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物質在反物質上持續存在?

2021-01-21 博科園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新的結果顯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行為的不同,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宇宙中存在如此多的物質。

8月7日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宣布的結果表明:物質和反物質的行為可能存在差異。

科學家們的T2K合作研究了中微子和反物質的性質,反中微子。中微子是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也是最不了解的。然而每秒鐘大約有50萬億個中微子從太陽穿過你的身體。

了解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是否有不同的行為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所有類型的物質和反物質的行為都是一樣的,那麼在大爆炸後不久,它們就應該完全互相擦除。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宇宙就不存在了。

中微子分別是"電子中微子","μ中微子" 和 "τ中微子",中微子可互相轉換這樣的變化被稱為中微子振蕩。為了探索這些振蕩,T2K實驗在日本東海岸的j - parc實驗室發射了一束中微子或反中微子。當光束到達位於日本西部295公裡外的超級神岡探測器時,科學家們就會尋找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振蕩的不同。最新的實驗結果顯示了電子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出現。與電子中微子相比,電子中微子的出現率高於預期。

超級神岡中微子探測器內。圖片:Imperial College London

測試新的基礎物理學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物理系的T2K實驗的國際聯合發言人摩根·瓦克索(Morgan Wascko)博士說:目前的T2K結果顯示出一個迷人的暗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行為之間存在著不對稱性;換句話說,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不對稱性。我們現在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來提高我們觀察到的不對稱的重要性。

他是一個由來自英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和瑞士等11個國家的63個研究所的500位物理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由Yoshi Uchida博士和Wascko博士領導的帝國理工學院的一個大團隊參與了最新的結果,包括學生和博士後。

結果的主要分析者之一派屈克·鄧恩博士說:我和其他幾個在帝國遊戲中的角色正在做統計分析,把所有這些工作結合在一起,最終得出最終結果。」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檢查我們的探測器和中微子如何相互作用的模型。

在完成了這一切之後作為最後一步的人之一,最偉大的特權之一就是比其他人更早地了解結果,這真的很令人興奮。希望這些跡象告訴我們目前的設備以及我們計劃實施的實驗,將能夠對這些物質-反物質的差異進行精確的測量。與這些測量的相容性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驗,新的物理學基礎理論通過。

從超級探測器再升級

雖然這項工作很有希望,但仍有系統的不確定性,所以T2K團隊正在設計一個升級到探測器以提高其靈敏度。

領導帝國理工學院對該分析報告的菲利普·利奇菲爾德博士說:帝國理工學院的未來實驗最涉及的是超級神岡,它是超級神岡探測器的升級版。

這將實現更精確的(因此也更確定)的結果,僅僅是由於更大觀測到的中微子比我們迄今為止收集的更多。在這方面它更像是通過更好的照相機獲得更好的自然畫面。

但我們積極參與的另一種可能性是,將第二個探測器模塊放置在更遠的地方,在韓國,而不是日本。這實際上使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相同的現象。

儘管團隊可能需要等待升級和新的實驗來證實他們的結果,Litchfield博士指出,科學的進步比預期的要快得多。他說令人興奮的是我們能夠如此迅速地產生這些結果。

T2K在某種意義上是幸運的,因為我們在2013年發現了電子中微子的出現,當我們設計實驗的時候,觀察到的效果比預想的要大得多。如果你在2010年問過我,那時我們會看到現在的結果,我估計在20年代中期的某個時候。

這是了不起的速度,我們發現這些結果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我們必須看看我們所有的模型和分析技術,並確保他們足夠詳細和強大的足以讓這個更複雜的測量實,2017年依然是需要努力。

作者:Hayley Dunning

來自: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編譯:光量子

審校:博科園

相關焦點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在近日於美國芝加哥舉辦的第38屆高能物理國際會議上,日本科學家對於為什麼現在的宇宙間充滿了正物質而非反物質
  • 反物質是數學上的推導,還是真實存在的物質?
    其實很對物理術語只是數學上的形式,並不對應客觀的存在。當然反物質不僅是數學上的推導,也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確實難以實物粒子來證明而已。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現在很多物理實體早已經不局限於「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了,因為我們的感官根本無法看到和發現這些物質,因此我們只利用一些實驗現象來證明其存在。
  • 反物質究竟存在嗎?
    今天聊一聊「反物質」,強調一下可不是「暗物質」,別搞混了,好了還是先一句話說結論,反物質)存在,但是現在能獲得的都是人為製造的,我們知道原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統它的電子組成,它有原子核和圍繞它的電子組成,它的電子組成,原子核呢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正常情況下電子帶負電。
  • 反物質的發現、製造和保存,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在人類歷史上,最早預言反物質的人是英國的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現在反物質到底是什麼已經越來越清晰了,反物質其實就是與物質相對的,反物質與其相對的物質的物理性質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量子數,以電子為例,就是電荷相反。既然宇宙中存在著與電子相對應的反物質正電子,那麼是否所有的物質都存在著與之對應的反物質呢?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在二十多年後的1954年,人們現了反質子,而1956年又現了反中子,至此,反物質的確存在已經是無可置疑的事情了。
  • 宇宙為什麼存在?物理學家觀測到粲夸克中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性
    有史以來第一次,物理學家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觀察到了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構成物質基本單元的粲夸克中。宇宙中充滿了常規物質,另外還有反物質,反物質即使在地球上存在,但數量卻要少得多。
  • 為什麼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為什麼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來自中微子研究的新證據為解答這一難題提供了線索。宇宙一開始既有物質又有反物質,後來就只剩下了物質,這是為什麼?這個問題是物理學中最難解的奧秘之一。
  • 追蹤反物質發現史,反物質究竟是什麼?以及反世界存在的可能性
    數學解和物理解的關係反物質預言與發現的科學史反物質粒子的性質如果粒子和反粒子彼此靠近會發生什麼?反物質世界存在的可能性結論——反物質能否被我們利用?正負數學解和物理解物理和數學是很好的朋友。物理依賴於數學來表達物理定律,而數學依賴於物理的大部分內容。
  • 物質和反物質的區別:反物質具有相反電荷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不管科學家進行怎樣的測試,反物質的行為就像普通物質一樣。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物理學家試圖找到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反物質也是一種物質,但它具有相反電荷和其它差異性特徵,它們就像一個「雙面惡魔」。   然而令科學家不解的是宇宙中為什麼會物質多於反物質?其原因並不清楚。
  • 人類因何存在,物質與反物質的究極對抗,才造就了今天的世界
    大統一理論做過一次有趣的預言:構成通常物質大部分質量的質子能自發衰變成像反電子一樣更輕的粒子。出現這種原因可能在於在大統一能量下,夸克和反電子在本質上是相同的。質子和夸克中的能量不可能嚴格保持不變的,所以其中一個夸克能非常偶然的獲得能量,進行轉變,最後產生質子衰變,這種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以至於要等上100萬億億億年才可能有過一次,這個時間甚至比宇宙大爆炸的年齡還要大。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當今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大量正粒子組成的物質,然而卻沒有發現由反粒子組成的穩定存在的反物質,這說明宇宙中正反物質之間並不是嚴格對稱的,否則所有的物質都將湮滅。宇宙起源的標準理論認為,物質與反物質在大爆炸之初是成對或等量產生的。當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時,會彼此湮滅,只留下能量。
  • 為什麼我們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和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哈勃官網但我們沒有看到的同樣重要: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物質與反物質在最大尺度上湮滅的跡象,我們沒有看到任何證據去表明某些恆星、星系或行星是由反物質構成的。那麼,如果自然法則在物質和反物質之間是完全對稱的,宇宙由大量物質構成,而實際上沒有反物質,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有兩種選擇:要麼宇宙生來就有比反物質更多的物質,要麼在宇宙很熱很稠密的早期就發生了一些事情,在最初不存在物質/反物質不對稱的地方,創造出一種物質/反物質不對稱。
  • 反物質是什麼?可不可能存在由反物質構成的相反世界?
    雖然反物質與正物質有著不同的性質,但反物質依舊是具有質量的,正常物質具有的屬性反物質同樣也具備,只是反物質是正物質的鏡像罷了。1928年物理學家狄拉克首次從理論中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正電子就是電子的反物質,正電子帶正電(後來安德森確實也發現了)。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我們該如何研究反物質?為什麼它沒有毀掉我們
    雖然聽起來可能像科幻小說,但反物質確實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在現代醫學界被普遍使用。而且你家廚房裡的香蕉也能產生反物質。(稍後會再次提到這一點。)反物質是物理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當一個反物質粒子遇上一個與它相反的正常物質的粒子時,它們會「同歸於盡」並爆發出巨大能量。宇宙大爆炸之時,正常物質(即構成你和我等世間萬物的東西)和反物質本應該是被等量創造出來的。
  • 反物質究竟有多可怕,為什麼說一克反物質能夠毀滅一座城市?
    但是這些科幻電影中大部分的場景都是存在著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比如我們經常聽到並且提到的反物質武器和光速飛翔等等,都是依靠反物質能源來實現的。 他甚至還預言,在宇宙空間中可能存在著反物質組成的恆星和星雲,然而舒斯特並沒有找到支撐這個預言的科學論證,因此,這僅僅是他的一個猜想而已。
  • 宇宙剩下的未解之謎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還多?
    我們知道,關於我們宇宙剩下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是:物質為什麼有比反物質多?然而一項研究表明奇怪的中微子行為或許可以解釋長久以來的反物質之謎!反物質說到這裡,或許許多人對反物質存在疑惑,什麼是反物質呢?而電子的反粒子是正電子,它帶有與電子相同的質量,能量,自旋和等量的正電荷(正電子的電荷為+1,負電子的電荷為-1),但電性相反,正電子也就是電子的反物質。由此延伸,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反物質和物質共同構成了這個宇宙,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
  •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答案是肯定的,科學家早已發現,宇宙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物質——反物質,這種物質能夠與普通物質發生湮滅,並且將自身的質量全部轉化為能量。相信大家一定會好奇,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原理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經常關注宇宙學得朋友,肯定都看到過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三個物理學中的詞彙,除了這三個還有一個普通物質,它們一起構成了宇宙中以前存在、現在存在的所有物質/能量形式,其中的反物質在目前的宇宙中,據我們觀察並不存在,而暗物質、暗能量、普通物質依然充斥著宇宙空間,組成了我們當今的宇宙。
  • 宇宙存在之謎:反物質
    而狄拉克就將量子力學的薛丁格方程進行了相對論化,用洛倫茲變換進行了處理,這樣狄拉克方程,就能夠既滿足量子力學,又滿足相對論但是狄拉克方程有一個非常反直覺的問題,根據狄拉克方程去求解會發現,電子是存在負能級的,也就是說電子還存在比基態能量更低的狀態,負能級狀態。當時的科學界沒有人能夠理解,也沒有人能夠找到存在負能級的電子。
  • 為什麼宇宙中反物質稀少,科學家有線索了
    大型強子對撞機合作組織最近發布的一篇論文,使用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使我們更加困惑。愛因斯坦的E = mc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科學方程式。這個簡單的方程式表示能量(E)等於質量(m)乘以常數(c)。更通俗地說,它可以將能量轉換為物質,然後再返回。但是,您需要更加謹慎。從技術上講,它可以將能量轉換為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反物質是物質的表親。
  • 為什麼看不到反物質,它真的存在嗎?物理性質與正常物質相反嗎?
    在地球上我們所看見的物質都為物質(正物質),它們由原子、電子構成。其中原子中的電子帶負電,質子帶正電。而反物質則相反,其質子帶負電,電子帶正電。不僅僅是地球,整個宇宙中所有物質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所以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和地球具有相同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但如果傳統的物質是反物質構成的將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