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為什麼存在?物理學家觀測到粲夸克中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性

2020-12-03 茶馬星球視野

有史以來第一次,物理學家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觀察到了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構成物質基本單元的粲夸克中。

宇宙中充滿了常規物質,另外還有反物質,反物質即使在地球上存在,但數量卻要少得多。這個新發現本身就很重要,它讓物理學家距離解釋所有消失的反物質都去了哪裡更近一步。這一發現可以幫助解開為什麼物質存在的奧秘,錫拉丘茲大學物理學教授,新研究的合著者之一莎朗·斯通用「歷史性的裡程碑」來描述這一發現。

物質的每個粒子都有一個反粒子,它的質量相同,但電荷相反。當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時,它們彼此湮滅。這是一個問題。大爆炸本應產生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所有這些粒子本應相互迅速摧毀,除了留下純粹的能量,其餘的一切不再存在。然而預期中的這一切卻沒有全部發生。相反大約十億分之一的夸克居然倖存了下來,它們是構成質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於是宇宙存在了。

這種衰變意味著粒子和反粒子的行為並不是完全相同。它們會以略微不同的速度衰變,從而導致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不平衡。物理學家將這種行為差異稱為電荷 - 奇偶校驗(CP)違規。這一概念最早來自俄羅斯物理學家安德烈·薩哈羅夫,他在1967年提出這個觀點,用來解釋為什麼物質在宇宙大爆炸中倖存下來。

目前已知有六種不同類型的夸克,它們都有自己的屬性,被稱為上、下、頂、底、奇、粲。 1964年物理學家首次在奇怪的夸克中觀察到現實世界中的CP違規行為。 2001年研究人員觀測到這種行為發生在含有底夸克的粒子上。從事這兩次相關研究的人員都為此獲得了諾貝爾獎。物理學家長期以來認為它發生在含有粲夸克的粒子上,但卻沒有人真正發現這個事實。

該實驗使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這是位於法國和瑞士邊境的27公裡長的環狀隧道,它會將亞原子粒子相互傾斜,以重現大爆炸後令人難以置信的能量閃光。當粒子相互碰撞時,它們會分裂,然後這些組成部分會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衰變為更穩定的粒子。

最新的觀測涉及到被稱為介子的夸克組合,特別是D0介子和反D0介子。D0介子由一個粲夸克和一個反上夸克(上夸克的反粒子)組成。反DO介子是一個反粲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的組合。這兩個介子都以多種方式衰變,但其中有一小部分最終成為介子,稱為k介子或π介子。研究人員測量了D0介子和反D0介子衰變速率的差異,這一過程包括進行間接測量,以確保他們不僅測量了兩個介子初始差異,也確保他們的設備檢測各種亞原子粒子能力的最小差異。

衰變的比率差異為千分之一。這個發現意味著D0和反D0不會以相同的速率衰減,這就是科學術語中所說的CP違規。該發現讓事情變得十分有趣,衰變的差異可能不足以解釋大爆炸後發生了什麼,留下了如此多的物質。儘管宇宙大到讓人驚訝。但現在物理學家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作為證據,宇宙為什麼存在的真相可以更近一步。

物理學家依靠稱為標準模型的東西來解釋亞原子尺度上的所有東西。現在的問題是,標準模型做出的預測是否可以解釋這個研究團隊剛剛進行的粲夸克測量,或者是否需要某種新的物理特性解釋 。某種角度來說,新的物理特性的存在將是最讓科學家激動的事情,其中可能包括CP違規的真正來源。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反物質?粲夸克的不對稱性
    不過,此前已經有研究在含有奇夸克(strange quark)或底夸克(bottom quark,又稱美夸克)的基本粒子中觀察到物質—反物質的不對稱性。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實驗(LHCb)已經在D0介子(圖中右側的圓球)衰變為其他小型粒子(較小的圓球)中觀察到這種對稱性的破壞,以及反D0介子(左側的圓球)。這種對稱性的破壞是通過每次試驗中衰變數量的變化(右下方柱體,僅供說明)推導出來的。謝爾頓·斯通與該學院高能物理研究小組的成員首次測量發現,D0介子和反D0介子衰變為更穩定副產物的方式存在差異,測量的確定性達到了99.999%。
  • 反物質研究或可解開萬物存在之謎?
    人們早就習慣了周圍的物質世界。一草一木,漫天繁星,都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裡隱藏著一個現代物理學中最深奧的謎題之一。宇宙為什麼存在?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大部分的反物質都消散於無形,現在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全部由物質組成,這才使宇宙有了接下來138億年的故事,否則萬物早已湮滅。
  • 為何今天的宇宙由物質組成?宇宙中的反物質為何離奇消失?
    剛剛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物理學家們甚至都不知道這是數學上出現了計算問題,還是真的存在這樣詭異的粒子。為了解釋這個問題,他提出了狄拉克海的概念,認為宇宙中本來就有各種帶有負能量的粒子,只不過它們的能級都被填滿了,所以我們只能看見普通的粒子。
  • 美首次觀察到粲夸克與反粲夸克「混合」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3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宣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粲夸克(charm quark)衰變成其反粒子(反粲夸克)現象。1974年,科學家首次預測了這種名叫「混合」的現象,但至今實驗室未觀察到。科學家們表示,最新實驗不僅有助於回答為什麼宇宙由物質組成這個問題,而且,也有可能找到新粒子存在的證據。
  • 怎麼證明世界由物質構成?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輕微不對稱性,使今天的宇宙全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已知的物理學定律還無法完全回答這個問題。曾經,物理學家認為物質和反物質應當遵循CP對稱性,但在上個世紀60年代,物理學家發現夸克和反夸克打破了CP對稱性(或說CP破壞)。去年,物理學家也第一次在粲粒子(包含粲夸克的粒子)衰變中觀測到了CP破壞。但問題是,從夸克中所觀察到的CP破壞的量完全不足以解釋最初的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不對稱性。
  •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輕子或存在對稱性破缺
    人們長期認為在由反物質構成的鏡像世界中,反粒子應該具有與粒子相同的行為,但從1960年代開始人們發現夸克和反夸克打破了這種粒子與反粒子間的鏡像對稱性[1,2]。在《自然》雜誌中,T2K協作項目報告了可能在輕子中存在這種對稱性破缺[3]。
  • 宇宙剩下的未解之謎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還多?
    我們知道,關於我們宇宙剩下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是:物質為什麼有比反物質多?然而一項研究表明奇怪的中微子行為或許可以解釋長久以來的反物質之謎!反物質說到這裡,或許許多人對反物質存在疑惑,什麼是反物質呢?而電子的反粒子是正電子,它帶有與電子相同的質量,能量,自旋和等量的正電荷(正電子的電荷為+1,負電子的電荷為-1),但電性相反,正電子也就是電子的反物質。由此延伸,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反物質和物質共同構成了這個宇宙,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
  • 宇宙中的物質如何從無到有
    當反物質遇到宇宙中的物質時,它會產生特定頻率的伽馬射線,然後我們可以檢測到它們。星際和星系際介質中充滿了物質,完全缺乏這些伽馬射線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即沒有大量的反物質粒子在任何地方飛來飛去,因為物質/反物質的特徵會出現。
  • 為什麼物質在反物質上持續存在?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新的結果顯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行為的不同,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宇宙中存在如此多的物質。8月7日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宣布的結果表明:物質和反物質的行為可能存在差異。科學家們的T2K合作研究了中微子和反物質的性質,反中微子。中微子是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也是最不了解的。
  • 一種狂野的六夸克粒子,是暗物質嗎?還是粒子物理學家的新玩具
    當然每種還有對應的反夸克。三個夸克要構建基本粒子時,必須遵循「色荷守恆」——紅、綠、藍相互抵消,變成「無色」。夸克的電荷是分數,上(u)、粲(c)、頂(t)的電荷為2/3,下(d)、奇(s)、底(b)的電荷為1/3。
  • 為什麼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
    幾十年來,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了許多可能的理論,其中大多數涉及到宇宙中某些未知粒子的存在。就在不久前,科學家們宣布了一些很有吸引力的發現,指向了一種可能的解釋理論,不過他們的數據並未給出明確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答案如何,這個問題的解決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比如揭示宇宙最早時期的秘密,甚至將現有的物理學與看不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而不僅僅是解釋宇宙為什麼由物質組成。
  • 為什麼我們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
    那麼,如果自然法則在物質和反物質之間是完全對稱的,宇宙由大量物質構成,而實際上沒有反物質,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有兩種選擇:要麼宇宙生來就有比反物質更多的物質,要麼在宇宙很熱很稠密的早期就發生了一些事情,在最初不存在物質/反物質不對稱的地方,創造出一種物質/反物質不對稱。
  • 是否有來自反物質的恆星?至少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還沒發現到反物質
    如果反粒子與普通粒子發生了碰撞,那麼它們就會被湮滅,即毀滅。在碰撞的過程中,這些粒子都會轉化為能量,而且此能量將以高能光子的形式被釋放出來。反物質可以是普通物體和化學物質(例如,反氫,反氦等)。當然,對於一個恆星而言,如果它是由反物質組成的,這也是有可能的,並不會違背物理原理。是的,這只是我們的一種假說。
  • 宇宙反物質去哪裡了?《自然》:正反中微子不對稱的可能性達95%
    大爆炸發生後,宇宙中既有正物質,又有反物質。電子的反物質是帶正電荷的正電子,中微子的反物質是反中微子,以此類推。最開始的時候,正物質和反物質的數量是相等的。但是正物質和反物質無法和平共處,一旦相互接觸,剎那間就會湮滅得無影無蹤,化為一道強光(高能光子)。如果宇宙大爆炸和正反物質的理論成立,那麼今天的宇宙應該是由光子構成的,既找不到任何物質,也找不到任何反物質。然而眼前的花花世界告訴我們,正物質因為某種神秘的原因大獲全勝。
  • 新的CERN研究揭示了物質反物質之謎
    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完全是由物質構成的,這是現代物理學最大的奧秘之一。如果有相同數量的反物質,宇宙中的一切都將被消滅。我們的研究揭示了物質和反物質之間這種不對稱的新來源。反物質首先由亞瑟舒斯特於1896年假設,由保羅狄拉克於1928 年提供理論基礎,並於1932年由卡爾安德森以反電子的形式發現,稱為正電子。正電子發生在天然放射性過程中,如鉀-40的衰變。
  • 宇宙在反物質消失時是什麼樣的?
    在138億年前的宇宙最初階段,事情發生得很快。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前25微秒內,已經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件。宇宙創造了所有的粒子和反粒子,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並且達到了最高溫度。通過一個目前物理學家還未確定的過程,宇宙製造出了超過反物質的物質:僅僅多出了十億分之一。正因為這種不均衡性,導致電弱對稱性破缺,使得希格斯玻色子能夠給宇宙提供質量。
  • 奇怪的中微子行為可以解釋長期存在的反物質之謎
    關於我們的宇宙剩下的一個大問題是,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多。我們可能離破解宇宙中最大、最根本的謎團之一又近了一大步。科學家們認為,當宇宙在近140億年前誕生時,它含有等量的物質和其奇異的對應物-反物質。反物質粒子與它們的「正常」表親具有相同的質量,但電荷相反。
  • 為什麼宇宙中反物質稀少,科學家有線索了
    但是,它在宇宙中很稀少,反物質與物質的數量上差異是一個巨大的科學謎團。這是因為,根據我們對宇宙如何形成的最佳理解,應該反物質與物質一樣多。目前,我們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論被稱為「大爆炸」。最初,宇宙更小,更熱,並且已經膨脹和冷卻了近138億年。在更早更熱的階段,宇宙充滿了能量。並且,在有很多能量的地方,應該有相等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這意味著在大爆炸之後不久,宇宙就應該包含物質和反物質。
  • 再次刷新人類對物質的認知:全新四夸克粒子被發現
    Ordan/CERN 2 為什麼新發現的這個四夸克如此重要?故事或許要從上世紀 60 年代開始說起。 那時,粒子物理學正處於一場革命之中,物理學家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新粒子。然而,這顯然不符合許多物理學家心中所認為的——自然在本質上應該是簡潔的、優雅的。
  • 物理學家首次觀測到反物質光譜:和正物質相同
    根據理論預測,宇宙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由於它們會相互湮滅,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弄清為什麼宇宙只留下了相對較小數量的正常物質——演化出我們所知的星系、恆星、行星和最終生命——而反物質卻消失了。數十年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製造出最基本原子(氫)的反物質版本,並能俘獲它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