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質究竟是什麼?在「事件視界」之外的存在不只有物質

2020-12-03 德道經學堂

科學實驗中,用雷射去轟擊強磁場,會產生出粒子與反粒子。在太空中,會有大量的光「轟擊」具有巨型磁場的黑洞,同時產生出物質與反物質。奇怪的是,反粒子轉瞬即逝,人們看不到或捕捉不到反物質。

反物質去哪兒了?這在物理學界還是一個謎。沒有準確的哲學的指導,科學就會變成「瞎子」。人們知道反物質是存在的,高科技手段卻「找不到」,這就須要另闢蹊徑了。

當高能帶電粒子進入地球南北極的大氣層時,會產生絢麗多彩的極光。我們已經知道極光是一种放電現象,光是電磁感應的載體。地球的南北極,也就是正負極,互為陰陽。光子也是有陰陽的,即波粒二重性。地球上的植物因接受陽光而物種多樣,沒有陽光,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如果說土壤和水給了植物物質的構成,光則給了植物生長的動能(其中還含有水循環的動能)。光能之於人是看不到的,植物的生長(或者說植物的動能)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才能看到。植物與動物一樣也是有感知的,最明顯的例證是含羞草、豬籠草。動物具有神經系統,可以控制軀體的活動,有意識、情感。可知,動植物的軀體為陰,其能量為陽。

因此,物質為陰,反物質為陽,是反物質提供了能量,物質則為能量的載體,為反物質所依附。以中醫學的人體科學來解釋反物質的存在,比較直白,因為中醫學對於人體具有系統的完備的理論知識。五藏之說「腎藏精,心藏靈,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五臟為器官為物質,五藏精靈魂魄意才使軀體成為真正的人。沒有五藏,軀體就是死的,可能植物人就缺少了五藏中的某種。換一種說法,做心電圖、腦電圖,其實是生物電的顯現,生物電與五藏是對映的。還有神像頭上的光圈,有科學家用儀器探測人體,發現人體頭部確實存在光圈,只是各不一樣,健康的人、正能量多的人,頭部為黃光、白光,病人或負能量多的人,頭部的光圈發暗。人眼看不到而儀器探測到的頭部光圈,實際上就是反物質的存在。五藏中的「精」,是正反物質的結合,靈、魂、魄、意都屬於反物質。人是物質與反物質的結合體。

意識、意念的活動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是能超越時間的。《陰符經》「心生於物,死於物」,明確了意識與物質的關係。至於靈魂、魂魄的存在,也是依附於軀體、臟器的。「鬼者,歸也」是為「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見《列子天瑞》)「鬼神」之說不能迷信,古人早已給出了科學的解答。

「事件視界」作為黑洞最外層的邊界,一種時空中的曲隔曲線,實則是物質與反物質的分界線。黑洞中心,可能類似水漩渦中心、颱風中心的存在,所以作「蟲洞」來理解比較恰當。黑洞也是物質與反物質相互轉化的區域,「霍金輻射」是高能粒子與反粒子釋放的區域,同時黑洞還在吞噬它們。黑洞之外的太空中,除了能探測到的星體物質存在,充斥著反物質的存在,反物質給了星體運行的能量。

黑洞及其所在的大星系是一個小宇宙,人體也是一個小宇宙。當打破「大爆炸理論」,用全息論來解釋宇宙的時候,物質與反物質的區分必須劃定界線,這個界線與光有關。

相關焦點

  • 當反物質和黑洞相遇,會發生什麼?反物質武器或能摧毀宇宙
    而反物質,字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正常物質的反形態。當兩個正反物質相遇,彼此之間就會發生抵消並引起爆炸,此時所產生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通過多年來對宇宙的不斷探索研究,科學家們認為在宇宙中很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所構成的物質,那麼,當反物質與黑洞相遇,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 什麼是黑洞事件視界,那裡發生了什麼?
    模擬的電子在旋轉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的行為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發布了其黑洞成像計劃的第一批結果,但究竟什麼是事件視界呢?黑洞的事件視界與物質的逃逸速度有關,逃逸速度就是一個物體脫離黑洞的引力所需要達到的速度。物質越越近黑洞,逃離黑洞引力所需要的速度就越大。
  • 反物質究竟存在嗎?
    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然而在30年代初,有人發現了帶正電的電子,至此人類邁出了認識反物質的第一步,後來到了50年代,隨著反質子帶負電且磁性相反和反中子磁性相反的發現,隨著反質子帶負電目磁性相反和反中子磁性相反的發現,人們開始明確地意識到,任何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中,都有相應的反粒子存在,那麼人們就開始想了,會不會有一種東西完全是由反粒子組成的呢,存不存在的問題,存不存在的問題我們一會兒再說
  • 追蹤反物質發現史,反物質究竟是什麼?以及反世界存在的可能性
    我認為反物質的發現可能是本世紀物理學所有重大飛躍中最大的飛躍。」-沃納·海森堡要說宇宙中什麼東西最神秘,莫過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反版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物質,今天我們就來談論反物質的發現史及其令人驚嘆的特性和難以置信的神秘。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追蹤反物質之旅吧!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物質構成了宇宙,大到整個宇宙,小到我們身邊周圍,物質無處不在,那麼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138億年前,奇點大爆炸之後,誕生了正物質,反物質,暗物質等,很多人經常把暗物質與反物質混在一起,但暗物質不是反物質,它們之間也沒有什麼聯繫,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種物質。
  • 反物質究竟是什麼?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北京塞恩奧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2016年3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超強超短雷射,成功產生反物質
  • 宇宙大爆炸時,反物質經歷了什麼?
    我們能否憑空創造出某種物質?或者更精確一點,能量能否轉化成物質?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只有在物質與其對立面--反物質同時出現的情況下,這一想法才能適用。反物質有一點神秘之處:宇宙中,反物質存在量遠遠少於其因有量。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為什麼宇宙中有物質?這是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恆星、行星、星系和星系團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植物和動物也是由物質構成的。本來這是極為自然的事情,但是另一種奇怪的東西出現後,我們就陷入了理解的困境,這種東西就是反物質。    根據我們對宇宙起源和反物質的了解,物質和反物質都應該是不存在的。
  • 反物質和黑洞誰的威力更大?
    眾所周知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而反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如果把反物質和黑洞放在一起,會發生什麼呢?前段時間黑洞的照片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引起了一股熱潮,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拍攝到的黑洞照片,直接證明了黑洞的存在。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而宇宙中還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物質,它就是反物質。
  • 反物質是什麼?可不可能存在由反物質構成的相反世界?
    雖然反物質與正物質有著不同的性質,但反物質依舊是具有質量的,正常物質具有的屬性反物質同樣也具備,只是反物質是正物質的鏡像罷了。1928年物理學家狄拉克首次從理論中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正電子就是電子的反物質,正電子帶正電(後來安德森確實也發現了)。
  • 事件視界望遠鏡即將拍攝墜入黑洞的物質!
    項目負責人在美國物理學會4月會議上說,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很快就會製作出第一部關於這種熱氣體在陰影周圍混亂旋轉的影像。EHT不是一個單一的望遠鏡,相反,它是一個由世界各地射電望遠鏡組成的網絡,它們一起對無線電波進行精確定時的記錄,這些記錄可以組合起來,使不同的望遠鏡成為一個整體。
  • 事件視界還是表觀視界--中國數字科技館
    「灰洞」的邊界被稱為「表觀視界(Apparent Horizons)」,它只能暫時困住物質與光。簡而言之,霍金的新觀點就是黑洞不存在,這個超高密度的天體更像是灰洞。這個觀點極大地震動了國際物理界尤其是引力物理界,其造成的影響絕不亞於巴西隊1:7 負於德國隊,給世界足壇帶來的震撼。
  • 「虛無縹緲」的反物質是什麼?它們是以什麼形態存在於宇宙中的?
    「反物質」這個名詞咋一聽,似乎有些虛無縹緲,但事實上科學實驗已經證實,反物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實體。那麼,什麼是反物質?比較詳細的回答是這樣的:現代物理學發現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成對的,成對的粒子的質量相等,但所帶的電荷和其他特性卻是相反的。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經常關注宇宙學得朋友,肯定都看到過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三個物理學中的詞彙,除了這三個還有一個普通物質,它們一起構成了宇宙中以前存在、現在存在的所有物質/能量形式,其中的反物質在目前的宇宙中,據我們觀察並不存在,而暗物質、暗能量、普通物質依然充斥著宇宙空間,組成了我們當今的宇宙。
  • 反物質究竟有多可怕,為什麼說一克反物質能夠毀滅一座城市?
    但是這些科幻電影中大部分的場景都是存在著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比如我們經常聽到並且提到的反物質武器和光速飛翔等等,都是依靠反物質能源來實現的。 但是什麼反物質武器呢?這是一種什麼科技呢?現在依舊有很多人不了解。
  • 反物質那裡去了,也許根本不存在真正意義的反物質
    所謂反物質只是電性相反,或自旋相反。質量和引力一定相同,沒有反質董和反引力。斥力不能構成物質。正反物質相遇時,質量引力不會湮滅,質量不會變成能量。正反相遇又恢復原來正物質。所以反物質不存在了。更有意義的合理化解釋是反物質在額外的其他維度的空間內
  • 反物質、暗物質、負物質,都是什麼鬼?
    emm,蟲洞嘛,要來個太陽質量的負物質,倒也能撐開一個一公裡大小的蟲洞了。好吧,這胡言亂語都是些啥啊?反物質?暗物質?負物質?都是些什麼鬼?為了跟人吹牛不被當小白,咱還是講講清楚,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後來他又用γ射線轟擊的方法產生了正電子,在實驗上完全驗證了正電子的存在。除了反電子,反質子也是類似,它帶有負電荷。一切物質都存在其鏡像的反物質,當正反物質相遇時即發生湮滅,會釋放巨大的能量,根據愛因斯坦智能公式E=mc^2。
  • 人類因何存在,物質與反物質的究極對抗,才造就了今天的世界
    大統一理論做過一次有趣的預言:構成通常物質大部分質量的質子能自發衰變成像反電子一樣更輕的粒子。出現這種原因可能在於在大統一能量下,夸克和反電子在本質上是相同的。質子和夸克中的能量不可能嚴格保持不變的,所以其中一個夸克能非常偶然的獲得能量,進行轉變,最後產生質子衰變,這種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以至於要等上100萬億億億年才可能有過一次,這個時間甚至比宇宙大爆炸的年齡還要大。
  • 為什麼物質在反物質上持續存在?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新的結果顯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行為的不同,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宇宙中存在如此多的物質。8月7日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宣布的結果表明:物質和反物質的行為可能存在差異。科學家們的T2K合作研究了中微子和反物質的性質,反中微子。中微子是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也是最不了解的。
  • 地球附近出現大量反物質粒子,它們哪兒來的,有什麼影響?
    隨著人類宇宙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比如反物質。而在地球的周圍,就發現了大量的反物質粒子。這些反物質粒子本不應出現在地球的周圍,它們究竟來自哪裡,對地球又有什麼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