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般的中微子:我們越來越接近了解它的質量

2020-11-23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中微子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質量未知的粒子,測量其質量將有助於發現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定律。圖為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宇宙中所有的已知粒子中,只有光子的數量超過中微子,然而,儘管中微子數量眾多,但由於它們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因此很難捕捉並進行檢測,每秒鐘大約有1000萬億個幽靈般的中微子穿過你的身體,但它們甚至都不會與一個原子發生接觸。

中微子無處不在,但我們甚至不知道它們的重量,這真的有點瘋狂。

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試圖稱量中微子的質量。今年9月,經過18年的籌劃、建造和校準,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卡爾斯魯厄氚中微子(KATRIN)實驗宣布了首批結果:中微子的質量不超過1.1電子伏特(eV),約為電子質量的15萬分之一。

這個初步估計值僅來自一個月的數據,但與之前使用類似技術的測量結果相比,已經有所改進。此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中微子質量的上限設定為2ev。隨著數據的積累,KATRIN的目標是確定實際的中微子質量,而不是僅給出一個上限。

為什麼要研究中微子質量?

2006年,卡特琳實驗的主光譜儀被運送到德國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

質量是基本粒子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質之一。中微子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質量未知的粒子,測量其質量將有助於發現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定律。在粒子物理學中,標準模型是描述宇宙中已知粒子和力之間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論,儘管到目前為止,強力、弱力和電磁力的實驗結果都合乎標準模型的預測,但該模型並不完整。測定中微子的質量也可以用來檢驗宇宙學家關於宇宙如何演化的理論,根據最後得到的中微子質量結果,我們可能會迎來宇宙學中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

直到大約20年前,科學家還認為中微子是沒有質量的。1930年,科學家在理論上預測了中微子的存在,並在1956年觀測到了這種粒子。

201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項發現改變了這種情況。物理學家發現,中微子可以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在三種「味」之間振蕩:電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只有當中微子也具有三種可能的質量本徵態時,這些振蕩才會發生;對於每一種味態,都可由幾種質量本徵態混合形成,因此要求中微子質量非零。質量本徵態在空間中以不同的方式傳播,所以當中微子從A點到達B點時,這種混合的概率就會改變,從而使探測器可以測量不同的味態。

根據最近的中微子振蕩數據(揭示了質量本徵態之間的差異,而不是它們的實際值),如果最輕的質量態為零,那麼最重的質量態必須至少為0.0495eV。

儘管如此,與其他粒子的質量相比,中微子的質量還是太輕了,以至於物理學家都不確定中微子是如何獲得如此小的質量的。標準模型中的其他粒子通過與希格斯場(一種充滿所有空間並拖曳大量粒子的能量場)相互作用來獲得質量。但是對於中微子來說,它的質量太小了,你需要一些額外的理論來解釋它。

弄清楚中微子如何獲得質量,或許可以解決其他相關的問題,比如為什麼宇宙中物質比反物質更多。關於質量產生的機制有一些相互競爭的理論,對三種質量本徵態的不同值進行了預測。儘管中微子振蕩實驗測量的是這些質量本徵態之間的差異,但像KATRIN這樣的實驗卻希望得到這三種狀態的平均值,結合這兩種測量方法可以揭示每種質量本徵態的值,從而支持中微子質量的某些理論。

宇宙的問題

中微子質量也具有宇宙尺度的重要性。儘管中微子的質量極小,但在大爆炸期間產生了如此多的中微子,它們的集體引力也會影響宇宙中所有物質聚集成恆星和星系的方式。大約在大爆炸後的一秒鐘,中微子以近乎光速的速度四處逃逸,它們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逃脫了其他物質的引力,但是之後,它們開始變慢,這使得它們能夠控制原子、恆星和星系。中微子開始減速的時間點取決於它們的質量,較重的中微子會更快減速,並幫助宇宙變得更「笨重」。

通過測量宇宙的密度,宇宙學家可以推斷出中微子的質量,但這種間接方法建立在假設宇宙模型是正確的基礎上,因此,如果該方法給出的答案與直接測量的中微子質量不同,可能就意味著宇宙學理論是錯誤的。

到目前為止,間接的宇宙學方法比像KATRIN這樣直接測量質量的實驗更靈敏。最近來自普朗克衛星的宇宙觀測數據表明,三個中微子質量本徵態的總和不可能超過0.12eV,而在8月,另一項對宇宙觀測的分析發現,最輕的中微子質量必須小於0.086eV。這些都落在KATRIN實驗的上限以下,因此兩種方法之間並沒有矛盾,隨著KATRIN實驗收集的數據越來越多,兩種方法之間也可能會出現差異。

接下來是什麼?

物理學家對KATRIN實驗期待已久,該實驗使用氫的重同位素氚來測量中微子的質量。當氚經歷衰變時,它的原子核會發出一個電子和一個電中微子,通過測量能量最大的電子的能量,物理學家就可以推斷出電子中微子的能量和質量。

如果KATRIN實驗發現的中微子質量大約是0.2或0.3eV,則宇宙學家將很難協調他們的觀測結果。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一些新的現象會導致中微子質量的宇宙學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例如,中微子可能衰變為更輕的未知粒子,其接近光速的速度使它們無法聚集成物質。或者,在宇宙的歷史中,賦予中微子質量的機制已經改變了。

另一方面,如果中微子的質量接近宇宙觀測所預測的值,那麼KATRIN實驗就沒有足夠的靈敏度來進行測量。KATRIN只能將中微子質量限定至0.2eV,如果中微子質量小於0.2eV,物理學家就需要更靈敏的實驗來確定其質量,並解決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問題。目前,已經有3個靈敏度可能更高的項目——project 8、「鈥的電子捕獲」(Electron Capture on Holmium)和HOLMES——已經在用概念驗證儀器來獲取數據。(任天)

相關焦點

  • 幽靈般的新物理學燈塔——中微子
    中微子確實難以捉摸 - 它的幽靈本質使它能夠穿過幾乎所有的物理障礙,包括物理學家在粒子探測器中使用的物質。事實上,大多數中微子乾淨地穿過地球,而不是刷過另一個粒子。然而,保利的恐懼被輕微誇大了:中微子可以被發現 - 雖然這樣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實驗性的聰明才智。中微子也是其他基礎粒子中最奇特的。
  • 我們身邊為何充滿了中微子?它有質量為啥感覺不到?
    「每一次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感謝大自然母親,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將要學到一些重要的知識。」——約翰·巴赫中微子難以捕捉、無處不在的性質,讓它博得了「幽靈粒子」的稱號,人們首次在核反應中發現中微子以後,一直認為其為0質量粒子,但後來太陽中微子的消失之謎,也稱為太陽中微子振蕩問題預示著標準模型預測的錯誤。今天我們就說下,何為中微子振蕩?為什麼說中微子有質量呢?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中微子 或改變我們認識宇宙方式
    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一個「幽靈般」的亞原子粒子,一個困擾了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宇宙之謎也許總算能就此解開。
  • 奇妙的中微子:物理學家不斷追尋的幽靈粒子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質量大約是電子的200倍,因此可以想像成一個「加重版」的電子。μ子會參與特定類型的反應,但通常不會持續很久。由於「塊頭」較大,因此μ子非常不穩定,會迅速(1到2微秒)衰變成更小的粒子。物理學家已經對這一過程了解很多,但這和中微子的故事有什麼關係呢?物理學家注意到,表明中微子存在的衰變反應總是會產生一個電子,而不是一個μ子。
  • 什麼是幽靈粒子?它的作用有多大?
    原來,中微子不帶電,自旋為1/2,以接近光速運動,質量非常輕,質量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於2011年九月作為已發現可能超光速的粒子,像幽靈一樣的存在,科學家們就以「幽靈粒子」來描述它。原來,中微子是中性粒子,不帶電,不參與電磁作用,它就像一個幽靈在飄蕩,很難捕捉。但是科學家沒有放棄,經過25年的努力,神秘的中微子終於露面了。你知道是誰把它的面紗揭開的嗎?
  • 幽靈粒子的質量之謎
    中微子是一種極其難以捉摸的基本粒子。從太陽內產生的大量中微子會以接近光的速度傳播飛向地球,並穿過我們的身體。由於中微子幾乎從未與構成我們身體的原子發生作用,因此我們不會有任何察覺。它們是名副其實的幽靈粒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科學家都認為這些微小的粒子是無質量的。○ 宇宙中包含著大量的中微子。它們沒有電荷,所以不會被自然界中的其他帶電粒子吸引或排斥。
  • 宇宙中最小「幽靈粒子」質量首獲上限!快抓住它
    宇宙間的「隱身人」中微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廣泛存在於宇宙中。它個頭小,如同鬼魅一般,基本不與任何物質發生作用,因而難以捕捉和探測,被稱為宇宙間的「隱身人」。正是因為如此,雖然每秒鐘都會有來自太陽的數以千億計的中微子穿過我們的身體,但我們對此毫無知覺。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中微子 將這樣改變宇宙
    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一個「幽靈般」的亞原子粒子,一個困擾了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宇宙之謎也許總算能就此解開。此次找到的高能中微子是該類型中首次被人類發現的粒子。科學家對其追根溯源,發現其來自40億光年外的一處橢圓星系。該星系中央有一個巨大的黑洞,中心直接瞄準地球發射光線和輻射。該星系屬於「耀變體」。
  • 中微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為何質量沒有趨於無窮大?
    日常生活中,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在運動,一般不會考慮其質量的變化。在牛頓力學中,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1905年愛因斯坦給出狹義相對論後,人們才認識到物體的質量會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並且當速度趨近於光速時,物體的質量會趨於無窮大。
  • 中微子探測器Borexino發現來自太陽的新型幽靈粒子
    據外媒報導, 義大利一個巨大的地下粒子探測器Borexino已經檢測到一種從未見過的來自太陽的中微子。 這些中微子證實了一個90年前的假設並完成了我們對太陽和其他恆星融合周期的描述。中微子是在核反應中產生的超輕粒子,地球上探測到的大多數中微子都是由太陽將氫聚變為氦時產生。
  • 中微子探測器Borexino發現來自太陽的新型「幽靈粒子」
    據外媒報導,義大利一個巨大的地下粒子探測器Borexino已經檢測到一種從未見過的來自太陽的中微子。這些中微子證實了一個90年前的假設並完成了我們對太陽和其他恆星融合周期的描述。中微子是在核反應中產生的超輕粒子,地球上探測到的大多數中微子都是由太陽將氫聚變為氦時產生。
  • 「宇宙幽靈」中微子到底有沒有質量,總量為什麼是其他粒子10億倍
    「宇宙幽靈」中微子到底有沒有質量,總量為什麼是其他粒子10億倍。在天然界中,中微子共有三種形態:電子中微子、繆子中微子、陶子中微子。它們雖然同屬構成物質世界的根基粒子,但因其極難探測,成為物理學界的「宇宙鬼魂」。中微子的質量極其微小,幾乎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
  • 中微子之謎:它總是以光速行進嗎?
    中微子最初於1930年提出,當時一種特殊的衰變類型——β衰變似乎違反了所有最重要的兩個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和動量守恆定律。當原子核以這種方式衰減時,它的原子序數增加1,發射了一個電子,並失去了一點點質量。當將電子的能量和衰變後核的能量相加時,它總是比初始原子核的質量小一些。當測量電子和衰變後核的動量時,它與衰變前核的初始動量不匹配。
  • 垂釣幽靈粒子|中微子的理論研究和科學探測,它會改變宇宙模型嗎
    今天我們討論一個很前沿地科學話題,到底有多前沿呢?先聽聽它所擁有的頭銜:宇宙深處的神秘信使、幽靈粒子、暗物質已知的候選者,看到這些名詞,估計夥伴們已經知道它是誰了。對,沒錯!它就是一秒鐘能夠穿透你大拇指一萬億次的奇異粒子——中微子。哈哈,有沒有被震驚到,不過它的神奇之處才剛剛開始,我們就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今天的探秘之旅吧!
  • 一個來自超大質量黑洞的「幽靈粒子」穿越太空,鑽進了南極冰層
    這臺探測器能夠探測到來自深空的高能亞原子粒子——有著「幽靈粒子」之稱的中微子。中微子從深空來到地球,可能直接來自於超新星爆炸殘餘或者黑洞。普通的望遠鏡無法觀測到神秘莫測的中微子,但冰立方可以。它是迄今為止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望遠鏡。
  • 為什麼說中微子有質量呢?
    ——約翰·巴赫    中微子難以捕捉、無處不在的性質,讓它博得了「幽靈粒子」的稱號,人們首次在核反應中發現中微子以後,一直認為其為0質量粒子,但後來太陽中微子的消失之謎,也稱為太陽中微子振蕩問題預示著標準模型預測的錯誤。今天我們就說下,何為中微子振蕩?為什麼說中微子有質量呢?
  • 中微子怎麼被發現的?曾迷惑能量守恆定律24年的「幽靈粒子」
    我們以及我們身處的物質世界,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物質與反物質捉對廝殺,同歸於盡,今天的宇宙應該空無一物。然而一部分反物質神秘丟失,物質世界得以倖存,這幕後的「力量」究竟是什麼?人類自詡是地球上最高智慧的生物,然而祖先留給我們的感知自然的能力,卻無法察覺來自宇宙的「幽靈粒子」——它們隨時隨地以每秒幾百萬億顆的頻率,肆無忌憚地穿過我們的身體。那麼,科學家又是怎麼發現它們的呢?1896 年, 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的放射性元素會以看不見、摸不著的方式釋放出能量。
  • 自超大質量黑洞的「幽靈粒子」穿越太空,鑽進了南極冰層!
    這臺探測器能夠探測到來自深空的高能亞原子粒子——有著「幽靈粒子」之稱的中微子。中微子從深空來到地球,可能直接來自於超新星爆炸殘餘或者黑洞。普通的望遠鏡無法觀測到神秘莫測的中微子,但冰立方可以。它是迄今為止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望遠鏡。
  • 我們終於知道高能「幽靈粒子」從何而來
    2017年9月22日探測到的所謂神秘的「幽靈粒子」,穿越了40億光年,從一個名為blazar的極具能量的天體上到達我們。    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它不僅證實了火焰是高能中微子的來源,而且還建立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多信使中微子天體物理學——利用不同類型的探測器來研究相同的現象。
  • 本體轉換的中微子可以根本上揭示人類的存在,但它能被我們發現嗎
    科學家們正在搜索可以證明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似的粒子與它們的反物質難以區分的證據。如果能夠證明,這個發現將能解決一個已經困擾了物理學家幾十年的宇宙謎題:為什麼物質總是存在?長久以來他們都知道物質有一個有害的同伴反物質。對於宇宙中的每一個基本粒子,它們之中存在著一種粒子,這種粒子和它的兄弟幾乎相同,有著相同的質量卻相反的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