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或能解開物質-反物質之謎 | 科技早頭條

2021-02-15 環球科學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早間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物理學 ·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解開物質-反物質之謎

最初的大爆炸產生了物質與反物質。由於正反物質相遇會湮滅,而如今宇宙由正常物質構成,說明最初的物質含量略高於反物質。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的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在一篇上傳至預印本網站的論文中,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提出,這一問題可能與希格斯玻色子有關。作者指出,宇宙誕生之初,可能存在3種高能希格斯玻色子,它們很快衰變,並在該過程中生成正常物質。此外,這3種粒子能與反物質反應、湮滅。作者認為,這個過程可以解釋宇宙中反物質的消失之謎。

· 生理學 ·

「好」膽固醇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血管中含量過高的膽固醇會在血管壁上聚集形成斑塊,並逐漸演變成動脈粥樣硬化。但並不是所有的膽固醇都是起負面作用,比如最近發表在《循環》上的研究指出,「好」膽固醇,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夠逆轉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動脈粥樣硬化症狀。HDL在幫助細胞排出膽固醇的同時,還能夠減少炎症,這能夠降低血管斑塊附近的炎症反應,防止其惡化和朝著動脈粥樣硬化發展。

· 微生物學 ·

烹飪食物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落

最新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的研究發現,烹飪食物能夠改變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的組成。實驗中,研究人員分別給小鼠餵食生肉和熟肉、甘薯、玉米等食物,發現生肉和熟肉未造成小鼠的腸道微生物明顯改變,但分別餵食生和熟的素食的小鼠腸道中,微生物組成具有顯著差異。研究推測這是因為熟食更易被宿主腸道消化吸收,留給微生物的營養減少,或者生食中的抗微生物化合物經烹飪破壞。人體實驗也證實了這一改變,下一步科學家計劃在人類身上進行更大規模、更長時間的觀察研究。

· 行星科學 ·

星際彗星的氣體成分被首次觀測

上個月,天文愛好者發現了第二個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訪客(同時也是首顆星際彗星)C/2019 Q4。此後,各國天文學家開始對這顆神秘天體的細緻觀測。在一項投稿至《天體物理雜誌快報》的研究中,科學家通過位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望遠鏡觀測到C/2019 Q4的氣體成分:主要為有毒的氰(由兩個碳原子和兩個氮原子構成)。同時,氰也是眾多系內彗星的常見氣體成分。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中,C/2019 Q4將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被持續加熱,並釋放出更多氣體,天文學家也將持續觀測其成分。

· 細胞生物學 ·

利用微小RNA分辨早期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種高致死率皮膚癌,如能早期診斷,仍然有醫學手段可以治癒,但是目前想要及時診斷這種疾病很困難。最近發表在《皮膚病學雜誌》上的研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利用微小RNA(miRNA)作為標誌物,根據樣本中不同種類miRNA的比例來分辨黑色素瘤和痣。相較於以往的方法,新研究的分析模型,利用機器學習將腫瘤異質性、病人年齡等因素考慮進去。因此精確度更高,即使只有良性腫瘤中只有少量惡性黑色素瘤細胞也能檢測到。

· 科技企業 ·

扎克伯格內部會議錄音洩露,抨擊「拆分臉書」言論

The Verge網站獨家披露了臉書CEO馬克·扎克伯格在內部會議上的錄音。對於參議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莉莎白·沃倫意圖拆分臉書等大型公司的計劃,扎克伯格予以強力回應。扎克伯格還表示,如果沃倫當選美國總統,他相信,臉書將面臨「事關生死存亡的」法律挑戰,並且他們「定會贏得挑戰」

文:吳非、楊心舟、馬一瑗

編輯:楊心舟、吳非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解開暗物質之謎就靠它了-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大型強子...
    近日有科學家稱,我們完全有足夠的理由期待,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在未來幾年內帶來更加偉大的發現,或許能解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謎題。該紀錄片記述了2008年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的第一輪實驗,正是這些實驗催生了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發現希格斯玻色子是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最初目標之一,但屬於LHC最重要的時刻或許正要來臨。
  • 神秘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導致宇宙中反物質消失
    物理學家研究了三種理論上的希格斯玻色子類型,推測它們在消除宇宙大部分反物質中起了關鍵作用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裡的一種基本粒子,極不穩定,生成後會立刻衰變。2012年,物理學家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證實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在預印本雜誌a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紐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的三位理論物理學家描述了一項新的理論。他們表示,有三種類型的希格斯玻色子可能使物質與反物質發生碰撞,導致反物質幾乎完全消失。在宇宙中,常規物質的數量遠遠超過反物質的數量。
  • 為什麼宇宙正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超高能希格斯玻色子或是關鍵
    來自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堪薩斯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理論來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多年來,空間科學家一直試圖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但沒有成功。在這項新的努力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他們相信可以解釋這個謎團的理論。
  • 為什麼宇宙正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超高能希格斯玻色子或是關鍵!
    來自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堪薩斯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理論來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多年來,空間科學家一直試圖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但沒有成功。在這項新的努力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他們相信可以解釋這個謎團的理論。
  • 希格斯玻色子到底蘊藏著什麼秘密?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摧毀者嗎
    不過很快夸克開始相互凝聚起來,此時產生的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因為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其實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基礎,所以我們也其為上帝粒子,因為希格斯玻色子產生的凝聚力,逐漸將物質形成。所以希格斯玻色子隱藏著宇宙的形成之謎,甚至一旦我們認識到希格斯玻色子的話,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秘密,也許人類也會全部解開,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隱藏的秘密,現在科學家研究發現了一些希格斯玻色子。
  • 希格斯玻色子的證明或許能解釋萬物的來源
    點擊《外星探索與未解之謎》一鍵免費關注!人生感悟分享,讓生活更美好,讓人生更精彩,讓金錢為您工作。每天分享企業家智慧資訊和善知識!,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中所有粒子中最後被發現的一個粒子,對於希格斯玻色子的證明能夠解釋物理學上很多的問題,但是對於其在理論及現實中的應用卻比較少,其中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能夠證明物質的來源,甚至有學者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能夠說明宇宙本不應該存在,雖然很多科學家非常推崇上帝粒子,但是上帝粒子也不能解釋宇宙中的所有問題。
  • 希格斯玻色子究竟是什麼?
    粒子物理學通常很難與政治和名人八卦競爭新聞頭條,但希格斯玻色子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正是2012年7月4日發生的事情,當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粒子,它的行為方式與他們預期的希格斯玻色子的行為方式一致。
  • 日專家說希格斯玻色子和暗物質粒子可能是同一物質
    新華網東京1月9日電 日本大阪大學教授細谷裕日前提出一個新理論,認為標準模型預言的希格斯玻色子和充滿宇宙空間的暗物質粒子可能是同一種物質。新理論若能得到證實,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現有的宇宙理論。  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一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它被認為是物質的質量之源,也是標準模型預言的62種基本粒子中唯一仍未找到的粒子。按照現有理論,希格斯玻色子極不穩定,很容易衰變成其他粒子,而充斥宇宙空間的暗物質粒子則十分穩定。  細谷裕日前在日本一些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宇宙應該不止空間和時間四維,而是有五維以上,各種粒子之間相互作用。
  • 【科技新詞】希格斯玻色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一些線索,並推算出它的質量為124~126GeV。  標準高能物理學模型曾把基本粒子分成3類:夸克、輕子與玻色子。這個標準模型的缺陷,是該模型無法解釋物質質量的來源。為了修補這個缺陷,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設想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是電子和夸克等形成質量的基礎。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場中,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令人遺憾的是,希格斯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實驗中被觀察到,也是標準高能物理學模型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
  • 暗物質新突破!希格斯玻色子如何開啟「新物理之門」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一名物理學家聲稱,7年前,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粒子物理學家們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開啟了通往一個全新物理世界的大門。暗物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正在揭開宇宙的基本秘密。7年前,國際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宣布發現了難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粒子。
  • 希格斯玻色子為什麼被稱為「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源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理論預言,在2012年,該粒子首次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通過強子對撞機尋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對標準模型的完善至關重要。隨著這兩朵烏雲的驅散,人類攀登上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根基的科技樹了,並將看似完美的牛頓力學驅趕到低速宏觀的範疇。科學家當然希望已經建立起的理論永恆且完美。而不得不引入的「希格斯波色子」卻將粒子物理學的美夢打破,所以科學家用「該死的粒子」調侃希格斯波色子。
  • 神秘的希格斯粒子導致宇宙中反物質全部消失?
    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裡的一種基本粒子,極不穩定,生成後會立刻衰變。2012年,物理學家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證實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在預印本雜誌a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紐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的三位理論物理學家描述了一項新的理論。
  • 美科學家或發現新粒子 將帶來嶄新物質世界-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
    科技日報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研究人員對來自美國能源部費米實驗室粒子加速器的數據分析後認為,可能發現了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也可能是一種新的自然力。但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結果還需進一步分析以驗證是否屬實。本次實驗研究是通過質子和反質子對撞以探索宇宙原理系列實驗的一部分。儘管還有很多疑問,研究人員認為它並非「上帝粒子」或「希格斯玻色子」。
  •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在LHC中衰變成暗物質 科學家正尋找答案
    據計算,暗物質是普通物質的約5倍,但是人們尚未直接發現它。許多不同類型的實驗都試圖找到它,現在歐洲核研究中心(CERN)參與了搜索,他們正在測試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否會衰變成暗物質。大型強子對撞機最突破的發現之一是希格斯玻色子,發現於2012年。這個長期存在的假設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最後難題,人們相信它為其他基本粒子創造了獲得質量的方法。自從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以來,科學家就用它來探索其他粒子物理學的奧秘。希格斯玻色子將迅速衰減成其他粒子。此外,設備可能無法直接檢測到某些顆粒。
  • 數理科學|希格斯玻色子之後的生活
    2012年7月的一天,物理學登上了世界新聞的中心: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早在1964年,人們就對這種難以捉摸的小粒子進行了預測,並最終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瞥見了它的蹤跡。
  • 希格斯玻色子之謎又有新線索啦!
    早在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和CMS實驗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但它與其他粒子的耦合仍然是個謎。幸運的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為測量希格斯玻色子耦合提供了許多窗口。產生希格斯玻色子的主要方式有四種:通過兩個膠子粒子的融合(膠子融合,或ggF),通過弱矢量玻色子(VBF)的融合,或與W或Z玻色子(VH)或一個或多個頂夸克(ttH+tH)的結合。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衰變的主要通道有五個:光子對、W或Z玻色子、tau輕子或b夸克,新研究發現於2019年5月7日公布。
  •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在粒子物理高能粒子物理的微觀粒子中『玻色子是可以與費米子對稱耦合』形成可測量的『實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反粒子』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產生希格斯實粒子,它通過自相互作用的介質而獲得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因物理學者彼得•希格斯命名,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無意中為希格斯玻色子起了「上帝粒子」這麼一個名字。
  • 為什麼說物理學仍隱藏在希格斯玻色子之中?
    宇宙在最初時刻產生了等量的正物質和反物質,但現在的宇宙中幾乎只有正物質,物理學家想知道希格斯對稱性破缺事件是否在正反物質不對稱性中起了作用。另一個問題是希格斯場的當前值是穩定的,還是可能會突然再次改變?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前景,被稱為「真空衰變」,它有可能會造成宇宙毀滅。
  • 希格斯玻色子讓萬物擁有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讓萬物擁有質量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3.10.09 星期三     標準粒子模型理論中共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正是該理論依賴的基石。作為物質的質量之源,希格斯玻色子連接著粒子獲得質量的領域。
  • 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到底有多「玄」?
    希格斯玻色子(或稱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子、上帝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一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實驗中觀察到。它也是標準模型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機制。在此機制中,希格斯場引起自發對稱性破缺,並將質量賦予規範傳播子和費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