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一)

2020-10-03 涇渭渡翁

物質湮滅原理

題記:物質和反物質碰撞之所以會湮滅,是因為物質的膨脹空間量小於反物質的引力收縮能,因而使粒子瞬間坍縮成一個奇點,在宇宙真空能量的振動下爆炸,化做一抹宇宙原初S塵埃。

今天這個故事可能要講的長一些,故事內容有些多,但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宇宙用自己的方法阻止無能。」。別被這個題目唬住了,其實我要講的只不過是一出物質相互毀滅的故事,故事大約以七個單節組成,它們是:回顧反物質,複述差異相對論單子論和場粒子,物質的剩餘價值形式,粒子中的有無關係和時間性,真空能量振動,宇宙用自己的方法阻止無能發生。

一、回顧反物質

反物質是一種假想的物質形式。在粒子物理學裡,反物質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與反物質結合,會如同粒子與反粒子結合一樣,導致兩者的湮滅,並釋放出高能光子和伽馬射線。1932年由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森在實驗中證實了正電子的存在。隨後,又發現了負質子和自旋相反的反中子。2010年11月17日,歐洲研究人員在科學史上首次抓住了微量反物質。

自然界分呈多樣的宏觀物體還原到微觀本源,它們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這些粒子因而被稱作為基本粒子,意指它們是構造萬物大廈的基本的磚塊,事實上基本粒子並非這麼簡單。在30年代初,就有人發現了帶正電的電子,這是人們認識反物質的第一步。到了50年代,隨著反質子和反中子的發現,人們開始明確的意識到,任何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中都有相應的反粒子存在。

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的能量。能量釋放頻率要遠高於氫彈爆炸。在丹布朗的小說《天使與魔鬼》裡,恐怖分子企圖從歐洲核子中心盜取反物質,進而炸毀整個梵蒂岡城,與此類似的是,YQZ的小說《末日大逃亡之地球毀滅》中,男女主人公在費米國家實驗室科學家的幫助下,成功地用運載35克反物質的洲際飛彈炸毀了撞向南極洲飛船基地的中子星,而它曾經受數千枚核彈狂轟濫炸都毫髮無傷。

反物質概念是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紀30年代預言,每一種粒子都應該有一個與之相反的粒子,例如反電子,其質量與電子完全相同,而攜帶的電荷正好相反,且電子的自旋量數是-1/2而不是1/2。

歐洲航天局的伽馬射線天文觀測臺,證實了宇宙間反物質的存在。他們對宇宙中央的一個區域進行了認真的觀測分析,發現了這個區域存在著大量的反物質。此外,伽馬射線天文臺還證明這些反物質來源很多,它不是聚集於某個固定點周圍,而是廣布於宇宙空間。

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他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比較,電量相等但電性荷相反。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

電子和反電子的質量相同,但有相反的電荷。質子和反質子也是這樣。那麼中子於反中子的性質有什麼差別?其實粒子實驗已證實,粒子與反粒子不僅電荷相反。這裡我們討論一下重子的概念。

質子於中子被稱作核子。人們從核現象的研究發現,質子能轉化為中子,中子也能轉化為質子,但在轉化前後,系統裡的總核子數是不變的。也就是說,質子在轉變為中子的同時,質子也在轉化為中子。

50年代起的粒子實驗表明,還有很多種比核子重的粒子,它們與核子也同屬一類,這類粒子是被稱為重子,粒子僅是最輕的代表,一般的規律是:當粒子通過相互作用而發生轉化,系統中的重子數是不變的。

(這裡我要談一下我的看法。重子有兩類,一類是建立在中性基礎上的重子,一種是建立在單性基礎上的重子,前者具有穩定性,因而凝縮成物質,後者無穩定性,所以在自然界中很難看到這種粒子。或者說這種粒子是科學家創造出來的。所謂的中性,是由兩個陰陽單子結合下的具有二象性的場粒子。原子核裡的質子和中子,都是在這一場粒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所謂的單性,即自然界中的陰性單子或陽性單子作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粒子。這種粒子雖然質量大,但都不穩定,難以形成一個穩定的物質系統,所以,我們在自然界中很難發現這種粒子。中性的色相是綠色的。單性的色相非藍即紅。常樸子)

由於重子數的守恆性,兩個質子相碰是不會產生一個包含三個重子的系統的,那麼反核子應當怎麼產生?實驗表明,反核子總是在碰撞中與核子成對地產生的。例如p+p→N+N+N+N'+若干π介子,其中N代表質子或中子,N'代表反質子或反中子。反核子一旦產生,它常很快與周圍的某個核子再相碰而成對地湮滅。例如

N+N'→若干π介子。

按照這種說法推論,在宇宙的某個地方,一定存在著反物質世界。如果反物質世界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它只有不與物質會合才能存在。可物質與反物質怎樣才能不會合?反物質在宇宙何方?這還是待解之迷。

(常樸子:反物質很像生命中的癌細胞。宇宙用物質摧毀反物質,與其同歸於盡。)​​​

相關焦點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二)
    這一系列科學成果使人們日漸接近反物質世界。然而問題並不那麼簡單。首先,在地球上很難發現反物質。因為粒子與反粒子碰到一起,就像冰塊遇上火球一樣,或者一起消失,或者轉變為其他粒子。所以在地球上,反物質一旦碰上其它物質就會被兼併掉。其次,製造反物質相當困難而且耗費巨大,需要如SSC或LHC之類的高科技儀器,並且即使製造出反物質,也難以保存,因為地球上萬物都由物質構成。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五)
    兩個粒子在結合時,引力能大於空間量,所以,引力把空間向內鎖死,使之無法反彈,因而失去了時間性而被真空中的能量波動摧毀湮滅。32數粒子也有一正一反兩種,都是在O和Y單子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是32數陽,一種是32 數陰。此粒子類似於科學家所謂的電子和光子。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七)
    兩個不同性荷相同質量的點體若發生碰撞,就會產生融擴爆炸,也叫湮滅,就像兩個正負電子相撞那樣,一瞬之下便化作了虛無。常樸子說,其實這些沫沫、泡泡、點點,就是科學家正在尋找的暗物質。我問過常樸子,物質由沫狀過渡到泡狀,由泡狀過渡到點狀,為什麼都是9作為限定,為什麼不是3,不是8,或者其它數。常樸子說,關於這個問題他也無法回答。但他強調,1是宇宙的最小限定,9是宇宙的最大限定,3是宇宙的統一限定。9是物質由低級向高級過渡的最大限定,超越了這個限定,數含形式就會解體,復回原始狀態。1、3、9是構成差異相對性原理的必然形式。
  • 常樸子:物質學/單子中的反物質
    單子中的反物質物質是二象性差異構成的。這一構成基於差異相對的原則,按照上帝分割的3:1的數含比例結合成新的粒子,在創造獨立的形式的同時,也創造了運動的時間性。這就是物質成就自身和運動的法則,這也是自然的法則,我把這一法則叫作差異相對性。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著四種基本粒子,它們是小O單子、小Y單子,大O單子和大Y單子。
  • 新寫作大賽參賽作品:常樸子:物質簡史概述
    常樸子說:「按照差異相對論原理,即:差異相對下的對等性關係,根據已知的宇宙速度(光速:每秒30萬公裡)和已知的宇星系總量(4%)推測,我們宇宙的半徑大約為3000億年;宇宙奇點融擴(爆發)的壽命大約為3000億年;膨脹性演化大約為1500億年;收縮性演化大約為1500億年。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從奇點到黑體,從黑體到黑洞,從黑洞到奇點大約要經歷6000億年。
  • 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薛丁格的貓是否可以長大(一)
    「我們總是強調量子理論有很多奇怪的性質,例如物質既是粒子又是波、物體可以同時處在兩個不同的位置(或兩種不同的狀態)、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等等。對於這樣一個科學家頻繁使用的常規理論,我們何苦用各種佶屈聱牙的語言刻意製造神秘感呢?」「背後的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物體都各自分立,有明確的位置和清晰的邊界,這與量子物體性質迥異。但為什麼是這樣呢?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六)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常樸子提出的這些預言中的粒子。數渡塵常樸子說:「數渡塵是宇宙中最為基本的沫狀物質單元。這種物質有兩種,一種是陰荷,一種是陽荷。兩種性荷由O和Y兩個符號表達。O型具有引力本能,Y型具有斥力本能。
  • 常樸子:1的定義
    常樸子認為,宇宙奇點爆炸之後,噴彌物質通過引力收縮產生旋轉,物質由稀疏向密集過渡,最終形成一個巨大的質點,這個質點就是宇宙總系的核心混沌系,由這個質點分化的二級大系河母系,二級質點又分化出了三級類河系,三級質點又分化出了四級質點恆星,四級質點又分化出了五級質點行星,五級質點又分化出了6級質點,6級質點演生出了慧星。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九)
    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國畫篇引力把空間向自身拉縮至力盡,由於空間無斥力勾連,引力放棄,空間返回,就這樣反反覆覆形成了一開一合的運動。大S粒子的結合比是以質量而定,它們的比例為3:1。在原生場粒子以上,常樸子還推導出了4數、8數、16數、32數、64數粒子。
  • 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薛丁格的貓是否可以長大(二)
    愛因斯坦與鮑裡斯·波多爾斯基(Boris Podolsky)、內森·羅森(Nathan Rosen)一起提出了一個類似於量子烘乾機的思想實驗,試圖論證量子理論將會導致「超距作用」的悖論,即當我們對相距很遠的兩個物體中的一個進行測量的時候,另一個也會瞬間受到影響,仿佛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傳遞速度無限大。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五)
    (同上)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常樸子認為,宇宙奇點是一個宇宙質點,它是宇宙中的有色空間(物質)在無色空間(真空)的背景上融縮而成的。這個質點裡不僅有一個宇宙的質量,而且還有一個宇宙的融擴量和一個宇宙的融縮量。這裡提到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融擴和融縮。正是這兩個概念道出了宇宙中的有無關係。宇宙融擴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宇宙融縮是從有到無的過程。
  • 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薛丁格的貓是否可以長大(三)
    現在,沒有科學家懷疑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這樣的屬性。「1999年,維也納大學的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與馬庫斯·阿恩特(Markus Arndt)讓富勒烯(C60,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分子)順序通過縫隙間距100納米的氮化矽陶瓷光柵,並在遠處檢測到了富勒烯的幹涉條紋。
  • 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薛丁格的貓是否可以長大(四)
    一方面,貓與測量裝置耦合在一起,會導致貓發生退相干;另一方面,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若阿內斯·科弗勒(Johannes Kofler)與維也納大學的恰斯拉夫·布魯克納(Caslav Brukner)在2007年提出,即使沒有任何退相干因素,我們對於大型量子系統進行實驗研究,這本身可能就會導致其表現出經典特性
  •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相信大家一定會好奇,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原理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它是怎麼被發現的。對此,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指出,物體的相對運動速度並不是簡單地疊加,而應該通過公式 V = (v1 + v2)/(1 + v1v2/c^2)來計算(註:v1、v2分別代表兩個物體的速度,c代表光速)。
  • 常樸子:萬有引力產生於物質的融縮性
    常樸子認為:斥力是物質的一種屬性,這種屬性是所有物質的屬性,無論是斥力物質,還是引力物質,都具有這種屬性。常樸子認為斥力是物質由內向外的張力,引力是物質由外向內的縮力。或者說斥力是物質由內向外的壓力,引力是物質由外向內的壓力。引力子是一種存在,同樣,斥力子也是一種存在。他們是一種單性的獨立的粒子。科學家並沒有找到這種粒子。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
    (同上)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國畫篇這裡,常樸子又提出了兩個概念「黑體融縮」和「宇宙黑體」。常樸子認為,當奇點反彈融擴,轉化成了一個宇宙黑體大約需要3000億年,宇宙黑體反彈,通過融縮轉化成一個奇點,大約也需要3000億年,一反一正,兩個過程,構成一個開合的形式狀態,就像人一呼一吸,這一呼一吸之間就是6000億年。之所以宇宙會這樣,是因為宇宙物質除了本能力(引力和斥力),還攜帶了融擴力和融縮力,正是這兩種力存在使引力和斥力發生了相互作用,創造了世界萬物。
  • 現代物理學的又一低級錯誤,正反物質相遇通常不會「湮滅」
    所有的極限粒子都有這種物質特性,只不過強弱不同而已。(一)電荷產生的根源及正反物質的自然屬性由於宇宙初始分為正負能量,而正負能量又分別形成正負極限粒子。基於極限粒子的自然屬性,導致了人類所以為的電荷現象,同時也奠定了宇宙的正反物質。
  • 百篇中國人的相對論原理,常樸子:宇宙的前生後事,您了解嗎?
    奇點形成之後,原有的物質早已在黑洞中被徹底破壞,噴射到宇宙空間的東西已不是我們現在認識的物質,而是能演化成物質的非物質塵粒。形象而言,它類似於氣態化的混沌物,所以有時候我們把這種東西也叫「混沌」或「混沌因子」。(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實在無法說明原始的基本物質是什麼樣子,所以也就起了一個具有「糊塗」意思的名字。)這混沌有輕混沌和重混沌,大混沌和小混沌,有引力混沌,也有斥力混沌。
  • 反物質和物質相遇——即歸湮滅
    許多物理學家相信反射過的物質會變成反物質,當反物質和正常物質相遇即歸湮滅。這麼說的話,我們顛倒的太空人將永遠不可能重返地球,顛倒的宇宙飛船接觸到大氣層就會爆炸。我們的宇宙包含反物質星系嗎?我們周圍有這樣巨大的反物質宇宙嗎?宇宙學家在今天也無法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 常樸子:我是上帝創造出來的一個故事(二)
    我上面說的三種場,重場就是科學家要找的暗物質,它並非類似於量子的粒子,而是一種同性融合下的O型單子團;小S場就是科學家要找的暗能量,它也並非類似於量子的粒子,而是一種小微子,正是這種粒子形成了空間的物質性質和傳導量子糾纏的信息與產生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