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質研究重大成果:科學家製成5萬個反氫原子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19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物理學家人工製成至少5萬個反氫原子,記者電話採訪了在該研究中心工作的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物理學教授傑弗裡.漢格斯特。

  據介紹,約140億年前宇宙誕生時,產生了大體相等的物質和反物質,可是實際上科學家並未探測到那些反物質。它們到哪裡了?

  現在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在宇宙的某些地方存在著由反物質組成的星系;另一種推測宇宙誕生時產生的物質比反物質多了一點,物質與反物質相互湮滅後,剩下的物質就構成了現在的宇宙。

  由於科學家目前對反物質了解甚少,因此對宇宙誕生和演化以及物質世界構成等問題很難深入研究。

  為探索反物質之謎,目前科學家採取了兩種途徑:一是在自然界中尋找反物質;二是在實驗室中製造反物質。

  在自然界中尋找反物質難度很大,近年來科學家嘗試在實驗室中製造反物質。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世界上製成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從而揭開了人類研製反物質的新篇章。

  實驗中,科學家利用加速器,將速度極高的負質子流射向氙原子核,由於負質子與氙原子核相撞後會產生正電子,如果剛誕生的一個正電子恰好與負質子流中的另外一個負質子結合,就會形成一個反氫原子。

  在累計15小時的實驗中,他們共記錄到9個反氫原子存在的證據。1996年,美國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製造了7個反氫原子。

  漢格斯特說:「大量的反氫原子看起來像玻璃狀物質,使我們能驗證基本粒子物理學理論―――「標準模型」的一些假設。如果反氫原子的行為與預期不一樣,則需要對標準模型進行修正。」

  他還說:「以前也曾製造出反氫原子,但卻沒有這次製造的數量大。此外,這也是第一次在低能情況下製造出大量反氫原子。」

  當記者問及合成大量反氫原子的意義時,他介紹說:「製造出相當數量的反氫原子,可使我們從光譜學上對氫和反氫進行比較。標準模型認為,它們應該是完全相同的。由於氫是人們在物理學中了解得最詳細的一種原子,因此從理論上講,人們便能對標準模型進行很精確的驗證。」

  他還說:「明年初該研究中心將開始進行標準模型的驗證工作。」也許到那時,這一基本粒子的傳統理論將得以印證,從而加深人們對宇宙誕生和演化的了解。

相關焦點

  • 反氫原子是什麼?研究者:或通過它揭示反物質的真正樣子
    反氫雷射物理儀器又被稱為ALPHA,這是一種專門檢測和研究反氫原子的儀器,可以為我們揭示宇宙中氫原子與反氫原子的之間的關係。 要知道電子中攜帶著負電荷,而反物質恰恰相反就會攜帶正電荷,反氫原子就是通過反物質中的正電子和反質子得來的,根據這個原理當正負相互結合後,正物質和反物質就會發生湮滅現象,在宇宙中反物質也是非常稀少以及很難被發現的
  • 科學家全面揭秘反物質疑雲:如何製造反物質
    宋斌攝  歐洲核子中心在反物質研究領域邁出重要一步,引起世界關注。這裡的科學家上個月成功地將反氫原子「抓住」長達1000秒的時間,打破了迄今為止反物質留存時間的最長紀錄。如此長的時間足夠科學家對之進行分析並進一步研究其相關屬性,進而探索宇宙起源和檢驗宇宙大爆炸理論。  核子中心總主任羅爾夫·霍伊爾幾天前又透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一份重要研究報告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公布於眾。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至2013年,阿爾法磁譜儀已經看到過40萬個正電子,但沒有發現其他種類的反物質。到目前為止,仍沒有證據表明原始反物質潛伏在太空某處。    所以只剩下一種可能:反物質和物質雖然是對稱的,但「性格」卻不一樣。    幾十年來,粒子物理實驗已經多次看到粒子與反粒子有不同的行為反應。
  • 研究製造出飛行狀態下反氫原子
    在此基礎上,他們下一步就有望製造出反氫原子束,以更好地研究反物質,從而對CPT(電荷、宇稱、時間)對稱和萬有引力的基本理論作出檢驗,為人們解開宇宙反物質之謎提供有力工具。研究論文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RL)。
  • 氫的反物質「反氫」的物理性質被CERN測量,反物質研究迎來突破!
    我們知道,如今的宇宙中,反物質的比例是遠小於正物質的,但是根據粒子物理學經典模型預測,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後,應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事實卻預支相反,這正是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反物質是指和正物質相反的物質,我們知道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中帶電的粒子為質子和電子,其中電子帶正電,質子帶負電。而它們的對應的反粒子分別是反質子和反電子,反質子帶負電,反電子帶正電。
  • 人類首次捕捉反物質 微量破壞力超過氫彈(組圖)
    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傑夫·杭斯特告訴BBC記者,反氫原子具有「少許磁性」,「你可以把它們想像成羅盤指針,能夠利用磁場探知它們的存在。我們製成一隻強有力的"磁瓶",在裡面造出反物質」。另外,反氫原子運動速度不能太快,否則便難以捕獲。杭斯特所在研究團隊花費5年時間,設法讓反氫原子溫度降至0.5開氏度,相當於零下272.65攝氏度、即接近絕對零度,使反氫原子處於低能量狀態。
  • 科學家首次發現反物質的光譜,這將是意義非常重大的發現
    自從20世紀初提出反物質的存在證據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了解它。為了做到這一點,粒子物理學研究的重點一直放在(反氫粒子的反粒子)當中。直到最近,這一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科學家們已經能夠發現反氫原子。一個使用ALPHA實驗的團隊已經能夠獲得反氫原子的光譜信息。
  • 反物質武器潛力無窮
    一旦遇上正物質,就與之「迅速結合、互相湮滅」。這種「湮滅」並非正反兩種物質化為烏有而消失,實際上,它們的全部質量轉變成能量釋放了出來。反物質的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但進展緩慢。1986年,人類首次捕獲到反質子,2002年較大批量地製造出了反氫原子。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製成反物質,但這些反物質一接觸容器壁便瞬息湮滅。
  • 科學家俘獲反物質 只需幾克就能摧毀地球(圖)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歐洲當地時間的17日表示,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他們已經俘獲了少量的「反物質」,儘管只是少量的反氫原子而已,但已被科學界視為人類研究反物質過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存在時間是關鍵    實際上,早在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就首次製造出了9個反氫原子。但反氫原子只要與周圍環境中的正氫原子相遇就會湮滅,因此實驗室中造出來的反氫原子稍縱即逝,科學家們根本無從研究它的真面目。200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實驗進一步表明,反氫原子可以大量製造,但如何讓它們存在時間長一點仍是難題。
  • 反物質原子光譜測量首次完成
    該成果標誌著人類向高精度測試物質與反物質行為是否不同邁進了重要一步。  當今宇宙為何看起來幾乎全由普通物質構成,這是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因為根據粒子物理學經典模型的預測,在大爆炸發生之後應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光照射可以激發原子,當原子恢復至基態時會發光,光的頻率分布形成,可以借用其光譜精確地測量出原子屬性,這也是光譜學的基本原理。
  • 研究首次測量反氫原子光譜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對反氫原子光譜進行了首次測量。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反物質存在以來,反物質一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科學家們認為,反物質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反物質,是解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環節。反物質也是很多科幻小說中的「標配」。
  • 物質和反物質的區別:反物質具有相反電荷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不管科學家進行怎樣的測試,反物質的行為就像普通物質一樣。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物理學家試圖找到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反物質也是一種物質,但它具有相反電荷和其它差異性特徵,它們就像一個「雙面惡魔」。   然而令科學家不解的是宇宙中為什麼會物質多於反物質?其原因並不清楚。
  • 人類首次俘獲反物質 幾克即可毀滅地球
    在美國科幻片《星際迷航》裡,太空人把反物質用作星際飛船燃料。而在美國作家丹·布朗暢銷小說《天使與魔鬼》中,犯罪集團企圖從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盜取反物質,用以炸毀整座梵蒂岡城。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北京時間18日發布報告,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成功製造出38個反氫原子,並利用磁場使其存在了「較長時間」。這是科學家首次成功「抓住」反物質原子。
  • 研究反物質:尋找另一個「我」
    近日,來自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阿爾法合作組(ALPHA collaboration)報導了氫原子的反物質對應物即反氫原子能級結構中的特定量子效應——精細結構(fine structure)和蘭姆位移(Lamb shift)。這些量子效應存在於物質原子中,而尚未在反物質原子中發現。此類研究有助於揭示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新聞—科學網
    身價昂貴但難以企及 儘管物質—反物質湮滅有潛力釋放出大量能量,1克反物質或能產生相當於核爆的爆炸規模,但人類目前製造出的反物質少得可憐。 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1996年,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成功製造出7個反氫原子。
  • 如何製造反物質
    物質是構成你、我乃至周圍萬物的基石。作為物質的原子是由居於中心的原子核以及圍繞其旋轉的電子組成。最簡單的元素 氫元素的原子只包含一個質量極輕的電子和一個體形巨大(就原子級別而言)的原子核,原子核的成分則是一個質子。電子帶有負電荷,質子則帶有同樣電量的正電荷。與氫原子相比,「反氫原子」只有一個不同點:其內部粒子的電荷是相反的。
  • 中國科學家宣稱找到反物質引爭議
    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的盧昌海博士撰文指出,原子和分子是承載物質物理和化學性質的基本組元。從這個意義上講, 反氫原子的成功製備才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製備出了反物質,此前所研究的只能稱為是反粒子而不是反物質。同理,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製造出了正電子也並不意味著他們製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反物質。
  • 反物質並不遵循反重力定律?
    反物質是否遵循反重力定律?物理學家有大量理由相信反物質並不遵循反重力定律,但從來沒有人直接對這一說法進行測試。現在傑弗瑞·漢斯特(Jeffrey Hangst)與他的同事正在進行一項叫做ALPHA的實驗。他們已經找到一個測試方法,並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中展示了他們的成果。
  • 人類首次捕捉反物質 一丁點就能摧毀一個星球
    在美國科幻片《星際迷航》裡,太空人把反物質用作星際飛船燃料。而在美國作家丹·布朗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的姊妹篇《天使與魔鬼》中,0.25克反物質炸彈就足以將梵蒂岡從地球上抹去。  反物質,正常物質的反狀態,極不穩定而幾乎不存在於自然界。研究人員8年前在實驗室裡製成反物質,但這些反物質一接觸容器壁便瞬息湮滅。抓不住,便無從加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