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黑洞或可證明「多元宇宙」理論

2021-01-08 騰訊網

在大爆炸後不久,小宇宙以黑洞的形式從大宇宙中分離。

據「phys.org」網站12月28日報導,在日本東京大學卡弗裡宇宙物理和數學研究所中(Kavli IPMU),一個由粒子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尋找「原始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簡稱PBH)時取得了理論及觀測等多方面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刊發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

PBH在恆星和星系形成之前就已誕生於宇宙。它是部分引力波信號的來源,是孕育出銀河系及其他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種子,還可以在重元素的合成過程中發揮作用。最重要的是,這種天體也許能幫助天文學家對神秘的暗物質做出解釋。為進一步了解原始黑洞,研究小組試圖在早期宇宙中尋找相關線索。他們發現,早期宇宙中許多反應都可能為黑洞的形成創造了合適的條件。

一種令人興奮的可能性是:原始黑洞可能是在宇宙膨脹時期由「嬰兒宇宙」演化形成。這一時期是我們今天觀察到的宇宙結構(星系及星系團)形成的原因。在宇宙膨脹時期,一個個嬰兒宇宙從從中分支、剝離並最終坍塌。由坍塌釋放的大量能量導致黑洞形成。稍大的嬰兒宇宙則有著更加奇特的命運。當其體積剛好大於某一臨界值時,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會使得嬰兒宇宙展現「內外有別」的狀態。一方面,宇宙內部的觀察者會將其視為正在膨脹的宇宙,而外部的觀察者(如地球上的我們)則會將其視為黑洞。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大宇宙和小宇宙(嬰兒宇宙)都被視為原始黑洞。它們的「視界」(黑洞邊界,在此邊界內一切事物都會被困)後暗含了多元宇宙的基本結構。

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該團隊描述了PBH形成的一種新場景——來自多元宇宙的原始黑洞。藉助位於夏威夷、長8.2米的斯巴魯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上的超級攝像機(HSC)——一臺巨型數位相機,他們得以成功觀測到新場景。在HSC的第一次觀測記錄中有一次候選事件與來自「多元宇宙」的PBH特徵相符,它的質量與月球質量相當。受這一發現鼓舞,該團隊在新理論認識的指導下正在進行新一輪觀測,擴展搜索範圍,並嘗試檢驗來自多元宇宙的PBH能否為所有暗物質來源提供解釋。

科界原創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物理評論快報》

期刊編號:0031-9007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12-primordial-black-holes-dark-multiverse.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用光學望遠鏡從多元宇宙探索原始黑洞
    在大爆炸後不久,小宇宙以黑洞的形式從我們的宇宙中分離出來。圖片來源:卡夫利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日本卡夫利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利用斯巴魯望遠鏡,尋找了恆星和星系誕生前宇宙中形成的黑洞。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物理評論快報》。 這些原始黑洞(PBH)可以解釋全部或部分暗物質,甚至一些引力波信號,並為我們星系和其他星系的中心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播下種子。
  • 探測迷你黑洞或可證明平行宇宙的存在
    額外維度和平行宇宙的理論十分誘人,但驗證起來卻非常困難。日前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團隊提出,可藉助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製造迷你黑洞來實現這一想法,揭開平行宇宙的秘密。相關論文發表在《物理快報B》上。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艾哈邁德·法拉格·阿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米爾·費查和埃及亞歷山大大學穆罕默德·M。
  • 霍金生前提出尋找「多元宇宙」證據,是否有證據證明多元宇宙?
    目前的物理學的困難在於證明自然的四種力是否可以用一種力來解釋。物質的本身是能量,它會獨立於思想而行動。  目前的宇宙具有物質和反物質的超對稱性,但現代科學宗教卻聲稱相反。 多元宇宙之間沒有物質力量的相互聯繫,也沒有證據可以證明。
  • 物理學家提出原始黑洞的新理論
    UCLA 的物理學家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論文,提出了原始黑洞的新理論
  • 根據多元宇宙理論,存在多個宇宙,那麼宇宙之外是什麼呢?
    幾十年來,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研究宇宙的各個方面,如從黑洞到宇宙的起源問題。此外,甚至還有人進一步去了解未知或不可理解的事物。例如,宇宙之外是否有可能存在著某種東西?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定義宇宙。在大多數情況下,「宇宙」這個詞意味著是可觀測的宇宙,即:是一個目前從地球上可以觀測到的所有物質區域,它是由光速決定的。這裡所說的「可觀察」一詞不是指現代裝置探測遠處物體發出光的能力,而是指由光本身的速度所決定的物理邊界。
  • 或是由宇宙爆炸後的小型原始黑洞產生!
    對於暗物質的研究研究人員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而最新的一種解釋稱或許是大爆炸產生的小型黑洞形成的。暗物質一直我們想要探尋的外太空物質,是存在於宇宙當中的一種神秘物質,它們本身沒有光線,但是它可以存在相當大的引力足以把它周圍的一切物質吸入囊中。
  • 暗物質或源於原始黑洞:後者誕生於大爆炸後的「嬰兒宇宙...
    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研究可能在恆星和星系誕生之前的宇宙早期就已經形成的黑洞。 這些原始黑洞(PBHs)可以解釋全部或部分暗物質,負責一些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並為我們星系和其他星系的中心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播下種子。
  • 研究人員認為暗物質可能由原始黑洞組成
    來自卡夫利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對可能形成於早期宇宙的黑洞進行研究,這些所謂的原始黑洞被認為是在恆星和星系誕生之前形成的。原始黑洞可能是全部或部分暗物質形成的原因,也是我們銀河系中心和其他地方發現的一些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和超大質量黑洞的成因。
  • 宇宙中有黑洞,理論預測也應存在白洞,什麼是白洞呢?
    中型黑洞(稱為恆星黑洞)是在恆星的生命盡頭經歷過超新星的揮發性膨脹、收縮和爆炸後形成的。並非所有恆星都會經歷這種戲劇性的死亡,但是最大的恆星總是如此。最後,從理論上講,最小的黑洞(通常稱為原始黑洞)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最初幾瞬間形成的。它們可能小到一個原子,卻包含整個山峰的質量。
  • 什麼是多元宇宙,它與現實宇宙之間有何聯繫呢?
    多元宇宙又稱平行宇宙,它是基於量子理論所提出的一種設想,是從量子理論中關於宇宙的基本組成-量子具有的不確定性出發,繼而設想到現在所處的宇宙是從原始宇宙中分離出去的,與原始宇宙保持著一定相似性但又具有不同性質的宇宙空間。
  • 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這一理論已經失寵了幾十年,但一系列新的研究顯示,這一理論或許可以解釋許多東西。黑洞是一種優雅、簡潔的天體,但在大眾的想像中,它們有時會顯得十分可怕。在許多方面,它們就像一個理想的黑體(能吸收全部外來電磁輻射,沒有任何反射和透射的物體),使得我們很難估計宇宙中存在多少黑洞,以及它們的大小。
  • 令人震驚,科學家們發現了可以證明宇宙存在的幻象黑洞
    一個令世人震驚的理論被提出,因為天體物理學家聲稱他們發現了一個鬼黑洞,它可能來自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沒錯,這段時間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有可能是錯的——在我們現在這個不斷膨脹的宇宙出現之前,可能已經有了另一個宇宙。
  • 物理學家在微小的原始黑洞中尋找暗物質
    研究表明,在宇宙的暗物質之間,可以用原始的黑洞來解釋——假設這個經典宇宙特徵的嬌小和非常古老的版本,這些宇宙特徵在2019年才首次直接成像。所有的黑洞,無論其大小,都是天體,它們會施加巨大的引力,甚至沒有光也無法從它們逃脫。一種想法是,在宇宙剛開始的時候,令人難以置信的密集膨脹宇宙中的微小密度波動就足以從星前等離子體中產生黑洞,特別是如果重粒子通過某種未知力與之相互作用時。
  • 宇宙黑洞
    現在按照實測密度ρr ≈ 10-29g/cm3, 我們宇宙黑洞 (Mub) 可按黑洞公式計算出來. 設 Mub 是我們宇宙黑洞的能量物質的總量, Rub 是起施瓦茲恰爾德半徑.其必然結果是: ρr 應完全等於公式 (9) ρo, 所以, (Ω = ρr/ρo = 1) 是宇宙黑洞的本性. 反過來,  Ω = ρr/ρo = 1 也可證明我們宇宙是一個真正的宇宙黑洞.D.
  • 宇宙其實起源於黑洞?十個關於宇宙的離奇理論
    新宇宙起源於黑洞已知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就是黑洞。對於黑洞是什麼、黑洞的作用等問題,已有許多理論加以探討,但沒有一個理論是完全可靠的。有一種猜想認為,黑洞實際上是孕育新宇宙的「媽媽」。有趣的是,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我們的宇宙便處在一個黑洞之中,這個黑洞外面則又是另一個黑洞,黑洞套黑洞,以此類推。
  • 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可能孕育最原始的黑洞
    這之後不久,新的關於黑洞的研究登上了《物理評論快報》,科學家發現,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很可能孕育了最原始的黑洞。這一系列研究由日本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Kavli IPMU)的多名成員合作完成,近日,該機構在官網刊文介紹了相關研究始末。暗物質被視為宇宙的主要組成,人們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在銀河系或其他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黑洞或許都源於暗物質。
  • 神秘的宇宙森林: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
    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新研究,將目光聚焦可能在大爆炸後瞬間誕生的原始黑洞。他們分析了這些極端遙遠類星體放射的光線與宇宙網之間的交互。宇宙網是一個由氣體和暗物質「絲線」構成的網絡,遍布宇宙的每一個角落。研究發現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的本質。
  • 原始黑洞是否可能是暗物質?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過一個觀點:看不見的「原始」黑洞可能是隱藏的暗物質。這一理論已經失寵了幾十年,但一系列新的研究顯示,這一理論或許可以解釋許多東西。他們推斷,在宇宙最初的幾分之一秒內,密度的微小波動可能會賦予某些區域過多的質量。每一個這樣的區域都會坍縮成黑洞,而黑洞的大小將由該區域的視界決定。所謂視界,便是以光速可到達的任何點周圍的空間。視界內的任何物質都會感受到黑洞的引力並墜入黑洞。霍金的粗略計算表明,如果黑洞的大小超過較小的小行星,那麼它們可能仍潛伏在今天的宇宙中。
  • 多重宇宙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母宇宙」中的黑洞
    多重宇宙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母宇宙」中的黑洞所謂多重宇宙理論,也就是說,我們存在的宇宙,可能只是許多宇宙當中的一個普通的個體。當然這些宇宙之間的關係也不一定是「並列」的,有可能是存在「嵌套」關係的層級: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環,有比我們「等級」更低的宇宙,也有比我們等級更高的宇宙,當然也有和我們同一等級的宇宙,這些都是很有可能存在的。而根據多重宇宙理論和黑洞宇宙理論的結合,則認為我們的宇宙是比我們等級更高的「母宇宙」當中的一個黑洞;而相應地,我們所在的宇宙空間當中,每一個黑洞都是一個「子宇宙」。
  • 太陽系真的有一個原始黑洞嗎?
    如果存在的話,九號行星應該會發出紅外線輻射--這是該行星自形成以來一直在洩漏的能量--但到目前為止,除了太陽系外的引力效應,證明九號行星存在的珍貴的直接證據很少。進入黑洞假說。相反,他們指出了原始黑洞的存在,這一理論引起了一些轟動。不,這種黑洞不會對太陽系的其他部分構成危險,因為它太小了,但在我們太陽系的遙遠地區,它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我們擁有的證明九號行星存在的唯一證據就是它對TNO產生的引力效應,而黑洞畢竟是宇宙中引力最大的物體。原始黑洞是最古老的一種黑洞,據推測它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