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波是什麼?愛因斯坦百年前預言13億光年外的時空漣漪

2021-01-20 世界未解之謎

▲雙黑洞產生重力波想像圖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7年諾貝爾獎授予維斯(Rainer Weiss)、巴爾利什(Barry Barish)和索恩(Kip Thorne),以表彰他們在重力波研究上的貢獻。維斯將獲得900萬元瑞典克朗獎金的一半,巴爾利什和索恩分享另一半。但究竟什麼是重力波呢?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維斯、巴爾利什和索恩是雷射幹涉重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的重要成員,領導LIGO進行多次實驗後,於2015年9月14日首次觀測到來自13億光年外的2個黑洞所產生的重力波,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證實重力波的存在。

愛因斯坦1916年發表廣義相對論時,就已經預測過重力波的存在。在廣義相對論發表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空間」是恆定不變的,物質和能量存在於其中,不過愛因斯坦的理論指出,實際上空間和能量、質量間都相互有關連,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也會發生變化。

「重力波」就像是時空中的漣漪,如果把時空想像成一張巨大的橡膠薄膜,有質量的物體會使這張薄膜彎曲,可以想像成在彈簧床上放一顆保齡球,質量越大,時空就會被扭曲得越厲害。

因此根據理論,地球之所以會繞著太陽轉,是因為太陽的質量非常巨大,導致其周圍的時空改變,當物體直線通過時,實際上路徑卻會彎曲,也就是「軌道」。

▼質量物體會造成其周圍的時空發生扭曲,就像是把保齡球放到彈簧床上。

假如只存在一個質量物體靜止於時空中,它所處的時空就不會發生變化,但若是有第二個質量物體加入,兩個物體之間就會相互運動,互相朝對方施加一個加速度;這個過程中會造成時空扭曲改變,進而產生「重力波」。

任何有質量或是有能量的東西都能產生重力波,就算只是兩個人彼此繞著對方跳舞,也會產生時空上的漣漪,但這種漣漪太微不足道,根本沒有辦法探測。因此,必須依靠2個質量非常大的東西進行非常快的運動,才足以產生人類能夠探測的的漣漪,例如2015年觀測到的雙黑洞。

▼雙黑洞想像圖

由於重力波會造成空間的伸長或是壓縮,因此假設有人拿一把尺測量某兩個點之間距離變化,並不能觀測出重力波,因為重力波同時也會讓量尺的刻度產生變化。但是有一種「尺」並不會被伸長或壓縮,那就是「光速」。

科學家想到,若是重力波讓某兩個點之間的距離被拉長了,光就得花更長得時間才能從A點抵達B點;反之,若兩點之間距離被壓縮,光傳遞的時間就會跟著變短。這個想法也就是LIGO實驗的出發點。

LIGO由一座2端各為4公裡長、相互垂直的「L形」隧道構成,科學家利用雷射測量隧道兩端的距離,當重力波發生時,會讓L形隧道的其中一端伸長、另一端壓縮,透過測量不同的點反射回的雷射幹涉條紋,物理學家就能非常精準的測量兩者間的距離是延伸還是壓縮。為了要能觀測出重力波,必須要能分辨出10的23次方分之1程度的長度變化,其精準度高到令人難以想像。

另一方面,由於重力波產生的影響十分細微,很容易就被隨機產生的噪音淹沒,因此必須擁有相當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才能讓科學家將實驗中得到的波形,和期望中的重力波波形相互比較,以識別出重力波。這就好比是要在一場非常吵鬧的宴會中,聽見一首輕輕哼唱的搖籃曲。

LIGO在美國西北部的華盛頓州和東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有兩處幾乎一樣的設施,若是兩處設施都觀測到同樣信號,就能肯定確實觀測到重力波。

▼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雷射幹涉重力波天文臺設施。

重力波的發現,不但是對近100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再一次證明,同時也代表人類可以用全新的角度觀察宇宙;就好比是一輩子都失聰,某天突然間恢復了聽力,將可以用全新的方式「聆聽」這個宇宙。而每次人類用全新途徑觀測宇宙時,都會發現那些未曾想像過的新事物。觀測重力波,是人類真正尋找我們過去不知道的新事物,探索物理知識的終極盡頭。

目前,科學家已經4次捕捉到重力波,除了2015年9月的首次之外,LIGO接著又分別在2015年12月和2017年1月間探測到重力波,實驗結果不僅驗證廣義相對論,同時也為雙黑洞系統的成因提供線索。

2017年8月14日,LIGO的兩臺探測儀和歐洲的一臺「處女座幹涉儀」(Virgo interferometer),幾乎同時(相差數毫秒)在3個地點捕捉到重力波,是目前最新一次重力波事件。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麻省理工物理學教授魏斯。

相關焦點

  • 13億光年外黑洞相撞!空間波動!99年前愛因斯坦預言被證實?
    愛因斯坦對重力有一個非常大的貢獻,預言了重力波的存在,重力會造成空間扭曲,所以一個有重力的物體在空間中移動的時候,就會給這個空間帶來一些波動,就像一個球在水面上運動的時候,水面就會產生波紋,這個波紋就是重力波,但根據計算,重力波是非常微弱的,即使質量再大的物體能夠形成的空間扭曲的這種波動也是很小的
  • 重力波:愛因斯坦的最後預言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時空扭曲效應,例如重力透鏡、宇宙膨脹、黑洞等等,都已經被天文觀測所證實。 在100年後的今天,美國的雷射幹涉重力波天文臺(LIGO)將舉行記者會,發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個預言–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的直接證據。 廣義相對論說,時空會被非常重的物質扭曲。
  • 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時空漣漪已經露出破綻
    ,相對論解釋了水星環繞太陽的奇怪軌道、猜測了日食中的光線偏移現象以及預言了引力紅移等,並讓物理學界一百年來一步一步地驗證。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科學家們驗證了星系的引力對光的偏折、參考系拖拽和等效原理等。然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所預言的引力波因其信號微弱,很難被測量,一百年來還一直未被證實。最近,「發現引力波」的傳言鬧得沸沸揚揚,我們暫且不論這個傳言的真假,先扒一扒引力波這貨。引力波,用一句簡單的話描述就是「時空的漣漪」。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宇宙中大質量物體的碰撞和黑洞的形成會釋放出引力波。
  • 天文學家接收到110億年前的深空信號,愛因斯坦的預言再次應驗
    廣義相對論在百年前的預言——引力波、黑洞。,其傳播速度為光速,這意味著它是在110億年前發出的,結果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那麼,廣義相對論究竟是什麼理論?為什麼110億光年外的信號又能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呢?
  • 發現一大一小雙黑洞重力波事件,將驗證廣義相對論另一預測
    自5年前科學家首度發現重力波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至今,重力波事件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不過最近LIGO最新探測到的重力波事件相當有趣,來自兩個質量相差甚大的黑洞碰撞,我們將能利用該系統來驗證廣義相對論中另一個尚未經檢驗的預測。
  • 天文學家發現:110億光年外「引力透鏡」愛因斯坦預言再次應驗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不知道關注太空的小夥伴們,是否還記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從提出後但現在有很多精確實驗已經證實了,而且近來還有天文學家接收到遠在110億光年外的深空信號,其傳播速度為光速,結果表明愛因斯坦又對了,這不禁讓人們感嘆愛因斯坦的偉大。
  • 重力波再現!衛星圖像顯示:隱藏的引力波在澳大利亞引發「漣漪」
    澳大利亞海岸上空的一張太空照片捕捉到了重力波,這張衛星照片是上周由澳大利亞氣象站點拍攝地,顯示了空氣從陸地飄向海洋的漣漪。一行行彎曲的白線浮現出來,就像被擾動的水中泛起的漣漪嗎,而這些白色的薄帶是在大氣重力波的頂部形成的雲。
  • 科學家再次探測到引力波 「時空漣漪」知多少
    人類第二次探測到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學界激起「千層浪」。科學家稱,這次探測進一步印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同時也是天文學的一個裡程碑。專業人士討論的火熱,那麼,關於這次引力波發現,從科普的角度,我們應該知道些啥?  「時空的漣漪」  要說發現引力波,首先要知道引力波是什麼。
  • 110億光年外傳來「十字」信號,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再次應驗
    ,其強大的質量扭曲了周圍時空。環狀部分是76億光年外的背景星系,它們發出的光經過前景星系團時被強烈扭曲,讓我們在地球上看到了扭曲圖像。環狀部分是背景星系,遠在103億光年之外。,距離我們5億光年。周圍的四個星點其實都是同一個物體,它是遠在110億光年外的類星體QSO 2237+0305。從地球上看來,類星體與前景星系幾乎完全重疊(間隔小於0.05角秒),所以才產生了奇特的愛因斯坦十字。在愛因斯坦十字中,作為背景光源的類星體也是愛因斯坦的預言結果。
  • 廣義相對論最後預言──重力波──終被證實
    愛因斯坦在100 年前發表的廣義相對論的所有預測,終於全部被天文觀測證實。研究人員說,他們檢測到兩個大約相等於太陽體積30倍的黑洞,在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位置碰撞後所產生的重力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時空扭曲效應,例如重力透鏡、宇宙膨脹、黑洞等等,都已經被天文觀測所證實。在100 年後的今天,美國的雷射幹涉重力波天文臺(LIGO) 將舉行記者會,發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個預言–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的直接證據。廣義相對論說,時空會被非常重的物質扭曲。
  • 愛因斯坦和相對論,人類是如何計算來自110億光年外的深空信號的
    就在剛剛發生不久的,引力波、黑洞——理論,都是出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能夠在100多年前做出精確的預測,是我們不得不佩服的,這也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不久前,天文學家也接收到來自深空的信號,據推測其質量是以光速傳播的,是來自於110億年前的信號,這恰恰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的。
  • 又見引力波 時空起漣漪
    原標題:又見引力波 時空起漣漪   圖片來自網絡   編者按:引力波,是由黑洞、中子星等碰撞產生的一種時空漣漪,宛如石頭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百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5年人類才首次探測到引力波。通過引力波,人們有可能了解宇宙早期的樣貌。此次,人類第5次探測到引力波,並首次觀測到引力波電磁對應體,這將開啟引力波天文學的新時代。
  • 50億光年外發生了黑洞合併事件,形成了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其強大的引力連光線也無法逃脫,科學家認為這種天體在宇宙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的黑洞,由於黑洞的強大引力會把範圍內的物質全部吸引過來,科學家認為黑洞之間也會相互合併成為更大的黑洞,在2017年科學家通過雷射幹涉儀捕捉到發生在50億光年外的神秘時空漣漪,認為這個遙遠的空間裡可能正在發生一場
  • 用愛因斯坦和相對論,人類是如何計算來自110億光年外的深空信號的
    不久前,天文學家也接收到來自深空的信號,據推測其質量是以光速傳播的,是來自於110億年前的信號,這恰恰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的。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不愧是最偉大的科學家。
  • 50億光年外發生了黑洞合併事件,形成了142倍太陽質量的小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其強大的引力連光線也無法逃脫,科學家認為這種天體在宇宙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的黑洞,由於黑洞的強大引力會把範圍內的物質全部吸引過來,科學家認為黑洞之間也會相互合併成為更大的黑洞,在2017年科學家通過雷射幹涉儀捕捉到發生在50億光年外的神秘時空漣漪
  • LIGO或成功偵測重力波,將進一步揭秘宇宙
    重力波也許真的已經被發現了!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重力波理論,科學家一直希望解開這個謎團。據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收到可靠證據,稱美國雷射幹擾重力波觀測站(LIGO)已成功偵測重力波。
  • 從探測引力波到探測引力餘波,時空中的背景漣漪
    從探測引力波到探測引力餘波,時空中的背景漣漪 2021-01-16 1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重磅新聞】愛因斯坦重力波研究——西澳大也參與啦!
    重力波是個啥呢?簡單來說,有質量的物體會使其周圍的時空發生扭曲,物體的質量也大,時空扭曲的也就越厲害。引力波與流體力學中的重力波很相似,當液體表面或內部液團由於密度差異離開原來位置,在重力和浮力的綜合作用下,液團會處於上下振動以達到平衡的狀態,即產生波動。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在2016年2月11日宣布: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
  • 100多年前的預言被實現,科學家研發引力波神器,專門接收引力波
    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能夠觀察到的宇宙範圍是138億光年。換句話說,宇宙從誕生之日起,到今天已經過去了138億的時間。作為地球上唯一一個人類社會文明沒有停止過的古國,中華民族有著號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但是這偉大的一萬年時間放在宇宙的長河中,也就好比我們一天時間裡的一秒鐘而已,轉瞬即逝。
  • 距地10億光年,3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在碰撞,場景十分罕見
    黑洞的概念起源於1916年,一位來自德國的天文學家在利用愛因斯坦方程式進行推算的時候,發現宇宙中存在著「視界」,他將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稱為「黑洞」,而作為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預言之一,黑洞因為無法直接在宇宙中觀測到,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對它是否真實存在持有懷疑態度,一直到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伴隨著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距地球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