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薛丁格的貓是否可以長大(一)

2020-10-09 涇渭渡翁

前不久,我在新浪科技上讀了一篇題為《薛丁格的貓可以長多大——宏觀物體能處於疊加嗎》。這篇文章由Philip Ball撰寫,由趙昌昊翻譯。我感到很有意思,也感到自己有話要說,就順手把該文拉入了我的收藏。今天是2017年7月9日。早上散步,遇見一位機械工程師朋友,他給我談到了這篇文章,建議我讀一下。回到家裡我又讀了一遍,似乎我真的有話要說了。這無疑是一篇值得一讀的好文章,為了和大家分享,我就採用了邊讀邊寫的方式來寫我這篇文章了。

「現在,讓我們重新思索量子理論。這套理論本身沒什麼問題,它能很好地描述原子和亞原子粒子的行為。但問題在於,我們要怎樣『談論』量子理論?」

「我們總是強調量子理論有很多奇怪的性質,例如物質既是粒子又是波、物體可以同時處在兩個不同的位置(或兩種不同的狀態)、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等等。對於這樣一個科學家頻繁使用的常規理論,我們何苦用各種佶屈聱牙的語言刻意製造神秘感呢?」

「背後的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物體都各自分立,有明確的位置和清晰的邊界,這與量子物體性質迥異。但為什麼是這樣呢?為什麼我們平時接觸到的世界只能是「這樣或那樣」,而不能是「既這樣也那樣」?為什麼隨著尺度增大,量子物理會演變成經典物理,一切都由牛頓運動定律支配呢?」

他提出這些問題,看起來十分複雜,難以給出答案,但在我看來,這些問題並不是問題。原因十分簡單,那是因為我們用我們可以感覺的視界來認識事物的。所以,我們只看到了我們能看到的東西或者現狀,我們得到的只是知識的一半,另一半卻隱然若無。

「這個量子-經典轉變問題已經困擾科學家數十年。我們仍然未能完全理解它,不過,在過去的大約20年中,飛速發展的實驗技術成功地將量子物理所適用的尺度不斷擴大。科學家普遍認為,由於技術上的困難,我們無法使籃球、人體這樣的宏觀物體同時處於不同的位置。但是,隨著我們對量子-經典轉變的理解日漸深入,我們也認識到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宇宙並沒有在「正常」的經典世界和隱藏在其下的「詭異」量子世界之間劃下一條明確的界線。換句話說,量子物理或許本來就不詭異。」

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書法篇

其實,我們現在談論的所有物理理論,是一個不完全的系統。原子論和量子論都是對複合粒子的描述,但科學家並不知道,建構出量子和原子的單一的或者單性的,沒有部分的物質是什麼。這就像我們看到了一個具體的人,看到了他的身體和衣著,但看不到他的內部那種構成生命的活生生的東西。那是另一個系統,包含在一個具體之中。所以,我認為我們在物理上的認識仍然有限,這才是造成量子理論的詭異的真正原因,而我從來也沒有感到量子的某種屬性有什麼詭異的地方。現在,人類已知道了認識生命最本質的方法是從DNA那裡獲取支持生命基本的構造和性能的真理和真相。可是,現在,物理學家們似乎仍然執迷於量子的行為屬性,而未曾涉及量子的本質事物——那種構成量子的最單純的沒有部分的實際,以及這種實際的諸多限定。

「打個比方,假設你正在用烘乾機烘乾襪子。這臺烘乾機不知出了什麼毛病,總是吐出不配對的襪子,每次吐出的都是顏色互補的兩隻。如果一隻是紅的,那麼另一隻就是綠的;如果一隻是白的,另一隻就是黑的。在我們觀察它吐出的襪子之前,我們只知道它吐出的襪子顏色一定互補,但並不知道它吐出的是哪種互補顏色對。也就是說,不論吐出的顏色如何,兩隻襪子的顏色總是相關的。」

這個比方是愛因斯坦打的。「一塊石頭」似乎已感覺到了什麼,但它並沒有說出來。互補性形成的相關,是物質的本能取向。只要有形式,就必然有互補性,只要有互補性,就必然有相關。關於這種互補性和相關,我放到後面再說。現在繼續讀我們的文章。

「現在我們可以來設想一臺量子烘乾機。玻爾、海森堡等人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提出了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根據這一學說,量子烘乾機吐出的一對量子襪子處於相關狀態,一隻的顏色與另一隻的顏色相關聯,但在我們尚未觀察它們的時候,它們並沒有客觀確定的顏色。我們對其中一隻量子襪子的觀察,實際上決定了另一隻量子襪子的顏色。如果我們用某種方式看到第一隻量子襪子是紅色的,那麼另一隻就是綠色的。我們也有可能換一種觀察方式,看到第一隻量子襪子是白色的,那麼另一隻就是黑色。」

「粗略地講,這裡的顏色並非某一隻量子襪子的固有屬性,而是由兩隻襪子共同攜帶的某種關聯特性,是非定域的。我們說,這兩隻襪子的顏色是相互糾纏的。」

在物質的世界裡,所有一切形式都由二象性糾纏構建。一種具體的形式具有三種二象性糾纏和三種二象性疊加。形式是由上下、左右、前後組成,上下、左右、前後就是三組二象性糾纏。單性粒子是一種純粹的沒有內外,沒有部分的粒子,它是構成形式的元素。O單子藍相,Y單子是紅相。二者互補關聯並結合成一個S粒子,S粒子就是藍紅二相的疊加和糾纏。當我們去看S粒子的時候,我們看不到紅,也看不到藍,我們只能看到一種色彩,那就是綠。但這綠是由紅藍所創造出來的,它必然包含這紅和藍的二相因素。

對於物質來說,疊加是形式的需要,糾纏是運動的需要。

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書法篇

相關焦點

  • 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薛丁格的貓是否可以長大(四)
    「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地抑制退相干,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製造出真正的薛丁格的貓了?這也許還不夠,因為要想知道你的確製造出了薛丁格的貓,總得「觀察」一下。一方面,貓與測量裝置耦合在一起,會導致貓發生退相干;另一方面,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若阿內斯·科弗勒(Johannes Kofler)與維也納大學的恰斯拉夫·布魯克納(Caslav Brukner)在2007年提出,即使沒有任何退相干因素,我們對於大型量子系統進行實驗研究,這本身可能就會導致其表現出經典特性
  • 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薛丁格的貓是否可以長大(二)
    這是你完全可以確定的事情。可是,當你急速在原地轉動了起來,一個旋轉的你,再來判斷你的前後是否是東西的朝向呢?顯然你不能確定,顯然別人也不能確定。這是因為你自身的前後在運動中糾纏在了一起。當你停止轉動,你的前後就一目了然了。如你面朝南方,你就一定背朝北方。這時,你可以分辨你自身的二象疊加和二象糾纏。差異相對的二象性的疊加和糾纏,不僅屬於量子的屬性,而且是一切物質的屬性。
  • 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薛丁格的貓是否可以長大(三)
    這些物體比單個原子大得多,不過和一隻活生生的貓相比還很小,常被稱為「薛丁格的小貓」,而它們正在迅速地長大。」按理來說,薛丁格小貓是可以長大的,但是它到底能長多大,還不好下一個結論。「要讓薛丁格的小貓長成大貓,關鍵在於維持其量子相干性。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七)
    1、3、9是構成差異相對性原理的必然形式。1:3,3:9,就是差異限定。所以,1是9,9也是1,1裡有9,9裡有1。9是點體質量的體積,1是點體質量的單元。對了,常樸子還把1、3、9定義為宇宙真理數。 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國畫篇單子常樸子說:「單子是宇宙中由數渡點集合而來的具有量化單元形式的粒體。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六)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國畫篇數渡塵具有融擴的性質,並以同性結合。兩個相同質量的數渡塵融合後會使體積以倍數擴大。9個數渡塵融擴成一個數度泡,其體積比數渡塵大9倍。」(同上)常樸子認為宇宙物質的原始基態是液態的。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九)
    這不僅因為他沒見過粒子對撞機,而且他還不能駕馭數學語言來表達他提出的這些物質存在的真理或原理。實驗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都與他無關。真的太遺憾了!常樸子對高等數學一竅不通。這不是他天生的缺陷,而是他後天的不足。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不為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五)
    (同上)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常樸子認為,宇宙奇點是一個宇宙質點,它是宇宙中的有色空間(物質)在無色空間(真空)的背景上融縮而成的。這個質點裡不僅有一個宇宙的質量,而且還有一個宇宙的融擴量和一個宇宙的融縮量。這裡提到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融擴和融縮。正是這兩個概念道出了宇宙中的有無關係。宇宙融擴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宇宙融縮是從有到無的過程。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二)
    (常樸子:物質和反物質的湮滅,並不是物質完全消失了,而是轉化成了人類還不知道的另一種存在形式。我認為這種形式是由兩個正反單子構成的一種具有二相性的場粒子。)我們周圍的宏觀物質主要由重子數為正的質子和中子所組成。因此,這樣的物質被稱為正物質,由他們的反粒子組成的物質相應地叫反物質。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一)
    物質湮滅原理題記:物質和反物質碰撞之所以會湮滅,是因為物質的膨脹空間量小於反物質的引力收縮能,因而使粒子瞬間坍縮成一個奇點,在宇宙真空能量的振動下爆炸,化做一抹宇宙原初S塵埃。別被這個題目唬住了,其實我要講的只不過是一出物質相互毀滅的故事,故事大約以七個單節組成,它們是:回顧反物質,複述差異相對論單子論和場粒子,物質的剩餘價值形式,粒子中的有無關係和時間性,真空能量振動,宇宙用自己的方法阻止無能發生。一、回顧反物質反物質是一種假想的物質形式。在粒子物理學裡,反物質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
  • 常樸子痴迷三個符號,不為名利,原來是因為差異相對論
    (同上)常樸子原式藝術實踐國畫篇這裡,常樸子又提出了兩個概念「黑體融縮」和「宇宙黑體」。常樸子認為,當奇點反彈融擴,轉化成了一個宇宙黑體大約需要3000億年,宇宙黑體反彈,通過融縮轉化成一個奇點,大約也需要3000億年,一反一正,兩個過程,構成一個開合的形式狀態,就像人一呼一吸,這一呼一吸之間就是6000億年。之所以宇宙會這樣,是因為宇宙物質除了本能力(引力和斥力),還攜帶了融擴力和融縮力,正是這兩種力存在使引力和斥力發生了相互作用,創造了世界萬物。
  • 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萬有引力原理
    如果一個是質點,另一個是限體,則可以把限體分割成許多質點,並指出它們引力的矢量和,就能得到整個限體對質點的作用力。牛頓曾證明:一個密度是到球心距離r的函數的球體外一質點的引力同整體質量集中在球心的情況無異。牛頓用萬有引力定律證明了克卜勒定律、月球繞地球的運動、潮汐的成因和地球兩極教高等自然現象。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天體力學的基礎。人造衛星,月球和行星探測器的軌道,都是以這個定律為基礎計算的。
  • 「奇聞異志錄」—「我思故我在」—(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理想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他還發表了許多的科普論文,它們至今仍然是進入到廣義相對論和統計力學的世界的最好嚮導。最著名的思想實驗是薛丁格的貓,在這個試驗中他把量子力學中的反直觀的效果轉嫁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上來,並想以此來表達他對想要用一般的統計學說來解釋量子物理的拒絕。此外薛丁格還發表了50餘本著作涉及到不同的題目,還進行了統一的語義場論的努力。
  • 新寫作大賽參賽作品:常樸子:物質簡史概述
    在當今的網絡信息平臺上,宇宙學天文學顯得十分熱鬧,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展露在平臺上,什麼黑洞、奇點、宇宙爆炸、平行宇宙、暗物質、暗能量等等之等等;其次是量子物理學也顯得十分活躍,什麼波粒二性、量子糾纏、量子疊加、薛丁格的貓、上帝粒子、廣義相對論等等之等等。
  • 常樸子:1的定義
    可常樸子卻並不這麼認為。凡事都有二象性。這只是從形式上解答了數的起源,並沒有從本質上解答數的起源。這一答案必須在物質成就自身的原則中找到。對此他無能為力。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常樸子就在思考這一問題了,他同一時期寫的詩裡已顯示出了他的努力。
  • 你也可以看懂,量子力學的困惑,測不準原理 薛丁格的貓 !
    甚至 讓許多物理愛好者也摸不著頭腦, 以至於玻爾(量子物理學家)說到「如果一個人第一次聽到量子物理而不感到困惑,那他一定是沒有聽懂」!薛丁格薛丁格的貓 只是幫助人們理解量子世界 的一種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是1935年由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種思想實驗,由於人們對微觀世界的種種現象感到困惑,所以薛丁格就藉助宏觀世界中較易理解的事例 來解釋微觀世界的困惑現象。
  • 薛丁格的貓——既死又活的貓
    簡單通俗的講,當時的量子力學主要是指不能用經典物理學解釋的東西,都可以解釋成不連續,一份一份的,比如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解釋原子穩定性問題時,電子層數不是連續的,是一層一層的,電子是躍遷運動的等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態的概念,運動方程、理論概念和觀測物理量之間的對應規則和物理原理。
  • 薛丁格的貓與新量子力學
    46期 當薛丁格的貓被關在密閉的盒子裡,我們是否可以在不破壞盒子的情況下探聽到裡面的情況,並且不破壞裡面極為脆弱的疊加態?
  • 薛丁格的貓是一個思想實驗,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描述了如何將一隻活潑可愛的貓變成「生死疊加」狀態。1926年,薛丁格憑藉其深厚的微積分功底,推導出了「薛丁格方程」,並成功運用它解釋了氫原子結構,但作為數學大牛的薛丁格卻無法解釋薛丁格方程中波函數的物理意義。我們知道,數學公式與物理公式最核心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具有物理意義,如果沒有具體的物理意義就稱不上一個完整的理論。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dinger)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呢?但愛因斯坦和薛丁格定域的物理實在性觀點,認為哥本哈根學派違反了狹義相對論,他們認為電子在產生的那一刻就有了確定的自旋方向,只是量子力學無法告知而已.換言之,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薛丁格就用貓來做了一個形象的思想實驗。設想製作這樣一個黑箱子,把一隻貓咪放在裡面。
  • 名聲大噪的薛丁格的貓,根本就不存在?
    實驗探索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貓是死是活,它將永遠處於半死不活的疊加態,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薛丁格的貓本身是一個假設的概念,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實現了薛丁格貓態,甚至已經開始嘗試用病毒來製備薛丁格貓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