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希格斯粒子導致宇宙中反物質全部消失?

2021-02-15 新浪探索

一項新研究稱,三種尚未被觀測到的希格斯粒子可能已經導致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反物質消失。反物質是粒子物理學中反粒子概念的延伸,當物質與反物質結合時,會像粒子和反粒子結合一樣,發生湮滅並釋放出高能光子(伽馬射線)或其他能量較低的正反粒子對。

目前,科學家還未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質,這種正反物質的不對稱性成為現代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

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裡的一種基本粒子,極不穩定,生成後會立刻衰變。2012年,物理學家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證實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在預印本雜誌a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紐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的三位理論物理學家描述了一項新的理論。他們表示,有三種類型的希格斯玻色子可能使物質與反物質發生碰撞,導致反物質幾乎完全消失。


在宇宙中,常規物質的數量遠遠超過反物質的數量。現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宇宙中每發現一個反物質粒子,就有大約10億個物質粒子,儘管事實上,每一次亞原子反應都會產生等量的反物質粒子和物質粒子。

有科學家提出理論,認為反物質可能在宇宙形成後很快就消失了,而在大爆炸之後的宇宙中,希格斯玻色子發揮了關鍵作用。因此,研究人員開始對希格斯玻色子展開研究。

具體來說,他們假定存在三種尚未被發現的希格斯粒子,稱為「希格斯三駕馬車」,它們很可能對反物質的消失負有責任。

研究人員表示,這三種粒子,連同可能構成早期宇宙特徵的大量能量,可能導致了常規物質的匯集。在這個由物質和反物質組成的高能量湯中,新產生的物質與對應的反物質直接結合,然後湮滅,最終消除了幾乎所有反物質。

研究人員已經對這一理論進行了初步驗證。他們指出,這三種粒子不同的衰變速度可能創造了一場「完美風暴」,使常規物質在能量上遠遠超過了反物質,從而創造了今天科學家觀察到的近十億比一的比例。

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研究中,科學家在發現新型希格斯粒子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展,這意味著,可能還存在著更多物理學家尚不知曉的希格斯粒子。

儘管該研究仍處於理論階段,但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結果為研究正反物質不對稱問題提供另一條途徑,可能使解決宇宙形成之謎又近了一步。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能量最強的粒子加速器,位於瑞士和法國邊境的地下隧道中,長度達27公裡。

2008年,大型強子對撞機射出了第一道質子束,正式開始粒子對撞則是在2010年。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環形隧道內,質子束以接近光速運動,並在4個相互作用點發生碰撞。

在加速器通道內,放置著兩個質子束管,兩束高能粒子束的方向相反,在碰撞前會以接近光速運動。加速管由超導電磁鐵包覆,以液氦冷卻。這些電磁鐵由特殊的電纜線圈構成,在超導狀態下工作,能有效地導電而不產生電阻或能量損失。

對撞機的4個相互作用點分別設有5個偵測器,可以對碰撞中產生的新粒子進行探測。通過分析這些碰撞,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正不斷加深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理解。

相關焦點

  • 神秘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導致宇宙中反物質消失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看,近日一項新研究稱,三種尚未被觀測到的希格斯粒子可能已經導致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反物質消失。反物質是粒子物理學中反粒子概念的延伸,當物質與反物質結合時,會像粒子和反粒子結合一樣,發生湮滅並釋放出高能光子(伽馬射線)或其他能量較低的正反粒子對。
  • 宇宙中最神秘粒子並非是暗物質 疑似反中微子形成了地球
    感謝UFO迷的投遞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未能確定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以及遍布宇宙中卻無法探知的神秘暗物質粒子等
  • 宇宙在反物質消失時是什麼樣的?
    在138億年前的宇宙最初階段,事情發生得很快。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前25微秒內,已經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件。宇宙創造了所有的粒子和反粒子,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並且達到了最高溫度。通過一個目前物理學家還未確定的過程,宇宙製造出了超過反物質的物質:僅僅多出了十億分之一。正因為這種不均衡性,導致電弱對稱性破缺,使得希格斯玻色子能夠給宇宙提供質量。
  • 為什麼宇宙正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超高能希格斯玻色子或是關鍵
    來自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堪薩斯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理論來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多年來,空間科學家一直試圖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但沒有成功。在這項新的努力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他們相信可以解釋這個謎團的理論。
  • 為什麼宇宙正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超高能希格斯玻色子或是關鍵!
    來自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堪薩斯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理論來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多年來,空間科學家一直試圖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但沒有成功。在這項新的努力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他們相信可以解釋這個謎團的理論。
  • 超越希格斯粒子 宇宙中可能潛伏著的5種神秘粒子
    不過,科學家們對宇宙和世間萬物的追尋和拷問遠遠沒有結束,他們希望,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和未來的大型設備能夠發現宇宙中潛藏著的一些新粒子,從而跳出標準模型的窠臼,讓我們對宇宙有更多更深刻的了解。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為我們列出了宇宙間可能潛藏的這5種神秘粒子,從引力子到非粒子等。
  • 為什麼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
    如果存在其他版本的希格斯玻色子,那它們可能就會在宇宙早期引發一場突然的相變,類似於水從液體到氣體的轉變,進而導致宇宙中物質略多於反物質。當物質和反物質接觸時,它們會相互湮滅,因此年輕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質都會消失,只留下少量剩餘物質,形成我們周圍的星系、恆星和行星。另一種主導的理論是「輕子生成理論」(leptogenesis),其基礎是中微子。
  • 存在神秘的反物質宇宙嗎?
    反物質是什麼?科學家稱反物質是正物質的鏡像。那麼宇宙是否就如同一個二維物體的表面一樣有正就有反呢?是否會產生一個反物質宇宙?
  • 為何今天的宇宙由物質組成?宇宙中的反物質為何離奇消失?
    可是,今天的宇宙中幾乎只有普通物質,除了一些粒子的衰變、宇宙射線或者人類的實驗中,幾乎沒有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它們到底去哪了呢?  反物質消失之謎  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著科學家的終極謎題,甚至在各種科學謎題的排行榜中都有它的身影。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提出了多種理論。
  •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解開物質-反物質之謎 | 科技早頭條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早間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物理學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解開物質-反物質之謎最初的大爆炸產生了物質與反物質。由於正反物質相遇會湮滅,而如今宇宙由正常物質構成,說明最初的物質含量略高於反物質。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的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在一篇上傳至預印本網站的論文中,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提出,這一問題可能與希格斯玻色子有關。作者指出,宇宙誕生之初,可能存在3種高能希格斯玻色子,它們很快衰變,並在該過程中生成正常物質。此外,這3種粒子能與反物質反應、湮滅。
  • 希格斯玻色子到底蘊藏著什麼秘密?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摧毀者嗎
    不過很快夸克開始相互凝聚起來,此時產生的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因為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其實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基礎,所以我們也其為上帝粒子,因為希格斯玻色子產生的凝聚力,逐漸將物質形成。所以希格斯玻色子隱藏著宇宙的形成之謎,甚至一旦我們認識到希格斯玻色子的話,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秘密,也許人類也會全部解開,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隱藏的秘密,現在科學家研究發現了一些希格斯玻色子。
  • 反物質的發現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線索
    其一稱為弱電性重子形成說,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另一種形態,即與其他物質獲得質量的方式有關的粒子。如果這些希格斯玻色子的近親存在的話,它們自然可以有助於引發一個突然的相變,類似於水從液態變成氣態時的過程。在宇宙早期,這種相變可能導致空間中的物質比反物質略多。當物質和反物質接觸時,它們會相互湮滅,所以年輕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質都已經被摧毀,只留下一小部分剩餘的物質,最終形成了我們周圍的星系、恆星和行星。
  • 反物質的發現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線索
    來自中微子的新證據指向了關於為什麼宇宙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幾種理論之一。一開始有物質和反物質,然後只有物質。這個問題是定義物理學的奧秘之一。上周,科學家們宣布了一項誘人的發現,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而不僅僅是我們為什麼生活在一個物質的宇宙中——它可能會揭露宇宙最早時代的秘密,甚至會把我們所不知道的看不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
  • 日專家說希格斯玻色子和暗物質粒子可能是同一物質
    新華網東京1月9日電 日本大阪大學教授細谷裕日前提出一個新理論,認為標準模型預言的希格斯玻色子和充滿宇宙空間的暗物質粒子可能是同一種物質。新理論若能得到證實,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現有的宇宙理論。  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一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它被認為是物質的質量之源,也是標準模型預言的62種基本粒子中唯一仍未找到的粒子。按照現有理論,希格斯玻色子極不穩定,很容易衰變成其他粒子,而充斥宇宙空間的暗物質粒子則十分穩定。  細谷裕日前在日本一些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宇宙應該不止空間和時間四維,而是有五維以上,各種粒子之間相互作用。
  • 希格斯場產生「迷失的反粒子」
    大多數自然法則選擇平等地對待物質和反物質粒子,適合物質的自然法則也適合反物質,理論預期的自然法則是一回事,自然存在的法則則是另一回事,可觀測宇宙的恆星和行星基本由物質粒子構成,它們不是由反物質粒子構成,自然存在的物質和反物質數量產生了不對稱,物質粒子比反物質粒子的比例高出了一點,長期以來
  • 「新物理學」在希格斯粒子發現中開啟?
    還在去年夏天的時候,科學家捕獲到了一種新的粒子,這種粒子的特性指向他們長期以來尋找的希格斯粒子,科學家們在興高採烈之際,希望很快地開啟一扇通往新物理學的大門,創新物理學的領域和途徑,就像如日中天的「玄理論」在物理學和宇宙學中的影響一樣,然而形成大爆炸之後宇宙物質來源的基本粒子還存在諸多的疑問,就在上一周,科學家這種希望的熱情遭受冷遇。
  • 希格斯粒子與標準模型的最後疑問
    這是因為物理學標準模型本身也並非解釋物質世界一切奧秘的「終極理論」。儘管標準模型解釋了電磁力和強核力之類的基本作用力,但由於引力的作用實在太過微弱,到目前為止,一切試圖將引力統一到標準模型內的努力都失敗了。第二,在一個暗能量、暗物質、物質的混合宇宙裡,很顯然物質世界並不佔據宇宙創生的主導。
  • 2013諾貝爾物理學獎深度解讀:「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
    創造出這樣的粒子需要大量能量。在通常條件下,如果可以的話,物質粒子更願意交換沒有質量的光子來發生相互作用。在極高的能量下,比如在宇宙誕生的最初一瞬間,或者粒子加速器的對撞當中,這些差異就消失了。電磁力和弱核力,在日常生活中相差如此之巨的兩種作用力,變成了統一的「弱電力」。
  • 發現反粒子,是否揭開宇宙存在反星系?世間存在反物質?
    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也有直接是原子組成的物質)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元素的種類取決於原子裡的質子數,每增加一個質子數就構成一個新的元素,因此構造成繽紛多彩的世界,神秘未知的宇宙。這些粒子因而被稱為基本粒子,意指它們是構造世間萬物的基本磚塊。
  • 再次發現神秘粒子?科學家:這種粒子出現威脅到希格斯玻色子存在
    趣味探索訊 2012年,當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首次被發現時,眾多科學家激動不已。甚至有人編制出一個關於「上帝粒子末日」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上帝粒子波動能在空間形成一個真空泡泡,它不斷地在空間擴散,從而摧毀整個宇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