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GO-Virgo重力波信號大豐收,迄今探測總數已達50個
,力求捕捉更多宇宙漣漪。最近,LIGO與Virgo公布了第三次觀測(O3a)期間檢測到的39個重力波信號,讓目前已知的重力波事件總數一舉達50個,LIGO官方也開心亮出了「重力波信號大家庭」合圖。2015年9月14日,科學家終於檢測到了人類史上第一個重力波信號,來自13億光年外2個黑洞整合產生的連鎖反應,這一成就不只更加鞏固了廣義相對論地位,也讓天文學家描述宇宙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
-
你了解重力波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大氣中的重力波。簡單來說,重力波其實是一種傳播在穩定結構大氣中的振蕩運動,受空氣重力和熱壓力共同作用產生回復力。重力波在全球氣象學、氣候學和中間層和平流層動力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是中高層大氣最重要的動力學過程之一。我們肉眼能觀察到的重力波的存在,最為明顯的就是那些像山峰一樣的漂亮雲彩。
-
LIGO宣布成功探測到重力波 廣義相對論預言獲證
年僅29歲的中大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黎冠峰是LIGO中唯一來自香港的科學家 大公報記者 林良堅攝 大公網2月12日訊(記者 劉家莉) 專門為探測重力波而建的「鐳射幹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合作組,昨晚宣布兩個探測器,成功探測到兩個黑洞在13億年前,合併時所產生的重力波,印證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發表的廣義相對論預言。
-
重力波的孿生黑洞可能誕生於一個單獨的恆星內
2015年9月14日,LIGO從兩個合併中的黑洞偵測到重力波,顯示在這張畫家的概念圖。
-
重力波能讓我們看見其他維度的存在?
由於重力很可能佔據所有存在的維度,因此它的波是一種非常有希望的方式,來偵測超過我們所知道的任何維度。德國波茨坦(Potsdam)馬克斯‧普朗克重力物理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Physics)的Gustavo Lucena Gómez說:「如果宇宙中有額外的維度,那麼重力波可以沿著任何維度走
-
新聞速遞 科學家成功探測重力波 香港中文大學黎冠峰教授參與其中
黎教授在2015年加入港中大,此前他以Rubicon 博士後獎金得獎者的身份在加州理工學院完成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專研重力波物理。從2009年開始,黎教授就參與Virgo 與LIGO的研究項目,曾獲2013年度Stefano Braccini 國際最佳重力波物理論文獎。
-
愛因斯坦「重力波」預言獲証實
美國雷射幹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的研究團隊於香港時間昨晚11時35分宣佈,他們成功透過LIGO,探測到兩個黑洞合併過程中產生的重力波,為愛因斯坦的「未完成交響曲」劃上完美句號。研究成員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教授瑪爾卡形容,今次發現猶如在太空中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有助人類探索宇宙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堪稱現代科學最重要的突破。
-
合併中的黑洞: 重力波提供宇宙如何運行的新洞悉
這個由一對合併中的黑洞所產生的擾動,被設置在華盛頓州Hanford城市和路易斯安那州Livingston城市的LIGO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所捕獲。這個事件標示出第一次偵測到重力波,以及開啟宇宙如何運行的一扇新的科學櫥窗。
-
探秘美國重力波觀測臺 詳解宇宙重力之謎(圖)
第1頁:01 第2頁:02 第3頁:03 第4頁:04 第5頁:05 第6頁:06 第7頁:07 第8頁:08 第9頁:09 第10頁:10 第11頁:11 第12頁:12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像探測無線電波和伽瑪波一樣,探測重力波將提示新一層面的宇宙
-
【重磅新聞】愛因斯坦重力波研究——西澳大也參與啦!
重力波是個啥呢?簡單來說,有質量的物體會使其周圍的時空發生扭曲,物體的質量也大,時空扭曲的也就越厲害。引力波與流體力學中的重力波很相似,當液體表面或內部液團由於密度差異離開原來位置,在重力和浮力的綜合作用下,液團會處於上下振動以達到平衡的狀態,即產生波動。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在2016年2月11日宣布: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
-
「宇宙弦」或可解釋宇宙存在之謎,能發布可被檢測的重力波
既然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後相互湮滅,為何宇宙可以存在?科學家最近意識到,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檢測宇宙弦產生的極微小重力波來解決這個謎團。我們的宇宙由物質、暗物質與暗能量構成,從原子到黑洞等所有人事物,我們所看見、摸見的全都是物質。
-
重力波:愛因斯坦的最後預言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時空扭曲效應,例如重力透鏡、宇宙膨脹、黑洞等等,都已經被天文觀測所證實。 在100年後的今天,美國的雷射幹涉重力波天文臺(LIGO)將舉行記者會,發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個預言–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的直接證據。 廣義相對論說,時空會被非常重的物質扭曲。
-
太空遙測重力波
就是在這樣的上下反覆移動並橫向傳播時就形成了重力波,也有人稱其為浮力波。導致擾動發生的有多種因素,包括地形、強對流系統、風切變等。 由於有了衛星、雷達這類可以實現時空連續覆蓋的探測技術,使直接觀測重力波發生成為可能。
-
偵測到迄今最大雙黑洞整合之重力波,融成理論上的中等質量黑洞
LIGO與Virgo重力波天文臺證實於去年9月探測到有史以來最大的雙黑洞整合事件,兩者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和85倍,並且最終融合成太陽質量142倍的黑洞,正落在中等質量黑洞範圍內。 2019年5月21日凌晨,LIGO與Virgo接收到持續約0.1秒的重力波信號GW190521,起源於70億光年以外,研究成員表示,這次信號聽起來不像我們平常認識的啁啾聲(chirp,指頻率隨時間而增加或減少的信號),反而更像「爆炸(bang)」,同時也是LIGO與Virgo目前接收過最大的信號。
-
發現一大一小雙黑洞重力波事件,將驗證廣義相對論另一預測
自5年前科學家首度發現重力波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至今,重力波事件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不過最近LIGO最新探測到的重力波事件相當有趣,來自兩個質量相差甚大的黑洞碰撞,我們將能利用該系統來驗證廣義相對論中另一個尚未經檢驗的預測。
-
重力波是什麼?愛因斯坦百年前預言13億光年外的時空漣漪
▲雙黑洞產生重力波想像圖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7年諾貝爾獎授予維斯(Rainer Weiss)、巴爾利什(Barry
-
LIGO和處女座探測器引起的出乎意料的事情
當LIGO和處女座探測器偵聽穿過地球的重力波時,自動搜索將梳理傳入的數據以尋找有趣的信號,這些搜索可以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算法可以從緊湊的二進位系統中產生的數據中挑選出特定的波形;以及更一般的突發搜索,這些搜索本質上是尋找與眾不同的東西。
-
行星大氣重力波簡介
由于波的能量能將空氣團抬升,空氣團在波峰處達到飽和狀態. 故云會在波峰處形成.衛星拍攝到的位於印度洋區域的大氣波(Atmospheric Waves)與水內波(Internal Waves)根據恢復機制,可以將大氣波分為:大氣重力波的分類
-
結合重力波數據,天文學家相信中子星有通用夸克核心
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但密度最高的恆星,其內部中子和質子緊密堆積在一起,因此恆星本體幾乎可被視為一個巨大原子核。過去科學家一直不清楚中子星內部是否坍塌成另一種更奇特的夸克物質,現在新研究通過中子星碰撞之重力波結果推論出,其內部可能擁有夸克核心(quark cores)。
-
重力波:特殊雲畫的「幕後推手」
而這種波動,我們稱之為重力波。波動改變了雲層的動態曲線,從而產生了印有重力波擺動足跡的雲層畫卷,它們有時像海浪,像沙漠,也像梯田。正如風雲四號A星這次「捕捉」到的重力波那樣,通常這種波動會在遇到上升氣流或雷暴天氣時形成。雖然看上去很神秘,但重力波在地球上幾乎無處不在,甚至火箭發射也能製造出重力波。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