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2021-01-18 中科院物理所

電影《星際迷航》中的反物質星艦「企業號」


除了我們常見的物質外,宇宙中還存在著反物質。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反物質存在以來,反物質一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科學家們認為,反物質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反物質,是解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環節。


反物質也是很多科幻小說中的「標配」。比如,在電影《達文西密碼》的姊妹篇《天使與魔鬼》中,僅僅含有0.25克反物質的炸彈就足以將梵蒂岡從地球上抹去;而電影《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飛船則使用由物質—反物質湮滅產生的強大推力來獲得超光速飛行速度。


在粒子物理學中,反物質是一種由反粒子組成的特殊物質。反粒子與粒子有著相同的質量卻有著相反的電荷和自旋。這些反粒子結合在一起構成反物質。比如,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和一個反質子可以構成一個反氫原子。


除此之外,反物質還有很多令我們驚嘆的特徵,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和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聯合創辦的《對稱》雜誌網站,列出了我們可能不知道的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




1928年,狄拉克預言了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的存在。


1932年,美國科學家卡爾·安德森在研究一種來自遙遠太空的宇宙射線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正電子,證實了狄拉克的預言,引起了科學界的震驚和轟動。它是偶然的還是具有普遍性?如果具有普遍性,那麼其他粒子是不是都具有反粒子?於是,科學家們在探索微觀世界的研究中又增加了一個尋找目標。


1936年,安德森因發現正電子而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後來其他基本粒子的反粒子也陸續被發現。1955年,美國研究人員製造出了第一個反質子,即電荷為負的質子。


當今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大量正粒子組成的物質,然而卻沒有發現由反粒子組成的穩定存在的反物質,這說明宇宙中正反物質之間並不是嚴格對稱的,否則所有的物質都將湮滅。


宇宙起源的標準理論認為,物質與反物質在大爆炸之初是成對或等量產生的。當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時,會彼此湮滅,只留下能量。因此,從理論上來說,我們應該都不存在,但事實並非如此,現今所遺留下來的絕大多數是正粒子,這即所謂的「正反物質對稱性破壞(對稱破缺)」,雖然在幾個粒子對撞試驗中,都發現了正粒子與反粒子的衰變略有不同,但在數量上仍不足以解釋為何現今反物質消失的問題,這在粒子物理學上仍是一大未解之謎,科學家們也對此提出了很多解釋。


物理學家們目前正在殫精竭慮地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最終釐清這種不對稱,或許答案揭曉的那一天,也將開啟新的天文學時代序幕。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




少量反物質持續不斷地以宇宙射線和高能粒子的形式,天女散花般地降落在地球上。這些反物質粒子到達大氣層的範圍1到100個/平方米。


但其他反物質來源其實就近在咫尺。比如,香蕉也會產生反物質——它每75分鐘會釋放出一個正電子。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香蕉包含有少量的鉀-40。鉀-40是鉀的天然同位素,會在衰變過程中釋放正電子。


人體也包含有鉀-40,這意味著人體也會釋放正電子。由於反物質一旦同物質接觸,就會彼此湮滅,因此,這些反物質粒子非常短命。


中微子或是自己的反粒子



儘管物質—反物質湮滅有潛力釋放出大量能量,1克反物質或能產生相當於核爆的爆炸規模,但人類目前製造出的反物質少得可憐。


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1996年,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成功製造出7個反氫原子。2000年9月18日,CERN成功製造出約5萬個低能狀態的反氫原子,這是人類首次在實驗室條件下製造出大批量的反物質。2011年5月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科學家合作製造了迄今最重反物質粒子——反氦4。


不過,迄今為止,費米實驗室的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製造出的所有反質子加在一起只有15納克(十億分之一克);而CERN製造的所有反質子加起來僅為1納克;德國的電子同步加速器(DESY)製造的正電子加起來大約2納克。即便所有這些反物質一次全部湮滅,它們產生的能量還不足以燒開一杯水。


根本的問題在於製造和存儲反物質的效率以及成本,由於目前反物質是由加速器產生的高能粒子打擊固定靶產生反粒子,再經減速合成的,此過程所需要的能量遠大於湮滅作用所放出的能量,且生成反物質的速率極低:僅僅製造1克反物質就需要大約25×1015千瓦時的能量。因此,從生產成本考慮,反物質是世界上最貴的物質。




反物質還難以捕捉和存儲。因為反物質只要遇到正物質立刻就會湮滅爆炸,所以我們無法使用任何由正物質製造的容器來存放它,必須為它們建造特殊的「家園」。


帶電的反物質粒子,比如正電子和反質子能被保存在彭寧離子阱(Penning traps)內。這些設備可以被看成是小型加速器,依靠磁場和電場讓粒子不與阱壁碰撞,使其呈螺旋形運動。據悉,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能用彭寧離子阱存放1010個反質子一個星期。但彭寧離子阱對反氫原子等並不起作用,因為,反氫原子不帶電,無法被電場「鎖住」。相反,它們被保存在俗稱的「亞普阱」內。


其實,地球的磁場也類似某類反物質阱。2011年,義大利一個科學團隊利用一座宇宙射線探測器成功在範艾倫輻射帶發現了反質子帶,存在區域距離地球表面350至600公裡,這一研究證實了地球磁場能「捕獲」反質子的理論。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重力對任何物質都是同等作用的;標準模型理論也預言,引力對物質和反物質應該產生同樣的影響。那麼重力的作用會使反物質向下落還是向上飛?如果反物質的行為是完全不同的,它們是否會顛覆現有的物理學理論呢?CERN正在進行的「神盾(AEGIS)」實驗、「反氫雷射物理裝置(ALPHA)」實驗等都在試圖發現這一點。


當然,觀察引力對反物質的影響並不像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那麼容易。這些實驗需要將反物質保存在一個阱內或通過讓其冷卻到絕對零度之上的溫度從而讓其降速,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觀察。而且,因為引力是最微弱的基本力,物理學家們必須在這些實驗中使用中性的反物質粒子,來預防更強大電場產生的幹擾。




對於粒子加速器,我們很多人都已經耳熟能詳,但你知道還存在粒子減速器嗎?CERN就有一臺名為「反質子減速器(Antiproton Decelerator)」的設備。2000年8月10日,CERN宣布這臺反質子減速器投入使用。


這臺反質子減速器是一個圓形混凝土盒,周長188m,耗資1150萬美元。它利用磁場將高能反質子和正電子冷卻、減速和聚積,最終在電磁場束縛下形成大量反氫原子,這些「冷」反氫原子的溫度僅比絕對零度略高几度,為以後研究反質子和反氫原子等粒子的特性和行為提供了可能。


2014年,CERN的「低速反質子原子光譜和碰撞(ASACUSA)」實驗團隊將正電子和由反質子減速器產生的低能量反質子混合,首次成功製造出反氫原子束。他們檢測到了一束由80個反氫原子構成的、長達2.7米的反物質束流。


研究反物質被認為是揭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途徑



物質粒子和其反粒子夥伴攜帶的電荷相反,使科學家們很容易區分彼此。但中微子幾乎沒有質量,也很少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更加沒有電荷,由此,科學家們相信,中微子可能是馬約拉納費米子(與反粒子相同的粒子)。20世紀30年代,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提出中微子可以作為自己的反粒子。


研究中微子性質的馬約拉納探測器以及美國的EXO-200等探測實驗都旨在通過尋找一種名為無中微子雙β衰變的行為,從而確定中微子是否是馬約拉納費米子。有些放射性的原子核會同時衰變,釋放出兩個電子和兩個中微子。如果中微子是自己的反粒子,那麼,它們會在雙衰變之後瞬間彼此湮滅,科學家們只會看到電子。


找到中微子或能幫助科學家們解釋反物質—物質不對稱。物理學家們認為,中微子有的輕、有的重。目前存在的是輕中微子,而重中微子只在大爆炸後的一瞬間存在。




時至今日,人們發現和製造的反物質粒子雖然不多,但像正電子這樣的反物質已經不足為奇了。雖然現在還不能像科幻小說裡所描述的那樣製造和存儲大量反物質,但在較小規模上反物質已經得到了應用,比如,在不少醫院裡使用的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設備,正是用正電子來生成身體的高清圖像。


發射正電子的放射性同位素(比如香蕉內發現的鉀-40)被附著到葡萄糖等化學物質上,然後一起被注射入血管內。葡萄糖在血管內分解,釋放出正電子,正電子遇見體內的電子並彼此湮滅。這一湮滅過程會產生伽馬射線,這些伽馬射線可被用來構建身體的圖像,從而為醫生提供診斷依據。


而CERN的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將反物質作為一種潛在治療癌症的手段。物理學家們發現能使用粒子束攻擊腫瘤,這些粒子束會在安全地穿越健康組織之後,釋放出能量。使用反質子可以添加另一束能量。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這一技術對倉鼠的細胞有效,但目前仍然沒有在人體進行相關研究。




科學家們一直希望「揪出」大爆炸後留下的反物質,從而解決物質—反物質不對稱這一謎團。


國際空間站上阿爾法磁譜儀(AMS-02)的使命就包括搜尋這些粒子。2011年搭乘「奮進號」升空的這個先進探測器,被視為可對反物質謎案做出「結案陳詞」的科學利器。在今後的十幾年裡,它將在這個太空中最理想的地方,探索反物質以及反宇宙的存在。除此之外,它的使命還包括尋找宇宙中的暗物質以及探索宇宙射線。


AMS-02是人類送入太空的最大磁譜儀,可以從數十億個事件中識別一個反粒子。這意味著與以前的實驗相比提高了三個數量級的精度。在這樣的精度下,探測器將以前所未有的準確度來探測宇宙射線光譜的組成。


AMS-02內部有一個強大的永久磁鐵,帶電粒子和反粒子將在其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偏轉,從而讓物質和反物質分道揚鑣,而不會「見面」導致彼此湮滅。


宇宙射線碰撞一般會產生正電子和反質子,但製造出一個反氦原子的可能性極低,因為這一過程需要大量能量。這意味著,即便只發現一個反氦核,就能成為宇宙某處存在大量反物質的堅實證據。這些物質是在宇宙大爆炸後產生的,它們的發現將成為認知當今宇宙的真正突破。

反物質火箭假想圖




反物質潛在且十分誘人的用途是用來製造星際航行火箭的超級燃料。


科學家們早就發現,當反粒子和粒子在高能下碰撞而湮滅時,會釋放出大量能量。而這種能量的釋放率遠遠高於核彈、氫彈,大概幾克產生的能量就相當於一枚戰略核彈。正因為有這樣的性質,在科幻小說裡,反物質經常作為星際飛船的燃料出現。《星際迷航》系列電影中,「企業號」宇宙飛船可實現曲速飛行、超光速抵達宇宙中任何一個地方,仰仗的正是它的反物質動力系統。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高級研究員張偉明(音譯)和西儲學院的羅南·基南的分析結果顯示,反物質火箭的速度完全能夠達到光速的70%。從理論上來說,用反物質作為火箭燃料可能的,但在這項新構想真正付諸實施之前,人們必須解決反物質數量稀少和存儲兩大難題。


目前,科學家們仍然沒有辦法大規模製造或收集到足夠多的反物質,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人類現在也最多只能將反物質(反氫原子)保存1000秒。據媒體報導,2011年,CERN的科學家成功將309個反氫原子保持到1000秒,是此前的5000倍。


不過,科學家就是一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不少科學家正在進行反物質的製造和存儲研究。如果未來某一天,科學家們能夠找到製造或收集大量反物質的方法,那麼,由反物質推進的星際旅行有可能從夢想走進現實。


但有趣的是,當反物質火箭真正投入使用之後,乘客們還必須開始習慣所謂的相對論效應——當接近以光速飛行,時空並不會移動得那樣快。簡單地說,從地球到半人馬座的旅行,地球時鐘會走了大約6年,但實際感覺只過了不到4年半時間而已。


實際上,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反物質作用的認識一定會越來越深刻,反物質世界必將為人類做出貢獻。


來源:科技日報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數學家們

2. 科學界最牛合影為什麼這麼牛?

3. 兩點之間最快的竟然不是直線

4. 中國這枚火箭發射瞬間,為什麼會有400噸水噴下?

5. 世界上最前沿的那些實驗室究竟長啥樣?

6. 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新幾何學

7. 相對論為什麼沒得諾貝爾獎?

8. 全世界所有人一起蹦一下?

9. Biu~引力波又來了 (⊙o⊙)

10.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麥克斯韋方程組


點擊公眾號內菜單欄「Top10」可查看過往每月熱門文章Top10


相關焦點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新聞—科學網
    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關於反物質你可能不知道的十件事 電影《
  • 關於反物質你可能想要知道的10件事
    在《天使與魔鬼》中,壞人們就試圖用反物質炸彈摧毀梵蒂岡,湯姆漢克斯扮演的蘭登教授帥氣的阻止了這個陰謀。《星際迷航》裡,企業號宇宙飛船的燃料正是反物質,利用正反物質的湮滅作為動力實現光速飛行。但反物質並不僅存在於科幻中。在現實中,反粒子和它的對應例子幾乎完全相同,除了他們帶有相反電荷和自旋。當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時,它們會瞬間湮滅釋放出能量。
  • 你可能不知道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
    這些反物質粒子以每平方米不到一個到100個的到達我們的大氣層,科學家們也見證反物質產生於雷暴之上。但是其他的反物質源甚至更接近我們的生活。例如,香蕉產生反物質,大約每75分鐘釋放一次正電子,相當於電子的反物質。這是因為香蕉含有少量的鉀-40,這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鉀同位素。當鉀-40衰變時,它偶爾會在這個過程中噴出一個正電子。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這裡的反物質可能不是宇宙誕生時遺留下來的,它們更有可能起源於恆星。這顆恆星周圍有一個黑洞,當恆星周圍的氣體脫離恆星,就會被黑洞「吃掉」,這個高能的過程將產生反物質。    不過,能釋放反物質的不只有恆星。平均而言,每一小時左右,香蕉會吐出一個正電子。這是因為香蕉中含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鉀-40。
  • 反物質的科學:1克價值420萬億元的物質
    反氫是最簡單的反物質形式,製造其他的反元素會更加昂貴。迄今為止,只有少量的反氫原子被製造出來的,但僅用於科研目的,屬於非賣品。那麼,為什麼反物質如此昂貴呢?什麼是反物質?反物質的組成與物質相同,但卻具有相反的電荷和自旋。這些物質是由反粒子組成的,反質子和反中子組成了反物質的原子核。物質的原子核周圍繞著帶負電荷的電子,而反物質的原子核周圍則是繞著帶正電荷的正電子。
  • 物質和反物質的區別:反物質具有相反電荷
    (ALPHA),該儀器將反質子和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對應物)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反氫原子。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不管科學家進行怎樣的測試,反物質的行為就像普通物質一樣。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物理學家試圖找到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反物質也是一種物質,但它具有相反電荷和其它差異性特徵,它們就像一個「雙面惡魔」。   然而令科學家不解的是宇宙中為什麼會物質多於反物質?其原因並不清楚。
  • 反物質是什麼?500克釋放能量超史上最大氫彈
    五千萬分之一克反物質與正物質湮滅在物理學中能夠釋放3.6×106焦耳的能量,但不可能摧毀大型設施。而1克反物質(按1克反物質與1克正物質湮滅計算)湮滅釋放出1.8×1014焦耳的能量,不可能毀滅地球。其遵守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E=mc2。其中E為湮滅產生能量,m為參與的正物質和反物質湮滅前總靜止質量,c為光速≈3x108米/秒。
  • 反物質是什麼?500克釋放能量超史上最大氫彈
    網上流傳的五千萬分之一克摧毀大型設施,以及幾克反物質摧毀地球純屬謠言,只是網絡新聞為了增加關注度而編造出來的假消息。五千萬分之一克反物質與正物質湮滅在物理學中能夠釋放3.6×106焦耳的能量,但不可能摧毀大型設施。而1克反物質(按1克反物質與1克正物質湮滅計算)湮滅釋放出1.8×1014焦耳的能量,不可能毀滅地球。其遵守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E=mc2。
  • 存在神秘的反物質宇宙嗎?
    反物質是什麼?科學家稱反物質是正物質的鏡像。那麼宇宙是否就如同一個二維物體的表面一樣有正就有反呢?是否會產生一個反物質宇宙?
  • 追蹤反物質發現史,反物質究竟是什麼?以及反世界存在的可能性
    數學解和物理解的關係反物質預言與發現的科學史反物質粒子的性質如果粒子和反粒子彼此靠近會發生什麼?反物質世界存在的可能性結論——反物質能否被我們利用?正負數學解和物理解物理和數學是很好的朋友。物理依賴於數學來表達物理定律,而數學依賴於物理的大部分內容。
  • 「反物質」炸彈是什麼?
    電影裡出現了反物質炸彈。「反物質」簡單說,就是與物質的電荷相反的東西。 反物質是人類目前所知的威力最大的能量源。它能百分之百的效率釋放能量(核裂變的機率是百分之一點五)。
  • 反物質的發現、製造和保存,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現在反物質到底是什麼已經越來越清晰了,反物質其實就是與物質相對的,反物質與其相對的物質的物理性質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量子數,以電子為例,就是電荷相反。既然宇宙中存在著與電子相對應的反物質正電子,那麼是否所有的物質都存在著與之對應的反物質呢?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在二十多年後的1954年,人們現了反質子,而1956年又現了反中子,至此,反物質的確存在已經是無可置疑的事情了。
  • 什麼是反物質——鏡子裡的電荷與自旋
    最常說的反物質一般是指帶相反電荷的基本粒子或帶相反電荷的基本粒子所組成的強子、原子等。比如普通電子帶負電荷,而反電子則帶正電荷,一般稱為正電子。另外如反中子反質子這類強子則是由與普通中子質子電荷相反的夸克組成的。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我們該如何研究反物質?為什麼它沒有毀掉我們
    雖然聽起來可能像科幻小說,但反物質確實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在現代醫學界被普遍使用。而且你家廚房裡的香蕉也能產生反物質。(稍後會再次提到這一點。)反物質是物理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當一個反物質粒子遇上一個與它相反的正常物質的粒子時,它們會「同歸於盡」並爆發出巨大能量。宇宙大爆炸之時,正常物質(即構成你和我等世間萬物的東西)和反物質本應該是被等量創造出來的。
  • 當反物質和黑洞相遇,會發生什麼?反物質武器或能摧毀宇宙
    而反物質,字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正常物質的反形態。當兩個正反物質相遇,彼此之間就會發生抵消並引起爆炸,此時所產生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通過多年來對宇宙的不斷探索研究,科學家們認為在宇宙中很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所構成的物質,那麼,當反物質與黑洞相遇,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 反物質並不遵循反重力定律?
    反物質是否遵循反重力定律?物理學家有大量理由相信反物質並不遵循反重力定律,但從來沒有人直接對這一說法進行測試。現在傑弗瑞·漢斯特(Jeffrey Hangst)與他的同事正在進行一項叫做ALPHA的實驗。他們已經找到一個測試方法,並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中展示了他們的成果。
  • 反物質武器潛力無窮
    一旦遇上正物質,就與之「迅速結合、互相湮滅」。這種「湮滅」並非正反兩種物質化為烏有而消失,實際上,它們的全部質量轉變成能量釋放了出來。反物質的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但進展緩慢。1986年,人類首次捕獲到反質子,2002年較大批量地製造出了反氫原子。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製成反物質,但這些反物質一接觸容器壁便瞬息湮滅。
  • 反物質究竟是什麼?在「事件視界」之外的存在不只有物質
    科學實驗中,用雷射去轟擊強磁場,會產生出粒子與反粒子。在太空中,會有大量的光「轟擊」具有巨型磁場的黑洞,同時產生出物質與反物質。奇怪的是,反粒子轉瞬即逝,人們看不到或捕捉不到反物質。反物質去哪兒了?這在物理學界還是一個謎。
  • 氫的反物質「反氫」的物理性質被CERN測量,反物質研究迎來突破!
    而關於宇宙演化的研究,就更是如此了,望遠鏡越做越大,探測衛星越做越精密,但是研究之路依舊沒有明確的方向。一般來說,為了理解宇宙的形成與演化,科學家除了需要利用太空望遠鏡和空間探測器外,還需要對現有的宏觀物質進行比較分析。但這裡又碰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反物質太少了,對比材料嚴重不足。
  • 反物質的威力有多大?子彈大小的反物質,就能摧毀一座城市!
    1克反物質和普通物質湮滅,將釋放4.3萬噸TNT當量的能量,有效殺傷半徑2.4公裡,可以毀滅一座城市。任何基本粒子都有反物質,反物質和普通物質的靜止質量相等、自旋和磁矩大小相等,所帶電荷量大小相等;但是自旋方向和磁矩方向完全相反,所帶電荷正負相反;比如電子—正電子,質子—反質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