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質之謎、宇宙起源、時空旅行……這些都和神秘的「宇宙弦」有關?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存在還是不存在?為什麼我們的宇宙(從原子、中子到黑洞)會存在?這似乎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看起來像哲學家們形上學的追根究底,但其著實是一個科學「問題」。

目前,最廣為人們所接受的關於宇宙起源的是大爆炸理論。該理論中,宇宙是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大爆炸後不久,宇宙膨脹拉伸了我們宇宙的微小種子,並將能量轉化為物質。

物理學家認為,膨脹最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它們在接觸時相互湮滅。

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使天平向物質方向傾斜,讓現在我們能看到和觸摸到的一切都成為了存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其中的原因可能隱藏在一種時空中非常細微的漣漪中。

天平是如何傾斜的?

物質和反物質是相互對立的,相等但電荷相反。反物質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目前科學界已經發現了300多種基本粒子,都是正反成對存在,這揭示了反物質存在的可能性。

2010年11月17日,歐洲研究人員在科學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質。自那時起,反物質逐漸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

回到宇宙起源問題上。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研究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物理研究員Jeff Dror舉例說明:「如果你一開始只有相同分量的物質和反物質,最終你會得不到任何東西。一切都會湮滅。」

顯然,我們的宇宙仍然存在,但研究人員尚不確定這是為什麼,在宇宙起源之初究竟發生了什麼打破了天平的平衡。

答案可能涉及到一種被稱為中微子的非常奇怪的基本粒子,它們不帶電荷,因此既可以作為物質也可以作為反物質。

一種觀點認為,大爆炸後大約100萬年,宇宙冷卻並經歷了相變,這一過程類似於沸水將液體轉化為氣體的過程。

Dror說,這種相位變化促使衰變的中微子產生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出「一點點」。

但是「沒有非常簡單的方法——或者幾乎任何方法——來探究(這個理論),並了解它是否真的發生在早期宇宙中。」

不過,Dror和他的團隊,通過理論模型和計算,找到了一種我們可以看到相變的方法。他們提出,這種變化將會產生極長極細的被稱為「宇宙弦」的能量線,這些能量線時至今日仍然遍布宇宙。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28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Dror和他的團隊意識到這些宇宙弦極有可能在時空中產生非常微小的漣漪,即引力波。探測這些引力波,我們就能發現這個理論是否正確。

宇宙弦:不止關於宇宙起源

關於「宇宙弦」的理論實際上早已有之。比起宇宙起源來講,還是與它有關的另一個概念比較吸引人些:時空旅行。

宇宙弦被認為是在宇宙相變、進行極大冷卻後所產生的,可能存在於氣泡和時空結構的裂縫之間的邊界上。

宇宙弦是很難想像的物體,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物理學家和Oscar Hernandez表示,但在我們的世界裡,它們也有相似之處。

「你在結冰的湖面上走過嗎?」你注意到結冰的湖面上有裂縫嗎?它仍然很堅固。沒有什麼可怕的,但是確實有裂縫。」Hernandez表示。

宇宙弦被認為將會非常纖細,直徑和質子一樣。然而,它們有著巨大的密度,這表示它們也是重要的引力源。一根1.6公裡長的宇宙弦可能比地球還重。

然而,廣義相對論預測,一條直線的引力勢會消失:在靜止的周圍物質上沒有引力。直線宇宙弦的唯一引力效應是物質(或光)通過相反方向弦的相對偏轉(純粹的拓撲效應)。

一些科學家建議使用「宇宙弦」來建造一臺時間機器。通過操縱兩根宇宙弦靠近——或者可能只是一根弦加上一個黑洞——理論上有可能創造出一整套「閉合的類時曲線」。

如果你以極高的速度發射兩根無限長的宇宙弦,然後讓飛船以一個精心計算的數字8繞著它們飛行,理論上,你就可以出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蹤跡渺茫?

宇宙中最強的引力波發生在超新星或恆星爆炸的時候、當兩顆大恆星相互環繞的時候,或者當兩個黑洞合併時。但由宇宙弦引起的引力波比人類的儀器以前探測到的要小得多,這使其變得極為難以探測。

此前,也有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我們可能仍能找到這些被稱為「宇宙弦」的裂縫或缺陷的證據。

Hernandez曾在2017年發表論文表示,假設有一張完美的、無噪聲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運行這種神經網絡的計算機應該能夠找到宇宙弦,即使它們的能量水平(或「張力」)非常低。

但他隨即又在2019年指出,這個證據太微弱了,任何望遠鏡都無法分辨出噪音。

但他們後來再次討論了這個想法,他們指出,在現實中,幾乎肯定不可能為神經網絡提供足夠乾淨的CMB數據來檢測這些潛在的弦。其他更亮的微波源使CMB模糊不清,難以完全分辨。他們認為,諸多局限因素加在一起,使得這種尋找宇宙弦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不過,他們又提出了一種新的尋找方法,即基於測量宇宙在宇宙古代部分的各個方向的膨脹。這種被稱為21釐米強度映射的方法,它不依賴於研究單個星系的運動,也不依賴於CMB的精確圖像。相反,它是基於測量氫原子離開地球的平均速度。

Dror研究小組則在模擬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可能發生的相變時有了一個令人鼓舞的發現:他們將希望寄託於未來。

在任何情況下,宇宙弦都會產生引力波,這些引力波有望被正在建設中的一些新天文臺探測到,比如歐洲航天局的雷射幹涉太空天線(LISA)和擬議中的大爆炸觀測者(Big Bang Observer)以及日本航空宇宙探索署(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的Deci-hertz幹涉引力波觀測站(DECIGO)。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Tanmay Vachaspati也同意這個說法,他認為,如果這些弦以足夠高的能量尺度產生,它們確實會產生引力波,有望在未來被探測到。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人類距離解開這種神秘的「宇宙弦」之謎將僅有一步之遙。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osmic-string-gravitational-waves-could-solve-antimatter-mystery/

https://www.realclearscience.com/articles/2019/11/28/there_might_be_cracks_in_spacetime_111202.html

https://andersoninstitute.com/cosmic-strings.html

相關焦點

  • 「宇宙弦」或可解釋宇宙存在之謎,能發布可被檢測的重力波
    既然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後相互湮滅,為何宇宙可以存在?科學家最近意識到,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檢測宇宙弦產生的極微小重力波來解決這個謎團。我們的宇宙由物質、暗物質與暗能量構成,從原子到黑洞等所有人事物,我們所看見、摸見的全都是物質。
  • 時空的漣漪可以解釋宇宙的神秘存在
    一項研究有助於解釋宇宙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更多? 這個答案可以反過來解釋為什麼從原子到黑洞,一切物質都存在。物理學家認為,膨脹最初會產生相同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當它們接觸時會相互抵消。 但是隨後發生了一些事情,使天平傾向於物質,使我們現在能夠看到和觸摸的一切事物都存在。 這項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新研究表明,這種解釋背後的時空波動很小。
  • 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為何不對稱?答案或在引力波
    但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又的確存在,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曲折離奇的故事呢?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科學家近日提出的一項新理論認為,早期宇宙發生的相變使中微子衰變成更多粒子(數量比反粒子多),致使正反物質的數量出現偏差。這一相變也會產生「宇宙弦」,而宇宙弦會產生引力波,探測到這些引力波,或可揭示正反物質不對稱之謎。
  • 宇宙剩下的未解之謎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還多?
    我們知道,關於我們宇宙剩下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是:物質為什麼有比反物質多?然而一項研究表明奇怪的中微子行為或許可以解釋長久以來的反物質之謎!反物質說到這裡,或許許多人對反物質存在疑惑,什麼是反物質呢?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每個正物質都對應著一個反物質,那麼按理來說,宇宙的物質和反物質的量應該相等才對。但是我們一眼望去,地球上萬物都由物質構成,我們周圍的宏觀物質主要由重子數為正的質子和中子所組成,從粒子物理的角度講,正粒子和反粒子的性質幾乎完全對稱,那麼為什麼自然界有大量的正物質,而卻幾乎沒有反物質呢?
  • 神秘的宇宙弦,可能是時空的裂縫!1.6公裡就與地球質量相同
    在宇宙弦可能出現的最早時刻之一,宇宙裂開了,這些裂縫(這些時空本身的缺陷和裂縫)甚至可能會持續到今天。一個早已逝去的時代的產物,一個由外來力量和奇怪能量統治的時代可能會持續下去。宇宙可能充滿了所謂的宇宙弦,這些時空缺陷,雖然我們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們的存在,但宇宙弦可能仍然存在。
  • 宇宙弦可製造「時間機器」?
  • 宇宙弦+黑洞,搭建可以穿越的蟲洞!
    ,因此寄託了很多人實現時空旅行的夢想。Schleich和D. M. Witt等人繼續提出了拓撲宇宙監督原理。要理解這項原理,我們首先要了解類光能量條件(null energy condition)。 在時空中,光子的軌跡是一條類光曲線,這條曲線在時空中的每一點都有一個切矢量,記作類光矢量(k)。
  • Cosmic String 宇宙弦
    它認為宇宙間所有的物質和能量原先曾經集中在一個時空點內,在100~200億年前的某一時刻,原始火球由於某種原因而爆炸,我們的宇宙就誕生了,並且一直膨脹到這個世紀的狀態。但是,大爆炸宇宙模型並沒有解決全部問題,例如它解釋不了宇宙結構的局部不均勻性。這大爆炸模型要求整個宇宙的物質應當均勻分布,然而宇宙中的物質卻不是這樣,而是呈「團塊」狀結構,甚至包括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
  • 宇宙弦+黑洞,搭建可以穿越的蟲洞
    ,是連接時空中相距遙遠的兩個區域的捷徑,因此寄託了很多人實現時空旅行的夢想。因此,當T與兩個k相乘,得到一個數。對於所有普通的物質,這個數是大於等於0的,這就是類光能量條件:根據拓撲宇宙監督原理,如果宇宙中的物質的能量動量張量不破壞類光能量條件,那麼時空不能有特殊的拓撲結構。也就是說,時空在拓撲上應該等價於四維歐氏空間、四維球面等簡單的幾何體,而不應該出現類似自行車內胎這樣的奇怪拓撲結構。
  • 探測時空裂縫—宇宙弦
    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快速冷卻可能破壞了宇宙的結構。這些細線狀的裂痕可能仍然存在於時空中,我們稱之為宇宙弦。在現有的數學模型中,宇宙弦被看作是由純能量組成的隱形弦,這些弦的直徑比原子小但長度可達數光年。它們所含的巨大能量使其非常沉重:幾釐米的宇宙弦可能和珠穆朗瑪峰一樣重。
  • 神秘的宇宙:暗物質之謎
    暗物質之謎雖然我們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但能夠感知暗物質對浩瀚宇宙產生的巨大影響。那麼暗物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呢?之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約為一百五十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的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並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
  • 宇宙弦理論
    另外一個時空旅行愛好者津津樂道的理論是宇宙弦理論。宇宙弦理論說的是,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有貫穿整個宇宙的能量管。這些細細的管子,是早期宇宙的殘留,據說質量非常之大,可以造成周圍時空的巨大彎曲。
  • 宇宙起源之謎,竟與白洞有關?
    黑洞的引力非常之大,以至於所有靠近它的物質都會被其吸走。而白洞則是一種在理論上被推測出來的時空區域,而且性質和黑洞恰恰相反,光和物質無法進入白洞,但卻有物質和光從白洞中釋放出來。雖然科學家們已經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但是至今依然沒有找到證明白洞存在的證據。有朋友可能會說,不存在的東西有討論的必要嗎?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科學上的發現,大多都是由猜想開始的。
  • 破解科學之謎:反物質去了哪裡?
    但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也有未解之謎。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建立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從理論上預言了負能量的存在。1931年,狄拉克又提出「反粒子」概念來解釋「負能現象」,預言了反粒子、反物質的存在。
  • 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世間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雖然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實際上我們能窺探到的宇宙中非常小,宇宙對於我們來說依舊是神秘變幻莫測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 宇宙大爆炸又有新發現?物理學家觀測到宇宙弦新跡象,但仍需證實
    白色的弦比宇宙中可觀察到的部分要長,而比可觀察到的部分短些的環路則用紅色顯示;新形成的小環路為黃色。 宇宙學家認為,在宇宙誕生之初,所有的自然力在一瞬間內是統一的。但隨著宇宙的膨脹和冷卻,這種超力凝聚成了我們熟悉的部分:引力、電磁力和強弱力。
  •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為你提供世界未解之謎、奇聞異事、世界奇蹟、世界之最、世界十大、科學探索等信息。下面,小編整理了&34;的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1.我們能看到宇宙僅僅是真實宇宙的5%。
  • 宇宙之謎:反物質失蹤、黑色的太空及DNA代碼
    一,反物質失蹤之謎 138億年前的一瞬,「砰」的一聲,宇宙從「奇點」爆炸,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同時誕生又逐對湮滅。 也許「上帝」出了偏差,物質總量比反物質多了十億分之一。
  • 困擾人類的十大科學之謎
    科學發展到今天,科學家已經能深入到物質內部,解決一些高精尖的科學難題。然而,一些基本的科學問題,比如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究竟有沒有外星人,宇宙究竟有沒有邊界,還是沒有準確的答案。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這些謎團有望逐漸被科學家揭開。
  • 黑洞和時間旅行有關係嗎?揭秘時間旅行的理論、悖論和可能性
    從《神秘博士》(Doctor Who)到《星際迷航》(Star Trek),再到《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各種各樣的系列影片都講述了人類乘坐某種交通工具回到過去或未來,準備開始新冒險的故事。然而,現實中的時間旅行要複雜的多,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相信時間旅行是可能的,有些人甚至說,即使是嘗試進行時間旅行也會對任何選擇這樣做的人造成致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