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N首次產生出反物質束流

2020-11-22 果殼網

CERN的ASACUSA實驗裝置,首次成功產生出了反氫原子束流。圖片來源:CERN

射出一束反物質束流,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裡的反派科學怪人才幹得出來的事情。如今,這樣的壯舉已經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實現了。他們製造反物質束流,可不是為了佔領地球統制全人類,而是為了進一步探索新物理學,試圖回答一個源自宇宙創生之初的大問題。

1月21日,CERN的ASACUSA實驗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文宣布,他們首次成功產生出了反氫原子束流。他們在論文中報告說,明確檢測到了一束由80個反氫原子構成的、長達2.7米的反物質束流。取得這一成就的科學家說,這束反物質束流或許能夠幫助他們破解更深的物理學謎題:為什麼我們周圍的宇宙中物質隨處可見,卻找不到些許反物質?

從理論上講,在我們所知的宇宙創生的那一刻,宇宙大爆炸創造出來的物質和反物質,應該是等量的。但是,任何看過《星球大戰》的人都會知道,物質和反物質一旦相遇,就會立即湮滅,除了一團能量,什麼都不會剩下。然而,如今我們所處的宇宙完全被物質佔據,反物質幾乎蹤跡全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物理學家推測,這必定是因為物質和反物質之間,存在某種微妙的差異。

此前的粒子對撞實驗已經為這種差異提供了少量線索,但物理學家還是希望能夠真正去研究反物質原子,從而一舉解決這一謎題。迄今為止,原始的反物質還從未在宇宙中被觀測到過。不過,將CERN反質子減速器(Antiproton Decelerator)產生的低能反質子,與反電子(即正電子)混合,有可能在實驗裝置中產生出相當數量的反氫原子。

理論預言,反氫原子和氫原子的光譜應該是完全一樣的。如果能夠在兩者之間找到任何細微差異,就將立即開啟一扇通向新物理學的大門,也可能有助於解決反物質之謎。氫原子由單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構成,是宇宙中存在的最簡單原子,也是被研究得最精確、在現代物理學中被了解得最透徹的微觀體系之一。因此,比對氫原子與反氫原子,也就成了高精度檢驗物質/反物質對稱的最佳方式之一。

問題在於,以往產生出來的反物質原子很難存在足夠長的時間,我們沒有機會對它們進行精細的測量。物質和反物質只要相遇,就會立即湮滅。因此,除了創造出反氫原子以外,物理學家面臨的另一項關鍵挑戰就是,讓反原子遠離普通物質。

為了做到這一點,實驗裝置利用了反氫原子的磁屬性(與氫原子類似),採用超強的非均勻磁場來約束反原子,將它們束縛足夠長的時間加以研究。然而,強大的磁場(確切地說,是磁場的梯度)又會破壞反物質原子的光譜特性。為了獲得純淨的高分辨光譜,ASACUSA團隊開發了一套前所未有的裝置,將反氫原子移到遠離強磁場的區域,以便在它們飛行的途中細緻地研究它們。

「反氫原子不帶電荷,將它們移出約束阱是一項艱巨的挑戰,」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山崎泰規(Yasunori Yamazaki)說,他也是ASACUSA團隊的負責人之一。「對於反氫原子的高精度研究,特別是超精細結構研究來說,我們的結果給出了極好的前景。超精細結構是氫原子光譜中被了解得最為透徹的兩個特性之一。測量反氫原子的這一特性,將為物質/反物質對稱提供最為靈敏的檢驗。」

ASACUSA實驗的下一步,將是優化反氫原子束流的強度和動能,進一步了解它們所處的量子態。山崎泰規透露,今年夏天他們將利用改進過的裝置,重啟這項實驗。

PS:單個氫原子的質量約為1.67×10-27千克。根據愛因斯坦的質量能方程E = mc2,這束由80個反氫原子構成的束流如果全部湮滅成能量的話,將釋放出2.4×10-8焦耳的能量——大概相當於10粒米以每秒1釐米的速度撞到你身上所釋放的動能。所以,我們暫時還不必擔心《星球大戰》中能夠毀天滅地的反物質炸彈會成為現實。

消息來源:CERN官網,Antimatter experiment produces first beam of antihydrogen

相關的果殼網小組

相關焦點

  • 「反物質」不再遙不可及:國內首次利用超強超短雷射產生反物質
    ——超快正電子源,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利用雷射成功產生反物質,這一發現將在材料的無損探測、雷射驅動正負電子對撞機、癌症診斷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這也是我國首次利用雷射產生反物質。上海光機所早在2001年就開始超強超短產生正負電子對的理論研究,提出利用強雷射和納米薄膜靶相互作用產生正負電子對。該工作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關注,超強超短雷射產生的超快正電子源,獲得反物質超快正電子源將對雷射驅動正負電子對撞機等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在高能物理、材料無損探測、癌症診斷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新的CERN研究揭示了物質反物質之謎
    這個事件產生了相同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據信,每個粒子都有一個與其自身幾乎完全相同但具有相反電荷的反物質伴星。當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時,它們會相互湮滅 - 在一陣光線中消失。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完全是由物質構成的,這是現代物理學最大的奧秘之一。如果有相同數量的反物質,宇宙中的一切都將被消滅。我們的研究揭示了物質和反物質之間這種不對稱的新來源。
  • 科學家全面揭秘反物質疑雲:如何製造反物質
    圖中下半部顯示的設備是該地下隧道內部的束流管。宋斌攝圖為歐洲核子中心入口處的(粒子物理學)博物館。宋斌攝  歐洲核子中心在反物質研究領域邁出重要一步,引起世界關注。這裡的科學家上個月成功地將反氫原子「抓住」長達1000秒的時間,打破了迄今為止反物質留存時間的最長紀錄。
  • [視頻]反物質也會反重力嗎?CERN希望通過實驗來檢驗
    不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們,卻對重力與反物質的關係有所懷疑 —— 比如,它是否會表現出反重力的特性?為了找出問題的答案,他們決定做一個實驗。CERN 內部搭建的 Alpha-g 實驗設備,旨在觀察重力如何與反物質作用。物理理論指出,每種物質例子,都有一個相應的反物質粒子。除了具有相反的電荷,它們各方面都是相同的。
  • 觸摸「反物質世界」的大門,只需要你手中的香蕉
    次年,Bevatron合作組首次發現反質子,文章發表在該年11月1日的《物理快報評論》(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上,這是首次觀測到帶有負電荷的反質子。1956年,Bevatron合作組發現反中子。
  • CERN科學家設計出能在設施之間運輸反物質的裝置
    據外媒報導,反物質是一種難以儲存和運輸的物質,這主要是因為它有摧毀任何你試圖放入其容器的習慣。現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合作基地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反物質裝置,它可以安全攜帶易揮發物質到新的設施中,而這可能有助於科學家們解開宇宙中一些最基本的奧秘。
  • 氫的反物質「反氫」的物理性質被CERN測量,反物質研究迎來突破!
    一般來說,為了理解宇宙的形成與演化,科學家除了需要利用太空望遠鏡和空間探測器外,還需要對現有的宏觀物質進行比較分析。但這裡又碰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反物質太少了,對比材料嚴重不足。我們知道,如今的宇宙中,反物質的比例是遠小於正物質的,但是根據粒子物理學經典模型預測,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後,應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事實卻預支相反,這正是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
  • 反物質原子光譜測量首次完成
    該成果標誌著人類向高精度測試物質與反物質行為是否不同邁進了重要一步。  當今宇宙為何看起來幾乎全由普通物質構成,這是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因為根據粒子物理學經典模型的預測,在大爆炸發生之後應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光照射可以激發原子,當原子恢復至基態時會發光,光的頻率分布形成,可以借用其光譜精確地測量出原子屬性,這也是光譜學的基本原理。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這些反物質粒子到達大氣層的範圍1到100個/平方米。但其他反物質來源其實就近在咫尺。比如,香蕉也會產生反物質——它每75分鐘會釋放出一個正電子。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香蕉包含有少量的鉀-40。鉀-40是鉀的天然同位素,會在衰變過程中釋放正電子。人體也包含有鉀-40,這意味著人體也會釋放正電子。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新聞—科學網
    反物質比想像的離你更近 少量反物質持續不斷地以宇宙射線和高能粒子的形式,天女散花般地降落在地球上。這些反物質粒子到達大氣層的範圍1到100個/平方米。 但其他反物質來源其實就近在咫尺。比如,香蕉也會產生反物質——它每75分鐘會釋放出一個正電子。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香蕉包含有少量的鉀-40。
  • 物理學家首次觀測到反物質光譜:和正物質相同
    根據理論預測,宇宙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由於它們會相互湮滅,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弄清為什麼宇宙只留下了相對較小數量的正常物質——演化出我們所知的星系、恆星、行星和最終生命——而反物質卻消失了。數十年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製造出最基本原子(氫)的反物質版本,並能俘獲它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相關研究。
  • 少數派 反物質:幾克重就能毀滅地球了?
    而反物質,就是指帶有反向特性的物質,如帶有正電的負電子。它像是物質世界的鏡子,映照出相悖的一面。按照宇宙法則,正反物質相撞會導致「湮滅」,並全部化為能量被釋放,而這也成為支持大爆炸宇宙論的證據之一。 反物質理論的提出,讓某些至今未得到解答的謎團又多了一個設想。
  • 人類首次俘獲反物質 幾克即可毀滅地球
    但是,反物質的構成卻完全相反,它們擁有帶正電荷的電子和帶負電荷的原子核。愛因斯坦預言過反物質的存在。按照物理學家假想,宇宙誕生之初曾經產生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而兩者一旦接觸便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  然而,出於某種原因,當今世界主要由物質構成,反物質似乎壓根不存在於自然界。正反物質的不對稱疑難,是物理學界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 最新研究: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某些量子效應
    此外,物質與反物質的結合,會如同粒子與反粒子結合一般,導致兩者湮滅,且因而釋放出高能光子(伽馬射線)或是其他能量較低的正反粒子對。正反物質湮滅所造成的粒子,賦予的動能等同於原始正反物質對的動能,加上原物質靜止質量與生成粒子靜質量的差,後者通常佔大部分。愛因斯坦相對論指出,質量與能量是等價的。
  • 人類首次捕捉反物質 微量破壞力超過氫彈(組圖)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17日發布報告,歐洲研究人員在科學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質。  絕對零度「抓住」反物質  研究人員2002年在真空環境裡造出反氫原子,但造出後不到片刻便已湮滅。如今,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員首次成功「抓住」這種反物質。鑑於反物質接觸容器壁後便即消失,研究人員利用特殊磁場對反物質加以捕獲。
  • 近代物理所在超導離子源高電荷態鈾離子束流強度研究中獲進展
    絕大部分高電荷態重離子束流強度的世界紀錄都是由近代物理所的超導ECR離子源產生或保持,只有高電荷態鈾離子束的束流強度由於材料性能等原因稍遜於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超導ECR離子源。該研究組近期在國際上首次把Vlasov型微波輻射器應用於超導ECR離子源,改善了加熱ECR等離子體的微波功率分布,提高了微波加熱ECR等離子體的效率,形成了利於高電荷態離子產生的熱電子能量和密度分布,在相同微波功率下把產生的高電荷態離子束流強度提高了13%-30%。
  • 產生反物質的雷射有多強?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寒木釣萌團隊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利用超強超短雷射成功產生反物質」這則新聞廣為傳播。這是國內首次報導利用雷射產生反物質。不過,很多網友在被「反物質」一詞吸引的同時,卻忽略了背後另一個更重大且更有意義的成就——中國在「超強超短雷射」上的一些突破。
  • 人類首次捕捉反物質 一丁點就能摧毀一個星球
    雖然這次實驗不可能令科學家研製出曲速引擎飛行器(WarpEngine)、反物質驅動裝置,或是找到比《星際迷航》光速旅行更快的旅行方式,但卻有可能揭開宇宙起源之謎。  《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姊妹篇《天使與魔鬼》電影中,藏匿在羅馬的反物質炸彈成為電影的主線。不過,製造和保存微量反物質是一件非常困難和耗資巨大的事情,用於製造超級武器的前景更是距離現實非常遙遠。
  • 反物質武器潛力無窮 高出通常爆炸物質能量100億倍
    如今,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員成功地「抓住」了這種反物質。反物質,正常物質的反狀態,極不穩定而幾乎不存在於自然界。一旦遇上正物質,就與之「迅速結合、互相湮滅」。這種「湮滅」並非正反兩種物質化為烏有而消失,實際上,它們的全部質量轉變成能量釋放了出來。反物質的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但進展緩慢。1986年,人類首次捕獲到反質子,2002年較大批量地製造出了反氫原子。
  • 反物質武器潛力無窮,高出通常爆炸物質能量100億倍
    如今,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員成功地「抓住」了這種反物質。反物質,正常物質的反狀態,極不穩定而幾乎不存在於自然界。一旦遇上正物質,就與之「迅速結合、互相湮滅」。這種「湮滅」並非正反兩種物質化為烏有而消失,實際上,它們的全部質量轉變成能量釋放了出來。反物質的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但進展緩慢。1986年,人類首次捕獲到反質子,2002年較大批量地製造出了反氫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