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是彎曲的(下)(宇宙系列之三)

2020-09-03 世間的智慧



1919年,愛丁頓率領探險隊遠赴西非,觀測日全食,觀測值與理論值相當吻合,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著名實驗證據。

故愛因斯坦認為,引力實質上不是一種力,而是空間彎曲產生的幾何效應,這是引力的本質,所以廣義相對論又被稱為關於引力本質的理論。

天體若運動發生變化,周圍空間的彎曲將會變化,從中心開始傳遞出去,好像空間起了波瀾一樣,這種傳播稱為引力波,它的傳播速度也為光速。

自從愛因斯坦預測引力波以來,人們一直致力於通過實驗捕捉來自宇宙空間的引力波。直到2014年3月,美國天文學家們宣布探測到了原初引力波,是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痕跡。這項發現被認為是一項科學界的重要裡程碑。

這是時空的漣漪,宇宙大爆炸的回聲。



它將幫助天文學家們理解宇宙如何誕生,如何演化出星系、恆星、星雲,以及構成我們已知宇宙的幾乎空無一物的廣袤空間。

空間如同一張網,天體質量越大,彎曲越厲害,凹陷也越深。假若天體質量非常大,但體積很小,那麼它壓出來的不再是一個凹陷的坑,而是一個深深的洞。

任何洞內的東西要想出來,需要達到能逃脫的最低速度,稱為逃逸速度。如地球的逃逸速度是11.2千米/秒。

洞越來越深,則逃逸的速度越來越大。我們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那麼是否存在很深的洞,逃逸速度大過光速,以致光都不能從洞中逃出呢?



物理學家史瓦西,通過研究愛因斯坦場方程,發現任何天體都存在這樣一個半徑臨界值,如果小於此半徑,則形成的洞,光線也無法逃脫。這就是著名的史瓦西半徑。形成的洞,稱為黑洞。

太陽的史瓦西半徑是三千米,太陽壓縮到三千米半徑,則形成黑洞。地球的史瓦西半徑是九毫米。任何物體,只要有質量,壓縮到史瓦西半徑之內,都會成為一個黑洞。

以人類現在的技術水平,還遠不可能壓縮天體,製造出黑洞。那麼天體能否自身形成黑洞呢?

天文學家錢德拉塞卡曾計算出,大質量的恆星,在燃料耗盡時,將不能抵抗自身的引力,而坍縮為黑洞。大質量,是約為太陽質量的1.4倍,這質量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恆星坍縮為黑洞時,體積收縮為零,密度無窮大。



黑洞,宇宙中的一個怪物,剛開始提出時,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如愛因斯坦至死也不承認黑洞的存在,認為一定存在某種物理機制,阻止恆星坍縮成黑洞。

現在大多數天體物理學家,都相信宇宙中存在黑洞,而且數量還不少。如認為我們銀河系中心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黑洞,如同巨獸的大嘴,在吞噬著萬物。銀河系中心的超大黑洞,會不會吞掉我們的太陽系呢?

無須擔心,黑洞的吸收範圍是有限的,它是有邊界的。其邊界稱為事件視界,即視野所達的邊界。它是由剛好不能從黑洞逃逸,而只在邊緣上永遠盤旋的光徑路線形成。

如果我們乘坐飛船,不小心越過事件視界,則被吸入其內,無法逃離了。強大的力場,會把我們撕裂粉碎。



詩人但丁針對地獄入口所說的話,恰到好處地用於事件視界:從這兒進去的人必須拋棄一切希望。

黑洞在給人帶來絕望的同時,也給人帶來一點希望。

在狹義相對論中,時間是不能倒流的,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但在廣義相對論中,時間旅行具有了可能性。

黑洞的時空是不平坦的,若兩個黑洞尾尾相連,將產生一個狹窄通道,它將連接兩片不同的時空。

20世紀30年代,愛因斯坦和羅森寫了一篇論文,研究一種他們稱為「橋」的東西,即愛因斯坦-羅森橋,惠勒把它形象的稱作蟲洞

當然,若蟲洞的兩頭是黑洞,那就沒意義了。從這個洞掉進去,從另個洞卻無法出來。

不過,廣義相對論在預測黑洞的同時,還預測了白洞的存在。若黑洞是吞噬萬物,那麼白洞是噴射萬物,任何物質都不能在白洞內停留,一定會噴向洞外。



故蟲洞一頭是黑洞,另一頭是白洞,倒有可能穿越。不過你從黑洞這頭掉進去,從白洞那頭吐出來,也只不過是以粒子輻射的形式。

這兩種類型的蟲洞穿越,都是不能的。科學家還研究了其它類型的蟲洞,只不過也是猜測而已。

宇宙是奇妙的,它的奇妙將超出我們的想像。如黑洞的內部是什麼?

一顆能形成黑洞的恆星,當它坍縮時,分子破裂、原子破裂、原子核破裂……,如果再繼續坍縮下去,質子、中子也被壓碎。那麼,坍縮到哪一步為止呢?最後是否坍縮成一個單一的點呢,即通常所說的無限密集的奇點

然而也有科學家懷疑,奇點是非常密集,而非無限密集。或者說,奇點可能是物質的最小結構。

物質真有最小的結構嗎?真存在最小的粒子嗎?

相關焦點

  • 時空是彎曲的(上)(宇宙系列之三)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這是李白的著名詩句,形象地表達了空間與時間是絕對的。狹義相對論認為,時間與空間不是絕對的,而是與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它顛覆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是一項劃時代的成就。
  • 高維時空的演繹(28)太極的宇宙演化與奧秘(下)
    高維時空的演繹(28)太極的宇宙演化與奧秘(下)天 雲圖片來自於網絡基本粒子的物質場的維度延伸,相對論的推動時空結合,時間在延緩,量尺在縮短,時空在轉換。在物質場的存在下,形成彎曲時空,光子能量得以凝聚為質量和粒子,構成六維的粒子,激發出六維拓撲空間的物理效應。六維實體空間向著七維的擴展,形成開放性的結構系統,展示整體有序的功能。系統具有相符耦合的穩定結構,以整體的功能的方式施加能量影響。
  • 高維時空的演繹(13)探索宇宙
    高維時空的演繹(13)探索宇宙 (天雲) 近代科學迅猛發展,從標準物理模型的61種基本粒子的組成、量子態的波粒特性的形成、引力場與量子力學的結合,到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平行宇宙、黑洞的原理,再到暗物質、
  • 高維時空的演繹(16):宇宙高維的存在
    高維時空的演繹(16):宇宙高維的存在 天 雲 圖片來自於網絡當他到了三維世界中,他發現生活在三維世界中的人們擁有近乎神的力量,因為他們能在不打破二維中的保險箱的情況下從其中把東西(通過三維空間中的移動)取出,能看到二維世界中所有的東西,甚至能站在離二維世界幾英寸的地方來保持「隱形」。於是,他開始思考維度的問題了。不僅推出了N維的時空,還繼續推出N維與 N + 1 維之間會有什麼樣的關係?
  • 宇宙從何而來(下)(宇宙系列之一)
    如救護車趨近我們時,音調越來越高(對應波長變短,頻率增高);當遠離我們而去時,音調逐漸變低。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星體和星系,最終形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的所有元素是在大爆炸的高溫下合成的。如質子和電子合成氫,氫合成氦等。計算出宇宙物質大約由75%的氫、25%的氦和微量其它元素構成。這一結果與觀測數據基本相符,是大爆炸理論的一個重要證據。
  • 高維時空的演繹(29)宇宙中超光速的存在
    高維時空的演繹(29)宇宙中超光速的存在 天 雲 現代物理學所涉及的時空都是以光速為極限的低維物理時空。(而量子力學的量子場是將一個量子整體當做一個波動的場了,與這裡提出的量子內部還要發出信息能量波的物質場內涵不同。) 一個物質場具有場的強度,沿著半徑方向逐步減小。向著四周所有方向發射帶有方向性的信息能量,稱之為矢量。所以,這個物質場,又可以稱之為物質矢量場,簡稱為矢量場。
  • 我對宇宙的認識(五)
    餘道純(原創) 在有質量的宇宙時空中,因為質量的存在形式是運動,只要有運動的質量,那麼這個有質量的時空就有能量。所以你在這個有質能的宇宙時空中就無法找到絕對零度。也可能你在沒有質能的空間裡可以找到,但是你一進去就有了質能,雖然你找到與絕對零度的差要多麼小就有多麼小,可是絕對零度你永遠也找不到。絕對零度意味著質量停止運動,可是沒有不運動的質量。
  • 宇宙時空模型(民科)
    相同之處是它們的質量是相同的,不同之處是它們作為一個粒子的運動方向是不同的,所以能量大小相同,方向不同。零突然誕生出大量的1,這些1是一對一對的,也就是說對於每個1,都有一個和它運動方向相反的1。用數學圖形來表示,就是沿著起點畫無數條直線,每一條直線上都對應著兩個1,它們和起點的距離相同,運動方向相反。所以宇宙起源於無,它的總能量一直還是零。如果質量也有方向的話,那總質量也一直為零。
  • 高維時空的演繹(23)宇宙的分形結構
    高維時空的演繹(23)高維的分形結構 天 雲 人們發現在大自然中存在著自相似特性,而提出了分形理論。比如人們發現的太陽系的彎曲時空中行星圍繞太陽轉動的形態,與沿著物理分維中的微觀的原子核的彎曲時空中的電子與原子核的轉動存在著相似的分形結構。只是由於電子的波動頻率、速度超出了人們的儀器的觀察範疇和局限,因而只能用疊加態的波函數來描述電子的存在。人化的局限反而將簡單的事物複雜化了。
  • 高維時空的演繹(24)宇宙的能量
    高維時空的演繹(24)宇宙的能量 天雲 圖片來自於網絡一、於是,總能量一般說來已不再是動能與勢能之和,而是靜止能量(質量)、動能、勢能三者的總量了。(相對論的質能轉換公式E=MC^2)。 2、低維物理時空中的信息能量內涵 人們所涉及的物理和能量傳遞轉換過程,都是在在等於或者小於光速的能量傳遞,在一個相對低維的時空範疇中進行著。
  •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天雲 高維的宇宙,全息智慧。宇宙的全息,從高維向著低維貫穿。低維的時空,由於其信息能量的傳遞速度低於光速、低於相對高維時空的傳遞速度,而且波動頻率也低,所以,難以影響高維時空,也看不見高維時空的存在,而只能在自己所在的相對低維的時空中演繹發展。
  • 高維時空的演繹(22)高維的波動
    高維時空的演繹(22)高維的波動 天雲 依據現代人類從物理、數學對於時空維度的普遍內涵和定義內容,可以將現代科學、哲學、生命在進行充分的融合中,發掘出時空維度的不斷演繹、深化,從而演繹出從物理六維時空、系統時空、基因時空、思想時空、心性時空的不斷發展的相對高級的時空維度的內涵,並達到了科學與精神範疇相統一的人本主義的整體趨向
  • 高維時空的演繹(37)時間的奧秘1
    就是指國際原子時在取樣時間內的不穩定性時域下的時間穩定度測量——被測時鐘和參考時鐘的輸出信號(例如秒)分別進入時間間隔計數器。參考時鐘的秒脈衝信號為開門信號被測時鐘的秒脈衝信號為關門信號。然後由時間間隔計數器計算被測時鐘秒脈衝到達預設波陣面高度的時刻。
  • 小樓說宇宙(1)宇宙的誕生
    大約在幾百億年前,宇宙誕生前,我們現在所在宇宙的空間是一片寂靜和穩定,由於沒有物質能量的相對移動,所以時間也不存在。隨著奇點爆炸的出現(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奇點,目前眾說紛紜,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時空在大爆炸中受到了劇烈震蕩,高溫下形成了原始宇宙湯,瞬間的幾秒內,時空扭曲褶皺,大量無序布朗運動在奇點附近出現。
  • 高維時空的演繹(七)能量的奧秘
    高維時空的演繹(七)能量的奧秘(天雲)於是,總能量一般說來已不再是動能與勢能之和,而是靜止能量(質量)、動能、勢能三者的總量了。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場導致的彎曲時空,將會產生時間延緩效應和量尺縮短效應。於是,能量在這樣的物質場中,會塌縮、凝聚而形成質量。而在核爆炸中,人們通過鈾的裂變打破原來的時空結構,發生時空轉換,於是,原來時空的能量便被釋放到表面時空中來了,人們便感受到了部分質量變成能量的強度的威力。於是,現在可以將物理質量看作是對於其時空場和時空彎曲所凝聚的能量多少的度量了。
  • 高維時空的演繹(八)信息的奧秘
    高維時空的演繹(八)信息的奧秘 (天雲) 一、信息的表現形式在現代科學和現代生活中,人們已經充分認識了信息的意義,認識到了信息的傳播、複製、儲存、轉換、影響等許多特點和內容,這個時代甚至於被稱為信息的時代。但是,人們對信息的本質始終未能有統一而深刻的認識。目前學術界對信息的定義有上百種之多。
  • 塑造宇宙的力量(5)不存在的行星 與 水星軌道
    上圖中左下角的黑色圓點 即是水星(Mercury),背景是巨大的太陽。幾千年來,我們一直驚奇於這顆匆匆掠過太陽的行星。但在150年前,天文學家注意到水星軌道的奇怪之處。水星的軌道相當複雜。至少它不是一個完美的圓,而是一個拉長的橢圓。它距離太陽最近處大約4600萬公裡,然後又遠至將近7000萬公裡。
  • 塑造宇宙的力量(6) 宇宙中最兇險的地方
    但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理論還能夠預測它自身的終止,因為它預測存在一種天體,極端緻密,無比強大,它們能極大地扭曲、拉伸和彎曲時空結構,以至於能夠停止時間,吞噬光線,能夠撕碎宇宙中所有其他的奇觀。S星(S star)自從人類文明伊始,我們一直在仰望星空,追蹤著眾星的運行軌跡。
  • 高維時空的演繹(34)宇宙的「空」「無」狀態
    高維時空的演繹(34)宇宙的「空」「無」 (天雲)當他到了三維世界中,他發現生活在三維世界中的人們擁有近乎神的力量,因為他們能在不打破二維中的保險箱的情況下從其中把東西(通過三維空間中的移動)取出,能看到二維世界中所有的東西,甚至能站在離二維世界幾英寸的地方來保持「隱形」。所以,相對高維時空的能量可以在低維時空的真空中暢通無阻。
  • 我對宇宙的認識(二)
    餘道純(原創) 宇宙中充滿著物質和能量,聚集的就是星球、星系,沒有聚集的粒子在宇宙中漫遊著。小質量的星球繞大質量的星球旋轉,小星系繞大星系旋轉,大星系繞星系團旋轉,若干星系團又受到黑洞的制約而旋轉。宇宙就是這樣不斷地運動著、變化著,宏觀運動著、變化著,微觀也運動著、變化著。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