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物質研究重大成果:科學家製成5萬個反氫原子
中新網9月19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物理學家人工製成至少5萬個反氫原子,記者電話採訪了在該研究中心工作的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物理學教授傑弗裡.漢格斯特。 據介紹,約140億年前宇宙誕生時,產生了大體相等的物質和反物質,可是實際上科學家並未探測到那些反物質。它們到哪裡了?
-
人類如何製造出反物質?
儘管反物質聽起來很奇特,但如果你遇到一塊反物質,它對物質來說也不會有什麼不同。即使是物質和反物質的單個原子也無法區分。只有在原子內部,它們的真正性質才很明顯。但是,當物理定律暗示大爆炸的能量應該同樣凝結成物質和反物質時,為什麼宇宙中有物質,而不是什麼都沒有呢?他們本應該互相消滅的。但是這個理論正確嗎?它在20世紀90年代通過在粒子加速器中湮滅電子和正電子進行了測試。它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加速,迎頭相撞。
-
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它比核聚變更高效、更清潔?
我們現在掌握了一個規律,什麼物質的作用最大、蘊含的能量最高、且最稀有,什麼物質就越昂貴。那麼什麼物質最稀有呢?或者什麼物質中蘊含著人類所需要的能量呢?你可能想到了黃金這種稀有金屬,以及像鈾這種核裂變的材料。
-
神秘的「反氫」粒子揭示了不可思議的量子效應
(圖片: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阿爾法實驗室)反物質是一種鮮為人知的物質,在我們的宇宙中很罕見,它近乎完美地模擬了物質,但它所有的性質都與物質相反。舉個例子,電子是帶負電荷的微小物質粒子。它們的反物質就是帶正電荷的微小「正電子」。把一個電子和一個質子(一個更大的帶正電荷的物質粒子)結合起來,你就得到一個簡單的氫原子。
-
研究首次測量反氫原子光譜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對反氫原子光譜進行了首次測量。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1996年,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成功製造出7個反氫原子。2000年9月18日,CERN成功製造出約5萬個低能狀態的反氫原子,這是人類首次在實驗室條件下製造出大批量的反物質。2011年5月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科學家合作製造了迄今最重反物質粒子——反氦4。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反物質是如何被發現的? 我們先從反物質的物理淵源說起。故事開始於1928年左右。當時,物理學正處於重大改變期。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闡述了引力的本質,以及當物體以接近光速運動時會發生什麼情況。而另一群物理學家正在發展量子力學,來描述粒子的行為。
-
物質和反物質的區別:反物質具有相反電荷
(ALPHA),該儀器將反質子和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對應物)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反氫原子。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不管科學家進行怎樣的測試,反物質的行為就像普通物質一樣。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物理學家試圖找到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反物質也是一種物質,但它具有相反電荷和其它差異性特徵,它們就像一個「雙面惡魔」。 然而令科學家不解的是宇宙中為什麼會物質多於反物質?其原因並不清楚。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新聞—科學網
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1996年,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成功製造出7個反氫原子。2000年9月18日,CERN成功製造出約5萬個低能狀態的反氫原子,這是人類首次在實驗室條件下製造出大批量的反物質。2011年5月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科學家合作製造了迄今最重反物質粒子——反氦4。
-
研究製造出飛行狀態下反氫原子
,由此可測量反氫原子由基態開始的超精微躍遷。在此基礎上,他們下一步就有望製造出反氫原子束,以更好地研究反物質,從而對CPT(電荷、宇稱、時間)對稱和萬有引力的基本理論作出檢驗,為人們解開宇宙反物質之謎提供有力工具。研究論文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RL)。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我們該如何研究反物質?為什麼它沒有毀掉我們
雖然聽起來可能像科幻小說,但反物質確實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在現代醫學界被普遍使用。而且你家廚房裡的香蕉也能產生反物質。(稍後會再次提到這一點。)反物質是物理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當一個反物質粒子遇上一個與它相反的正常物質的粒子時,它們會「同歸於盡」並爆發出巨大能量。宇宙大爆炸之時,正常物質(即構成你和我等世間萬物的東西)和反物質本應該是被等量創造出來的。
-
走近反物質,帶你探索它的前世今生
物理學家表示:儘管在1932年通過實驗首次證實了反物質的存在,但直到2016年12月,才有人觀察到反物質的原子光譜。氫原子光譜。要想看到氫原子光譜,首先你得有一些氫氣,將其加熱,並觀察它發出的光。這很容易操作。
-
科學家全面揭秘反物質疑雲:如何製造反物質
如何製造反物質 高中化學課會經常提到「元素周期表」,氫是其中最輕最簡單的元素,也就是一個負電電子圍著一個正電質子旋轉。錢教授表示,科學家從最簡單的氫原子入手研究反物質,是因為它只包含2個粒子。按照愛因斯坦「能量與質量相互轉化」的原理,科研人員利用此方法產生了碰撞前不存在的「帶負電的質子」(反質子),但它們飛行速度很快,所以要再通過減速器讓「反質子」靜止下來,再將「反質子」與用其他方法獲得的「帶正電的電子」(即反電子)相融合,最終形成了「反氫原子」。 但問題是,「反氫原子」不能接觸正物質的世界,否則會迅速與正常物質中原子相遇並形成能量(輻射或亮光)。
-
反物質氫具有與普通氫相同的量子怪癖
MAXIMILIEN BRICE,JULIEN ORDAN / CERN 即使當奇怪的量子現象起作用時,反物質和物質的原子也是完美的鏡像。物理學家2月19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導說,抗氫原子的能級(氫原子的反物質)被稱為蘭姆位移的量子效應所改變,就像氫原子一樣。
-
追蹤反物質發現史,反物質究竟是什麼?以及反世界存在的可能性
我認為反物質的發現可能是本世紀物理學所有重大飛躍中最大的飛躍。」-沃納·海森堡要說宇宙中什麼東西最神秘,莫過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反版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物質,今天我們就來談論反物質的發現史及其令人驚嘆的特性和難以置信的神秘。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追蹤反物質之旅吧!
-
為什麼看不到反物質,它真的存在嗎?物理性質與正常物質相反嗎?
宏觀下的微觀世界如果要了解是什麼導致了這些物理特性,就要深入到微觀世界,才能了解決定物質性質底層邏輯是什麼。在微觀尺度下,一切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分子,而分子又通過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結合在一起,於是才有了大型的物質。
-
研究反物質:尋找另一個「我」
近日,來自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阿爾法合作組(ALPHA collaboration)報導了氫原子的反物質對應物即反氫原子能級結構中的特定量子效應——精細結構(fine structure)和蘭姆位移(Lamb shift)。這些量子效應存在於物質原子中,而尚未在反物質原子中發現。此類研究有助於揭示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
-
反物質有黏性嗎?科學依據是什麼?
但是,如果我們問「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物理特性」,那麼我們必須一直深入到微觀世界,以了解真正發生的事情。在微觀尺度上,遠低於人眼所能看到的極限,一切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結合在一起成為分子,然後通過原子間力將它們結合在一起,構成我們在傳統經驗中相互作用的大型物體。圖註:此插圖來自顯示水分子動態相互作用的動畫。
-
為什麼我們直到本世紀才能觀察到反氫原子光譜?
物理學家表示:儘管在1932年通過實驗首次證實了反物質的存在,但直到2016年12月,才有人觀察到反物質的原子光譜。 氫原子光譜。要想看到氫原子光譜,首先你得有一些氫氣,將其加熱,並觀察它發出的光。這很容易操作。事實證明,反氫原子光譜與氫原子光譜完全相同,只是更難發現罷了。
-
反物質是什麼?500克釋放能量超史上最大氫彈
這麼說你可能不會有什麼概念,如果告訴你氫彈爆炸的質能轉化率僅為3%,那麼你就可以想像反物質有多麼恐怖了,此前還有人聲稱通古斯大爆炸也是反物質惹的禍,那麼反物質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強呢?它真的可以使世界毀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