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或稱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子、上帝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一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實驗中觀察到。它也是標準模型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機制。在此機制中,希格斯場引起自發對稱性破缺,並將質量賦予規範傳播子和費米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它通過自相互作用而獲得質量。
自然界中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劃分為4種力:引力 ( 重力 )、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在愛因斯坦相對論解決了重力問題後,人們開始嘗試建立統一的模型,以期解釋通過後3種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科學家們建立起被稱為標準模型的粒子物理學理論,它把基本粒子分成3大類:夸克、輕子與玻色子。標準模型的缺陷,就是該模型無法解釋物質質量的來源。
為了修補上述理論的缺陷,英國科學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設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是電子和夸克等形成質量的基礎。
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場中,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之後所有的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3種力的框架中相互作用,統一於標準模型之下。標準模型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這些粒子基本都已被實驗所證實,而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2003年開始興建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位於法國和瑞士邊境地區地下100米深、約27公裡長的環形隧道中,耗資總計約20億美元,於2008年9月10日正式開始運行。它將憑藉能使單束粒子流能量達到7萬億電子伏特而成為世界上能級最高的對撞機。科學家普遍期望在這一對撞機的幫助下,能夠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不過希格斯認為,迄今已運行多年的美國費米實驗室的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可能已經獲得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數據。
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表示,LHC開始運作時,每年會產生十五petabyes,等於一千五百萬GB的數驗數據,輕易塞滿一百萬張DVD,要依賴「網格電腦」傳送到全世界的電腦中心,中研院並成立了亞洲唯一的Tier 1電腦中心。
美國作家丹布朗小說「天使與魔鬼」以CERN為背景,其中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反物質,可以用做毀滅性的武器;今年初也有人認為LHC可能製造出黑洞,導致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