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使用時空中的漣漪來檢測黑洞的「毛髮」

2020-09-05 木木聊科學

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觸摸黑洞的「毛髮」,可以探測到鎖定在黑洞內部的信息。黑洞是一種具有巨大引力的天體,即使是光,一旦穿過視界也無法逃脫它們的束縛。黑洞的視界鎖住了黑洞內部的秘密,這些秘密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

不幸的是,幾十年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任何落入黑洞的信息都可能永遠丟失。但新的研究表明,時空中的漣漪(引力波),可能攜帶著這種隱藏信息的微弱低語,因為它揭示了黑洞表面細微的「毛髮」的存在。

「長毛」的黑洞?



就我們對黑洞的理解而言,黑洞是一種令人懷疑的簡單物體。無論什麼落入黑洞,無論是恆星、氣體雲和塵埃,還是你最大的敵人,黑洞都可以用三個且只有三個簡單的數字來描述:電荷、質量和自旋。

這意味著如果你有兩個完全相同大小的黑洞,完全相同的電荷,並且以完全相同的速率旋轉,你將無法區分它們。這令人懷疑的原因是,所有落入這兩個黑洞的有價值的信息都發生了變化。它被摧毀了嗎?消失在視界之下?困在宇宙某個難以接近的地方?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由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首先提出的「黑洞沒有毛髮」定理,黑洞內部沒有額外的信息,只有它們的質量,電荷和自旋。其他一切都被簡單地摧毀在視界之外,永遠永遠地鎖在宇宙之外。

信息悖論



但是在1974年,史蒂芬·霍金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想法:黑洞不是不可避免的宇宙真空吸塵器。相反,亞原子粒子可能通過一種奇異的量子過程逃離黑洞,這將導致它們的表面釋放出輻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被稱為霍金輻射的輻射會導致黑洞慢慢失去能量。最終,在漫長的時間裡逐漸失去質量後,黑洞會完全蒸發掉。

如果黑洞可以蒸發,那麼所有落入其中的信息會發生什麼?就我們所知,霍金輻射並沒有帶走任何信息。而且我們真的,真的不認為信息可以在這個宇宙中被創造或毀滅。這就是黑洞信息悖論。信息進入黑洞,黑洞消失,我們不知道信息發生了什麼。

也許信息被鎖在黑洞的深處,在奇點附近,蒸發就在奇點之前停止,留下一個裝滿信息的小球。或者黑洞也不是完全沒有毛的。它們在表面上保留了落入其中的任何東西的信息,包含在所謂的「延伸視界」中,一個在事件視界之上的表面包含量子力學信息。隨著黑洞的溶解,霍金輻射帶走了包含在延伸的視界中的信息,解決了這個悖論,並保留了我們所知道的現實。

理論測試



6月22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方法:探測引力波。當黑洞合併時,它們會釋放出洶湧的引力波,波及整個宇宙。儘管這些碰撞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能量,但這些宇宙碰撞產生的引力波異常微弱。當這些波席捲地球時,它們幾乎無法推動單個原子。

但我們有LIGO,它可以通過光從遙遠的探測器傳播所需時間的微小變化來探測這些細微的運動。LIGO已經在整個宇宙中觀測了數十次潛在的黑洞碰撞的後果,這些碰撞甚至導致了2017年的諾貝爾獎。到目前為止,這些觀察結果與「無毛定理」是一致的,這表明在黑洞表面沒有額外的信息被編碼。

但還是有機會的。黑洞上可能有「柔軟的毛髮」,只是一點點信息,以一種難以探測的方式構造。引力波的這些變化目前還不能被探測到,但未來版本的LIGO可能具備這樣的靈敏度。這樣我們就能最終分辨出黑洞是否有毛狀。

相關焦點

  • 探索黑洞秘密!科學家:空中的漣漪檢測黑洞「頭髮」真可以嗎?
    新的研究表明,鎖定在黑洞中的信息可以通過感覺它們的「頭髮」來檢測。黑洞是具有巨大引力的天體,一旦它越過事件視界或不返回信息,甚至沒有光會從黑洞中逃脫。黑洞的事件視界將其中的秘密鎖定在其中的秘密,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
  • 宇宙驚人發現:黑洞和時空漣漪共存?
    在銀河系中存在黑洞和時空漣漪共存現象。
  • 時空的漣漪可以解釋宇宙的神秘存在
    這個答案可以反過來解釋為什麼從原子到黑洞,一切物質都存在。Hurt/Caltech-JPL/NASA et Kavli IPMU/ESA有關宇宙弦的理論為了探索這種理論的可能性,德羅爾和他的團隊使用了不同的理論模型。 根據他們的計算,這種相變產生了很長而且細小的能量線,能夠貫穿宇宙,將其命名為「宇宙弦」。 這些宇宙弦可能是時空中非常微小的波動(引力波)的來源。
  • 天文學家可能在時空中檢測到了背景漣漪
    據外媒報導,截止到目前,我們人類探測到的引力波就像時空海洋中的海嘯,但科學家們相信,柔和的漣漪也應該遍及宇宙。現在,一項對遍布銀河系的脈衝星發出的光進行的長達13年的調查可能已經揭示了這些背景信號的第一個線索。
  • 時空漣漪助力宇宙學研究
    一些科學家認為罪魁禍首可能是引力,這種時空結構中的細微漣漪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缺失的部分。一篇由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共同撰寫的新論文闡述了這一原理。如果引力波在愛因斯坦半徑內傳播,則可以形成多個圖像,如灰色實線所示。@ 論文圖1問題在於,某種事物不僅使宇宙膨脹,而且膨脹速率越來越快,甚至沒人知道它是什麼,對膨脹速率的確定在宇宙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來解釋缺失的部分。
  • 從探測引力波到探測引力餘波,時空中的背景漣漪
    從探測引力波到探測引力餘波,時空中的背景漣漪 2021-01-16 1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黑洞可以長出毛髮,然後又再次禿頂了
    由於黑洞傾向於吸入周圍的一切,所以它們不會洩露關於它們的起源或歷史的線索。這個令人沮喪的事實導致科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宣布黑洞「沒有毛髮」。由此,研究人員認為黑洞幾乎沒有能夠區分彼此的特徵。現在,新的計算表明一些黑洞可以長出毛髮,但它們不能長時間保持毛髮。根據這項新研究,以接近(但不完全)最大旋轉速度旋轉的黑洞顯示出一些獨特的特性。
  • 額滴個神啊:黑洞發出的引力波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正確!
    據外媒報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理論認為,在兩個黑洞碰撞並合併之後,新創造的黑洞應該像敲鐘時一樣發出「響聲」,在時空中發出引力波漣漪
  • 科學家再次探測到引力波 「時空漣漪」知多少
    人類第二次探測到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學界激起「千層浪」。科學家稱,這次探測進一步印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同時也是天文學的一個裡程碑。專業人士討論的火熱,那麼,關於這次引力波發現,從科普的角度,我們應該知道些啥?  「時空的漣漪」  要說發現引力波,首先要知道引力波是什麼。
  • 前瞻|時空漣漪論壇:黑洞三俠與引力波二老在上海的思想碰撞
    隨著「死亡之舞」走向尾聲,雙黑洞的距離越來越近,旋轉越來越快,最終碰撞相擁,在不到一秒鐘的電光石火間併合成一個62倍太陽質量的新黑洞。這中間虧損的能量,在宇宙中激起了一串漣漪,在無垠的空間裡蕩漾來開。這股被稱作「引力波」的信號,經過13億年的漫長旅行,在2015年9月14日5時51分撞上了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LIGO探測器。
  • 時空「漣漪」中暗藏的的宇宙奧秘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或許能夠幫助我們解答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更多?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也就可以解釋原子、黑洞等宇宙一切存在的原因了。數十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之後不久便開始了暴脹,同時將能量轉化為物質。物理學家認為,暴脹最初產生的物質和反物質的量是相同的,且在相互碰撞時湮滅。
  • 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時空漣漪已經露出破綻
    ,並讓物理學界一百年來一步一步地驗證。然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所預言的引力波因其信號微弱,很難被測量,一百年來還一直未被證實。最近,「發現引力波」的傳言鬧得沸沸揚揚,我們暫且不論這個傳言的真假,先扒一扒引力波這貨。引力波,用一句簡單的話描述就是「時空的漣漪」。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宇宙中大質量物體的碰撞和黑洞的形成會釋放出引力波。
  • 又見引力波 時空起漣漪
    原標題:又見引力波 時空起漣漪   圖片來自網絡   編者按:引力波,是由黑洞、中子星等碰撞產生的一種時空漣漪,宛如石頭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百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5年人類才首次探測到引力波。通過引力波,人們有可能了解宇宙早期的樣貌。此次,人類第5次探測到引力波,並首次觀測到引力波電磁對應體,這將開啟引力波天文學的新時代。
  • 【科學美圖】目睹時空漣漪
    果殼編輯搜集最新一周天文美圖,帶領大家一起領略時空漣漪。2、黑洞環繞:圖為3D視覺呈現出的兩個黑洞環繞的引力波。據美國太空網站報導,多年以來,儘管科學家們屢次失敗,但仍一直不懈地嘗試探測理論上存在的時空漣漪——引力波。
  • 在太空諦聽「時空漣漪」:人類發現了引力波!
    十幾億年以前,在遙遠的宇宙深處,一個黑洞正緩慢地陷入另外一個黑洞的引力場。這場起始於兩個龐然大物之間的戰鬥,最終將會以猛烈的爆炸結束。今天,我們又該如何來了解這場戰鬥的始末呢?一位漢諾瓦的數據分析師作出重大的發現。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是從哪兒來的?通過使用一項150年前的發明,讓我們得以測量引力波!
  • 愛因斯坦百年前預言13億光年外的時空漣漪
    「重力波」就像是時空中的漣漪,如果把時空想像成一張巨大的橡膠薄膜,有質量的物體會使這張薄膜彎曲,可以想像成在彈簧床上放一顆保齡球,質量越大,時空就會被扭曲得越厲害。因此根據理論,地球之所以會繞著太陽轉,是因為太陽的質量非常巨大,導致其周圍的時空改變,當物體直線通過時,實際上路徑卻會彎曲,也就是「軌道」。
  • 來自遠古時空的漣漪:你好,GW151226引力波信號
    世界協調時間2015 年12 月26 日凌晨3 點38 分53 秒,科學家們第二次觀測到引力波——時空的漣漪。兩個別為14.2 和7.5 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相互繞轉併合,其中至少有一個黑洞有自旋。最後併合生成的黑洞有20.8 倍太陽質量,具有自旋。
  • 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擠壓和拉伸空間,導致時空永久性的扭曲!
    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小組使用了一些最精確的引力波和記憶模型,這些模型是從黑洞碰撞合併研究中開發出來的。研究算法仔細梳理數據,測量引力波記憶存在的確切證據。對於每一次單獨的觀察,這種艱苦的方法,可能需要在正常的計算機晶片上,花費數百個小時來探索引力波信號如何產生的所有可能性。 能檢測到引力波記憶嗎?
  • 解碼引力波信號 「弦外之音」驗證黑洞「無毛」形象
    而尾音的頻率與鐘的大小有關,通過對聲音的分析,就可以反推鐘的質量、材質等。  層層漣漪具有不同震蕩頻率  雖然新生黑洞很可能產生了它自己的引力波,但科學家們認為,在兩個黑洞最初碰撞的喧鬧聲中,它的信號「聲音」太微弱,無法解讀。  然而,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在信號到達峰值後的瞬間提取出黑洞的「聲音」。
  • LIGO再次檢測到引力波:發現迄今質量最小黑洞
    截止2017年11月17日,5次引力波信號探測結果中涉及的黑洞質量大小上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科學家宣布,他們今年早些時候再次檢測到黑洞合併過程中發出的引力波信號,這已經是2015年以來LIGO第五次發現此類信號,而且還是來自於迄今LIGO探測到的質量最小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