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信使(6)宇宙初始,微小的「漣漪」...

2020-08-28 E聞天下

是什麼將我們與浩瀚的宇宙生動地聯繫在一起?

毫無疑問,那就是光。

璀璨的星光,絢麗的星系,展示出宇宙的奇觀。

然而,那些來自星空的光,也是來自久遠時空的信使。

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

藉由著它們,我們就能追溯宇宙的全部歷史,探尋萬物的起源,並最終看到 光如何賦予了我們生命...

上一篇《》

...

這原初之光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或CMB。

它充滿了整個宇宙。

每時每刻,來自時間初始的光像不停息的洪流,傾瀉在地球表面。

如果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它,那麼天空就會被這種原始之光照亮,無論白天還是黑夜。

這些波已經向我們傳播了超過130億年。它們就是信使,攜帶著關於宇宙起源的信息...

WMAP 的衛星拍攝的照片

2001年,一顆名為 WMAP 的衛星拍攝了我們整個天空的照片,以捕捉這種古老的光。

這幅圖像揭示了整個宇宙的藍圖是在大爆炸後瞬間形成的。

這是科學史上拍攝過的最重要的天空圖像之一。

它沒有螺旋星系或星雲的美,但對於科學家和宇宙學家而言,它是拍攝過的最美的照片,因為它包含了大量關於我們宇宙最早期歷史的信息。

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第一次被探測到的時候,似乎宇宙在各個方向上都是完全一樣的。

但 WMAP 衛星拍攝的這張照片向我們顯示,早期宇宙遠非均勻一致。

一些區域比其他區域更密集,而正是這些不均勻的「漣漪」,在宇宙中播下了所有結構的種子。

而對那些漣漪的解釋絕對令人興奮,因為據推測,它們起源於宇宙起始後的第一瞬間(一萬億億億億分之一秒),那時整個可觀測宇宙小於一顆沙粒的數十億分之一,被稱為量子漲落(quantum fluctuations)的小波動導致了宇宙的密度差異。

天體雛形

隨著宇宙的持續膨脹,那些密集的區域變得越來越密集,它們萌生出宇宙中第一批恆星和第一批星系。

早期的宇宙是一個熱的,幾乎均勻一致的,物質和輻射的海洋。

隨著宇宙的膨脹,稍微密集的區域變得越來越密集。

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第一批結構雛形。

久而久之,這些結構越聚越大,終於它們坍塌於自身的引力作用。

崩塌引發了氫聚變,釋放出大量能量。

宇宙大爆炸2億年後,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爆炸了。


黑暗被驅除,宇宙開始充滿星光。

行星形成並進入圍繞恆星的軌道,而這些年輕的太陽系則環繞星系運行。

這一切存在的唯一原因,都緣於那些微小的密度波動出現,而那時的宇宙比一顆沙粒還小。

沒有它們,就不會有行星或恆星,也不會有星系。我們的宇宙就會看起來在各個方向都是一樣的。

生命之光

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一代又一代的恆星誕生和消亡。

在這一切開始後的90億年,在銀河系的英仙座旋臂(Persius arm)的獵戶分支(Orion spur)的一個不起眼處,一顆恆星誕生了,我們稱之為太陽,它的光芒照亮了我們初始的太陽系。

因此,照耀著地球的陽光,最終源於宇宙誕生最初時刻出現的微小漣漪。

通過捕捉來自天空的光線,我們能夠講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故事,值得反思這是多麼非凡的事。

微不足道的我們,忙忙碌碌於一個星系邊緣的行星表面,竟然已經能夠理解浩瀚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之謎。

但是這個故事還有一個轉折,因為利用光的能力,捕捉光並利用它來了解我們的世界,可能在地球上複雜生命的出現中起了關鍵作用...


待續...


參考:

WONDERS OF THE UNIVERSE 等

相關焦點

  • 宇宙的信使(5)「大爆炸理論」與「原初之光」
    是什麼將我們與浩瀚的宇宙生動地聯繫在一起?毫無疑問,那就是光。璀璨的星光,絢麗的星系,展示出宇宙的奇觀。然而,那些來自星空的光,也是來自久遠時空的信使。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
  • 宇宙的信使(4)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發現:宇宙在膨脹...
    是什麼將我們與浩瀚的宇宙生動地聯繫在一起?毫無疑問,那就是光。璀璨的星光,絢麗的星系,展示出宇宙的奇觀。然而,那些來自星空的光,也是來自久遠時空的信使。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
  • 宇宙的信使(1)來自久遠時空 星光中的密碼
    是什麼將我們與浩瀚的宇宙生動地聯繫在一起?毫無疑問,那就是光。璀璨的星光,絢麗的星系,展示出宇宙的奇觀。然而,那些來自星空的光,也是來自久遠時空的信使。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
  • 小樓說宇宙(1)宇宙的誕生
    大約在幾百億年前,宇宙誕生前,我們現在所在宇宙的空間是一片寂靜和穩定,由於沒有物質能量的相對移動,所以時間也不存在。隨著奇點爆炸的出現(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奇點,目前眾說紛紜,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時空在大爆炸中受到了劇烈震蕩,高溫下形成了原始宇宙湯,瞬間的幾秒內,時空扭曲褶皺,大量無序布朗運動在奇點附近出現。
  • 宇宙的信使(2)我們看到的太陽是8分鐘之前的...
    是什麼將我們與浩瀚的宇宙生動地聯繫在一起?毫無疑問,那就是光。璀璨的星光,絢麗的星系,展示出宇宙的奇觀。然而,那些來自星空的光,也是來自久遠時空的信使。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
  • 時空的漣漪可以解釋宇宙的神秘存在
    這項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新研究表明,這種解釋背後的時空波動很小。「顯然,我們的宇宙並非如此。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存在一些非常奇怪的基本粒子,稱為中微子,它們不帶電荷,但可以像物質或反物質那樣發生反應。研究人員傾向於認為,宇宙在大爆炸之後將冷卻約一百萬年,並且將經歷相變(從一種物理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物理狀態),從而促使中微子分解產生比反物質更多的物質。
  • 宇宙的信使(7)從5億年前的古老生物,感受宇宙之奇妙...
    是什麼將我們與浩瀚的宇宙生動地聯繫在一起?毫無疑問,那就是光。璀璨的星光,絢麗的星系,展示出宇宙的奇觀。然而,那些來自星空的光,也是來自久遠時空的信使。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
  • 宇宙的信使(3)250萬年前發出的光,把我們同人類進化史聯繫起來
    是什麼將我們與浩瀚的宇宙生動地聯繫在一起?毫無疑問,那就是光。璀璨的星光,絢麗的星系,展示出宇宙的奇觀。然而,那些來自星空的光,也是來自久遠時空的信使。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
  • 多信使天文學:幫科學家由表及裡「看透」宇宙
    來源:科技日報天文詞典12月4日,國外科學家公布了丹尼爾·井上太陽望遠鏡(DKIST)拍攝的第一張太陽黑子照片,太陽的細節正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一點點被揭開。美麗的星空始終吸引著人類。從肉眼觀測到發射深空探測器,人類探測星空的手段在過去幾百年中發生了波瀾壯闊的變化。
  • 多信使天文學: 幫科學家由表及裡「看透」宇宙
    天文詞典  12月4日,國外科學家公布了丹尼爾·井上太陽望遠鏡(DKIST)拍攝的第一張太陽黑子照片,太陽的細節正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一點點被揭開。  美麗的星空始終吸引著人類。從肉眼觀測到發射深空探測器,人類探測星空的手段在過去幾百年中發生了波瀾壯闊的變化。
  • 塑造宇宙的力量(6) 宇宙中最兇險的地方
    根本原因在於 -重力(引力)並不是像巨大的磁鐵那樣將我們拉向地球中心的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引力根本就不算是一種力。但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理論還能夠預測它自身的終止,因為它預測存在一種天體,極端緻密,無比強大,它們能極大地扭曲、拉伸和彎曲時空結構,以至於能夠停止時間,吞噬光線,能夠撕碎宇宙中所有其他的奇觀。S星(S star)自從人類文明伊始,我們一直在仰望星空,追蹤著眾星的運行軌跡。
  • 科普|多信使天文學:幫科學家由表及裡「看透」宇宙
    太陽黑子照片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太陽天文臺官網2020年12月4日,國外科學家公布了丹尼爾·井上太陽望遠鏡(DKIST)拍攝的第一張太陽黑子照片,太陽的細節正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一點點被揭開。美麗的星空始終吸引著人類。從肉眼觀測到發射深空探測器,人類探測星空的手段在過去幾百年中發生了波瀾壯闊的變化。
  • 宇宙最原始漣漪怎麼篩選?
    當地時間12月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闡述了一種新方法,能夠從引力波數據中梳理出「原始漣漪」的微弱信號。原始引力波的模式和性質可用於揭示早期宇宙的線索(例如驅動暴漲的條件)。
  • 奧陌陌——第一個宇宙信使
    2017年10月19日,位於夏威夷的全景觀測望遠鏡和泛恆星系統1號,宣布觀測到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造訪太陽系的星際物體,命名為2017U1,也就是日後的Oumuamu(奧陌陌)。不過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科學家們為了解決它是彗星還是小行星的問題,爭論不休。
  • 時空「漣漪」中暗藏的的宇宙奧秘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或許能夠幫助我們解答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更多?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也就可以解釋原子、黑洞等宇宙一切存在的原因了。數十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之後不久便開始了暴脹,同時將能量轉化為物質。物理學家認為,暴脹最初產生的物質和反物質的量是相同的,且在相互碰撞時湮滅。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1)旋轉宇宙眾多宇宙觀測證據
    包括2003年2月11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簡稱WMAP)巡天一年的觀測結果。美國方面的專家給出分析結果,即,(1)宇宙的形狀像一板片,空間在兩個維伸展到無限遠而第三維僅寬200億光年;(2)宇宙形狀似一麵包圈以及(3)一個旋轉的宇宙,其轉軸便是優先的方向。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6)行星大氣——水星和金星
    美國信使號水星探測器是1975年以來美國宇航局首次「專訪」的水星探測器,它發射於2004年8月3日,經過6年半時間,長達79億公裡的旅程,至2011年進入水星的軌道。眾所周知,金星的自轉是逆方向自轉的,在本旋轉宇宙模型理論中,金星最初的自轉是順方向自轉(與其他大行星一樣,逆時針方向自轉),但是,在其演化過程中,後來宇宙物質或者一個小天體從金星運動方向(沒有進入太陽系時)的內側撞擊金星,使金星的自轉方向逆轉(改為順時針方向自轉),在逆轉的過程中,順方向的巖漿和後來逆方向的巖漿激烈碰撞,由此,金星本來「和諧」的巖漿旋轉方向被打亂,這就使得金星冷卻的巖石地殼極其不穩定
  • 時空漣漪助力宇宙學研究
    我們的宇宙理論有些不足之處。一些科學家認為罪魁禍首可能是引力,這種時空結構中的細微漣漪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缺失的部分。一篇由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共同撰寫的新論文闡述了這一原理。該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物理學評論D》上(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論文),該方法依據的是引力波的引力透鏡效應(gravitational wave lensing)--引力波經過超大質量黑洞或大型星系時其軌跡被偏折的現象。
  • 宇宙初始演化的奧秘
    宇宙大爆炸發生後是如何演化的?在138.2億年前,一個物質、時間、空間都捲曲成一個點,我們稱之為宇宙奇點。在某一個時間,宇宙奇點發生了大爆炸,我們的宇宙便開始進行了一個從極致熱到冷的演化過程。宇宙大爆炸初始演化的過程在大爆炸開始的一瞬間,宇宙就從一個普朗克時間達到了一個普朗克溫度。也就是宇宙在10的—43次方秒內溫度達到了10的32次方開爾文。
  • 時空是彎曲的(下)(宇宙系列之三)
    直到2014年3月,美國天文學家們宣布探測到了原初引力波,是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痕跡。這項發現被認為是一項科學界的重要裡程碑。這是時空的漣漪,宇宙大爆炸的回聲。它將幫助天文學家們理解宇宙如何誕生,如何演化出星系、恆星、星雲,以及構成我們已知宇宙的幾乎空無一物的廣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