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還是非常淺薄的,僅僅只知道宇宙是非常浩瀚的,科學家們研究出來了,天文望遠鏡,也是為了更好的去研究宇宙,天文望遠鏡的射程雖然是非常遠的,但是一直沒有探測到宇宙的邊緣。關於宇宙,科學家們對此有很多的猜想。比如說,平行宇宙說以及多重宇宙假說。
對於多重宇宙假說,大體的意思就是,科學家們認為我們現如今生存的宇宙,不過是眾多宇宙中的一個。那麼對於這一個觀點是非常有爭議性的,而他的一個邏輯源頭,也只是一些自然景象,是一個空無一物的空間。對於這一個假說,到底是怎樣推論出來的?宇宙當中是真空的,那麼真空的環境中就瀰漫著非常多的還有一些微量,還有一些沒有辦法取名的一些能量,它們被統稱為真空能量、還有一些暗能量,以及宇宙學常數。我們打個比方來說,一立方米空間內的真空能量只能夠一個燈泡亮1萬億分之一秒。這樣的時間已經不是我們人類所能理解的了,不過也考慮到,期間的所有物質場還有能量場,所以說真空能量至少應該會比現在高出萬億倍。但是宇宙當中是非常寂靜的,也不知道這些能量場是怎樣全部抵消的。
真空為什麼會這麼空曠呢?這也就是非常著名的「宇宙學常數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一直是非常致力於去探究,但是對於這個問題的謎底,一直是沒有答案的。我們人類能夠存在在宇宙當中,其實跟著一種真空的虛空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在這種空間裡,反引力作用非常的重要,也是相當關鍵的。若這一種作用力再強一點,整個空間的膨脹速度就會過快,從而導致一些星系、行星以及人類的構造是沒有辦法形成的,而這種恰到好處,正好就反應了,宇宙或許有無數個,而且它們的真空能量都是不相同的,然而我們人類正好是生活在一個非常低能量的宇宙當中,而且我們根本不可能存在於其他的宇宙裡。
有的科學家對於多重宇宙假說是非常不贊同的,因為它根本就無從驗證。還有那些不排斥這種觀點的人,對於宇宙學常數問題也是不能理解,也不希望從這個問題上去探討,然後去尋找別的途徑。但是從目前來看的話,如果說拋開多重宇宙假說這個問題的話,我就沒有辦法解決。拿暗能量問題來說,這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很棘手,人類沒有辦法拿出解決方案來。
如果我們想要理解其中的原因的話,我們可以換個方向來思考,這種真空能量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相對論裡說,物質跟能量是決定時空怎樣彎曲的,而時空彎曲就決定了物質跟能量的運動形式,這是一個等式,而這個等式也帶出了一個推論,那就是說,時空是可以擁有自己的能量的,也就是說,排除了其他的一切,然而最後只剩下了一個常量,愛因斯坦把這個常量稱之為宇宙學常數。這麼多年以來,宇宙學家們將這一個常數一直默認為是零,原因就是因為宇宙的膨脹速度是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但是至於宇宙為何如此穩定,他們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原因。而在後來,直到1998年,有天文學家發現,這是宇宙的膨脹速度,是呈緩慢加速狀態的,那麼這一個理論也就意味著,太空中有可能會存在著一種排斥力,而這種能量就叫做暗能量,而且,他也就差不多等於宇宙學常數。而他的存在,也就導致了宇宙膨脹的加速,也是因為宇宙膨脹,能夠形成新的一個空間,而這種排斥力的總量也就慢慢在增加了。
真空能量的作用,其一就是引力,它可以抵消掉真空能量,但是需要一種引力機制。曾經有一位物理學家說,早期的一個宇宙環境裡,一個以力反饋機制要精確的調真空能量。而根據以上很多的一些難點,量子場論計算表示說,在大爆炸發生後不久的時間,宇宙開始慢慢冷卻,真空能量值就發生了階段性的轉變。但是如果這種完全抵消真空能量的機制到底是出現在什麼時候?是轉變發生之前還是之後呢?作用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還有非常多的障礙存在,多重宇宙假說真空之空就沒有辦法得到解釋,如果說宇宙不源於一場大爆炸的話,而是早期的一次收縮,我重新再開始反彈。我在處於收縮階段的時候,遠古時期的宇宙肯定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充斥著真空能量。可能在盈利機制的作用下,隨著時間的流逝,其自然稀釋。但是這個稀釋過程是怎樣進行的?還是沒有一個準確的解釋。
宇宙是非常神秘的,科學家們,天文學家們也一直都提出了很多的假說,對於這些小說,現在也無從求證,相信在未來,科技不斷的發展,人類也不在不斷的進步,會對這些問題做出一個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