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宇宙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母宇宙」中的黑洞
所謂多重宇宙理論,也就是說,我們存在的宇宙,可能只是許多宇宙當中的一個普通的個體。當然這些宇宙之間的關係也不一定是「並列」的,有可能是存在「嵌套」關係的層級: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環,有比我們「等級」更低的宇宙,也有比我們等級更高的宇宙,當然也有和我們同一等級的宇宙,這些都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而根據多重宇宙理論和黑洞宇宙理論的結合,則認為我們的宇宙是比我們等級更高的「母宇宙」當中的一個黑洞;而相應地,我們所在的宇宙空間當中,每一個黑洞都是一個「子宇宙」。而這些黑洞之間等級相同,相互並列,又可以被稱為「平行宇宙」。不同的宇宙之間能夠呈現出各種的等級關係和並列關係——當然樣兒來說這些宇宙本身也是沒有等級之分的。
根據黑洞宇宙理論的說法,認為我們宇宙產生時的「大爆炸」,其實是更高層次的母宇宙當中,一顆恆星內核的坍縮。換句話說,在我們的宇宙當中,每有一個恆星坍縮成為黑洞,那麼在黑洞內部的奇點,就會相應地發生一次「大爆炸」,把恆星坍縮的物質和它自身吸引進入黑洞的物質,以大爆炸的形式釋放出來,組成了宇宙本身的星體。
科學家提出這樣的「多重宇宙理論」,當然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許多普通人覺得自己想到了什麼理論,就能夠拿出來講一講,而是都經過了嚴格的論證的。在黑洞宇宙理論中,我們人類可觀測宇宙的極限,也就是宇宙本身的哈勃半徑,也就是我們宇宙這個黑洞的史瓦西半徑——而如果把我們所觀測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壓縮到一個黑洞,得到的史瓦西半徑和哈勃半徑是基本相同的,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能夠證明多重宇宙的正確的。
但是多重宇宙理論也存在自身的問題: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宇宙誕生時的大爆炸,就是恆星內核坍縮成為黑洞,那麼宇宙的盡頭呢?如果說黑洞的壽命和霍金教授提出的「霍金蒸發」一樣,是會最終消散在空間當中的,那麼我們的宇宙是不是有一天也會徹底消失?這些都是尚未可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