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又有新發現?物理學家觀測到宇宙弦新跡象,但仍需證實

2020-10-06 GolevkaTech

在恆星的發條式閃爍中,其微妙畸變現象可能成為 "本世紀的最偉大成果"——其認為這些畸變,是由宇宙誕生時遺留下來的巨大絲狀網絡造成的。

該動圖為對膨脹宇宙中的宇宙弦的模擬。白色的弦比宇宙中可觀察到的部分要長,而比可觀察到的部分短些的環路則用紅色顯示;新形成的小環路為黃色。

宇宙學家認為,在宇宙誕生之初,所有的自然力在一瞬間內是統一的。但隨著宇宙的膨脹和冷卻,這種超力凝聚成了我們熟悉的部分:引力、電磁力和強弱力。

根據一些計算,宇宙冷卻的速度可能已經快到超乎我們預料,以至於時空的結構產生斷裂形成了一個充滿純能量的細管網絡,並且其已延伸到整個可觀測宇宙的寬度。

宇宙弦的一種可能起源假說

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人預測過,宇宙弦早已超出了我們現有實驗可測量的範圍。不過,如今有一些物理學家認為他們已經瞥見了這些巨型一維結構存在的第一個證據。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實驗室的理論物理學家凱·施米茨(Kai Schmitz)說:"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些初步跡象看起來是非常有希望。"但他指出,在任何人宣稱發現有力證據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我們發現了宇宙弦,這將是本世紀最偉大的成果。"倫敦國王學院(King 's College London)研究早期宇宙的宇宙學教授尤金·林(Eugene Lim)表示:"但引用卡爾·薩根的話來說——'非凡的主張需要非凡的證據'。然而,現階段的證據有點單薄。"

"雖然,現在所顯示的數據似乎更傾向於宇宙弦的這一種解釋,但數量也並沒有多到足以證明。"——約翰·埃利斯

假設一:脈衝星的擺動

來自納格拉夫項目(NANOGrav)的新數據可能表明宇宙弦的存在。納格拉夫項目——是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團隊,並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幾十顆被稱為脈衝星的旋轉死亡恆星。

脈衝星從它們的兩極發射出無線電波,因此每當這些電波經過我們的視線時,我們可以從地球上方看到有規律的閃光,就像燈塔的閃光一樣。然而事實上,脈衝星的閃爍點看起來是如此不規則,以至於在1967年發現第一顆脈衝星時,就被命名為LGM-1,意為 "小綠人"。

由於脈衝星是最精確的宇宙計時器。因此,當它們的閃爍點被扭曲時,物理學家就會立馬知道其中出了問題其中特別是,研究人員尋找到由引力波造成的扭曲——時空中的漣漪,當引力波穿過脈衝星時,會改變閃爍點到達地球的時間的時間。這些引力波可能來自於宇宙弦的顫動、超大質量黑洞的碰撞,或者其他猛烈的宇宙過程。

納格拉夫項目(NANOGrav)的最新分析報告於9月9日在線上發布,其匯總了12年多來對分布在北美各地的射電望遠鏡上觀測到的幾十顆脈衝星的數據結果。目前,這篇論文仍在接受同行評審,但研究人員發現,有某些東西以同樣的方式扭曲了所有脈衝星發出的閃爍點,其頻率與預期的引力波相同。這種模式的頻率也有可能來自脈衝星中的一些未知的、常見的噪聲源,或者是來自測量光點到達地球的時鐘中的噪聲源。

物理家們已經開始對猜測納格拉夫(NANOGrav)的試探性信號進行宇宙範疇內的解釋,儘管這個信號缺乏一種確鑿的特徵,可以證明它是引力波:脈衝星計時中的一種關聯性,它的出現是因為引力波以交替的方式拉伸和擠壓時空。科學家們還需要更多的脈衝星計時數據,才能確定他們的信號是否具有這一關鍵特徵。

"我們還不能確定它是噪音,還是引力波信號。"國際脈衝星計時陣列(包括納格拉夫NANOGrav在內的項目聯盟)前主席阿爾貝託·塞薩納(Alberto Sesana)說。

假設二:宇宙射線

納格拉夫(NANOGrav)的論文在從事宇宙弦研究的物理學家中,引起了特別迅速的反應。施米茨(Schmitz)表示:"這就是所謂的法拉利追逐賽……每個人都急切地想讓自己的第一篇論文發出來,成為一個奠定歷史的開拓者。"當他聽到納格拉夫的這個消息時,他正在義大利山區徒步旅行,他在周末興奮地與他的同事西蒙·布拉西(Simone Blasi)在WhatsApp上聊這件事。

幾天之內,他們就發布了一篇與維德蘭·布爾達(Vedran Brdar)合著的論文,他們認為如果宇宙弦是在宇宙有一定的超高溫時產生的,那麼這些數據就可以被解釋為來自宇宙弦。施米茨(Schmitz)表示,這個溫度在物理學家中 "總會敲響警鐘",因為在這一點上——強力、弱力和電磁力被認為是統一的。

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統一的超強力會通過一系列的相變(就像液態水凍結成冰一樣),分離出我們如今能看到的自然力。這種雜亂無章的偶然過程可能會創造出宇宙弦作為時空的裂縫,就像我們能在冰塊裡面看到的裂縫一樣。

宇宙會不斷膨脹,宇宙弦也隨之增長。但每隔一段時間,這些弦就會自我摺疊,或者與其他弦相撞,導致迴路環在能量爆發時被切斷。這些弦環會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持續擺動,隨著它們在釋放引力波的過程中逐漸失去能量。"這種現象和你撥動小提琴上的琴弦時非常相似。"施米茨(Schmitz)解釋道。

位於西維吉尼亞州的格林班克天文臺,是納格羅夫項目(NANOGrav)使用的幾臺射電望遠鏡之一。

總的來說,這些振動迴路會產生納格羅夫項目(NANOGrav)可能觀測到的那種引力波信號。然而,這種信號LIGO(探測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的引力波天文臺)估計是觀測不到的。如果這些屬實,這將是物理學家打開——關於原始相變領域的第一扇窗戶。

另一種更具猜測性的可能性是,宇宙弦可能來自弦理論的微小振動弦。一些弦理論模型提出,在宇宙最初的快速膨脹過程中,弦可能已經成長到巨大的比例。這些類型宇宙弦的張力以及弦環如何斷裂的差異,將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引力波特徵,以區別於其他種類。

國王學院的粒子物理學家約翰·埃利斯(John Ellis),也同樣懷疑這些新數據是弦理論的證據:"我認為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延伸。"

假設三:兩個巨型質量黑洞的合併

另外,納格羅夫項目(NANO Grav)發現可能的"引力波信號"可能來自超大質量黑洞,這與宇宙弦不同的是——超大質量黑洞是已知存在的。

幾乎每一個大型星系,包括銀河系,其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百萬或數十億倍。如果兩個星系合併,它們的黑洞就會開始圍繞對方旋轉,在它們旋轉時產生引力波。

像這種超大質量的黑洞合併目前從未見過。"令人尷尬的是,由於我們沒見過這種現象,所以不知道如何確切判斷它們是否合併。我們這在該領域的知識是一個空白。"普林斯頓大學的天文學家珍妮·格林(Jenny Greene)說:"它們相互纏在一起是10億年?還是需要更接近宇宙的年齡,?"

在9月16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埃利斯(Ellis)和一位合作者發現,納格羅夫項目(NANOGrav)所發現信號的形狀看起來更像是宇宙弦的形狀,而不是超大質量的黑洞。"數據似乎更傾向於宇宙弦的解釋,但證據並不是很多。"埃利斯(Ellis)說。

其他研究人員已經探討了納格羅夫項目(NANOGrav)可能看到原始黑洞或暗物質輻射的可能性。但每個人都在謹慎行事,都只是進行了試探性的假設。

"就我個人而言,正確的做法是靜坐下來等待更多數據。但是,你要知道,我們這些物理學家們已經等得太長時間了。"格林(Greene)說。

除了納格羅夫項目(NANOGrav)外,歐洲的脈衝星定時陣列和澳大利亞的帕克斯脈衝星定時陣列也將在適當的時候,發布他們自己的數據。塞薩納(Sesana)認為,中國新的500米FAST望遠鏡和南非的MeerKAT望遠鏡陣列也正在加入國際上尋找脈衝星引力波的努力中,這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進一步擴充數據量。"我們全人類都在共同努力收集和分析數據,以通過得到充足的數據,來探索在遙遠那一邊究竟發生了什麼。"


撰寫:GolevkaTech

重要聲明:此處所發表的圖文和視頻均為作者的原創稿件,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擁有。所刊發的圖片和視頻作品,除特別標註外,均視為圖文作者和被拍攝者默認此版權之歸屬權。

相關焦點

  • 宇宙中可能有"裂縫":從地球上還無法觀測到的宇宙弦
    這些古老的裂縫(如果確實存在的話)是大爆炸後極短時間裡的殘餘,當時宇宙剛剛從一個更熾熱、更陌生的狀態,向我們今天看到的更冷、更熟悉的狀態轉變。一項新理論稱,這場被物理學家稱為「相變」的大冷卻,在宇宙中發生的時間並不一致,某些地方要比其他地方開始得更早。
  • 宇宙中可能有"裂縫":從地球上還無法觀測到宇宙弦
    這些古老的裂縫(如果確實存在的話)是大爆炸後極短時間裡的殘餘,當時宇宙剛剛從一個更熾熱、更陌生的狀態,向我們今天看到的更冷、更熟悉的狀態轉變。一項新理論稱,這場被物理學家稱為「相變」的大冷卻,在宇宙中發生的時間並不一致,某些地方要比其他地方開始得更早。更冷的宇宙部分形成氣泡,並在空間中擴張,直到它們遇到其他氣泡。
  • Cosmic String 宇宙弦
    宇宙觀測的新發現大爆炸宇宙學理論認為,儘管宇宙中的大多數恆星都組成稱為「星系」的團塊,星系又組成更巨大的星系團;可是從宇觀的角度看來,整個太空還是各向同性的。然而,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發現使人們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個問題。
  • 最近,物理學家重現了宇宙大爆炸的核反應,證實了宇宙大爆炸模型
    在此過程中,他們取得了重大發現。這些計算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一些證據。大爆炸核聚變也使物理學家能夠預測不同類型的中微子的數量,這有助於推動宇宙膨脹。最重要的是,這種不確定性使物理學家無法將這幅圖景與大爆炸38萬年後宇宙的樣子進行比較。大爆炸38萬年後,宇宙冷卻到足以讓電子開始繞原子核運動。這個過程釋放出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的輻射,提供了當時宇宙的「快照」。宇宙學家希望根據他們的宇宙演化模型,檢查宇宙的密度是否像預期的那樣從一個周期變化到另一個周期。
  • 探測時空裂縫—宇宙弦
    2012年該粒子被發現,提出希格斯理論的其他科學家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宇宙弦的驗證極其困難。它們只會出現在與可觀測宇宙一樣大的廣大區域的邊緣。這就是為什麼基布爾在1976年最初的計劃中寫道:「直接尋找宇宙弦將毫無意義」。
  • 美國科學家發現宇宙大爆炸確鑿證據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發現宇宙大爆炸確鑿證據   美國科學家17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原初引力波穿越嬰兒宇宙留下的印記,這是宇宙剛剛誕生時急劇膨脹的首個直接證據。引力波是在100年前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現象,這一發現將最終補上宇宙誕生圖景中最後一片缺失的拼圖,幫助解答宇宙誕生之謎,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級別的重大成果。
  • 宇宙十大驚人發現:時間將在50億年後停止,大爆炸製造出液態宇宙
    物理學家表示,永久膨脹理論稱我們的宇宙只是眾多宇宙中的一個,該理論還預測時間將在50億年後停止。這一小組此次的發現證實這種宇宙「暗流」的延伸範圍甚至超越了之前的想像,距離地球至少25億光年。這項研究支持這樣一個假設,即存在來自宇宙之外的引力,從而支持多重宇宙理論。
  • 反物質之謎、宇宙起源、時空旅行……這些都和神秘的「宇宙弦」有關?
    為什麼我們的宇宙(從原子、中子到黑洞)會存在?這似乎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看起來像哲學家們形上學的追根究底,但其著實是一個科學「問題」。目前,最廣為人們所接受的關於宇宙起源的是大爆炸理論。該理論中,宇宙是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大爆炸後不久,宇宙膨脹拉伸了我們宇宙的微小種子,並將能量轉化為物質。
  • 「宇宙弦」或可解釋宇宙存在之謎,能發布可被檢測的重力波
    既然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後相互湮滅,為何宇宙可以存在?科學家最近意識到,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檢測宇宙弦產生的極微小重力波來解決這個謎團。我們的宇宙由物質、暗物質與暗能量構成,從原子到黑洞等所有人事物,我們所看見、摸見的全都是物質。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2、這一發現打開了觀測宇宙的一扇新窗戶。   在天文學幾百年來的發展過程中,人們觀測宇宙的主要手段是觀測光,也就是說幾乎所有天文實驗都是在收集光子。而根據標準宇宙大爆炸理論,大爆炸之後約40萬年,光子、電子及其他粒子混在一起,宇宙處於晦暗的迷霧狀態,光無法穿透。而引力波則不同,它誕生在宇宙大爆炸之初並以光速傳播。
  • 新發現!暗物質或源於原始黑洞:後者誕生於大爆炸後的「嬰兒宇宙...
    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研究可能在恆星和星系誕生之前的宇宙早期就已經形成的黑洞。 這些原始黑洞(PBHs)可以解釋全部或部分暗物質,負責一些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並為我們星系和其他星系的中心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播下種子。
  •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時空裂縫的宇宙中?
    現在,還從未有人探測到這種「宇宙弦」的存在,但引力波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這一局面。我們的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就以驚人的速度膨脹並冷卻下來。也許這個過程實在太快了。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快速冷卻可能破壞了宇宙的結構。這些細線狀的裂痕可能仍然存在於時空中,我們稱之為宇宙弦。在現有的數學模型中,宇宙弦被看作是由純能量組成的隱形弦,這些弦的直徑比原子小但長度可達數光年。
  • 什麼是宇宙弦?宇宙弦是否存在?答案可能藏在這種輻射中!
    宇宙弦究竟是什麼?為何讓諸多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為之著迷不已?「21釐米氫線的擾動強度測量」如何為人們找尋宇宙弦提供新思路?大爆炸理論是目前學界多數學者認同的宇宙形成理論,也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力的一種學說。然而,該理論並非完美無瑕。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
  • 宇宙的年齡有多大?對最古老的光的新研究證實了宇宙的確切年齡
    宇宙多大了?天體物理學家幾十年來一直在爭論這個問題。近年來,新的科學測量表明,宇宙可能比先前估計的約138億年年齡要年輕數億歲。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發表的一系列新研究表明,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通過使用智利阿塔卡馬宇宙望遠鏡(ACT)的觀測結果,他們發現與同一古代光的普朗克衛星數據的測量結果相匹配。ACT研究小組是一個國際合作的科學研究機構,科學家來自7個國家的41個機構。由Sehgal教授領導的石溪小組在分析宇宙微波背景(CMB)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大爆炸的餘輝光。
  • 浩瀚宇宙|細思極恐!我們的宇宙充滿時空裂縫,那不是可能崩塌嗎
    我們的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就以驚人的速度膨脹並冷卻下來。也許這個過程實在太快了。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快速冷卻可能破壞了宇宙的結構。這些細線狀的裂痕可能仍然存在於時空中,我們稱之為宇宙弦。任何現有的天文儀器都沒法檢測到這些在星系之間穿越的細絲。對一部分物理學家來說,一個無法被檢驗的理論是不值得追求的。這使得宇宙弦被歸入了與「弦理論」相同的範疇,後者也是個飽受爭議的理論,與宇宙弦同名,其尺度卻是另一個極端。按照弦理論,比任何亞原子粒子都小的振動弦是構成宇宙的基本零件。
  • 重大發現!科學家首次觀測到神秘宇宙網!「大爆炸」理論更加可信
    天體物理學家們首次直接觀測到並繪製了宇宙網。他們的觀測發現,距離地球約120億光年遠的星系之間是由發光的氣體細絲連接的,對「宇宙網」存在的確認也使此前有關星系起源的「大爆炸」理論變得更加可信。天體物理學家們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型望遠鏡,首次直接觀測到並繪製了宇宙網。他們的觀測發現:距離地球約120億光年遠的星系之間是由發光的氣體細絲連接的,這些連接遙遠星系的巨大神秘結構被稱作「宇宙網」。
  • 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為何不對稱?答案或在引力波
    答案或在引力波  本報記者 劉 霞  今日視點  現有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身處的宇宙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但這一理論也認為,大爆炸時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正反物質相遇時會彼此湮滅,使一切煙消雲散。  但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又的確存在,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曲折離奇的故事呢?
  • 宇宙大爆炸是什麼?宇宙大爆炸是怎麼發現的?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宇宙曾經發生過大爆炸,1948年的4月加莫夫與天體物理學家阿爾弗貝特共同撰寫了一篇關於宇宙起源的文章,文章說,在2000億年前,我們的宇宙的空間極其的微小,其中所有的物質都緊緊地擠在宇宙蛋或者是原始火球內,其溫度高達10^12次方攝氏度。
  • 宇宙弦可製造「時間機器」?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擁有令人恐懼的浩淼時空,巨大的跨度讓星際旅行變得非常困難,科學家試圖在研究如果利用宇宙的基本屬性來形式超光速旅行。在許多科幻小說中都描述了宇宙飛船利用宇宙弦進行遠距離移動的情景,事實上宇宙弦是的跨度非常長,可能達到我們可見宇宙的直徑,但宇宙弦也是非常薄的,可以小於一個質子的大小,在大爆炸初期形成。科學家認為宇宙弦可能是宇宙空間和時間拓撲結構的缺陷,比如水結成冰是在兩種狀態之間形成了裂縫,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宇宙弦進行超光速旅行。
  • 宇宙為什麼存在?物理學家觀測到粲夸克中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性
    這個新發現本身就很重要,它讓物理學家距離解釋所有消失的反物質都去了哪裡更近一步。這一發現可以幫助解開為什麼物質存在的奧秘,錫拉丘茲大學物理學教授,新研究的合著者之一莎朗·斯通用「歷史性的裡程碑」來描述這一發現。物質的每個粒子都有一個反粒子,它的質量相同,但電荷相反。當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時,它們彼此湮滅。這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