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來聊一聊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為什麼被稱為「上帝粒子」呢?
這就要從它的起源說起了,希格斯玻色子是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於1964年提出的。其實彼得·希格斯並不喜歡「上帝粒子」這個名字。希格斯玻色子被稱為「上帝粒子「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利昂·萊德曼無意中為希格斯玻色子起的。雖然科學家們不喜歡這個名字(因為這個名字帶有很濃厚的宗教色彩),但這個名字卻廣為流傳,人們一提起希格斯玻色子就會想到「上帝粒子」這個詞。
但希格斯玻色子確實當得起「上帝粒子」這個稱呼,它是支撐起我們這個宇宙的重要粒子,沒有了它我們的宇宙就不可能存在了,因為它是基本粒子質量的來源!!!
基本粒子為物理世界的基本單元。如果把物質分割得越來越小,你會得到構成物質的分子或原子;但這些東西還能進一步分解成電子和原子核;而原子核又可以繼續被分割成質子和中子,而它們的內部則是夸克。夸克與電子是目前我們所知道構成世界的基本粒子,理解它們的質量來源對科學家探索物理世界的意義非常重大。希格斯場在宇宙的形成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各種基本粒子(包括電子)都是以光速運動,並沒有形成物質結構。在希格斯場作用下,基本粒子(如電子、夸克)獲得質量,最終形成原子、分子等構成物質世界的單元。經過漫長歲月形成星系等大型物質結構,最後促使生命的出現。
所以希格斯玻色子被稱為「上帝粒子」是當之無愧的!
除此之外希格斯玻色子與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是我們研究微觀物質世界與宇宙的關鍵之一。
在 20 世紀 60 年代理論學家預言真空中遍布著希格斯場,基本粒子通過與真空中希格斯場
相互作用而產生質量。並且該理論成功解釋了為什麼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光子沒有質量,而傳遞弱相互作用的W、Z玻色子則是非常重。
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是十分困難的,需要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通過粒子的高速碰撞以重現宇宙形成之初的超高能量的極端條件。
本期的希格斯玻色子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的我文章的話記得點讚、收藏、轉發哦。期待你的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