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的漣漪可以解釋宇宙的神秘存在

2020-09-06 天文在線

一項研究有助於解釋宇宙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更多? 這個答案可以反過來解釋為什麼從原子到黑洞,一切物質都存在。

宇宙起源之時

數十億年前,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不久,宇宙膨脹使我們的宇宙呈指數級擴張,並將能量轉化成了物質。 物理學家認為,膨脹最初會產生相同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當它們接觸時會相互抵消。 但是隨後發生了一些事情,使天平傾向於物質,使我們現在能夠看到和觸摸的一切事物都存在。 這項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新研究表明,這種解釋背後的時空波動很小。

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加州大學博士後傑夫·德羅說:「如果從物質和反物質的相同成分開始研究,通常會一無所獲。因為反物質和物質帶有數量相等但正負相反的電荷,一切都會相互抵消並毀滅。「顯然,我們的宇宙並非如此。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存在一些非常奇怪的基本粒子,稱為中微子,它們不帶電荷,但可以像物質或反物質那樣發生反應。

研究人員傾向於認為,宇宙在大爆炸之後將冷卻約一百萬年,並且將經歷相變(從一種物理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物理狀態),從而促使中微子分解產生比反物質更多的物質。

宇宙膨脹會將小型宇宙擴展到宏觀範圍,並將宇宙能量轉化為物質。 根據這個新理論,宇宙膨脹後的相變導致物質的含量比反物質略大,並且還產生了宇宙弦,該宇宙弦會在時空產生輕微的波動– © R. Hurt/Caltech-JPL/NASA et Kavli IPMU/ESA

有關宇宙弦的理論

為了探索這種理論的可能性,德羅爾和他的團隊使用了不同的理論模型。 根據他們的計算,這種相變產生了很長而且細小的能量線,能夠貫穿宇宙,將其命名為「宇宙弦」。 這些宇宙弦可能是時空中非常微小的波動(引力波)的來源。 在我們的宇宙中,最強的引力波發生在超新星爆發期間或兩個黑洞合併時,但是據說宇宙弦引起的引力波要比迄今為止我們的儀器所探測到的弱得多。

但是,當團隊在各種溫度條件下對這種假設的相變建模時,他們做出了令人振奮的發現: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宇宙弦都會產生引力波,觀測站都可以檢測到,例如歐洲航天局和宇宙大爆炸觀測項目的雷射幹涉儀太空天線(LISA),以及日本航空航天局的十赫茲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DECIGO)。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塔梅·瓦西斯帕迪(Tanmay Vachaspati)總結說:「如果這些宇宙弦以足夠高的能量產生,它們將產生引力波,而這些引力波可以由配備適當技術的天文臺探測到。」

相關知識

廣義相對論裡,引力波是時空個漣漪。當投擲石頭到池塘裡時,會拉池塘表面產生漣漪,從石頭入水個位置向外傳播。當帶質量物體呈加速度運動時,會拉時空產生漣漪,從帶質量物體位置向外傳播,箇時空個漣漪就是引力波。

弦理論(英語:String theory),又稱弦論,是發展中理論物理學的一支,結合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為萬有理論。弦理論用一段段「能量弦線」作最基本單位以說明宇宙裡所有微觀粒子如電子、夸克、中微子都由這一維的「能量線」所組成;換而言之,弦論主張「弦」以不同的振動模式對應到自然界的各種基本粒子。

較早時期所建立的粒子學說則是認為所有物質是由零維的點粒子所組成,也是目前廣為接受的物理模型,也很成功的解釋和預測相當多的物理現象和問題,但是此理論所根據的粒子模型卻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比較起來,弦理論的基礎是波動模型,因此能夠避開前一種理論所遇到的問題。更深的弦理論學說不只是描述弦狀物體,還包含了點狀、薄膜狀物體,更高維度的空間,甚至平行宇宙。弦理論目前尚未能做出可以實驗驗證的準確預測。

作者: Yann Contegat

FY: 亦楓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宇宙驚人發現:黑洞和時空漣漪共存?
    在銀河系中存在黑洞和時空漣漪共存現象。
  • 時空「漣漪」中暗藏的的宇宙奧秘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或許能夠幫助我們解答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更多?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也就可以解釋原子、黑洞等宇宙一切存在的原因了。數十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之後不久便開始了暴脹,同時將能量轉化為物質。物理學家認為,暴脹最初產生的物質和反物質的量是相同的,且在相互碰撞時湮滅。
  • 時空漣漪助力宇宙學研究
    我們的宇宙理論有些不足之處。一些科學家認為罪魁禍首可能是引力,這種時空結構中的細微漣漪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缺失的部分。一篇由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共同撰寫的新論文闡述了這一原理。如果引力波在愛因斯坦半徑內傳播,則可以形成多個圖像,如灰色實線所示。@ 論文圖1問題在於,某種事物不僅使宇宙膨脹,而且膨脹速率越來越快,甚至沒人知道它是什麼,對膨脹速率的確定在宇宙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來解釋缺失的部分。
  • 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時空漣漪已經露出破綻
    >三體網訊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疑是偉大的理論,相對論解釋了水星環繞太陽的奇怪軌道、猜測了日食中的光線偏移現象以及預言了引力紅移等,並讓物理學界一百年來一步一步地驗證。引力波,用一句簡單的話描述就是「時空的漣漪」。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宇宙中大質量物體的碰撞和黑洞的形成會釋放出引力波。
  • 又見引力波 時空起漣漪
    原標題:又見引力波 時空起漣漪   圖片來自網絡   編者按:引力波,是由黑洞、中子星等碰撞產生的一種時空漣漪,宛如石頭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百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5年人類才首次探測到引力波。通過引力波,人們有可能了解宇宙早期的樣貌。此次,人類第5次探測到引力波,並首次觀測到引力波電磁對應體,這將開啟引力波天文學的新時代。
  • 宇宙的「時空缺口」被發現:平行時空真的存在?
    宇宙中為什麼會存在如何空無一物的時空,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迷。一些理論物理學家認為,7億光年的空洞是宇宙通往其他時空的通道,這本宇宙與平行宇宙之間重疊的部分,這裡的物理定律不適用於我們所處的宇宙。歐洲空間局普朗克的觀測結果顯示,這個發現支持了平行時空存在的猜想。
  • 【科學美圖】目睹時空漣漪
    3月17日宣布,美國科學家通過BICEP望遠鏡觀測到了宇宙誕生後留下的原始引力波,這是目前為止有關宇宙暴脹理論的首個直接證據,由此也引發了新一波對於宇宙和天文學新的關注。果殼編輯搜集最新一周天文美圖,帶領大家一起領略時空漣漪。
  • 5月13日,紅綠色漣漪出現美國天空,不是時空之門,不是祥瑞之兆
    趣味探索訊 不論是科學家,還是業餘天空觀察者,都喜歡觀看被無數星辰點綴的夜空,因為偶然會出現一些奇妙現象,看起來是那麼的壯觀和神秘
  • 活動預告 | 復旦CC讀書會「共讀一本書-《宇宙之海的漣漪》」
    百多年前橫空出世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給出了兩個著名的預言,即黑洞和引力波的存在。它告訴我們時空不僅會在某些地方止於黑洞,也會因黑洞等天體的繞轉拖動發生變化泛起引力波動之漣漪。又經過百年的不懈努力,共振空腔、雷射幹涉等先進技術手段,使我們探索宇宙黑洞以及引力波的真理之行更近一步。沉陷在每日的忙碌工作與生活中,偶爾可以仰望星空,進行短暫的放空和游離。如果讀過《宇宙之海的漣漪》或者其他宇宙科普類的書籍,相信在腦洞大開之際,眼前也將浮現堪比甚至超越《三體》小說中描繪的宏偉場景。
  • 海市蜃樓與平行宇宙有何關聯,時空之門真的存在?科學已有解釋
    因為神秘的海市蜃樓,在地球上很難找到其原型,所以很多人認為或許海市蜃樓與平行宇宙有所關聯,時空之門或許真的存在?真是這樣嗎?首先要解釋一點,就是平行宇宙並非是科幻作者的現象,而是科學家經過觀測到的事實以及各種宇宙理論所得出的一個結果。所以所謂平行宇宙就是指從某個宇宙中分離出來,與原有宇宙平行存在著既相似但又不同的其他宇宙。
  • 科學家再次探測到引力波 「時空漣漪」知多少
    人類第二次探測到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學界激起「千層浪」。科學家稱,這次探測進一步印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同時也是天文學的一個裡程碑。專業人士討論的火熱,那麼,關於這次引力波發現,從科普的角度,我們應該知道些啥?  「時空的漣漪」  要說發現引力波,首先要知道引力波是什麼。
  • 研究者提出南極上空慣性重力波漣漪的解釋
    在地球大氣層中,出現了巨大而神秘的漣漪,這便是所謂的「慣性重力波」(inertia-gravity wave)——由地球重力和科裡奧利力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大氣振蕩。  慣性重力波並不罕見,經常出現在地球大氣的不同區域,但通常會在幾小時內消失。不過,南極上空的慣性重力波卻令人驚奇地持久,從數年前第一次發現至今,研究人員的每一次觀測都可以發現這些漣漪。
  • 科學無法解釋的失蹤案,與多維空間有關,宇宙可能存在神秘通道
    在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可謂是十分艱辛的。從遠古時期一直進化成地球的主宰者,成為地球上存在的智慧文明。但我們的地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地球上的文明也在不斷變化,直到現在仍有很多的未解之謎困擾人類。
  • 宇宙的信使(6)宇宙初始,微小的「漣漪」...
    是什麼將我們與浩瀚的宇宙生動地聯繫在一起?毫無疑問,那就是光。璀璨的星光,絢麗的星系,展示出宇宙的奇觀。然而,那些來自星空的光,也是來自久遠時空的信使。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
  • 可以使用時空中的漣漪來檢測黑洞的「毛髮」
    但新的研究表明,時空中的漣漪(引力波),可能攜帶著這種隱藏信息的微弱低語,因為它揭示了黑洞表面細微的「毛髮」的存在。「長毛」的黑洞?無論什麼落入黑洞,無論是恆星、氣體雲和塵埃,還是你最大的敵人,黑洞都可以用三個且只有三個簡單的數字來描述:電荷、質量和自旋。這意味著如果你有兩個完全相同大小的黑洞,完全相同的電荷,並且以完全相同的速率旋轉,你將無法區分它們。這令人懷疑的原因是,所有落入這兩個黑洞的有價值的信息都發生了變化。它被摧毀了嗎?消失在視界之下?困在宇宙某個難以接近的地方?
  • 宇宙演變之謎被破解?奇特超流體可以解釋宇宙的存在
    物質雲團開始形成,並坍縮成恆星,逐漸組成星系,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宇宙物質逐漸出現。那麼,到底是什麼使宇宙脫離了它的無定形狀態呢?科學家仍不確定,但是研究人員現已找到一種新方法,可以在實驗室裡模擬可能導致早期宇宙嚴重失衡的缺陷。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1月16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科學家展示了他們可以使用超冷氦氣模擬宇宙最初的時刻,具體而言,就是重新創造宇宙大爆炸之後存在的條件。
  • 引力波研究稱宇宙中只存在已知的四個時空維度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有許多物理理論預測,宇宙中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四個維度(三個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之外,還有更多維度。如果有了這些額外維度,宇宙中一些最複雜艱深的謎團就很容易解釋了。例如,一些解釋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理論就以宇宙中存在多個「額外」維度為前提,認為這些維度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尺度過小、難以觀察而已。
  • 反物質之謎、宇宙起源、時空旅行……這些都和神秘的「宇宙弦」有關?
    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使天平向物質方向傾斜,讓現在我們能看到和觸摸到的一切都成為了存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其中的原因可能隱藏在一種時空中非常細微的漣漪中。天平是如何傾斜的?物質和反物質是相互對立的,相等但電荷相反。
  • 愛因斯坦百年前預言13億光年外的時空漣漪
    愛因斯坦1916年發表廣義相對論時,就已經預測過重力波的存在。在廣義相對論發表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空間」是恆定不變的,物質和能量存在於其中,不過愛因斯坦的理論指出,實際上空間和能量、質量間都相互有關連,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也會發生變化。
  • 從探測引力波到探測引力餘波,時空中的背景漣漪
    從探測引力波到探測引力餘波,時空中的背景漣漪 2021-01-16 1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