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輕子或存在對稱性破缺

2020-12-03 大象公會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訪問關注。

原文作者:Silvia Pascoli & Jessica Turner

在鏡像世界裡,反粒子應該具有與粒子相同的行為方式。但實驗表明輕子(包括中微子、電子和其他更為奇特的相關粒子)也許並不遵循這種規律。

宇宙中所有可見的物質都是由基本粒子所構成的。被稱為費米子的基本粒子群包含兩類主要的粒子:一類是構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另一類則是包含電子、μ子、τ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輕子。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有對應的反粒子,它們具有相同的特性但卻攜帶著相反的電荷,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是反電子(也稱為正電子)。人們長期認為在由反物質構成的鏡像世界中,反粒子應該具有與粒子相同的行為,但從1960年代開始人們發現夸克和反夸克打破了這種粒子與反粒子間的鏡像對稱性[1,2]。在《自然》雜誌中,T2K協作項目報告了可能在輕子中存在這種對稱性破缺[3]。

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harge-conjugation parity- reversal (CP) symmetry)。它基於宇稱結合了粒子和反粒子之間的對稱性(宇稱是指反物質鏡像世界中物理定律不會改變)。CP對稱性為何會破缺,其後果如何?這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是我們理解自然規律和宇宙演化的核心。

自從1967年Andrei Sakharov提出以來[4],CP破缺就成為了解釋宇宙中物質稍多於反物質的關鍵之一。這種每百億個光子中包含幾個粒子的不平衡[5],將最終解釋恆星、行星、地球和我們自己的存在:如果反物質和物質完全相等,在宇宙誕生的早期它們就會摧毀彼此並湮滅成光子,而不會剩下任何物質了。

初期完美對稱的宇宙是如何產生如此微小的物質盈餘的?在夸克中觀察到的CP破缺並不足以導致這一結果[6],於是科學家們將目光轉向了輕子生成機制[7](leptogenesis)中的輕子CP破缺。在解釋觀測到中微子質量的模型中,假設在宇宙早期存在大量較重的中微子夥伴,它們隨後發生衰變。在CP破缺中,這些衰變造成了觀測到的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

輕子CP破缺的實質性發現將具有開創性意義。這一觀測連同已經被證明的輕子數不守恆,將為輕子生成機制提供強有力的佐證,而這(輕子生成機制)也是物質-反物質不平衡的起源[8,9]。

雖然輕子CP破缺難以捕捉觀測,但卻可以利用中微子進行搜索。這些基本粒子很難與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使得探測變得異常困難。儘管如此,它們卻無處不在:你的一杯咖啡中平均約存在十萬個滲透到宇宙中的「冷」中微子,而太陽中產生的則更多。

中微子具有三種不同的類別(味道),取決於其相關的帶電輕子:電子、μ子和τ子。人們曾長期認為中微子是沒有質量的,然而在1998年的超級神岡(Super-Kamiokande)實驗[10]和2002年的薩德伯裡中微子觀測站(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11]中發現的中微子振蕩現象則證明了這些粒子確實具有質量。

中微子振蕩現象是指中微子在傳播過程中可以從一種味道轉換為另一種味道[12]。這是一種量子力學效應,主要緣於每一種中微子味道實際上都是由質量不同的三個狀態混合而成(一種量子疊加態)。重要的是,由於其各組分的演變不同,疊加態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如圖一所示)。例如一個純μ子中微子可以部分地變為電子中微子。

圖1 | 中微子鏡像示意圖。中微子具有在三種味道(νe,νμ和ντ)之間隨時間轉換的奇異能力,這是由於組成它的三部分(質量態)有著不同的變化規律。圖中的波簡單地描述了每一個質量態對於中微子的貢獻。每種中微子都有對應的反中微子(圖中添加了上劃線)。對稱性定律意味著在由反物質構成的鏡像世界中,反中微子的行為應與中微子相同。但日本的T2K實驗結果表明,這種對稱性可能會發生破缺[3]。這一結果有望解釋宇宙包含的物質為何多於反物質。

自從中微子振蕩被發現後,許多實驗對該現象進行了分析,但直到最近幾年才觀測到從μ子中微子到電子中微子的微小振蕩[13,14]。這種振蕩發生的概率很小,但卻是輕子CP破缺的關鍵:如果CP對稱性守恆,那麼從μ子中微子到電子中微子的轉換振蕩概率應該與反μ子中微子到反電子中微子的轉換概率相同。T2K合作項目已經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研究這些振蕩,並且觀測到了輕子CP破缺的可能證據。

在T2K實驗中[15],中微子束由位於日本東海的日本質子加速器研究中心產生。被高度加速的質子對緻密石墨靶進行轟擊,產生大量的π介子和κ介子。這些粒子衰變後會產生中微子束(或者反中微子束,這取決於所使用的條件),兩個位於280米外的探測器對此進行監測。

隨後中微子將會毫無阻攔地穿越地球,但其中一部分會被位於295千米外神岡天文臺地下的探測器探測到。這一位於日本池野山深處的探測器,包含五萬噸超純水,周圍環繞著巨大的光傳感器陣列。當中微子與與水中的中子發生相互作用時,會產生μ子或電子——取決於中微子的味道。T2K實驗會探測並區分出μ子和電子,從而確定碰撞中微子的味道以及μ子中微子到電子中微子轉換的振蕩概率。

T2K協作項目收集了2009年到2018年間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數據。通過結合其他的中微子振蕩實驗,研究人員已經理清了轉換概率對於不同參數的依賴性並給出了CP破缺證據。實驗結果以95%的置信度排除了CP守恆(這意味著發生了CP破缺),同時還顯示CP破缺參數很可能很大。這些結果可能是宇宙中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起源的最早標誌。

這無疑是激動人心的實驗。但非凡的結論也需要非凡的證據:確定輕子CP破缺的發生需要超過99.9999%的置信度。這需要更強的粒子束、更大的探測器和對於實驗特徵更深入的理解,來對振蕩概率進行更為精確的測量。

下一代大尺度多目標的中微子實驗正在準備迎接這一挑戰。日本的T2HK實驗[16]將在T2K技術的基礎上配備頂級神岡(Hyper-Kamiokande)探測器,該探測器將使用十倍於原先質量的水和更強的粒子束。頂級神岡探測器於今年二月獲批,即將開始施工。此外,地下深處中微子實驗[17](Deep Underground Neutrino Experiment,DUNE)將在美國南達科他州利德市的桑福德實驗室展開,其技術設計報告已於二月發布[18,19]。DUNE將使用全新的探測器技術,其中包含四個裝有數千噸液氬的模塊,來探測位於1300千米外的伊利諾州巴達維亞費米實驗室產生的高強度中微子束。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較小的原型系統已經驗證了大型DUNE探測器的可行性。因此,T2HK和DUNE將會相互提供互補的技術和測量。在未來的十五年裡,它們很有可能會為我們探尋的CP破缺帶來明確的答案。

參考文獻:

1.Christenson, J. H., Cronin, J. W., Fitch, V. L. & Turlay, R. Phys. Rev. Lett.13, 138–140 (1964).

2.Gershon, T. & Nir, Y. in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Ch. 13, 238–250; http://pdg.lbl.gov/2019/reviews/rpp2019-rev-cp-violation.pdf (Particle Data Group; 2018).

3.The T2K Collaboration. Nature580, 339–344 (2020).

4.Sakharov, A. D. Sov. Phys. Usp. 34,392–393 (1991).

5.Planck Collaboration. Preprint at

https://arxiv.org/abs/1502.01589 (2015).

6.Gavela, M. B., Hernández, P., Orloff, J. & Pène, O. Mod. Phys. Lett.A9, 795–810 (1994).

7.Fukugita, M. & Yanagida, T. Phys. Lett.B174, 45–47 (1986).

8.Pascoli, S., Petcov, S. T. & Riotto, A. Phys. Rev. D75, 083511 (2007).

9.Hagedorn, C., Mohapatra, R. N., Molinaro, E., Nishi, C. C. & Petcov, S. T. Int. J. Mod. Phys. A33, 1842006 (2018).

10.Fukuda, Y. et al. Phys. Rev. Lett. 81, 1562–1567 (1998).

11.Ahmad, Q. R. et al. Phys. Rev. Lett. 89, 011301 (2002).

12.Pontecorvo, B. Sov. Phys. JETP 26, 984–988 (1968).

13.Abe, K. et al.Phys. Rev. Lett. 112, 061802 (2014).

14.Acero, M. A. et al. Phys. Rev. Lett.123, 151803 (2019).

15.Abe, K. et al.Nucl. Instrum. Meth. Phys. Res.A 659, 106–135 (2011).

16.Hyper-Kamiokande Proto-Collaboration. Preprint at

https://arxiv.org/abs/1805.04163 (2018).

17.Acciarri, R. et al. Preprint at

https://arxiv.org/abs/1601.05471 (2016).

18.Abi, B. et al. Preprint at https://arxiv.org/abs/2002.02967 (2020).

19.Abi, B. et al. Preprint at https://arxiv.org/abs/2002.03005 (2020).

原文以 Matter–antimatter symmetry violated為標題發表在2020年4月15日的《自然》新聞與觀點版塊

nature

Nature|doi:10.1038/d41586-020-01000-9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 Chinapress@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020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對稱、反對稱、對稱破缺
    四、 物質世界存在反對稱物質     前面討論過太極圖,現在討論物質世界也存在「陰陽對稱」、「正反對稱」和「有無相生」。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負電荷的電子組成,正負電荷數相等,原子呈中性。設想將原子中的正負電荷對換,即原子核帶負電荷,而周圍的電子帶正電荷,這樣的原子有可能存在嗎?
  • 15、大一統方程解:中微子的類型及其正反對稱破缺
    當對立基本粒子能量下降到10^12eV時產生對稱破缺,冷縮並且相變出8種非對稱性的矛盾統一的基本關係子,並由此調和出正電子、中微子、反中微子和負電子各自二重態的矛盾調和子,或稱輕子。4階 10^-11秒 簡單統一場:九種對立結構配對子與九種複合力單子自我相互結合,生成81種對立統一的基本統一場子。
  • 宇宙早期的奇異事件,導致正反物質對稱性被打破,於是暗物質出現
    因為我們今天在粒子對撞機中看到了這種對稱性,它可以複製早期宇宙的極端條件。如果有一個產生常規物質的高能量反應,它有同樣的機會產生反物質。可是在某個時間點,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平衡發生了改變,常規物質充斥了宇宙,反物質似乎又消失不見了。    所以,一方面有一個對稱破壞事件,導致常規物質戰勝反物質;另一方面,又有一個完全神秘的事件,導致暗物質成為宇宙中佔主導地位的物質。
  • 新的CERN研究揭示了物質反物質之謎
    反物質首先由亞瑟舒斯特於1896年假設,由保羅狄拉克於1928 年提供理論基礎,並於1932年由卡爾安德森以反電子的形式發現,稱為正電子。正電子發生在天然放射性過程中,如鉀-40的衰變。這意味著你的普通香蕉(含有鉀)每75分鐘發出一次正電子。然後它們隨物質電子湮滅產生光。PET掃描儀等醫療應用在同一過程中產生反物質。構成原子的物質的基本構成塊是稱為夸克和輕子的基本粒子。
  • 自發對稱破缺與南部—戈德斯通定理,開啟了希格斯機制的大門!
    對稱性破缺主要分為自發對稱破缺與明顯對稱性破缺兩種。假若在物理系統的拉格朗日量裡存在著一個或多個違反某種對稱性的項目,此導致系統的物理行為不具備這種對稱性,則稱此為明顯對稱性破缺。如上圖所示,假設在墨西哥帽(sombrero)的帽頂有一個圓球。
  • 為什麼我們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
    那麼,如果自然法則在物質和反物質之間是完全對稱的,宇宙由大量物質構成,而實際上沒有反物質,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有兩種選擇:要麼宇宙生來就有比反物質更多的物質,要麼在宇宙很熱很稠密的早期就發生了一些事情,在最初不存在物質/反物質不對稱的地方,創造出一種物質/反物質不對稱。
  • 困擾已久,反物質之謎!中微子的奇特行為或可揭開其神秘面紗
    宇宙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物質多餘反物質。離破解宇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謎團之一,我們又近了一大步。科學家們認為,在宇宙140億年前誕生之初,包含了等量的物質和它奇異的對應物——反物質。反物質粒子與它們對應的正常的物質粒子擁有相同的質量,相反的電荷。也許最著名的一對就是電子(正常物質,帶負電荷)和正電子(反物質,帶正電荷)。
  • 探索基本對稱性的新方法
    物理學家一直在尋找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物質和反物質的不平衡,但仍然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他們進行了許多實驗來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基本的對稱性存在微妙的破缺。只是到目前為止,被物理學家觀測到的不對稱性不足以解釋宇宙中的這種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不平衡。
  • 為什麼在宇宙中物質比反物質多?或許中微子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宇宙的本質是對稱的,那麼物質世界之外是否存在著一個反物質世界? 宇宙中充滿了物質,但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知道物質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甚至可以在實驗室中創造物質,但有一個問題:每次在粒子加速器中創造物質時都會得到相等數量的反物質。
  • 30頁手算解決物理學爭論——相變、對稱性破缺與時間晶體
    自發對稱性破缺能夠神奇地導致許多新材料出現。所謂「對稱性」,就是在如空間、時間、能量等相應的方向上,物質的結構、性質以及物理定律不變。當對稱性破缺時,物質就會產生一系列物態、導熱性、導電性、應力特徵等方面變化。
  • 所有的反物質去了哪裡?科學家們或將找到答案
    (CP對稱是指中微子的行為是否不同於反中微子) 想像一下,如果物質和反物質是完全相同的,並且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遵循物理定律,那麼宇宙中就只有光子了,因為物質和反物質在接觸時會相互湮滅。幾十年前,物理學家安德烈·薩哈羅夫(Andrei Sakharov)提出了一個過程必須滿足的三個條件,以解釋物質多於反物質的現象。或者簡單地說,為什麼物質會存在。
  • 打破正反物質的對稱性?中微子真的這麼厲害嗎?
    眾所周知,宇宙存在著諸多神秘物質。其中許多物質我們難以辨別,因此我們只能通過粒子加速器來幫助我們實現和觀察。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在實驗室裡用粒子加速器的能量創造物質。正反物質粒子加速器是人為地提供各種高能粒子束或輻射線的現代化高科技儀器,它可以創造正反物質,簡單來說,它所創造的一半是物質,另一半是反物質。為什麼會有正反物質的出現呢?其實在我們的宇宙的物理學中存在一種對稱性,要求物質和反物質以相等的數量出現。但是當我們環顧宇宙時,我們看到的是正物質。
  • 宇宙反物質去哪裡了?《自然》:正反中微子不對稱的可能性達95%
    大爆炸發生後,宇宙中既有正物質,又有反物質。電子的反物質是帶正電荷的正電子,中微子的反物質是反中微子,以此類推。最開始的時候,正物質和反物質的數量是相等的。但是正物質和反物質無法和平共處,一旦相互接觸,剎那間就會湮滅得無影無蹤,化為一道強光(高能光子)。如果宇宙大爆炸和正反物質的理論成立,那麼今天的宇宙應該是由光子構成的,既找不到任何物質,也找不到任何反物質。然而眼前的花花世界告訴我們,正物質因為某種神秘的原因大獲全勝。
  • 依舊沒有找到洛倫茲對稱性破缺的證據
    相對性原理的實質就是洛倫茲對稱性的不變性,光速不變的實質就是光速成為洛倫茲對稱性的最基本的不變量。就目前而言,光速在任何方向或宇宙中的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這是洛倫茲對稱性的一個性質。如果洛倫茲對稱性被破壞了,那麼相對論就需要修正。大多數科學家都同意廣義相對論和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並不是最終的理論。
  • 反物質和暗物質,為什麼被科學家稱為物理界的「烏雲」
    反氦原子核是物質世界中的粒子在碰撞等過程中不能生成的,如果我們從宇宙線中發現了反氦原子核,那麼我們就算拿到了反物質世界存在的證據。情況果真如此,最終宇宙中就不會存在粒子和反粒子,銀河系和地球當然也就不會存在了。然而,當這類質量相當大的粒子崩解時,極微弱的粒子與反粒子的平衡會被打破,比如從比例上來說,對應1億個反粒子,生成的粒子數是1億個加1個,很快,1億個粒子與1億個反粒子相遇湮沒,留下1個粒子,於是剩餘的粒子聚集成為物質,進而形成了充滿宇宙的星系和各種天體。
  • 對稱破缺——凝聚態中的物理美
    此外,朗道提出的相變理論與對稱性破缺理論相關,讓我們能夠用序參量來描述凝聚態系統的宏觀態,使用對稱性來給不同物相進行分類。一般的物質有固、液、氣三態,這是初中物理告訴我們的知識。後來,現代物理的研究結果,將「物質三態」的概念擴大——有了等離子態、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液晶態等等,見圖3。再後來,又擴展細分到物質的許多種不同的「相」。物質相之間的互相轉換被稱之為「相變」。
  • 宇宙剩下的未解之謎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還多?
    而電子的反粒子是正電子,它帶有與電子相同的質量,能量,自旋和等量的正電荷(正電子的電荷為+1,負電子的電荷為-1),但電性相反,正電子也就是電子的反物質。由此延伸,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反物質和物質共同構成了這個宇宙,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
  • 所有反物質都去哪兒了?科學家們離真相更近了
    如果物質和反物質是完全相同的,並且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遵循物理定律,那麼宇宙中就只存在光子,因為物質和反物質在接觸時相互湮滅。幾十年前,物理學家安德烈·薩哈羅夫提出了一個過程必須滿足的三個條件,以解釋物質對反物質的過量,或者簡單地說,解釋物質存在的原因。
  • 對稱破缺——美妙思想來自凝聚態物理 | 量子群英傳
    此外,朗道提出的相變理論與對稱性破缺理論相關,讓我們能夠用序參量來描述凝聚態系統的宏觀態,使用對稱性來給不同物相進行分類。一般的物質有固、液、氣三態,這是初中物理告訴我們的知識。後來,現代物理的研究結果,將「物質三態」的概念擴大——有了等離子態、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液晶態等等,見圖26-3。再後來,又擴展細分到物質的許多種不同的「相」。物質相之間的互相轉換被稱之為「相變」。
  •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反物質?粲夸克的不對稱性
    不過,此前已經有研究在含有奇夸克(strange quark)或底夸克(bottom quark,又稱美夸克)的基本粒子中觀察到物質—反物質的不對稱性。 CP對稱轉化是將一個帶電荷粒子轉化為其鏡像的反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