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遙測重力波

2021-01-20 xuxiaofeng

靜力穩定大氣受到擾動後會產生慣性震蕩傳播,當氣塊受到擾動偏離平衡點向上移動時,會受到重力影響使其回到平衡位置,相反,當氣塊向下偏移時,又受制於浮力返回平衡點。就是在這樣的上下反覆移動並橫向傳播時就形成了重力波,也有人稱其為浮力波。導致擾動發生的有多種因素,包括地形、強對流系統、風切變等。

 

由於有了衛星、雷達這類可以實現時空連續覆蓋的探測技術,使直接觀測重力波發生成為可能。2013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做過一次大範圍重力波跟蹤監測,通過衛星看到了在大氣層中振蕩半徑達數千英裡的同心環狀重力波,且除了橫向傳播外,還會向上方傳播達數百英裡的高度,到達電離層。這樣的大範圍波動系統是在強風暴出現背景下發生的,強風暴的發生顯然孕育於更大的背景環流場。

 

觀測是NASA通過Aqua衛星上的大氣紅外探測器(AIRS)實現的,可以在大氣對流層和平流層中直接看到重力波的振蕩。2013年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摩爾市發生了EF5級強龍捲風,在形成龍捲之前12小時,通過衛星就可以捕捉到重力波,當11小時後衛星重返該處時,波動則顯著增強。

 

同時,在250英裡高度的電離層,可以通過GPS衛星觀測到向上傳播的重力波。圖像處理用綠色和黃色顯示重力波移動,如同池塘中漣漪蕩漾。這次大範圍重力波的發生由一個長生命周期的風暴而導致的,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了強龍捲。

 

重力波是一種常見的大氣運動方式,會進一步誘發多類強天氣系統的發生,關注、研究這類波動的發生和傳播會有助於改進天氣預報和對太空變化的認識。



相關焦點

  • 重力波能讓我們看見其他維度的存在?
    這可能是因為有一些重力滲漏到我們所經歷的三度太空之外的額外維度。但要偵測出額外的維度是一項挑戰。任何額外維度的存在都必須是非常的小,以避免對日常生活造成明顯的影響。由於重力很可能佔據所有存在的維度,因此它的波是一種非常有希望的方式,來偵測超過我們所知道的任何維度。
  • 愛因斯坦「重力波」預言獲証實
    美國雷射幹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的研究團隊於香港時間昨晚11時35分宣佈,他們成功透過LIGO,探測到兩個黑洞合併過程中產生的重力波,為愛因斯坦的「未完成交響曲」劃上完美句號。研究成員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教授瑪爾卡形容,今次發現猶如在太空中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有助人類探索宇宙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堪稱現代科學最重要的突破。
  • 重力波:愛因斯坦的最後預言
    這個重力的波浪,就叫做重力波。 直接探測重力波非常困難,即使極高質量的天體,其所造成的重力波波幅仍然非常小。位於路易斯安那州和華盛頓州的兩個LIGO重力波探測器,使用中學物理都會學到的簡單光幹涉原理,把兩束互相垂直的雷射各自沿著4公裡長的隧道發射,在隧道盡頭用鏡反射回起點重新結合,形成幹涉圖像。
  • 重力波的孿生黑洞可能誕生於一個單獨的恆星內
    費米太空望遠鏡在0.4秒後,偵測到伽瑪射線爆發。新的研究認為,爆發的發生是因為兩個黑洞在一個單獨巨大的恆星裡生存和死亡。2015年9月14日美國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IGO),從合併中的兩個黑洞偵測到重力波。兩個黑洞分別為太陽質量的29倍和36倍。
  • 衛星遙測的新用途
    在學習中,發現了衛星遙測的一些新型用途,頗有啟示。首先,什麼是「衛星遙測」?廣義的衛星遙測技術乃指不需要與目標物直接接觸,只需利用儀器便可獲得與分析該類資料的科學技術。狹義的則是指利用空中或太空載臺的感測器,以電磁能的操作方式,以進行地球資源的監控、製圖和探測。
  • 探秘美國重力波觀測臺 詳解宇宙重力之謎(圖)
    重力波、即起波紋的重力,是由移動的物質導致的。正如愛因斯坦1912年所預測,重力波是由太空中巨大的天體發出的,這些天體沒留下可見證據來證明其存在,如黑洞。但從某種意義上說,直接觀察重力波可以讓這些無形天體無處遁形,從而可以看到這些隱形天體。  目前觀察重力波的最前沿裝備是由美國科學基金會資助的一個項目――雷射幹涉重力波觀測臺(LIGO)。
  • 重力波再現!衛星圖像顯示:隱藏的引力波在澳大利亞引發「漣漪」
    澳大利亞海岸上空的一張太空照片捕捉到了重力波,這張衛星照片是上周由澳大利亞氣象站點拍攝地,顯示了空氣從陸地飄向海洋的漣漪。一行行彎曲的白線浮現出來,就像被擾動的水中泛起的漣漪嗎,而這些白色的薄帶是在大氣重力波的頂部形成的雲。
  • 中國據報將無法使用澳洲一太空測控站,可能會影響太空探索及在太平洋地區的遙測能力
    來源/網絡,侵聯刪編輯/吐槽君中國擴大太空探索能力之際,路透報導,瑞典空間公司(SSC)表示,
  • 你了解重力波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大氣中的重力波。簡單來說,重力波其實是一種傳播在穩定結構大氣中的振蕩運動,受空氣重力和熱壓力共同作用產生回復力。重力波在全球氣象學、氣候學和中間層和平流層動力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是中高層大氣最重要的動力學過程之一。我們肉眼能觀察到的重力波的存在,最為明顯的就是那些像山峰一樣的漂亮雲彩。
  • 行星大氣重力波簡介
    分層的海水除了會在水面上形成表面波外,還會形成內波,即在水的內部傳播的重力波.行星大氣重力波指的是在重力作用下產生的一種波動,其產生與垂直運動聯繫在一起.,然後隨著背景風的運動慢慢消失.大氣重力波對高層大氣的影響大氣重力波可以攜帶能量和動量.
  • 「好奇號」火星車首次拍到火星重力波狀雲層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雖然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通常聚焦觀測火星表面,但有時也會朝向上方觀測火星雲層。
  • 重力波:特殊雲畫的「幕後推手」
    而這種波動,我們稱之為重力波。波動改變了雲層的動態曲線,從而產生了印有重力波擺動足跡的雲層畫卷,它們有時像海浪,像沙漠,也像梯田。正如風雲四號A星這次「捕捉」到的重力波那樣,通常這種波動會在遇到上升氣流或雷暴天氣時形成。雖然看上去很神秘,但重力波在地球上幾乎無處不在,甚至火箭發射也能製造出重力波。10月21日。
  • 神秘「重力波」橫掃澳洲西北部
    出現在澳大利亞西北部上空的重力波10月21日,在日本地球同步氣象衛星「向日葵8號(Himawari-8)」拍攝的圖像中,神秘的「重力波」正在橫掃澳大利亞的西北部。這些「重力波」是冷暖空氣交匯的產物。由於冷空氣密度大,暖空氣密度小,兩者交匯後,大氣就會失衡。大氣一旦失衡,重力就會把空氣往下拉,而空氣的浮力會把自己往上頂。假如大氣中存在足量的水汽,那麼它們就會在振蕩的空氣波波峰處凝結,並在波谷處消散,形成一圈圈白色的條紋狀薄雲。
  • 發現一大一小雙黑洞重力波事件,將驗證廣義相對論另一預測
    自5年前科學家首度發現重力波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至今,重力波事件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不過最近LIGO最新探測到的重力波事件相當有趣,來自兩個質量相差甚大的黑洞碰撞,我們將能利用該系統來驗證廣義相對論中另一個尚未經檢驗的預測。
  • 「宇宙弦」或可解釋宇宙存在之謎,能發布可被檢測的重力波
    接著團隊成員意識到,宇宙弦很可能會在時空產生非常小的波動,也就是重力波,只要能檢測到這些重力波,我們就能驗證理論是否正確。超新星爆炸、兩顆大質量恆星互相繞轉、雙黑洞/雙中子星併合等現象都會產生重力波,由宇宙弦引起的重力波強度雖然比上述都還要小,但團隊的模擬結果顯示,宇宙弦所產生之重力波強度已足以被擬議建設的觀測臺檢測,包括雷射幹涉太空天線(LISA)、分赫茲幹涉引力波天文臺(DECIGO)等。
  • GRL: 用機器學習模擬重力波
    在發表於GRL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神經網絡來更好地定義地形重力波的分布和特徵建模所需的參數。重力波會因大氣的擾動而向外產生漣漪,就像將一顆石頭扔進平靜的池塘後所形成的漣漪。研究人員了解到,這些波會在不同的大氣 層之間移動動量,在全球大氣環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
  • 風雲衛星監測到大氣重力波
    10月21日,在風雲四號A星拍攝的圖像中 神秘的「重力波」橫掃印度洋 風雲四號A星真彩色監測動畫
  • LIGO或成功偵測重力波,將進一步揭秘宇宙
    重力波也許真的已經被發現了! 據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收到可靠證據,稱美國雷射幹擾重力波觀測站(LIGO)已成功偵測重力波。LIGO研究團隊正收集數據撰寫報告,若傳聞屬實,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一項預測將得以證實,讓人類進一步揭開宇宙奧秘。
  • 遙測信遙測信號正常號正常!!
    遙測信遙測信號正常號正常!!)   ——太原衛—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星發射中心執行「天宮二號」任務掠影      9月15日,我國傳統中秋佳節。
  • 【重磅新聞】愛因斯坦重力波研究——西澳大也參與啦!
    重力波是個啥呢?簡單來說,有質量的物體會使其周圍的時空發生扭曲,物體的質量也大,時空扭曲的也就越厲害。引力波與流體力學中的重力波很相似,當液體表面或內部液團由於密度差異離開原來位置,在重力和浮力的綜合作用下,液團會處於上下振動以達到平衡的狀態,即產生波動。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在2016年2月11日宣布: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