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造反物質(全文)

2020-12-07 網易財經

【英國《焦點》月刊10月號文章】題:如何製造反物質(作者英國牛津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弗蘭克·克洛斯)

如果偶然看到一小塊反物質,你不會覺得它與普通的物質有什麼不同。從外表來看,你沒法區分哪一塊是物質,哪一塊又是反物質。即使觀察單個的原子,你也不可能分清楚。只有在原子內部,兩者之間的深刻互補性才會顯現出來。

物質是構成你、我乃至周圍萬物的基石。作為物質的原子是由居於中心的原子核以及圍繞其旋轉的電子組成。最簡單的元素 氫元素的原子只包含一個質量極輕的電子和一個體形巨大(就原子級別而言)的原子核,原子核的成分則是一個質子。電子帶有負電荷,質子則帶有同樣電量的正電荷。

與氫原子相比,「反氫原子」只有一個不同點:其內部粒子的電荷是相反的。於是,我們看到有一個體形巨大、居於中心、帶負電荷的「反質子」操控著一個飄忽不定、重量極輕、帶正電荷的「正電子」。電荷吸引的原則並沒有改變:無論對物質還是反物質而言,正負電荷都在互相吸引。因此,構成原子、組成分子、堆積成大塊物質的那些電磁力應該同樣可以構建出反原子、反分子和大塊反物質。

能量與物質

就我們目前所知,物理學法則暗示宇宙大爆炸(有科學家認為現在的宇宙是在一次大爆炸後形成的 本網注)的能量應該凝結成了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然而,如今的宇宙裡並不存在大量反物質。這就成了一個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就是要解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的量存在不對稱性的奧秘。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物質與反物質不會相互混合,同時存在。這不僅適用於極其微小的基本粒子,也適用於原子。當一個粒子與其對應的反粒子相遇時,兩者就會共同湮滅為一束能量,比如高能伽馬射線。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就利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臺粒子加速器,以非常壯觀的方式演示了正負電子相撞湮滅的情景。電子與正電子在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中加速至接近光速的水平,然後相互迎頭碰撞。於是在一個比原子核還要小的區域內短暫出現了一股能量。宇宙誕生後的極短瞬間內就發生過類似的狀況。

通過記錄這些「迷你大爆炸」的實驗結果,科學家就有可能研究出物質是如何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形成的。實驗證明,能量可以「轉化」為力量均衡的粒子與反粒子。這就印證了物質與反物質在宇宙誕生早期呈現完美平衡狀態的理論。於是,反物質消失之謎依然沒有解開。

假如可以製造出供用於研究的反物質原子,就會對解開謎題有所幫助。不過,倘若能夠在創造出反物質的同時防止其瞬間湮滅,這還真算得上一個不平凡的成就。事實上,物質與反物質相接觸後導致的爆炸性後果是科幻小說最鍾愛的題材之一:比如《星際迷航》中使用的能源,以及丹·布朗的驚險之作《天使與魔鬼》裡的致命炸彈。在現實世界中,這樣的應用成果即使能夠成真,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成為現實。不過,原子級別的破壞確實給反物質的存儲製造了麻煩:如果有東西會破壞掉與之接觸的任何物質,你該如何保存它呢?

囚禁反物質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首先,你需要製造出非常良好的真空環境,這樣反物質就不會意外撞上某個在空中遊蕩的原子物質。其次,你必須保證反物質不會接觸到容器的器壁,因為容器的成分自然是物質的。訣竅是要製造出一個「磁力瓶」,即不使用任何固體材料,而是利用一組電場和磁場。這些場能夠囚禁反物質,防止其接觸到磁體本身。

通過這種方法,科學家曾經借用磁力來控制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等粒子加速器中的單個高能反粒子(包括反質子和正電子)。磁體會引導正電子在一條很長的環形管道內運動,管道內部的真空水平比外太空還要高。帶電粒子流的運動速度則接近光速。

低能反物質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儲存「低溫」正電子的工具叫做「彭寧陷阱」,是荷蘭物理學家弗蘭·米海爾·彭寧想出的一個用一系列電場和磁場來囚禁反物質的方法。單個正電子每次能夠在彭寧陷阱中儲存幾個月,供科學家研究。迄今的研究表明,除電荷性質相反外,正電子與電子完全一模一樣。

不過,科學家能夠一次性囚禁的正電子或反質子的數量是有限的。囚禁的同種粒子數量越多,其總電荷量就會越大。最後,電荷量會因為變得太大而對構成陷阱本身的各個電場和磁場造成破壞。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如何製造反物質
    【英國《焦點》月刊10月號文章】題:如何製造反物質(作者英國牛津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弗蘭克·克洛斯)如果偶然看到一小塊反物質,你不會覺得它與普通的物質有什麼不同。從外表來看,你沒法區分哪一塊是物質,哪一塊又是反物質。
  • 人類如何製造出反物質?
    儘管反物質聽起來很奇特,但如果你遇到一塊反物質,它對物質來說也不會有什麼不同。即使是物質和反物質的單個原子也無法區分。只有在原子內部,它們的真正性質才很明顯。它強化了物質和反物質在完美平衡中出現的觀點。那麼缺失的反物質在哪裡呢?解決這個謎題需要研究反物質原子。如果正電子恰好被反質子的電場捕獲,就會有一個反氫原子。它沒有淨電荷,但它會對磁場做出反應。但是你如何保存一種物質,它能破壞它接觸到的任何東西呢?
  • 科學家全面揭秘反物質疑雲:如何製造反物質
    據悉,這一報告主要包括反物質和基本粒子兩個研究領域。該消息再次激發外界強烈關注。  反物質研究正在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公眾對反物質的認識卻仍然很有限、甚至由於道聽途說而對反物質研究產生恐慌心理——針對這種反差,目前正在該中心參加試驗值班的北京大學錢思進教授和來此實習的臺灣中央大學葛道寧博士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他們從宇宙起源理論開始詳細講述了反物質的製造過程及其諸多屬性。
  • 反物質的發現、製造和保存,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現在反物質到底是什麼已經越來越清晰了,反物質其實就是與物質相對的,反物質與其相對的物質的物理性質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量子數,以電子為例,就是電荷相反。既然宇宙中存在著與電子相對應的反物質正電子,那麼是否所有的物質都存在著與之對應的反物質呢?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在二十多年後的1954年,人們現了反質子,而1956年又現了反中子,至此,反物質的確存在已經是無可置疑的事情了。
  • 反物質擁有極為可怕的能量,人類是否能製造出反物質武器?
    引言:你是否聽說過反物質?初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搖頭。一方面,大家可能不知道反物質的具體含義,不知怎樣物質可被稱為反物質。另一方面,大家可能真的從未聽說也從未接觸過反物質。
  • 反物質武器潛力無窮
    一旦遇上正物質,就與之「迅速結合、互相湮滅」。這種「湮滅」並非正反兩種物質化為烏有而消失,實際上,它們的全部質量轉變成能量釋放了出來。反物質的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但進展緩慢。1986年,人類首次捕獲到反質子,2002年較大批量地製造出了反氫原子。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製成反物質,但這些反物質一接觸容器壁便瞬息湮滅。
  • 到底什麼是反物質?為什麼要研究反物質?
    反物質是如何被發現的?    我們先從反物質的物理淵源說起。故事開始於1928年左右。當時,物理學正處於重大改變期。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闡述了引力的本質,以及當物體以接近光速運動時會發生什麼情況。而另一群物理學家正在發展量子力學,來描述粒子的行為。
  • 三分鐘讓你明白科學家在製造反物質的實驗中會遇到怎樣的困難
    如何創造能量巨大的反物質,科學家帶你走進反物質的世界。物理學家:儘管反物質在1932年首次被實驗證實,但直到2016年12月,才有人見到任何反元素原子的光譜。反氫原子(事實證明)有著完全相同的光譜,只是更難找到。反物質的問題在於你不能讓它觸碰任何東西,如果你這樣做了:砰。不過,考慮到我們一次只能製造幾個原子,這更像是「爆炸」。考慮到反物質是如何製造的,防止反物質接觸到東西是特別棘手的。
  • 宇宙中的反物質是什麼?我們人類可以製造出並使用嗎?
    在20世紀末期,人類發現了反物質的存在,反物質是一種全新的物質,與之前我們所認知的物質不同。在宇宙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反物質,但在我們人類的認知範圍內反物質才剛接觸不久。反物質和物質是相反的。但是那些反物質距離我們甚遠,是我們觸及不到的,所以我們要想得到反物質就必須要親自製作出來。那麼我們該如何製作出來呢?質子的質量比電子大了不知多少倍,形成強烈的質量不對稱性。這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因此一些科學家認為他們兩個的構成截然不同。我們應該看到另一個粒子具有相同量的符號的電子相反存在的。
  • 一克耗資萬億美金,為什麼製造反物質超級昂貴?
    科學家預估,以目前人類所掌握的工業和科技水平,製造出1千克的反物質,需要耗費掉美國100年的GDP。這顯然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廉價的製造方法。提到反物質,就要知曉狄拉克這位科學家,正是他首先提出了反物質的概念。狄拉克在物理學史上地位極高,如果說愛因斯坦是物理學界只能仰視的「教皇」,狄拉克堪稱是沙加一級的「黃金聖鬥士」。
  • 反物質之謎的中微子線索
    自然每周簡報2020年4月21日第26期 親愛的讀者們: 本期周報中,你可以讀到:物理學家發現了中微子線索,或許有助於解開反物質之謎;有些化學家認為水根本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液相共存的混合物。一處挪威山口的冰川消退了,暴露出了底下數千年前的人工製品。
  • 氫的反物質「反氫」的物理性質被CERN測量,反物質研究迎來突破!
    一般來說,為了理解宇宙的形成與演化,科學家除了需要利用太空望遠鏡和空間探測器外,還需要對現有的宏觀物質進行比較分析。但這裡又碰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反物質太少了,對比材料嚴重不足。我們知道,如今的宇宙中,反物質的比例是遠小於正物質的,但是根據粒子物理學經典模型預測,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後,應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事實卻預支相反,這正是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
  • 反物質是什麼?反物質在哪裡能找的到?其實我們人類也可以製造
    反物質是什麼?這個問題在當下物理學界有著明確的定義,什麼是反物質?科學界對其的定義是反物質是正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在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yānmiè)抵消產生爆炸並釋放巨大的能量。(那麼在這裡本文要糾正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就是反物質應該叫做反粒子物質並不能直接把它叫做反物質,因為物質的本質是沒有正與反之分的)那么正電子,負質子就是反粒子,而它們與我們通常所講的電子,質子相比較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電子和反電子的質量相同,但有相反的電荷。質子與反質子也是這樣。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
    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1996年,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成功製造出7個反氫原子。2000年9月18日,CERN成功製造出約5萬個低能狀態的反氫原子,這是人類首次在實驗室條件下製造出大批量的反物質。2011年5月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科學家合作製造了迄今最重反物質粒子——反氦4。
  • 反物質的科學:1克價值420萬億元的物質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就生產成本而言,世界上最昂貴的物質無疑是反物質。據美國宇航局(NASA)估計,製造一克的反氫原子所需成本高達62.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0萬億元),但一些科學家認為成本最終可能會降到每克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0億美元)。
  • 為什麼我們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
    如果某些反物質部分與物質部分發生碰撞(並湮滅),我們就看不到我們期望的典型伽馬射線。相反,它是物質,到處都是物質,和我們看到的任何地方一樣豐富。那麼,如果自然法則在物質和反物質之間是完全對稱的,宇宙由大量物質構成,而實際上沒有反物質,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有兩種選擇:要麼宇宙生來就有比反物質更多的物質,要麼在宇宙很熱很稠密的早期就發生了一些事情,在最初不存在物質/反物質不對稱的地方,創造出一種物質/反物質不對稱。
  • 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人體也會釋放反物質—新聞—科學網
    由於反物質一旦同物質接觸,就會彼此湮滅,因此,這些反物質粒子非常短命。 身價昂貴但難以企及 儘管物質—反物質湮滅有潛力釋放出大量能量,1克反物質或能產生相當於核爆的爆炸規模,但人類目前製造出的反物質少得可憐。
  • 物質和反物質的區別:反物質具有相反電荷
    (ALPHA),該儀器將反質子和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對應物)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反氫原子。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不管科學家進行怎樣的測試,反物質的行為就像普通物質一樣。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物理學家試圖找到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反物質也是一種物質,但它具有相反電荷和其它差異性特徵,它們就像一個「雙面惡魔」。   然而令科學家不解的是宇宙中為什麼會物質多於反物質?其原因並不清楚。
  • 反物質是什麼?可不可能存在由反物質構成的相反世界?
    反物質簡單的可以理解為正物質(也就是我們平常摸到看到的物質都是正物質)的倒轉,具有一些與正物質相反的性質,比方說電子帶負電,那麼電子的反物質就帶正電,質子的反物質就是反質子,反質子就帶了負電了,那麼由此組成的原子核也帶負電,與我們認識的截然相反。
  • 研究反物質:尋找另一個「我」
    那麼現在你要獲得反物質,即「製造」一定質量的反粒子,理論上只需要將一定的能量轉化為質量就可以。你要獲得的反物質粒子質量越大,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大。但是,能量轉化出來的並不只有反物質,還伴隨有等量的物質產生。製造越重的反粒子需要的能量就越大,比如質子的質量大概是電子質量的2000倍,那麼製造反質子需要的能量也至少是正電子的2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