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反物質光譜測量精度達萬億分之二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對反物質光譜測量精度達萬億分之二

2018-04-14 08:02 來源: 科技日報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粒子物理學研究成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科學家完成了到目前為止對反物質的最精準光譜測量。此次測量結果不僅證明了反原子光譜學的能力,也將反物質的高精度檢測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當代物理學家們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就是解釋為何是物質而不是反物質在宇宙大爆炸中「倖存」了下來。因為根據經典模型的預測,在大爆炸發生後,原本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但現在,宇宙幾乎全部是由物質構成的。鑑於此,獲取反物質並了解其特性,被認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光譜學領域,科學家會通過雷射激發原子,檢查其如何吸收或散發光來確定原子躍遷的特性。雖然同樣的技術也可用於研究反原子,但是反物質非常難以生成和捕捉,一旦與物質接觸就會湮滅,因此也難以測量它的特性。

2017年年底,歐核中心的ALPHA合作組在《自然》雜誌上發文,報告了對雷射驅動的反氫1S—2S躍遷(從基態到激發態)的實驗性觀測,這是人類首次對反物質原子進行光譜測量。而今,合作組與丹麥奧胡斯大學物理學家傑弗裡·漢格斯特及其同事,詳細表述了該躍遷的其中一個超精細組分的特徵。

研究團隊此次分析測量了約15000個反氫原子,這些原子被磁囚禁在一個長280毫米、直徑44毫米的圓柱體內。研究人員進行了為期10周的測量,最終發現:反氫躍遷的共振頻率與氫1S—2S躍遷的預期頻率一致,其測量精度達萬億分之二。

這是有史以來對反物質進行的最精準的一次光譜檢測,標誌著人類向超敏測量反物質行為並了解其「最終奧秘」邁近了重要一步。

作者: 張夢然 [責任編輯: 李浩]

相關焦點

  • 反物質原子光譜測量首次完成
    反物質原子光譜測量首次完成 向高精度測試反粒子行為邁進重要一步 2016-12-20 科技日報 張夢然   ALPHA裝置是歐核中心捕獲反原子的「利器」,該項目組此前曾用特殊磁場將反氫原子「抓住」達1000秒,還曾首次對反物質與引力的相互作用進行直接分析。
  • 研究首次測量反氫原子光譜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對反氫原子光譜進行了首次測量。
  • 物理學家查明了塑造宇宙的數字,精度為萬億分之81
    但是,標準模型無法解釋暗物質、暗能量以及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不平衡。由於標準模型所預測的和實驗觀察之間的細微差異可能產生新的物理學,因此,這些基本物理常數需要更高的精度值。其中,細結構常數特別重要,因為它確定了光與帶電基本粒子之間的電磁相互作用強度。一般來說,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大約為1/137。由於這個數字較小,我們可以知道它所代表的電磁力也是比較小的。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測量反氫原子光譜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對反氫原子光譜進行了首次測量。據稱,這是繼該小組去年成功長時間束縛反氫原子之後,在研究反物質原子道路上又邁出的重要一步。據介紹,研究人員用精密的磁場「陷阱」捕獲反氫原子,然後用精確設定頻率的微波照射它們,使其磁力方向反轉,從而將反氫原子從「陷阱」中釋放出來。反氫原子和氫原子碰撞湮滅後,會在「陷阱」周圍的粒子探測器中留下特有印記。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發言人傑弗裡·杭斯特說:「我們證明了我們可以探測反氫原子的內部結構,這令人非常激動。現在看來通過設計實驗精確測量反氫原子是可能的。」
  • 最新研究: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某些量子效應
    反物質無法在自然界找到,除非是在稍縱即逝的少量存在,例如因放射衰變或宇宙射線等現象。這是由於反物質若非存在於像物理實驗室的人工環境下,則無可避免地隨即與自然界的物質發生碰觸並湮滅。反粒子和一些穩定的反物質(例如反氫)可以人工製造出極少量,但卻不足以達到可對這些物質驗證其理論性的程度。所以,要在反物質中驗證及測量其量子效應就更是難上加難。
  • 科學家首次測量反物質光譜,檢驗物理學最基本的原理
    但是為什麼現在宇宙中物質遠比反物質多,卻沒人能解釋清楚。最近《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負責進行ALPHA實驗*的團隊報告了對反物質原子光譜的首次測量。這個成就開創了高精度研究反物質的全新時代。這是歐洲核子中心(CERN)研究反物質的科學家20多年的工作成果。*AlPHA是一個位於歐洲核子中心的國際合作實驗,主要任務是研究捕獲的反氫原子。
  • LED光譜測量的操作技術解析
    二是把測量光經衍射光柵分光後到達線陣CCD電荷耦合器件。三是用單色儀分光後進行測量。前面兩種方法主要用於可攜式光譜測試儀對LED進行多參數一次性快速測量,用同一結構配置的硬體測量多個參數必然降低測量精度,後一種方法計量部門運用較多,能得到高精度的測量值,但測量時間較長。
  • 氫的反物質「反氫」的物理性質被CERN測量,反物質研究迎來突破!
    一般來說,為了理解宇宙的形成與演化,科學家除了需要利用太空望遠鏡和空間探測器外,還需要對現有的宏觀物質進行比較分析。但這裡又碰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反物質太少了,對比材料嚴重不足。我們知道,如今的宇宙中,反物質的比例是遠小於正物質的,但是根據粒子物理學經典模型預測,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後,應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事實卻預支相反,這正是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
  • 科學家首次發現反物質的光譜,這將是意義非常重大的發現
    自從20世紀初提出反物質的存在證據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了解它。為了做到這一點,粒子物理學研究的重點一直放在(反氫粒子的反粒子)當中。直到最近,這一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科學家們已經能夠發現反氫原子。一個使用ALPHA實驗的團隊已經能夠獲得反氫原子的光譜信息。
  • 物理學家首次觀測到反物質光譜:和正物質相同
    根據理論預測,宇宙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由於它們會相互湮滅,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弄清為什麼宇宙只留下了相對較小數量的正常物質——演化出我們所知的星系、恆星、行星和最終生命——而反物質卻消失了。數十年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製造出最基本原子(氫)的反物質版本,並能俘獲它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相關研究。
  • 反物質的科學:1克價值420萬億元的物質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就生產成本而言,世界上最昂貴的物質無疑是反物質。據美國宇航局(NASA)估計,製造一克的反氫原子所需成本高達62.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0萬億元),但一些科學家認為成本最終可能會降到每克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0億美元)。
  • 長春光機所成功研製大面積、高精度光譜光柵刻劃機
    光柵是分析萬物光譜信息的「晶片」,應用遍及海陸空、吃穿用  人類如何通過光認識世界?項目負責人、長春光機所研究員唐玉國說,人類藉助光認知世界有兩種方式:一是光學成像,二是光譜分析。光學成像可以看到物質世界的形狀、尺寸等外在信息;地球上所知的元素及其它們的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光譜線,光譜分析可以獲得物質成分信息,幫助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  但要「抓」住光譜信息並不容易。日常生活中的光,是由紅、橙、黃、綠等各種單色光組成的複色光,而單色光才能更好地記錄下物質的光譜信息。光柵是一種非常精密的光學元件,它的神奇在於,它能從複色光中解析、提取出單色光。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的量子效應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日內瓦2月19電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9日發布公報稱,首次成功對反氫原子能量結構中的某些量子效應展開測量,測量結果與「正常」氫效應的理論預測相符,為今後更精確地測量這類量子效應和其他基本量鋪平了道路。
  • 橫河測試測量發布首款基於色散分光並支持5μm波段測量的臺式光譜...
    5μm左右的波長範圍是此類測量的理想選擇,雖然幹涉儀型測量儀器和帶光譜分析功能的大型測量系統等設備都可以使用5μm半導體雷射器來測量該範圍內的光譜,然而,這些設備具有動態範圍小和波長解析度低等缺點,不利於測量的精準度。因此,市場上對緊湊型高性能光譜分析儀的需求很強烈。  橫河自1980年進入光譜分析儀市場以來,不斷發展和完善其技術,以精確測量可見光和近紅外範圍內的光譜。
  • 首次在反物質中,測量到量子效應,或將動搖粒子標準模型!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研究首次對反氫(氫的反物質對應物)能量結構中某些量子效應的測量,這些量子效應已知存在於(正)物質中,研究它們可以揭示物質和反物質行為之間尚未觀察到的差異,其研究成果現在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最初的測量結果與對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反物質存在以來,反物質一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科學家們認為,反物質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反物質,是解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環節。反物質也是很多科幻小說中的「標配」。
  • 光譜分析儀常用參數測量方法
    一、概述光譜分析儀是在平時的光通信波分復用產品中較常使用到的儀表,當WDM系統剛出現時,多用它測試信號波長和光信噪比。其主要特點是動態範圍大,一般可達70dB;靈敏度好,可達-90dBm;解析度帶寬小,一般小於0.1nm;比較適合於測試光信噪比。另外測量波長範圍大,一般在600~1700nm.
  • 難怪1克就需要62.5萬億,威力超過兩顆原子彈,反物質的神奇之處
    僅僅一克反物質的的製造成本,就高達驚人的62.5萬億美元,為何反物質如此昂貴,它的製造有何難處?反物質又有什麼神奇的性質呢?那威力如此巨大的反物質究竟是何方神聖,它的威力為什麼會這麼大呢?1928年,天才物理學家狄拉克第一個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用科學家的話來說,所謂反物質其實與普通物質沒有本質的區別,其區別是組成反物質的基本粒子與普通物質帶電量大小相同,但是帶電性質相反。
  • 反物質究竟是什麼「顏色」?科學家頭一次有了答案
    二者之間的細微差別肯定是原因所在,同時也有助於解釋,充滿物質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4月4日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項新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對反物質最精確的直接測量。開展這項實驗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表示,該研究以「前所未有的顏色」展示了反物質的光譜結構。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新聞—科學網
    星際迷航》中的反物質星艦「企業號」 中微子或是自己的反粒子 研究反物質被認為是揭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途徑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 反物質火箭假想圖 本報記者 劉 霞 綜合外電 除了我們常見的物質外,宇宙中還存在著反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