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早間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物理學 ·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解開物質-反物質之謎
最初的大爆炸產生了物質與反物質。由於正反物質相遇會湮滅,而如今宇宙由正常物質構成,說明最初的物質含量略高於反物質。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的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在一篇上傳至預印本網站的論文中,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提出,這一問題可能與希格斯玻色子有關。作者指出,宇宙誕生之初,可能存在3種高能希格斯玻色子,它們很快衰變,並在該過程中生成正常物質。此外,這3種粒子能與反物質反應、湮滅。作者認為,這個過程可以解釋宇宙中反物質的消失之謎。
· 生理學 ·
「好」膽固醇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血管中含量過高的膽固醇會在血管壁上聚集形成斑塊,並逐漸演變成動脈粥樣硬化。但並不是所有的膽固醇都是起負面作用,比如最近發表在《循環》上的研究指出,「好」膽固醇,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夠逆轉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動脈粥樣硬化症狀。HDL在幫助細胞排出膽固醇的同時,還能夠減少炎症,這能夠降低血管斑塊附近的炎症反應,防止其惡化和朝著動脈粥樣硬化發展。
· 微生物學 ·
烹飪食物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落
最新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的研究發現,烹飪食物能夠改變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的組成。實驗中,研究人員分別給小鼠餵食生肉和熟肉、甘薯、玉米等食物,發現生肉和熟肉未造成小鼠的腸道微生物明顯改變,但分別餵食生和熟的素食的小鼠腸道中,微生物組成具有顯著差異。研究推測這是因為熟食更易被宿主腸道消化吸收,留給微生物的營養減少,或者生食中的抗微生物化合物經烹飪破壞。人體實驗也證實了這一改變,下一步科學家計劃在人類身上進行更大規模、更長時間的觀察研究。
· 行星科學 ·
星際彗星的氣體成分被首次觀測
上個月,天文愛好者發現了第二個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訪客(同時也是首顆星際彗星)C/2019 Q4。此後,各國天文學家開始對這顆神秘天體的細緻觀測。在一項投稿至《天體物理雜誌快報》的研究中,科學家通過位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望遠鏡觀測到C/2019 Q4的氣體成分:主要為有毒的氰(由兩個碳原子和兩個氮原子構成)。同時,氰也是眾多系內彗星的常見氣體成分。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中,C/2019 Q4將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被持續加熱,並釋放出更多氣體,天文學家也將持續觀測其成分。
· 細胞生物學 ·
利用微小RNA分辨早期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種高致死率皮膚癌,如能早期診斷,仍然有醫學手段可以治癒,但是目前想要及時診斷這種疾病很困難。最近發表在《皮膚病學雜誌》上的研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利用微小RNA(miRNA)作為標誌物,根據樣本中不同種類miRNA的比例來分辨黑色素瘤和痣。相較於以往的方法,新研究的分析模型,利用機器學習將腫瘤異質性、病人年齡等因素考慮進去。因此精確度更高,即使只有良性腫瘤中只有少量惡性黑色素瘤細胞也能檢測到。
· 科技企業 ·
扎克伯格內部會議錄音洩露,抨擊「拆分臉書」言論
The Verge網站獨家披露了臉書CEO馬克·扎克伯格在內部會議上的錄音。對於參議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莉莎白·沃倫意圖拆分臉書等大型公司的計劃,扎克伯格予以強力回應。扎克伯格還表示,如果沃倫當選美國總統,他相信,臉書將面臨「事關生死存亡的」法律挑戰,並且他們「定會贏得挑戰」
文:吳非、楊心舟、馬一瑗
編輯:楊心舟、吳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