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宇宙中物質比反物質多?或許中微子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2020-11-27 騰訊網

宇宙的本質是對稱的,那麼物質世界之外是否存在著一個反物質世界?

宇宙中充滿了物質,但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知道物質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甚至可以在實驗室中創造物質,但有一個問題:每次在粒子加速器中創造物質時都會得到相等數量的反物質。這在實驗室中完全沒問題,但如果大爆炸產生了同等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則此二者早就已經相互湮滅,並且偌大的宇宙中留存的只是無窮無盡的光子,遍無物質。但你能夠讀到這裡,顯然上述假設並沒有發生。

這仍然是宇宙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而這一切都歸因於物理學中的對稱性,物理學中很大一部分都紮根於守恆和對稱性原理。空間似乎在所有方向上都是一樣的,所以動量是守恆的。這意味著如果你向空無一物的空間內擲一個球,它會以這種方式無休止地運動下去。時間的對稱性意味著質能守恆等等。對稱性和守恆之間的聯繫最初是由艾米 諾特發現的,現在被稱為諾特定理。

物理學中對稱的例子:因為對稱性是物理學的根基,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落在了觀測對稱性如何以及何時會被打破。這在粒子物理學中尤為真實。因為粒子是在宇宙形成的初期被創造出來的,這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在宇宙學中,最重要的是CP對稱。

CP代表電荷奇偶性,它代表了兩種對稱的組合。電荷對稱意味著一個完全由物質構成的宇宙和一個由反物質構成的宇宙應該以同樣的方式運行。也就是說,它們應該是對稱的。奇偶性可以描述為鏡像。如果你照鏡子時舉起右手,你的形象就會舉起左手。奇偶性對稱意味著,如果宇宙中的左右進行了顛倒,什麼也不會改變。

如果CP對稱性始終存在,那我們的物質宇宙就不可能存在。但我們知道CP對稱性有時會遭到破壞。例如,在1964年,人們發現一種名為Kaon的中性粒子有兩種類型,即彼此的CP相互對偶。如果CP 對稱性是保守的,那麼這兩種Kaon 應以相同的速率衰減,但發現這兩種Kaon的衰減速率存在輕微不同,兩者的差異在1000中大約只有3個部分,但不是沒有。

一個Kaon會衰變為介子和光 圖片:K. Tobioka佛羅裡達州大學

還有其他已知的例子,但問題是,即使你把它們全部結合起來,也不足以解釋只有一個宇宙的問題。至少必須有另一種方式違反CP對稱性。基於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答案可能是中微子。

中微子沒有電荷,但它們確實存在於物質和反物質形式中,所以CP對稱性仍然適用於它們。問題是他們很難被發現。即使你無法檢測到它們,也很難區分中微子和反中微子。

在最近的工作中,T2K協作將中微子束髮射到探測器中。T2K代表T,神岡中的kai,因為粒子加速器位於日本T所在的村莊,kai和中微子探測器在神岡。由於該小組控制中微子束,他們可以分辨出它們是在探測中微子還是反中微子。在十多年的數據收集中,他們發現了一種被稱為中微子振蕩的CP破壞。

物質中微子比反物質中微子更容易出現。圖片:T2K協作

中微子具有奇怪的性質,其中最奇怪的是振蕩。結果是中微子有三種類型或品種,中微子可以在每種類型之間來回振蕩。根據CP對稱性,中微子和反中微子都應該以相同的速率振蕩。但是T2K團隊發現它們以不同的速率振蕩。它們的速率是不同的,以至於它們幾乎是最不對稱的。結果,你更可能看到物質中微子而不是反物質中的微子。

雖然這可能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關於宇宙物質的答案,但是我們應該更加謹慎的對待它。目前,關於中微子不對稱的證據還並不充分。甚至連作者們都承認他們的研究結果還不足以定論,但是這些研究結果還是非常有趣的。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驗證這個結論,但這是理解我們的宇宙現狀形成的重要一步。

相關知識

中微子(/nu tri no / 或 /nju tri no /),用希臘字母ν表示,是一種費米子(一種自旋數為1/2的基本粒子),它們之間只通過微弱的亞原子引力和引力相互作用。中微子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是電中性的,而且它的靜止質量非常小,因此人們一直以為它的質量是0。中微子的質量比一致的其他基本粒子都要小很多,由於弱相互作用的作用距離非常短,引力相互作用極弱,並且中微子並不參與強互動作用。也正是因為這個,中微子在穿過其他正常物質的時候不會受到太多的阻礙,而且難以檢測。

弱作用產生的中微子有三種(味):電中微子(νe)、介子中微子(νμ)、頭中微子(ντ)與相應的帶電輕子。雖然中微子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無物質的,現在已知有三種離散中微子有著微小的質量,但是它們並不能分別對應這三種類型(味)。一個具有特定類型(味)的中微子在三個質量狀態下都具有相關的特定量子疊加。因此,中微子在飛行的過程中在不同的「味」之間振蕩。例如,在beta衰變反應中纏身的電子中微子可能與遠處的探測器以μ介子或tau中微子的形式互動。雖然我們到2019年才知道這三個種類(味)質量值平方的區別,但是宇宙觀測表明這三個的質量總和一定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

作者:universetoday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中微子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的原因
    這些亞原子粒子不帶電荷,極難被探測到,因為它們與其他形式的物質幾乎沒有相互作用。這兩位科學家想知道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之間的關係。事後看來,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在本周的《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直接追隨考恩和萊恩的腳步——提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之間的差異可能有助於解釋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大約138億年前,在大爆炸的時候,宇宙早期的每一個物質粒子都應該和反物質一起被創造出來。反物質與物質完全相同,但具有相反的物理性質,如電荷。
  • 為什麼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為什麼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來自中微子研究的新證據為解答這一難題提供了線索。宇宙一開始既有物質又有反物質,後來就只剩下了物質,這是為什麼?這個問題是物理學中最難解的奧秘之一。
  • 奇怪的中微子行為可以解釋長期存在的反物質之謎
    關於我們的宇宙剩下的一個大問題是,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多。我們可能離破解宇宙中最大、最根本的謎團之一又近了一大步。科學家們認為,當宇宙在近140億年前誕生時,它含有等量的物質和其奇異的對應物-反物質。反物質粒子與它們的「正常」表親具有相同的質量,但電荷相反。
  • 關於中微子的研究或許能揭示為什麼反物質在宇宙中會這麼少
    ,即物質與反物質含量的不對等。為什麼宇宙中物質會多於反物質?我們知道物質和反物質往往同時產生,比如伽馬射線可以分裂出一對電子-正電子對,而它們又可以通過相互湮滅發出兩個運動方向相反的伽馬光子,這體現了宇宙的對稱性。如果僅從這個角度我們應該可以得出結論,宇宙中的物質與暗物質應該含量是相等的。
  • 宇宙剩下的未解之謎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還多?
    我們知道,關於我們宇宙剩下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是:物質為什麼有比反物質多?然而一項研究表明奇怪的中微子行為或許可以解釋長久以來的反物質之謎!反物質說到這裡,或許許多人對反物質存在疑惑,什麼是反物質呢?但是我們一眼望去,地球上萬物都由物質構成,我們周圍的宏觀物質主要由重子數為正的質子和中子所組成,從粒子物理的角度講,正粒子和反粒子的性質幾乎完全對稱,那麼為什麼自然界有大量的正物質,而卻幾乎沒有反物質呢?按照科學家的設想,宇宙誕生之初曾經產生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而兩者一旦接觸便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然而,出於某種原因,當今世界主要由物質構成,反物質似乎壓根不存在於自然界。
  • 所有的反物質去了哪裡?科學家們或將找到答案
    我們都知道,宇宙物質可分為兩類:物質和反物質。其中每個物質粒子都有一個質量相同、電荷相反的反物質夥伴。但鑑於兩者之間的相似性,物理學家仍然不明白為什麼宇宙是由物質主宰的。 作為持續探索這個奧秘的一部分,許多的科學實驗正在努力尋找物質和反物質行為不同的地方。近期,日本的一個名為「T2K合作」的項目現已公布了研究結果。
  • 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為何不對稱?答案或在引力波
    物質與反物質為何不對稱?答案或在引力波  本報記者 劉 霞  今日視點  現有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身處的宇宙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但這一理論也認為,大爆炸時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正反物質相遇時會彼此湮滅,使一切煙消雲散。
  • 幽靈般的中微子:我們越來越接近了解它的質量
    中微子無處不在,但我們甚至不知道它們的重量,這真的有點瘋狂。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試圖稱量中微子的質量。今年9月,經過18年的籌劃、建造和校準,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卡爾斯魯厄氚中微子(KATRIN)實驗宣布了首批結果:中微子的質量不超過1.1電子伏特(eV),約為電子質量的15萬分之一。
  • 為什麼物質在反物質上持續存在?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新的結果顯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行為的不同,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宇宙中存在如此多的物質。8月7日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宣布的結果表明:物質和反物質的行為可能存在差異。科學家們的T2K合作研究了中微子和反物質的性質,反中微子。中微子是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也是最不了解的。
  • 反物質的發現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線索
    上周,科學家們宣布了一項誘人的發現,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而不僅僅是我們為什麼生活在一個物質的宇宙中——它可能會揭露宇宙最早時代的秘密,甚至會把我們所不知道的看不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然而,不管最終的答案是什麼,解決這個問題可能不僅能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的宇宙中,它可以揭露宇宙最早時代的秘密,或者甚至把我們與使科學家們困惑的不可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
  • 反物質的發現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線索
    來自中微子的新證據指向了關於為什麼宇宙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幾種理論之一。一開始有物質和反物質,然後只有物質。這個問題是定義物理學的奧秘之一。上周,科學家們宣布了一項誘人的發現,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而不僅僅是我們為什麼生活在一個物質的宇宙中——它可能會揭露宇宙最早時代的秘密,甚至會把我們所不知道的看不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
  • 所有反物質都去哪兒了?科學家們離真相更近了
    實驗正在努力尋找物質和反物質表現不同的地方,這是理解這個謎團的持續探索的一部分。 日本一個名為「T2K」合作項目已經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的論文沒有證實中微子是否與反中微子不同,但它給了我們一些很重要的線索。
  • 困擾已久,反物質之謎!中微子的奇特行為或可揭開其神秘面紗
    在我們確定之前仍需大量數據。宇宙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物質多餘反物質。離破解宇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謎團之一,我們又近了一大步。科學家們認為,在宇宙140億年前誕生之初,包含了等量的物質和它奇異的對應物——反物質。反物質粒子與它們對應的正常的物質粒子擁有相同的質量,相反的電荷。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比如,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和一個反質子可以構成一個反氫原子。除此之外,反物質還有很多令我們驚嘆的特徵,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和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聯合創辦的《對稱》雜誌網站,列出了我們可能不知道的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1928年,狄拉克預言了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的存在。
  • 宇宙反物質去哪裡了?《自然》:正反中微子不對稱的可能性達95%
    大爆炸發生後,宇宙中既有正物質,又有反物質。電子的反物質是帶正電荷的正電子,中微子的反物質是反中微子,以此類推。最開始的時候,正物質和反物質的數量是相等的。但是正物質和反物質無法和平共處,一旦相互接觸,剎那間就會湮滅得無影無蹤,化為一道強光(高能光子)。如果宇宙大爆炸和正反物質的理論成立,那麼今天的宇宙應該是由光子構成的,既找不到任何物質,也找不到任何反物質。然而眼前的花花世界告訴我們,正物質因為某種神秘的原因大獲全勝。
  • 反物質研究或可解開萬物存在之謎?
    ,現在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全部由物質組成,這才使宇宙有了接下來138億年的故事,否則萬物早已湮滅。通過測量Dº介子(包含粲夸克)和反Dº介子衰變為K介子-反K介子對或π介子-反π介子對的速率差異,可以發現CP破壞。
  • 本體轉換的中微子可以根本上揭示人類的存在,但它能被我們發現嗎
    科學家們正在搜索可以證明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似的粒子與它們的反物質難以區分的證據。如果能夠證明,這個發現將能解決一個已經困擾了物理學家幾十年的宇宙謎題:為什麼物質總是存在?長久以來他們都知道物質有一個有害的同伴反物質。對於宇宙中的每一個基本粒子,它們之中存在著一種粒子,這種粒子和它的兄弟幾乎相同,有著相同的質量卻相反的電荷。
  • 宇宙中微子背景是什麼?中微子為什麼是第二豐富的粒子
    我們繼續讓時間倒流,宇宙的密度和溫度會持續增加,在宇宙38萬年的時候,溫度降低到了中性原子可以穩定形成的時候,這時宇宙發出的第一縷光就是我們常說的微波背景輻射,在這之前由於溫度較高輻射能量可以將中性原子電離,這時的宇宙就是一片等離子體的海洋,充滿了原子核、電子和輻射。
  • 為什麼我們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
    如果某些反物質部分與物質部分發生碰撞(並湮滅),我們就看不到我們期望的典型伽馬射線。相反,它是物質,到處都是物質,和我們看到的任何地方一樣豐富。圖片來源:NGC 5426-27(Arp 271)的雙子南座圖像,由雙子座多目標光譜儀成像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討厭的事實:儘管E=mc2 告訴我們——你可以用純能量產生質量——而今天我們所知的宇宙中的所有反應和規律只能通過創造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來產生質量
  • 中微子將成為解開宇宙未解之謎的關鍵:物質為何存在?
    中微子,這一個神秘的粒子,普通人從未見到過它,但是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最關鍵的是它非常小,可以輕易穿透任何物質,並且它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每秒鐘通過我們眼睛的中微子數以十億計,每秒鐘會有1000萬億個來自太陽的中微子穿過每個人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