出行減少,為滿足公眾科普需求,中國科技館積極創新教育活動開展方式,在暑期(自7月16日至8月31日)特別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每天推出一期,通過圖文、音視頻、在線直播等形式,將展覽展品、科學課、品牌活動等豐富的科普內容移至雲端。
  • 科普中國與快手合作開展 「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網上科普活動
    由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科普中國、快手主辦,共同發起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為主題的短視頻作品徵集活動——#尋找1000位科普達人#,旨在掀起科學家精神的網際網路浪潮,推動在全社會營造濃厚氛圍。,傳遞科學力量網上科普活動一、參與方式:1、打開快手APP,帶話題#尋找1000位科普達人#發布科學家精神主題內容即為成功參與。
  • 視點 | 讓計算機科學真正流行起來——計算機科普的現狀與思考
    2019年的一次意外事件,引發了我對科學普及的重新認識和深刻的思考。2019年初我帶女兒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之後,給女兒畫了6張手繪圖講解其中的科學知識。我們的科學傳播應該注意到把事實和信息包含在社會和文化情境中,有效的科學傳播應該是包容性的、整體性的,需要整合不同的社會科學視角,讓更廣泛的受眾更加容易接受。對科學觀點進行有效傳播的關鍵是對新的或不熟悉的觀點提供充足的情境,然後對關鍵內容的本質進行解釋。比如我從2019年初開始致力於通過手繪的方式,以科幻電影為載體講解其中的科學知識,並獲得了較好的結果。
  • 科幻電影中有哪些科學元素是真實存在的?
    自《星際穿越》、《回到未來》等多個以科技為主題的電影熱映以來,人們對電影中的科學的探討就從未停止,這些科學元素是真實存在的嗎?是電影先於科學還是科學先於電影?也許這都不重要,至少,我們一直走在前進的路上。
  • 頂尖科學家論壇之「科學嘉年華」丨科幻電影有多少將成真?這些大師...
    「科學嘉年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與論壇發起方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聯合舉辦,全球頂尖科學家、中國知名院士、青年科學家以及青少年科學愛好者走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國際傳媒港,參加「青年科學家TED演講」「大師分享會」及「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等趣味科普交流活動。當天下午的大師分享會以「影視裡的科學」話題和強大的嘉賓陣容,掀起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