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背後的故事(一)

2020-08-27 阿若工作室

前言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票房已突破44億,其相關的話題也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我給女兒講解電影的幾張手繪講解圖,也出乎意料的得到了眾多媒體和廣大網友的關注,據統計已有數十萬篇相關報導,超過1億人次的閱讀,並引起數萬人開展熱議。這些數字和眾多網友們的留言都給了我極大的觸動,真切的希望能利用有限的時間為孩子們的科學普及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下來我會和我的科學助手團們一起挑選10個孩子們喜歡的經典科幻電影,選擇覆蓋宇宙空間、物理、超級計算、物端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生物信息、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的100個左右的知識點,通過手繪的形式,向公眾介紹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意識,激發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熱售中,歡迎大家的關注。同時也會將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和想法思路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在每個人心中都能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根發芽。

  • 最初的科普創作

2019年春節檔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國內熱映,大年初三,奶爸王元卓帶著兩個女兒去觀影。結束後,王元卓覺得這部電影不錯。「以前科幻電影都是美國大片,裡面的素材都來自美國,地名也都是華盛頓、舊金山這些,和孩子們的生活有些遠。而這部電影提到的地方是北京、上海,都在孩子們身邊。所以回到家後,恰好大女兒有作文寒假作業,我就想這題材不錯,適合她寫。」

  但王元卓沒想到,10歲的女兒告訴他,這部電影她沒看懂。「這讓我覺得有點意外,但後來想想也是情理之中,電影裡許多知識超越了孩子理解能力,所以我就想再給她把電影的內容梳理一遍。」

  太陽系由哪些行星構成?太陽、木星、地球有什麼樣的關係?太陽的核聚變反應是如何發生的?引力彈弓效應如何通俗理解?對於這些問題,王元卓拿起紙筆,一邊給孩子畫圖講解,一邊用文字記錄關鍵知識點,就這樣將理論知識通過圖像作出了解釋。

於是這六張講解圖揭開了手繪科普的序幕。

  • 不一般的講解圖

講解圖雖然是卡通手繪版,但內容卻不簡單,上面不僅有核聚變反應等專業詞彙,部分還有對應的英文,也有不少人好奇,對於這份充滿「乾貨」的解說圖,孩子能理解多少?

「我個人覺得可能第一遍我講完之後,她從這幾頁紙裡面能夠真正記住和理解的,我覺得不超過30%。其實只要孩子有一點點的提高和知識點的儲備,我覺得做的就是值得的。做這種事情,尤其是我們是家庭性的,其實都是靠反覆地去講解,讓她一點一點地理解,同時也包括可能看了這個電影之後,我們還會去看其它的電影,那麼在後面我們還會溫故而知新。」

有不少網友問他,最後一張圖中他給女兒提出的「被推離木星的地球能獲得第三宇宙的速度嗎?」「地球溫度驟降,大氣稀薄與其他類地行星還有何區別?」「擺脫木星的地球是否有可能遇到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威脅」「流浪中的地球是否可能存在實時通訊?」這4個問題正確答案到底是什麼。

王元卓說,他留的這些問題並非作業,而是想趁熱打鐵讓女兒繼續翻查資料去思考。「問題本身就沒標準答案,孩子在她的理解範圍內給一個合理的解釋就好。」

  • 出乎意料的走紅

電影上映10天票房過30億,隨著《流浪地球》人氣攀升,6張講解圖也火了。短短幾天時間,這6張講解圖不僅「刷爆」朋友圈,還登上微博熱搜,有著過億次閱讀量和數萬次評論,王元卓也被網友稱為「硬核」科學家奶爸。

經多家媒體轉載,這份手繪講解圖獲數萬人評論點讚。《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在自己的微博進行了轉發。「用心」、「點讚」、「優秀父母」......眾多網友給王元卓老師豎起了大拇指。

  「這是我沒想到的,講解圖本來就是為孩子梳理電影內容時的隨筆。我想女兒的困惑一定也會有別的孩子遇到,所以就把圖分享到朋友圈,希望對別的孩子也有幫助。」王元卓對手繪講解圖的火爆程度也感到十分驚喜,圖裡數據是在講解時根據印象寫的,可能有的並不精確,但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實際上她也就理解了30%,很多東西需要反覆講,你和她說的知識點有可能她沒有理解,也有可能她還沉浸在上一個問題中根本沒有聽到,這都是正常的。反覆講,讓她能理解一些名詞、一些物理現象,這就夠了。」——王元卓。

下一期更新中,將會進一步揭開《科幻電影中的科學》中的創作思路,歡迎大家關注!

  • 千呼萬喚始出來!

大家翹首以盼,等候多時的《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終於面世啦!

豪華的大咖陣容,權威可靠的知識依據,完整的邏輯脈絡,輕鬆的手繪細節。

孩子讀起來既不會覺得枯燥乏味,還能輕鬆提升知識。

讀完這套書,你的孩子在宇宙知識儲備方面一定會有質的變化!不是科學家的你,也能給孩子講科學啦!

原價58元,現在熱售期間為讀者爭取了7折優惠,只需40.6元,還等什麼,趕緊把宇宙科學抱回家!

保存下方圖片到相冊,打開淘寶,馬上安排上《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科幻電影中的科學》趕緊添加購物車吧!

▲長按識別圖片二維碼,入手《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34;。如果您也覺得為孩子們做科普這項工作有意義,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阿若工作室」和今日頭條號「阿若工作室」並轉發,或者關注「王元卓」的實名微博交流互動,更歡迎大家留言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說出您或您的孩子更喜歡哪些科幻電影?更關注哪些方面的科學知識?您的意見將為我們後面的選題提供重要參考。朋友們的關注和支持是我們繼續堅持的動力。

同時,我也將繼續在抖音上開啟相關知識點的短視頻講解,歡迎朋友們尤其是小朋友關注並收看,來了解手繪圖中的內在邏輯和背後知識。

致謝:感謝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領導和各位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感謝我的學生陸源的辛苦付出;感謝科學普及出版、中國科學與影視融合項目組、微博科普和抖音科普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背後的故事(二)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熱售中,歡迎大家的關注。同時也會將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和想法思路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在每個人心中都能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根發芽。 本期創立歷程將分享《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是如何挑選經典的宇宙科幻電影,其中有哪些情節和科幻知識點夠吸引孩子的。
  • 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背後的故事(三)
    我給女兒講解電影的幾張手繪講解圖,也出乎意料的得到了眾多媒體和廣大網友的關注,據統計已有數十萬篇相關報導,超過1億人次的閱讀,並引起數萬人開展熱議。這些數字和眾多網友們的留言都給了我極大的觸動,真切的希望能利用有限的時間為孩子們的科學普及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 《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終於來了
    本文摘自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院士為本書所作序言「很高興應邀為《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衷心希望《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這樣的好書,也會像它的前身——科幻電影知識講解圖一樣,受到大家的喜愛。」
  • 火星探測中你最想知道的那些問題(一)
    火星的結構(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火星的大氣(一)(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火星的大氣(二)(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火星自駕遊路線(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探測器發射火箭(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 科學家奶爸攜手風趣物理學博士領讀《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本場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王元卓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吳寶俊博士,與大家分享優秀科普圖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將每個人都熟知的電影情節、細節,轉化為通俗的語言、輕鬆的圖畫、嚴密的邏輯,在科學中回顧電影,在電影中觸摸科學。
  • 23日公眾科學日直播預告 |《與科學家奶爸對話》:奪命科學連環問+大型家長翻車現場?科學家奶爸來支招
    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生動演繹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星際穿越》讓人滿頭霧水。「硬核科學家奶爸」王元卓博士的新作《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用精美的科學手繪讓孩子也能輕鬆看懂科幻大片。《與科學家奶爸對話》這個公眾科學日,我們特邀王元卓博士與你進行一場《與科學家奶爸對話》直播活動!請「硬核科學家奶爸」分享輕鬆看懂科幻大片中的科學知識的小「秘密」,暢聊跨界科普背後的故事,以及孩子和家長共話科幻的經驗。
  • 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
    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近日上映的影片《流浪地球》火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元卓也出乎意料地火了。或許公眾對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但最近「暴走」網絡刷屏微信朋友圈的6張《流浪地球》手繪講解圖就出自這位「硬核」科學家之手。2月7日下午,王元卓和愛人帶兩個女兒看完《流浪地球》電影,他本想讓10歲的大女兒就該電影寫一篇作文,算是完成一個寒假作業,可女兒卻表示很多地方沒看懂。「沒看懂怎麼寫?」
  • DNF:一位有故事的奶爸,全身都是綠色,連寵物都不放過!
    不知道,這位奶爸究竟發生什麼事情,竟然全身都是綠色,連寵物都不放過!我們知道,遊戲中,能通過裝扮打造角色的外觀,作為外觀黨的玩家,對角色裝扮肯定很在意。不過,也有些玩家,比較的另類奇葩,打造的一身外觀,讓你哭笑不得!
  •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一)
    科學家認為,宇宙是由一個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奇點,於138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其理論依據主要有兩點。所以,從這兩點來看,宇宙大爆炸理論,邏輯鏈完整,證據有力,離真理較為接近。但是,仍然存在著一個重要問題未解決,那就是:為何有宇宙大爆炸這一事件?
  • 《無言的宇宙》:人類史上24個偉大公式背後故事
    《無言的宇宙:隱藏在24個數學公式背後的故事》(精裝珍藏版)由『未讀』2018年1月出版。這是一本數學史話,用詩意的文字講述了公式之美,將科普性、知識性和故事性完美結合。
  • 宇宙膨脹背後的故事(十六):於最細微處見浩瀚宇宙
    數學家埃爾德什(Paul Erdos)曾感嘆:上帝犯了兩個錯誤:一是他用大爆炸的方式創造了宇宙;二是他還留下了微波輻射的證據。× × × × ×溫伯格既不是天文學家也不是宇宙學家,而是一個研究基本粒子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探索的對象因此是物理學中最微觀的世界。
  • 宇宙的信使(6)宇宙初始,微小的「漣漪」...
    藉由著它們,我們就能追溯宇宙的全部歷史,探尋萬物的起源,並最終看到 光如何賦予了我們生命...上一篇《》...這原初之光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或CMB。它充滿了整個宇宙。
  • 宇宙是什麼物質組成的(一)
    關於這個話題,是當今世界最難也可以說是最大的話題,因為宇宙的組成,都是有物質組成的,幾百年來科學家費盡腦計都想明白宇宙的結構組成究竟是什麼,猜測推理甚至部分實驗最終得不到答案而放棄,甚至很多的暫時性答案,最終也被推翻,這是為什麼呢?
  • 平行(多元)宇宙:並不是科幻題材,基本上被證實存在了
    聲明:本文一切資料來源於網絡和書籍(若侵則刪),而本人非專業人士,所寫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也可能會有錯漏。本意為和大家分享交流,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不喜勿噴,謝謝!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平行(多元)宇宙。(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首先科學解釋來一波。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一)
    今天這個故事可能要講的長一些,故事內容有些多,但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宇宙用自己的方法阻止無能。」。別被這個題目唬住了,其實我要講的只不過是一出物質相互毀滅的故事,故事大約以七個單節組成,它們是:回顧反物質,複述差異相對論單子論和場粒子,物質的剩餘價值形式,粒子中的有無關係和時間性,真空能量振動,宇宙用自己的方法阻止無能發生。
  • 無言的宇宙:隱藏在公式背後的故事
    事情無疑是這樣發生的:有一次,一個喜歡糾纏不休的糊塗人找上了牛頓,一定要牛頓告訴他,引力定律這一偉大成果是如何被『一舉命中』的。牛頓發現眼前這人其蠢無比,就想快點擺脫他。於是牛頓告訴他,這是因為有一隻蘋果『一舉命中』了他的鼻子;這傢伙一聽就立刻全明白了,然後便滿意地走了。」人們應該怎樣理解這類傳說?實際上,蘋果這一故事的內容比高斯意識到的更多(如果他的上述引言是真的話)。
  • 飛鯊遠航的背後,原來有一群「超級奶爸」
    飛鯊遠航的背後,原來有一群「超級奶爸」 來源:海軍新聞 作者:李欣欣 朱慶磊 姜濤 發布:2020-12-31 09:41:51
  • 科學家與小記者 | 中國科普大咖王元卓帶來《科幻電影中的科學》解讀
    、北京衛視等10 多家電視臺進行報導或專訪,《中國青年報》、《北京科技報》等做了專題報導,他被網友稱為「硬核科學家奶爸」。>在本次特邀講座中,王元卓院長將向孩子們介紹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意識,激發孩子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能力,從《流浪地球》、《星際穿越》和《火星救援》三部經典科幻電影中的知識點著手,從宇宙空間、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方面,為孩子們打開一扇宇宙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