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2020-05-04 魅力科學君

人類的夢想是星辰大海,要實現這個夢想,我們就需要強大的能源。就目前來看,離我們最近的強大能源就是核聚變了,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能源並不完美,即使以後人類掌握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也只能將核燃料的大約0.7%的質量轉換成能量。

那還有沒有更強大的能源呢?答案是肯定的,科學家早已發現,宇宙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物質——反物質,這種物質能夠與普通物質發生湮滅,並且將自身的質量全部轉化為能量。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反物質這種能源的效率是核聚變的大約143倍,而由於它的質能轉換率已經到達極限100%),因此可以說,反物質才是宇宙中的完美能源,而核聚變在它面前就是渣渣。假如人類未來的宇宙飛船能夠使用反物質能源,那進行跨越星際的飛行將不再是夢想。

相信大家一定會好奇,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原理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苦苦探索我們的世界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起初人們認為這種東西是原子,然後人們又發現了原子並非物質的最小單位,再然後人們發明了粒子對撞機,從此擁有了撬開原子核的實力,經過多年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了大量的微觀粒子,在對其進行分類之後,於是我們就有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科學家認為,我們的世界就是由許許多多的這樣的基本粒子所構成,為了研究這些微觀粒子的規律,量子力學應運而生。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基本的方程式——薛丁格方程,利用這個方程式,人們就可以計算出微觀系統的具體性質,然而這個方程式並不完美,因為它並沒有考慮相對論。

想像一下,對於真空中的兩束方向相反的光線而言,它們的相對速度會是多少?根據常識來說,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們的相對速度是兩倍光速。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早在1887年,著名的麥可遜-莫雷實驗就證實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對於一個觀察者來說,無論他處於哪種參考系,他觀察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是不變的。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也就是說,這兩束方向相反的光線的相對速度依然是光速,這個現象雖然很反直覺,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對此,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指出,物體的相對運動速度並不是簡單地疊加,而應該通過公式 V = (v1 + v2)/(1 + v1v2/c^2)來計算(註:v1、v2分別代表兩個物體的速度,c代表光速)。

我們可以看到,利用該公式計算出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我們還可以看到,在低速的情況下,將物體的運動速度進行簡單地疊加所得出的結果,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但在高速的情況下,就必須要考慮相對論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微觀世界中,各種基本粒子的速度是相當快的,比如說電子在原子內部空間運動的時候,其速度常常可達到每秒數千公裡,而如果電子得到了足夠的能量,它的速度甚至可以達到光速的99%以上,因此可以說,要計算出微觀系統的運動規律,就必須得將相對論也考慮進去。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1928年,物理學家狄拉克在薛丁格方程的基礎上引入了相對論,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新的問題很快就出現了,因為人們在解狄拉克方程的時候,發現電子居然可以存在負能級。

先簡單解釋一下,按當時的理論來講,電子可以有多個能級,總的來說,當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的時候,它們就會向高能級躍遷,而在平常的時候,它們總是具有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的趨勢,通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科學家發現電子有一個最低能級(基態),當電子躍遷最低能級的時候,就不可能繼續向更低的能級躍遷了。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然而狄拉克方程卻明確表示了電子可以存在負能級,這就與相關理論以及實驗結果產生了巨大的矛盾,怎麼辦呢?於是狄拉克提出了「狄拉克之海」的觀點,他認為負能級是存在的,只是因為真空中布滿了不可見的處於負能級的電子,所以人們觀察不到有電子躍遷到負能級(泡利不相容原理)。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狄拉克之海」裡處於負能級的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的時候,它們就會向高能級躍遷,那麼當它們離開「狄拉克之海」以後,留下的「空位」又是什麼呢?因為根據電荷守恆定律,這個「空位」應該是帶正電的(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狄拉克最初的說法是,這個「空位」是一個質子。

但這種說法根本就講不通,因為根據質能守恆定律,不管怎麼說,這個「空位」都應該是一個與電子質量相同,並且電荷相反的粒子,它根本就不可能是質子。對此狄拉克傷透了腦筋,我的方程式明明是正確的,為什麼會得出如此奇怪的結果呢?

最後他實在是無法根據已有的理論來作出合理的解釋,乾脆就大膽地預言,這個「空位」其實是一種我們還沒見過的「反粒子」,我們不妨將它稱為「正電子」,這種「正電子」與電子質量相同,但電荷相反。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狄拉克所預言的正電子其實就是反物質粒子,這可以完美地解釋狄拉克方程所處的困境。根據他的構想,在真空中注入能量,就可以得到一個電子和一個反電子,即:「真空 + 能量 = 電子 + 反電子」,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是可逆的,也就是「電子 + 反電子 = 真空 + 能量」,這就是「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這種說法最初的原理。

狄拉克的預言很快就得到了證實,1932年,物理學家安德森利用「雲室」首次在宇宙射線中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但由於「狄拉克之海」存在著很多缺陷,因此在該模型提出之後,包括狄拉克在內的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從理論上對其進行完善,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量子場論。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簡單地講就是,量子場論認為所有的粒子都有與其相對應的反粒子,之所以會有反物質,是因為能量可以在真空中「憑空」生成正反粒子對,比如說當γ光子的能量大於電子靜能兩倍的時候,就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生成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而當這它們相遇時,又會發生湮滅並產生2個或3個光子。

時至今日,反中子、反質子等反粒子早已得到證實,科學家甚至還製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反物質——反氫原子,但由於反物質的製造成本極高、產量極低並且無法長時間地保存,因此雖然我們知道反物質是宇宙中的完美能源,核聚變在它面前就是渣渣,但是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都無法利用到這種完美的能源。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那麼什麼是反物質、普通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呢?以及當今的宇宙中為何不存在反物質?它們去哪了?今天就說下這個問題。什麼是普通物質?我為何要把普通物質放在最前面,首先介紹呢?由於電荷不同,因此正電子和電子在磁場中發生偏轉的軌跡就不同,這就是上世紀30年代安德森發現正電子所使用的原理,假如電子往左偏轉,那么正電子就會往右偏轉。在我們發現正電子以後,反質子、反中子、反夸克相繼被發現。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因為,反物質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當它和物質結合時,會相互湮滅抵消,並產生巨大能量(光子)。另一方面,物理定律表明,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應該創造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問題就出現在這裡——按理說,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相遇,就會「同歸於盡」。可是大爆炸之後的138億年,宇宙仍然充滿各種天體,所有這些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既然物質都還在,那麼反物質都去哪裡了?
  • 既然反物質與普通物質狀態相反,那麼它會產生反引力嗎?
    按現有的物理規律來看,凡是具有質量的物體都會產生引力,因為反物質也有質量,所以通常認為反物質很可能也會產生正常的引力。但是反物質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物質,由於它與普通物質狀態相反,所以它也有可能會產生和普通物質相反的引力。
  • 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它比核聚變更高效、更清潔?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物質,不僅在地球上找不到,甚至你找遍全宇宙也發現不了它的蹤跡,它就是反物質,不僅稀有,而且它發生反應以後,所釋放的能量是核反應所不能比擬的。你之前可能聽說過反物質,也許你已經忘了它到底是什麼?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二)
    這表述既反映了不涉及反粒子時的重子個數不變,也概括了反粒子與粒子的成對產生和湮滅。我們容易理解中子和反中子的區別了,它們具有相反的重子數B,因此反中子能與核子相碰導致湮滅,而中子則不能。此外,人們還類似地發現了輕子數的守恆性。中微子雖不帶電,也不具有重子數,但它與反中微子具有相反的輕子數。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五)
    所以,反物質和物質的結合時,新粒子失去了相應的時間性,這種力就會把這種無價值的形式迅速摧毀,這便是反物質無法存在下去的真正原因。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反物質的存在,正電子的存在就是證明。反物質和物質同時存在的原因它們之間形成了一種隔離,取掉或打破這種隔離,它們必然湮滅。這種隔離伴隨著的總是相互的運動。
  • 追蹤反物質發現史,反物質究竟是什麼?以及反世界存在的可能性
    根據一種被稱為「超對稱性」的推測理論,每個粒子都有另一種鏡像——「超粒子」,它與原始粒子非常相似(相同的質量、電荷等),但具有不同的量子自旋。所以我們看到物質粒子充滿了雙胞胎,堂兄弟甚至克隆體。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這兩個版本的粒子存在?我們為什麼不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它們呢?如果粒子和反粒子彼此靠近會發生什麼?
  • 反物質和物質相遇——即歸湮滅
    許多物理學家相信反射過的物質會變成反物質,當反物質和正常物質相遇即歸湮滅。這麼說的話,我們顛倒的太空人將永遠不可能重返地球,顛倒的宇宙飛船接觸到大氣層就會爆炸。我們的宇宙包含反物質星系嗎?我們周圍有這樣巨大的反物質宇宙嗎?宇宙學家在今天也無法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 反物質的發現、製造和保存,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現在反物質到底是什麼已經越來越清晰了,反物質其實就是與物質相對的,反物質與其相對的物質的物理性質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量子數,以電子為例,就是電荷相反。既然宇宙中存在著與電子相對應的反物質正電子,那麼是否所有的物質都存在著與之對應的反物質呢?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在二十多年後的1954年,人們現了反質子,而1956年又現了反中子,至此,反物質的確存在已經是無可置疑的事情了。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一)
    物質湮滅原理題記:物質和反物質碰撞之所以會湮滅,是因為物質的膨脹空間量小於反物質的引力收縮能,因而使粒子瞬間坍縮成一個奇點,在宇宙真空能量的振動下爆炸,化做一抹宇宙原初S塵埃。在30年代初,就有人發現了帶正電的電子,這是人們認識反物質的第一步。到了50年代,隨著反質子和反中子的發現,人們開始明確的意識到,任何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中都有相應的反粒子存在。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的能量。能量釋放頻率要遠高於氫彈爆炸。
  • 反氫原子是什麼?研究者:或通過它揭示反物質的真正樣子
    隨著量子物理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研究深入到微觀世界,讓人類有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比如說反氫原子就是其中之一,它也遵循著量子效應,同時也是反物質的一種重要組成形式,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 人類如何製造出反物質?
    儘管反物質聽起來很奇特,但如果你遇到一塊反物質,它對物質來說也不會有什麼不同。即使是物質和反物質的單個原子也無法區分。只有在原子內部,它們的真正性質才很明顯。中心帶負電荷的「反質子」抓住帶正電荷的「反電子」,也被稱為「正電子」。正極和負極的吸引力是一樣的,所以把原子變成分子的電磁力,也應該適用於反原子。當一個粒子遇到它的反粒子孿生兄弟時,它們會在一瞬間相互湮滅。這種毀滅不只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有些放射性物質會自然地釋放正電子。
  • 研究反物質:尋找另一個「我」
    如果我們周圍有反物質——不僅僅是香蕉產生的正電子,宇宙射線中也有正電子,別忘了發現的第一個反物質粒子就是宇宙射線中的正電子——那麼一個麻煩的問題來了:那麼它們哪裡去了,為什麼消失不見了?當然並不是憑空消失了,這是因為身處物質世界中,反物質粒子一旦產生並遇到對應的物質粒子,就會被湮滅掉,湮滅的正反物質對會放出高能的雙光子。
  • 反物質,一種神秘的物質,物理學家苦苦尋找多年,它究竟在何處?
    反物質和普通物質是一樣的,但在某些方面是對稱的,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樣。每一個反粒子都有著和它對應的普通粒子相同的質量,但在某些方面它們的性質卻恰恰相反。例如,質子是一個重子,帶有一個正電荷,而反質子是一個反重子,帶有一個負電荷。與數字的正負無關,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重要的是它們的帶電性質是相反的。
  • 反物質是什麼?可不可能存在由反物質構成的相反世界?
    雖然反物質與正物質有著不同的性質,但反物質依舊是具有質量的,正常物質具有的屬性反物質同樣也具備,只是反物質是正物質的鏡像罷了。1928年物理學家狄拉克首次從理論中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正電子就是電子的反物質,正電子帶正電(後來安德森確實也發現了)。
  • 為什麼看不到反物質,它真的存在嗎?物理性質與正常物質相反嗎?
    比如:指尖替換成眼睛,物質可以根據自身顏色的特性釋放出光子和反射光子與你的眼睛進行交互,你就可以看到物質的顏色。而釋放光子,釋放什麼光子在微觀層面是原子中電子的躍遷與電子躍遷的能級差所決定的,於是它決定了物質性質和相互作用。
  • 物質和反物質的區別:反物質具有相反電荷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不管科學家進行怎樣的測試,反物質的行為就像普通物質一樣。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物理學家試圖找到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反物質也是一種物質,但它具有相反電荷和其它差異性特徵,它們就像一個「雙面惡魔」。   然而令科學家不解的是宇宙中為什麼會物質多於反物質?其原因並不清楚。
  • 反物質和暗物質和我們常見的物質有什麼不同?
    比如,一對正負電子湮滅,就會完全轉化成光子。比如,每10億對正反質子對撞湮滅後,都會留下一個質子,每10億對正負電子對撞湮滅後,留下一個電子。 我們這個世界如今的可見物質就是正物質,也就是如今的都是那個時候的「倖存者」構成的。而反物質其實就是會與正物質湮滅的物質。 那反物質又和暗物質有什麼關係呢?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物質構成了宇宙,大到整個宇宙,小到我們身邊周圍,物質無處不在,那麼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138億年前,奇點大爆炸之後,誕生了正物質,反物質,暗物質等,很多人經常把暗物質與反物質混在一起,但暗物質不是反物質,它們之間也沒有什麼聯繫,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種物質。
  • 反物質與正物質碰到一起就湮滅並爆發出巨大能量怎麼能夠保存呢?
    反物質和正物質碰撞到一起,就會消失,科學的術語叫湮滅。湮滅是在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之後就沒有了,質能轉換的一種方式,是物質全部轉化為能量,符合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公式:E=mc^2。這是因為1克的反物質湮滅會與1克的正物質發生反應,從而釋放出2克質量的全部能量。因此理論上物質和反物質的湮滅是質能完美的轉化,質能方程應該為ΔE=2mc^2。1克物質與反物質湮滅可以產生180萬億焦耳,相當於43000噸炸藥的能量,3顆多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