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質研究或可解開萬物存在之謎?

2020-09-15 時辰大海

人們早就習慣了周圍的物質世界。一草一木,漫天繁星,都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裡隱藏著一個現代物理學中最深奧的謎題之一。

宇宙為什麼存在?

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在宇宙誕生之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理論上,每個粒子都存在一個只有電荷相反,其它性質幾乎完全相同的反物質。而物質和反物質無法在一個物理空間共存,因為二者相遇會發生湮滅,然後以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



奇怪的是,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大部分的反物質都消散於無形,現在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全部由物質組成,這才使宇宙有了接下來138億年的故事,否則萬物早已湮滅。雖然物理學家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各種假說,但至今仍然沒能找到一個標準答案。

尋找反物質

1928年,保羅·狄拉克預言了反粒子的存在。4年後,卡爾·安德森首先發現了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證實了狄拉克的預言。

反物質聽起來似乎很罕見,其實在香蕉中就可以發現正電子的身影。香蕉中富含鉀,平均每75分鐘就會釋放一個正電子,然後與物質電子湮滅發光。所以香蕉算得上是一種很硬核的水果了。



抵達地球的宇宙射線中也包含大量反物質,但科學家對其來源一直不是很清楚。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反物質中的正電子可能來自脈衝星光暈。

脈衝星是高速旋轉的中子星,NASA的費米伽馬射線望遠鏡對距離地球較近的一顆脈衝星蓋明加(Geminga)已經進行了超過10年的觀測。



觀測數據顯示,這圈光暈與科學家用電腦生成的正電子模型完全符合。據此可推測,地球軌道附近約20%的正電子都來自這顆脈衝星。



自然界並不總是對稱的

所有物質都是由夸克和輕子組成,我們稱之為基本粒子。夸克有六種:上、下、奇異、粲、底、頂。輕子也有六種:電子、μ子、τ子和三種中微子。這12種粒子都有其相應的反物質粒子,它們的唯一區別就是擁有相反的電荷。

理論上,物質和反物質應該互為完美的鏡像對稱。但事實上並非如此。2019年,科學家在大型對撞機實驗中首次觀測到了粲粒子(包含粲夸克的粒子)衰變中的電荷-宇稱破壞,也稱之為CP破壞。通過測量Dº介子(包含粲夸克)和反Dº介子衰變為K介子-反K介子對或π介子-反π介子對的速率差異,可以發現CP破壞。



當然,少數已知的不對稱案例還無法解釋為何宇宙中的物質大量存在。但是,這或許為後續研究指明了方向。

暗物質

反物質的消失可能與暗物質的存在有關。科學家估計,常規物質只佔宇宙總能量的二十分之一,暗物質約佔六分之一,剩下部分由暗能量構成。但目前所有的實驗都沒有發現它的蹤跡。暗物質的普遍存在或許可以為科學家研究反物質的喪失提供重要線索。


物質為自身反物質

有些物質可能也是自身的反物質。埃託雷·馬約拉納於1937年提出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就是它們自身的反粒子,這樣的粒子能夠在適當的條件下自我湮滅。

物理學家一直懷疑神秘的中微子可能屬於這一類粒子。

要揭開這個謎題需要找到無中微子雙β衰變,而這一過程在宇宙中非常罕見。 雙β衰變可以讓原子核內的兩個中子衰變為兩個質子,並產生兩個電子和兩個反中微子。如果中微子是馬約拉納粒子,雙β衰變釋放的兩個反中微子就會相互「抵消」。這也能 解釋宇宙中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不對稱。但遺憾的是,物理學家一直沒有在宇宙中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


相關焦點

  •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解開物質-反物質之謎 | 科技早頭條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早間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物理學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解開物質-反物質之謎最初的大爆炸產生了物質與反物質。由於正反物質相遇會湮滅,而如今宇宙由正常物質構成,說明最初的物質含量略高於反物質。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的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在一篇上傳至預印本網站的論文中,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提出,這一問題可能與希格斯玻色子有關。作者指出,宇宙誕生之初,可能存在3種高能希格斯玻色子,它們很快衰變,並在該過程中生成正常物質。此外,這3種粒子能與反物質反應、湮滅。
  • 中微子將成為解開宇宙未解之謎的關鍵:物質為何存在?
    多年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一直隱在義大利中部的一座深山底下,不知疲倦地從已知宇宙中最冷的立方米中收集最敏感的數據。科學家們正在尋找證據,證明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粒子與它們自己的反物質粒子是無法區分的。如果被證實,這一發現將解開困擾物理學家們數十年的宇宙之謎:物質究竟為什麼存在?
  •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一種全新守恆定律,或可解開宇宙萬物演化之謎
    它就是人類探索研究了幾千年的宇宙萬物演化之謎。達爾文的進化論,經不住時間洪流的衝洗,早已變得體無完膚;宇宙大爆炸之說,在如日中天的量子物理學面前,更是顯得捉襟見肘。那麼,宇宙萬物如此井然有序地發展著,如此生生不息地演化著,又是誰導演的這一切呢?是自然而然的選擇進化?是自然而然的大爆炸而生成的宇宙萬物?認真思考的話,你會認同這些觀點嗎?
  • 如何製造反物質
    物質是構成你、我乃至周圍萬物的基石。作為物質的原子是由居於中心的原子核以及圍繞其旋轉的電子組成。最簡單的元素 氫元素的原子只包含一個質量極輕的電子和一個體形巨大(就原子級別而言)的原子核,原子核的成分則是一個質子。電子帶有負電荷,質子則帶有同樣電量的正電荷。與氫原子相比,「反氫原子」只有一個不同點:其內部粒子的電荷是相反的。
  • 宇宙剩下的未解之謎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還多?
    我們知道,關於我們宇宙剩下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是:物質為什麼有比反物質多?然而一項研究表明奇怪的中微子行為或許可以解釋長久以來的反物質之謎!反物質說到這裡,或許許多人對反物質存在疑惑,什麼是反物質呢?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每個正物質都對應著一個反物質,那麼按理來說,宇宙的物質和反物質的量應該相等才對。但是我們一眼望去,地球上萬物都由物質構成,我們周圍的宏觀物質主要由重子數為正的質子和中子所組成,從粒子物理的角度講,正粒子和反粒子的性質幾乎完全對稱,那麼為什麼自然界有大量的正物質,而卻幾乎沒有反物質呢?
  • 反物質之謎的中微子線索
    自然每周簡報2020年4月21日第26期 親愛的讀者們: 本期周報中,你可以讀到:物理學家發現了中微子線索,或許有助於解開反物質之謎;有些化學家認為水根本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液相共存的混合物。一處挪威山口的冰川消退了,暴露出了底下數千年前的人工製品。
  • 如何製造反物質(全文)
    物質是構成你、我乃至周圍萬物的基石。作為物質的原子是由居於中心的原子核以及圍繞其旋轉的電子組成。最簡單的元素 氫元素的原子只包含一個質量極輕的電子和一個體形巨大(就原子級別而言)的原子核,原子核的成分則是一個質子。電子帶有負電荷,質子則帶有同樣電量的正電荷。與氫原子相比,「反氫原子」只有一個不同點:其內部粒子的電荷是相反的。
  • 宇宙存在之謎:反物質
    而狄拉克就將量子力學的薛丁格方程進行了相對論化,用洛倫茲變換進行了處理,這樣狄拉克方程,就能夠既滿足量子力學,又滿足相對論但是狄拉克方程有一個非常反直覺的問題,根據狄拉克方程去求解會發現,電子是存在負能級的,也就是說電子還存在比基態能量更低的狀態,負能級狀態。當時的科學界沒有人能夠理解,也沒有人能夠找到存在負能級的電子。
  • 奇怪的中微子行為可以解釋長期存在的反物質之謎
    關於我們的宇宙剩下的一個大問題是,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多。我們可能離破解宇宙中最大、最根本的謎團之一又近了一大步。科學家們認為,當宇宙在近140億年前誕生時,它含有等量的物質和其奇異的對應物-反物質。反物質粒子與它們的「正常」表親具有相同的質量,但電荷相反。
  • 破解科學之謎:反物質去了哪裡?
    但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也有未解之謎。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建立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從理論上預言了負能量的存在。1931年,狄拉克又提出「反粒子」概念來解釋「負能現象」,預言了反粒子、反物質的存在。
  • 新的CERN研究揭示了物質反物質之謎
    我們為什麼存在?這可以說是最深刻的問題,也可能看起來完全超出了粒子物理學的範疇。但是我們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新實驗讓我們更接近了解它。這個事件產生了相同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據信,每個粒子都有一個與其自身幾乎完全相同但具有相反電荷的反物質伴星。當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時,它們會相互湮滅 - 在一陣光線中消失。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完全是由物質構成的,這是現代物理學最大的奧秘之一。如果有相同數量的反物質,宇宙中的一切都將被消滅。我們的研究揭示了物質和反物質之間這種不對稱的新來源。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在方程中,和電子共同存在的還有另一種粒子。它並不是傳統帶負電荷的電子,而是奇怪的帶著正電荷的電子——也就是電子的反粒子。    1931年,狄拉克預言了電子的反粒子即「反電子」的存在,他還進一步提出質子及其他粒子也應該有相應的反粒子。如果所有粒子都有反粒子,那麼就有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這種物質就是反物質。這是人類第一次意識到可能存在反物質。
  • 「蜻蜓44」星系暗物質構成之謎解開
    2020-10-15 08:12:21 來源:科技日報「蜻蜓44」星系暗物質構成之謎解開數量僅為普通物質三百倍 未顛覆現有模型科技日報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劉霞)幾年前,「蜻蜓44」(Dragonfly 44)星系橫空出世。
  • 人類首次俘獲反物質 幾克即可毀滅地球
    但是,反物質的構成卻完全相反,它們擁有帶正電荷的電子和帶負電荷的原子核。愛因斯坦預言過反物質的存在。按照物理學家假想,宇宙誕生之初曾經產生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而兩者一旦接觸便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  然而,出於某種原因,當今世界主要由物質構成,反物質似乎壓根不存在於自然界。正反物質的不對稱疑難,是物理學界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 關於宇宙的10大未解之謎 人類解開其一,或可成為超級文明
    關於宇宙的10大未解之謎 人類解開其一,或可成為超級文明 宇宙浩瀚無邊又神秘莫測,雖然人類目前所能探測到的宇宙範圍,已經有930億光年,但是,很多人都表示,這極有可能只是宇宙中的一個小角落,比方說,我們之所以找不到外星人,或許他們都生活在930億光年之外,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反物質存在以來,反物質一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科學家們認為,反物質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反物質,是解開宇宙起源之謎的重要環節。反物質也是很多科幻小說中的「標配」。
  • 反物質之謎、宇宙起源、時空旅行……這些都和神秘的「宇宙弦」有關?
    大爆炸後不久,宇宙膨脹拉伸了我們宇宙的微小種子,並將能量轉化為物質。物理學家認為,膨脹最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它們在接觸時相互湮滅。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使天平向物質方向傾斜,讓現在我們能看到和觸摸到的一切都成為了存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其中的原因可能隱藏在一種時空中非常細微的漣漪中。天平是如何傾斜的?
  • 人類首次捕捉反物質 一丁點就能摧毀一個星球
    在美國科幻片《星際迷航》裡,太空人把反物質用作星際飛船燃料。而在美國作家丹·布朗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的姊妹篇《天使與魔鬼》中,0.25克反物質炸彈就足以將梵蒂岡從地球上抹去。  反物質,正常物質的反狀態,極不穩定而幾乎不存在於自然界。研究人員8年前在實驗室裡製成反物質,但這些反物質一接觸容器壁便瞬息湮滅。抓不住,便無從加以深入研究。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我們該如何研究反物質?為什麼它沒有毀掉我們
    雖然聽起來可能像科幻小說,但反物質確實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在現代醫學界被普遍使用。而且你家廚房裡的香蕉也能產生反物質。(稍後會再次提到這一點。)反物質是物理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當一個反物質粒子遇上一個與它相反的正常物質的粒子時,它們會「同歸於盡」並爆發出巨大能量。宇宙大爆炸之時,正常物質(即構成你和我等世間萬物的東西)和反物質本應該是被等量創造出來的。
  • 三十年了,宇宙物質失蹤之謎終於解開了
    1916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發表奠定了宇宙學的基礎,隨著哈勃發現宇宙膨脹及大量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不斷深入,我們從理論上認識到宇宙始於大爆炸,存在大量暗物質和暗能量,4.9%的可見物質構成了宇宙萬物,包括我們自己,然而在實際的觀測當中,我們只找到了理論值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在哪,直到近日之前它都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