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首次觀測到反物質光譜:和正物質相同

2020-11-25 驅動之家

根據理論預測,宇宙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由於它們會相互湮滅,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弄清為什麼宇宙只留下了相對較小數量的正常物質——演化出我們所知的星系、恆星、行星和最終生命——而反物質卻消失了。

數十年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製造出最基本原子(氫)的反物質版本,並能俘獲它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相關研究。

在最新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CERN報導了反氫原子的實驗結果。當用雷射激發時,反氫原子與正常物質世界中的氫原子在相同的紫外線頻率下產生完全相同的光。

給原子照射能量(CERN使用雷射),然後觀察它們吸收和發射怎樣的光,每種原子都有其獨特的光譜線,這就是光譜學的原理。這是在物理學、化學甚至天文學中常用的工具,用於確定實驗室或甚至遙遠星系中物質的原子組成。

來自CERN的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ALPHA)、主導這項研究的Jeffrey Hangst教授表示,這是物理學家首次能夠控制一個反氫原子足夠長的時間來直接測量其行為,並將其與常規氫原子作對比。科學家想要知道正反物質是否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這一直是反物質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


正反氫原子湮滅,以光的形式釋放出能量

因為在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這很容易與任何可能存在的反氫原子湮滅,所以在自然界中幾乎找不到反氫原子。因此,科學家需要人工合成反氫原子。

氫原子是由一個帶負電的電子和一個帶正電的質子組成,而反氫原子正好相反,它是由一個帶正電的電子和一個帶負電的質子組成。

在過去的20年中,ALPHA團隊一直在研究如何生產足夠多的反氫原子,並終於通過一種技術能每15分鐘就製造出大約25,000個反氫原子,並捕獲了其中的14個。

然後這些被捕獲的反氫原子被雷射照射以迫使它們的正電子從較低能級躍遷至較高能級。當正電子回到較低能級時,物理學家就可以測量出所釋放的光量。

研究小組發現,通過相同的測試,反氫原子發出的光與普通氫原子完全相同。


反氫雷射物理裝置

長久以來,物理學家認為反物質是正物質的鏡像。而這個新的研究結果與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一致,它預測氫原子和反氫原子具有相同的發光特性,這也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所要求的。

物理學家表示,解釋究竟為什麼狹義相對論需要反物質與正物質呈鏡像關係涉及很多數學,但簡而言之,如果這種鏡像關係不夠精確,那麼狹義相對論背後的基本想法就不完全正確。

此外,如果物質和反物質不互為鏡像,即反物質不遵守與常規物質相同的物理定律,那現有的宇宙大爆炸模型將是有缺陷的。至少,目前來看還是沒有問題的。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觀測到粲夸克中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性
    有史以來第一次,物理學家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觀察到了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構成物質基本單元的粲夸克中。宇宙中充滿了常規物質,另外還有反物質,反物質即使在地球上存在,但數量卻要少得多。
  • 科學家首次發現反物質的光譜,這將是意義非常重大的發現
    這些在我們對物質、能量和多個科學學科的發展理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直到最近,研究其反粒子的光譜仍然非常困難。首先,它要求構成反氫原子的粒子——反質子和正電子(反電子)——被捕獲和冷卻,以便它們能聚集在一起。此外,還需要維持這些粒子足夠長的時間來觀察它們的行為,但這必須在它們與正常物質接觸和消失之前才可以。
  • CERN首次產生出反物質束流
    1月21日,CERN的ASACUSA實驗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文宣布,他們首次成功產生出了反氫原子束流。他們在論文中報告說,明確檢測到了一束由80個反氫原子構成的、長達2.7米的反物質束流。取得這一成就的科學家說,這束反物質束流或許能夠幫助他們破解更深的物理學謎題:為什麼我們周圍的宇宙中物質隨處可見,卻找不到些許反物質?
  • 為何我們直到今天才觀察到反氫的光譜?為何研究反物質如此困難?
    物理學家回答: 儘管反物質首次於1932年在實驗中得到確認,但在2016年12月前,一直未曾有人看到過任何反物質的原子光譜。氫的原子光譜。為了觀測到它,取一些氫,將它加熱,然後觀察它發出的光。非常簡單。反氫(看起來)擁有完全相同的光譜,只是要得到它就困難得多了。
  • 反物質原子光譜測量首次完成
    該成果標誌著人類向高精度測試物質與反物質行為是否不同邁進了重要一步。  當今宇宙為何看起來幾乎全由普通物質構成,這是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因為根據粒子物理學經典模型的預測,在大爆炸發生之後應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光照射可以激發原子,當原子恢復至基態時會發光,光的頻率分布形成,可以借用其光譜精確地測量出原子屬性,這也是光譜學的基本原理。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在宇宙誕生初期,一定溫度的條件下,能量會自發的產生物質和反物質,並且正反物質互相湮滅變成了能量,其中正物質粒子比反物質粒子在數量上多了10億分之一,隨著宇宙的碰撞冷卻,多餘的正物質就被保留了下來,也就構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宇宙。 其次反物質是有正質量的,並且以相同的方式受到重力影響,就比如電荷相反,雖然兩者電荷相反、自旋相反、輕子數相反, 但是其質量是穩定的。
  • 對反物質光譜測量精度達萬億分之二
    對反物質光譜測量精度達萬億分之二2018-04-14 08:02 來源: 科技日報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粒子物理學研究成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科學家完成了到目前為止對反物質的最精準光譜測量
  • 物質和反物質的區別:反物質具有相反電荷
    (ALPHA),該儀器將反質子和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對應物)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反氫原子。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不管科學家進行怎樣的測試,反物質的行為就像普通物質一樣。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物理學家試圖找到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反物質也是一種物質,但它具有相反電荷和其它差異性特徵,它們就像一個「雙面惡魔」。   然而令科學家不解的是宇宙中為什麼會物質多於反物質?其原因並不清楚。
  • 「反物質」不再遙不可及:國內首次利用超強超短雷射產生反物質
    我國科學家成功利用雷射產生反物質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重點實驗室利用飛秒拍瓦雷射裝置和高壓氣體靶相互作用,產生大量高能電子,高能電子和重核材料靶相互作用,由韌制輻射機制產生高強度伽馬射線,伽馬射線再和重核作用產生正負電子對。正電子譜儀經過精心設計,成功解決了伽馬射線帶來的噪聲問題,利用正負電子在磁場中的不同偏轉特性,實驗中在單發條件下就成功觀測到了正電子。
  • 反物質和暗物質,為什麼被科學家稱為物理界的「烏雲」
    阿爾法磁譜儀首次飛行收集了2億多個事例,其中80%為質子,20%為各種原子核,獲得了許多重大物理成果,重大發現包括地球赤道上空正電子與負電子之比為4:1,首次觀察到宇宙線的第二個質子譜,赤道上空氦3遠遠多於氦4等。此外將反氦存在的上限降低到10-6。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宇宙空間中直接測量的帶電粒子,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也為阿爾法磁譜儀在國際空間站長期運行奠定了基礎。
  • 氫的反物質「反氫」的物理性質被CERN測量,反物質研究迎來突破!
    反物質是指和正物質相反的物質,我們知道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中帶電的粒子為質子和電子,其中電子帶正電,質子帶負電。而它們的對應的反粒子分別是反質子和反電子,反質子帶負電,反電子帶正電。以氫元素為例,正氫由一個帶負電的電子和一個帶正電的質子組成,而由一個帶正電的電子和一個帶負電的質子組成的元素就是反氫。反氫的物理性質如何,這是物理學家們一直想要知道的。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比如,在電影《達文西密碼》的姊妹篇《天使與魔鬼》中,僅僅含有0.25克反物質的炸彈就足以將梵蒂岡從地球上抹去;而電影《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飛船則使用由物質—反物質湮滅產生的強大推力來獲得超光速飛行速度。在粒子物理學中,反物質是一種由反粒子組成的特殊物質。反粒子與粒子有著相同的質量卻有著相反的電荷和自旋。這些反粒子結合在一起構成反物質。
  • 研究反物質:尋找另一個「我」
    阿爾法合作組通過將歐洲核子中心的鈉-22(22Na)放射源輻射出的正電子和反質子減速器AD(Antiproton Decelerator)輸送的反質子結合製造出了反氫原子,並將這些獲得的反氫原子通過磁籠約束在超高真空環境中,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反氫原子與物質結合被湮滅掉。然後通過雷射照射到反氫原子上獲得激發光譜。
  • 走近反物質,帶你探索它的前世今生
    物理學家表示:儘管在1932年通過實驗首次證實了反物質的存在,但直到2016年12月,才有人觀察到反物質的原子光譜。氫原子光譜。要想看到氫原子光譜,首先你得有一些氫氣,將其加熱,並觀察它發出的光。這很容易操作。
  • 首次在反物質中,測量到量子效應,或將動搖粒子標準模型!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研究首次對反氫(氫的反物質對應物)能量結構中某些量子效應的測量,這些量子效應已知存在於(正)物質中,研究它們可以揭示物質和反物質行為之間尚未觀察到的差異,其研究成果現在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最初的測量結果與對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新聞—科學網
    比如,在電影《達文西密碼》的姊妹篇《天使與魔鬼》中,僅僅含有0.25克反物質的炸彈就足以將梵蒂岡從地球上抹去;而電影《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飛船則使用由物質—反物質湮滅產生的強大推力來獲得超光速飛行速度。 在粒子物理學中,反物質是一種由反粒子組成的特殊物質。反粒子與粒子有著相同的質量卻有著相反的電荷和自旋。這些反粒子結合在一起構成反物質。
  • 為什麼看不到反物質,它真的存在嗎?物理性質與正常物質相反嗎?
    狄拉克發現海中的這些「洞」則具有正電荷。起初他認為這是質子,但赫爾曼·外爾指出這些洞應該是具有和電子相同的質量。1932年由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森在實驗中證實了正電子的存在,這是我們發現的第一個反物質。它有一個奇怪的屬性:自旋翻轉了,電荷翻轉了,其他量子數也翻轉了。於是物理學家發現了反物質的存在,物理學出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 反物質有黏性嗎?科學依據是什麼?
    我們沒有大量穩定的反物質可以使用和控制。 如果這樣做的話,我們可以從中構建出反分子和宏觀物體,並測試其如何與其他形式的反物質相互作用。但這仍然是有興趣研究反物質的物理學家和材料科學家的夢想。 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所得到的只是理論計算來指導我們。反物質的概念已有90年的歷史了,最初是出於純粹的理論考慮。
  • 反物質和暗物質和我們常見的物質有什麼不同?
    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到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詞彙,這些其實都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般物質有什麼關係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宇宙空間深處可能存在一個與正物質世界完全相反的反物質世界嗎?
    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通過實驗,從理論上證明世界上存在帶正電荷的正電子;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生通過對宇宙射線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現並證實了正電子的存在;1955年,美國科學家塞格雷和張伯倫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利用質子同步照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