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首次測量反氫原子光譜

2020-12-03 科學網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對反氫原子光譜進行了首次測量。據稱,這是繼該小組去年成功長時間束縛反氫原子之後,在研究反物質原子道路上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據介紹,研究人員用精密的磁場「陷阱」捕獲反氫原子,然後用精確設定頻率的微波照射它們,使其磁力方向反轉,從而將反氫原子從「陷阱」中釋放出來。反氫原子和氫原子碰撞湮滅後,會在「陷阱」周圍的粒子探測器中留下特有印記。

 

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發言人傑弗裡·杭斯特說:「我們證明了我們可以探測反氫原子的內部結構,這令人非常激動。現在看來通過設計實驗精確測量反氫原子是可能的。」物理學基本原理認為反氫原子和氫原子的光譜應該是一樣的,而測量反氫原子光譜是該項目的最終目標。

 

在宇宙大爆炸時期,物質和反物質可能是等量存在的。而人們如今生活的宇宙則看起來全部由物質組成,所有的反物質都似乎消失了。如果反氫原子可以被精確研究,這將有助於了解宇宙的奧秘。(來源:新華網 吳陳 劉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測量反氫原子光譜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對反氫原子光譜進行了首次測量。據稱,這是繼該小組去年成功長時間束縛反氫原子之後,在研究反物質原子道路上又邁出的重要一步。據介紹,研究人員用精密的磁場「陷阱」捕獲反氫原子,然後用精確設定頻率的微波照射它們,使其磁力方向反轉,從而將反氫原子從「陷阱」中釋放出來。反氫原子和氫原子碰撞湮滅後,會在「陷阱」周圍的粒子探測器中留下特有印記。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發言人傑弗裡·杭斯特說:「我們證明了我們可以探測反氫原子的內部結構,這令人非常激動。現在看來通過設計實驗精確測量反氫原子是可能的。」
  • 反物質原子光譜測量首次完成
    (CERN)報告了對反物質原子的首次光譜測量,實現了反物質物理學研究長期以來的一個目標。但是,反物質難以產生和捕捉,因為反物質一旦與物質接觸就會湮滅,這為科學家測量其屬性帶來挑戰。  歐核中心反質子減速器的最新進展,讓研究人員得以捕捉和測量反質子與反氫原子。現在,來自歐核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ALPHA)項目的丹麥科學家傑弗裡·漢斯特及其同事,在圓柱形真空腔內成功磁捕獲反氫原子。
  • 科學家首次測量反物質光譜,檢驗物理學最基本的原理
    但是為什麼現在宇宙中物質遠比反物質多,卻沒人能解釋清楚。最近《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負責進行ALPHA實驗*的團隊報告了對反物質原子光譜的首次測量。這個成就開創了高精度研究反物質的全新時代。這是歐洲核子中心(CERN)研究反物質的科學家20多年的工作成果。*AlPHA是一個位於歐洲核子中心的國際合作實驗,主要任務是研究捕獲的反氫原子。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的量子效應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日內瓦2月19電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9日發布公報稱,首次成功對反氫原子能量結構中的某些量子效應展開測量,測量結果與「正常」氫效應的理論預測相符,為今後更精確地測量這類量子效應和其他基本量鋪平了道路。
  • 最新研究: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某些量子效應
    反物質在粒子物理學中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如同普通物質是由普通粒子所構成的。例如一顆反質子和一顆反電子(通常稱為「正電子」)能形成一個反氫原子,如同電子和質子形成一般物質的氫原子。
  • 為什麼我們直到本世紀才能觀察到反氫原子光譜?
    物理學家表示:儘管在1932年通過實驗首次證實了反物質的存在,但直到2016年12月,才有人觀察到反物質的原子光譜。 氫原子光譜。要想看到氫原子光譜,首先你得有一些氫氣,將其加熱,並觀察它發出的光。這很容易操作。事實證明,反氫原子光譜與氫原子光譜完全相同,只是更難發現罷了。
  • 對反物質光譜測量精度達萬億分之二
    對反物質光譜測量精度達萬億分之二2018-04-14 08:02 來源: 科技日報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粒子物理學研究成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科學家完成了到目前為止對反物質的最精準光譜測量
  • 物理學家首次觀測到反物質光譜:和正物質相同
    根據理論預測,宇宙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由於它們會相互湮滅,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弄清為什麼宇宙只留下了相對較小數量的正常物質——演化出我們所知的星系、恆星、行星和最終生命——而反物質卻消失了。數十年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製造出最基本原子(氫)的反物質版本,並能俘獲它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相關研究。
  • 首次在反物質中,測量到量子效應,或將動搖粒子標準模型!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研究首次對反氫(氫的反物質對應物)能量結構中某些量子效應的測量,這些量子效應已知存在於(正)物質中,研究它們可以揭示物質和反物質行為之間尚未觀察到的差異,其研究成果現在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最初的測量結果與對
  • 科學家首次發現反物質的光譜,這將是意義非常重大的發現
    自從20世紀初提出反物質的存在證據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了解它。為了做到這一點,粒子物理學研究的重點一直放在(反氫粒子的反粒子)當中。直到最近,這一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科學家們已經能夠發現反氫原子。一個使用ALPHA實驗的團隊已經能夠獲得反氫原子的光譜信息。
  • 自然的對稱性:歐核中心在反氫原子上重演狄拉克「關鍵誤差」
    蘭姆在黑板上書寫氫的狄拉克方程與蘭姆位移2020年2月20日凌晨,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研究團隊在氫原子的反物質——反氫原子上同樣觀測到了蘭姆位移。
  • 氫的反物質「反氫」的物理性質被CERN測量,反物質研究迎來突破!
    而關於宇宙演化的研究,就更是如此了,望遠鏡越做越大,探測衛星越做越精密,但是研究之路依舊沒有明確的方向。一般來說,為了理解宇宙的形成與演化,科學家除了需要利用太空望遠鏡和空間探測器外,還需要對現有的宏觀物質進行比較分析。但這裡又碰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反物質太少了,對比材料嚴重不足。
  • CERN首次產生出反物質束流
    1月21日,CERN的ASACUSA實驗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文宣布,他們首次成功產生出了反氫原子束流。他們在論文中報告說,明確檢測到了一束由80個反氫原子構成的、長達2.7米的反物質束流。取得這一成就的科學家說,這束反物質束流或許能夠幫助他們破解更深的物理學謎題:為什麼我們周圍的宇宙中物質隨處可見,卻找不到些許反物質?
  • 歐核中心首次成功製造出反氫原子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2日(北京時間)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SACUSA(低速反質子原子光譜和碰撞)實驗首次成功製造出反氫原子束,並在產生反氫原子地方向下2.7米的範圍內,即遠離強磁場的區域,檢測到80個反氫原子。這個結果意味著朝向精確的超精細反氫原子光譜研究邁出重要一步。該研究結果刊登在1月21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 氫原子光譜
    只含有一些不連續的亮線的光譜叫做明線光譜。二、光譜的分類1.發射光譜:物體發光直接產生的光譜叫做發射光譜。發射光譜可分為兩類:連續光譜和明線光譜。三、氫原子光譜氫原子是最簡單的原子,其光譜也最簡單。吸收光譜  C、連續光譜  D、氫原子光譜3、對於巴耳末公式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氫光譜特徵時發現的B、此公式中n可以取任意值,所以氫原子光譜是連續的C、此公式中n只能取整數,故氫原子光譜是線狀譜D、此公式不但適用於氫原子光譜,還適用於其他原子光譜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研究製造出飛行狀態下反氫原子
    ,由此可測量反氫原子由基態開始的超精微躍遷。 在這項名為ASACUSA的項目中,研究人員設計的「卡斯波」陷阱(cusp trap)可以利用多個磁場的綜合作用,將反質子和正電子集合到一起,形成反氫原子。然後這些反氫原子被導入真空管狀通道中,呈現飛行狀態,研究人員就可以對其進行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研究指出,超過7%的反氫質子成功射入卡斯波陷阱形成反氫原子。這是生成反氫原子束必要的預備過程。
  • 反氫內基準能量躍遷首次實現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加拿大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在2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首次實現並觀察了反氫內基準的原子能量躍遷——萊曼-α(Lyman-alpha)躍遷,向冷卻和操縱反物質的基本形式邁近了一步。
  • 氫原子光譜實驗
    實驗三十四  氫原子光譜【目的要求】    1、測定氫原子巴耳末系發射光譜的波長和氫的裡德伯常量;    2、了解氫原子能級與光譜的關係,畫出氫原子能級圖;   【實驗原理】    1、光源與光譜物質的發射光譜有很多種,不同物質、不同發光機制的光源有不同的光譜,白熾燈等熱輻射光源的發射光譜為連續譜;氫燈、汞燈、鈉燈等原子氣體(或金屬蒸氣)放電時發射的光譜為分立的線光譜;分子氣體、液體和固體的發射光譜多為帶光譜。
  • 量子力學1:氫原子光譜之謎
    第一氫原子光譜的規律,第二光電效應,第三黑體輻射,第四原子的穩定性問題。這四個問題在1900年以前是當年的未解之謎。 第一個問題氫原子光譜的規律,這個物理學家也不是神啊,實際上很多物理規律的發現,都是和這個好奇心和偶然性有很大關係的,尤其是這個實驗,你想這最開始人們做實驗,無非就是拿個鏡子這兒看看那兒看看,然後讓這個光透過這個鏡子來看看是什麼樣的。那牛頓好奇心更強,光透過這個平面鏡沒啥好看的,如果這個光透過一個三稜鏡能是什麼樣?
  • 反物質研究重大成果:科學家製成5萬個反氫原子
    中新網9月19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物理學家人工製成至少5萬個反氫原子,記者電話採訪了在該研究中心工作的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物理學教授傑弗裡.漢格斯特。  據介紹,約140億年前宇宙誕生時,產生了大體相等的物質和反物質,可是實際上科學家並未探測到那些反物質。它們到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