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原始漣漪怎麼篩選?

2020-12-11 科技工作者

圖片來自pixabay.com

在宇宙大爆炸後的瞬間,第一道引力波爆發了。這些最早的時空結構波被膨脹過程迅速放大,推動宇宙爆炸性膨脹。大約138億年前誕生的原始引力波至今仍在宇宙中迴響,但它們被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等事件產生的引力波淹沒了,難以被現有設備檢出。

當地時間12月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闡述了一種新方法,能夠從引力波數據中梳理出「原始漣漪」的微弱信號。

原始引力波的模式和性質可用於揭示早期宇宙的線索(例如驅動暴漲的條件)。MIT天體物理學與空間研究所研究生Sylvia Biscoveanu說:「原始引力波能夠告訴我們早期宇宙的進程。」研究人員對原始引力波的探索,主要聚焦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CMB被認為是宇宙大爆炸後遺留下來的輻射,現在,這種輻射以能量的形式滲透到宇宙之中。

科學家們堅信,原始引力波擴散後會在CMB上留下「B模式」印記(一種微妙的極化模式)。然而,數年來,B模式尋蹤研究毫無進展,因此一些科學家希望從引力波數據中發掘原始漣漪的線索。

一般的觀點是,通過去除「天體物理前景」(astrophysical foreground,來自黑洞碰撞、中子星和超新星爆炸等天體物理源的引力波信號),有可能發現包含原始引力波的更微弱的非天體物理學信號。但是,天體物理前景包含的較弱信號很難識別。

為了更好的描述天體物理學前景,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模型。藉助該模型,研究人員創建了引力波模式的模擬數據,他們希望描述隱藏在模擬數據中的所有天體物理信號。

新方法的優勢在於,它能夠量化每種模式的不確定性,進而幫助研究人員在測量原始背景時避免偏差。一旦研究人員從引力波數據中識別出了不同的、非隨機模式,他們就會得到更多隨機原始引力波信號和每個探測器特有的儀器噪音。

研究人員認為,原始引力波是一種擴散的、瀰漫在宇宙中的持續「嗡嗡聲」。他們假設,對任意兩個探測器而言,引力波都應該是相同且相關的。相比之下,檢測器接收的其餘隨機噪音應該是儀器特有的。通過比較兩個探測器的數據,研究人員可以得出原始背景的參數。

在新方法測試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模擬了400秒的引力波數據,然後用代表天體物理源的波模式(如黑洞合併)來分散這些數據。他們還在數據中注入了類似於原始引力波的持續信號。接著,研究人員將數據分割成四秒片段,並用他們設計的方法進行測試。

經過多次模擬分析,在不同的初始條件下,研究人員成功提取出了被「埋藏」起來的原始背景。

Biscoveanu說:「在新方法下得到的背景信號不會被剩餘的前景所『汙染』。當更靈敏的新一代探測器問世後,新方法可以用於交叉關聯、分析來自不同探測器的數據,以篩選原始信號。由此,科學家們將獲得追溯宇宙早期情況的有用線索。」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物理評論快報》

期刊編號:0031-9007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2/201209170635.htm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138億年前宇宙最原始的漣漪,怎樣才能檢測到?
    這些最早的時空結構波被膨脹過程迅速放大,推動宇宙爆炸性膨脹。大約138億年前誕生的原始引力波至今仍在宇宙中迴響,但它們被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等事件產生的引力波淹沒了,難以被現有設備檢出。當地時間12月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闡述了一種新方法,能夠從引力波數據中梳理出「原始漣漪」的微弱信號。原始引力波的模式和性質可用於揭示早期宇宙的線索(例如驅動暴漲的條件)。
  • 宇宙的信使(6)宇宙初始,微小的「漣漪」...
    如果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它,那麼天空就會被這種原始之光照亮,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這些波已經向我們傳播了超過130億年。它們就是信使,攜帶著關於宇宙起源的信息...WMAP 的衛星拍攝的照片2001年,一顆名為 WMAP 的衛星拍攝了我們整個天空的照片,以捕捉這種古老的光。
  • 時空的漣漪可以解釋宇宙的神秘存在
    一項研究有助於解釋宇宙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更多? 這個答案可以反過來解釋為什麼從原子到黑洞,一切物質都存在。大爆炸發生後不久,宇宙膨脹使我們的宇宙呈指數級擴張,並將能量轉化成了物質。宇宙膨脹會將小型宇宙擴展到宏觀範圍,並將宇宙能量轉化為物質。
  • 【科學美圖】目睹時空漣漪
    3月17日宣布,美國科學家通過BICEP望遠鏡觀測到了宇宙誕生後留下的原始引力波,這是目前為止有關宇宙暴脹理論的首個直接證據,由此也引發了新一波對於宇宙和天文學新的關注。果殼編輯搜集最新一周天文美圖,帶領大家一起領略時空漣漪。
  • 時空「漣漪」中暗藏的的宇宙奧秘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或許能夠幫助我們解答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更多?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也就可以解釋原子、黑洞等宇宙一切存在的原因了。數十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之後不久便開始了暴脹,同時將能量轉化為物質。物理學家認為,暴脹最初產生的物質和反物質的量是相同的,且在相互碰撞時湮滅。
  • 形成宇宙最原始的材料是什麼?
    這些理論都非常非常的優秀,並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直觀的宇宙面貌,但是始終離真像似乎還是那麼的遠!我們無法弄明白宇宙的構成條件,無法理解宇宙的運行原理,我們的哲學或者科學在目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一邊是我們未知的神秘真像,而另一邊則是我們所謂的已知,而我們正被困在這兩者的夾縫之間。宇宙不會迎合我們而改變,唯有調整我們自己,才可以理解真像。
  • 宇宙驚人發現:黑洞和時空漣漪共存?
    在銀河系中存在黑洞和時空漣漪共存現象。
  • 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可能孕育最原始的黑洞
    這之後不久,新的關於黑洞的研究登上了《物理評論快報》,科學家發現,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很可能孕育了最原始的黑洞。這一系列研究由日本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Kavli IPMU)的多名成員合作完成,近日,該機構在官網刊文介紹了相關研究始末。暗物質被視為宇宙的主要組成,人們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在銀河系或其他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黑洞或許都源於暗物質。
  • 宇宙中最原始的物質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真的是無中生有嗎?
    宇宙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8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開始膨脹而成,宇宙萬物從那時起開始誕生了。那麼宇宙最原始的物質是從哪裡來的呢?真的是無中生有的嗎?就比如說前面提到的,宇宙最原始的物質是從哪裡來的?萬物的起源是什麼?如果萬物源於0,那麼0又是怎麼來的呢?假設要用哲學思想來解釋,那最終萬物還是源自於「無」,從「無」中生有,這樣才能避免陷入死循環。那這「無」到底是什麼呢?
  • 活動預告 | 復旦CC讀書會「共讀一本書-《宇宙之海的漣漪》」
    活動預告|寒|梅|傲|雪||閱|讀|隨|行|復旦MPAcc讀書會keep learning be happy共讀一本書《宇宙之海的漣漪》它告訴我們時空不僅會在某些地方止於黑洞,也會因黑洞等天體的繞轉拖動發生變化泛起引力波動之漣漪。又經過百年的不懈努力,共振空腔、雷射幹涉等先進技術手段,使我們探索宇宙黑洞以及引力波的真理之行更近一步。沉陷在每日的忙碌工作與生活中,偶爾可以仰望星空,進行短暫的放空和游離。
  • 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時空漣漪已經露出破綻
    引力波,用一句簡單的話描述就是「時空的漣漪」。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宇宙中大質量物體的碰撞和黑洞的形成會釋放出引力波。愛因斯坦認為,所謂時空,就是空間三維+時間一維,只要有物質存在於時空,就會使其彎曲,至於怎麼彎曲則取決於物質的質量及分布狀態。一個物體會使得時空發生扭曲,而這一現象則通過引力表現出來。
  • 時空漣漪助力宇宙學研究
    我們的宇宙理論有些不足之處。一些科學家認為罪魁禍首可能是引力,這種時空結構中的細微漣漪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缺失的部分。一篇由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共同撰寫的新論文闡述了這一原理。@ 論文圖1問題在於,某種事物不僅使宇宙膨脹,而且膨脹速率越來越快,甚至沒人知道它是什麼,對膨脹速率的確定在宇宙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來解釋缺失的部分。
  • 尋找創造宇宙的真神,從自然法則到原始宇宙吸引力和離心力
    這裡再複述一遍,吸引力與離心力是怎麼創造天體物質世界的。宇宙的能量是守恆的,在原始宇宙中,只有吸引力和離心力,做旋渦運動。同性吸引,異性排斥,互相轉化。吸引力和離心力是有能量的。宇宙中的所有能量都是吸引力和離心力。
  • 科學家再次探測到引力波 「時空漣漪」知多少
    人類第二次探測到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學界激起「千層浪」。科學家稱,這次探測進一步印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同時也是天文學的一個裡程碑。專業人士討論的火熱,那麼,關於這次引力波發現,從科普的角度,我們應該知道些啥?  「時空的漣漪」  要說發現引力波,首先要知道引力波是什麼。
  • 宇宙文明的終極考核-大篩選!一個個文明被過濾或毀滅
    這就不足為奇了,在太空中尋找生命本質上就是尋找水,我們發現了很多水,實際上,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氧是第三豐富的元素。不知道我們是否已經假設了大篩選,確實存在於我們的過去,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宇宙的其他部分似乎完全死亡的時候,我們是唯一剩下的人,但也可能我們已經做到了,已經通過了大篩選。但如果大篩選在我們未來?如果宇宙真的像我們預期的那樣充滿了生命,那該怎麼辦?一個接一個的文明被篩選過濾或者毀滅,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人真正地接觸到我們。
  • 小樓說宇宙(1)宇宙的誕生
    大約在幾百億年前,宇宙誕生前,我們現在所在宇宙的空間是一片寂靜和穩定,由於沒有物質能量的相對移動,所以時間也不存在。隨著奇點爆炸的出現(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奇點,目前眾說紛紜,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時空在大爆炸中受到了劇烈震蕩,高溫下形成了原始宇宙湯,瞬間的幾秒內,時空扭曲褶皺,大量無序布朗運動在奇點附近出現。
  • 科學家:空中的漣漪檢測黑洞「頭髮」真可以嗎?
    不管是墜入星空,氣體和塵埃雲,還是最壞的敵人,黑洞都可以用三個且只有三個簡單的數字來描述:電荷,質量和旋轉。這意味著,如果您有兩個大小完全相同,電荷完全相同並且以完全相同的速率旋轉的黑洞,您將無法分辨它們。這令人懷疑的原因是,落入這兩個黑洞的所有多汁信息必須發生某些事情。它被摧毀了嗎?迷失在事件視野之外?卡在宇宙中某些難以接近的地方嗎?
  • 宇宙有沒有邊界呢?讓我們從宇宙起源開始探索
    他們開始了解到星體以及整個宇宙並不像我們曾經相信的那樣平靜或靜止。在原子武器和核物理的時代一個全新的宇宙模型出現了。這個宇宙模型是個動態領域由爆炸的巨大恆星,衝擊波和黑洞塑造而成。從這個角度看,宇宙的起源於一場猛烈的原始爆炸,那就是宇宙大爆炸。
  • 原始黑洞或可證明「多元宇宙」理論
    據「phys.org」網站12月28日報導,在日本東京大學卡弗裡宇宙物理和數學研究所中(Kavli IPMU),一個由粒子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尋找「原始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簡稱PBH)時取得了理論及觀測等多方面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刊發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
  • 迄今最遙遠原始星系團現身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超)日本國立天文臺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利用多個天文望遠鏡觀測,在距地球130億光年的地方發現了由12個星系組成的「原始星系團」。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遙遠原始星系團,顯示在宇宙年齡8億歲的初期,即存在造星運動活躍的原始星系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