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可能有"裂縫":從地球上還無法觀測到的宇宙弦

2020-11-25 cnBeta

北京時間12月4日消息,時空中可能存在著「裂縫」,但人類的望遠鏡還無法看到它們。這些古老的裂縫(如果確實存在的話)是大爆炸後極短時間裡的殘餘,當時宇宙剛剛從一個更熾熱、更陌生的狀態,向我們今天看到的更冷、更熟悉的狀態轉變。一項新理論稱,這場被物理學家稱為「相變」的大冷卻,在宇宙中發生的時間並不一致,某些地方要比其他地方開始得更早。

宇宙中的這些裂縫如果存在的話,很可能是大爆炸後極短時間裡的殘餘

更冷的宇宙部分形成氣泡,並在空間中擴張,直到它們遇到其他氣泡。最終,所有的空間都發生了轉變,原來的宇宙消失了。

然而,這種古老的高能狀態可能存在於氣泡之間的邊界,時空結構的冷卻區域在這裡相遇,並沒有完全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裂縫。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我們可能仍能發現一些證據,表明這些被稱為「宇宙弦」的裂縫或瑕疵的存在。不過,一篇新論文指出,這個證據太微弱了,任何望遠鏡都無法將其與噪音分辨出來。

論文作者之一、加拿大蒙麥吉爾大學的物理學家奧斯卡·赫爾南德斯(Oscar Hernandez)表示,宇宙弦是很難想像的物體,但在我們熟悉的世界裡,也可以找到一些類比的東西。他說:「你有沒有在結冰的湖面上走過?你會注意到結冰的湖面上有裂縫嗎?湖面依然很堅固,沒有什麼可怕的,但是也存在裂縫。」

這些裂縫的形成過程就類似於宇宙弦的相變過程。「冰是經過相變的水,」赫爾南德斯說,「水分子以液體的形式自由移動,然後在某個地方,它們突然開始形成晶體……水分子開始連接成片,一般呈六邊形。現在,想像你用一片片完美的六邊形瓷磚來鋪在湖面上。如果在湖的另一端,又有人開始鋪瓷磚的話,那你的瓷磚能排成一行的機會基本上為零。」

在結冰的湖面上,不完美的交匯處會形成長長的裂縫。在時空交織的結構中,如果基礎物理理論是正確的話,就可能會形成宇宙弦。研究人員認為,太空中存在著決定基本力和粒子行為的場。宇宙最初的相變產生了這些場。

「可能存在一個與某種粒子有關的場,在某種意義上,它必須『選擇一個凍結和冷卻的方向』。而且因為宇宙真的很大,在宇宙的不同部分,這個場會選擇不同的方向,」赫爾南德斯說,「現在,如果這個場符合某些條件……那麼當宇宙冷卻下來時,就會有不連續的線,就會有無法冷卻的能量線。」

今天,這些交會點將以無限細的能量線的形式出現,穿過宇宙空間。埃爾南德斯指出,發現這些宇宙弦的意義重大,因為它們將成為新的證據,證明物理學比當前模型所允許的更大、更複雜。

目前,最先進的粒子物理學理論被稱為標準模型。該模型包括了組成原子的夸克和電子,以及其他更奇特的粒子,如希格斯玻色子和中微子。

然而,儘管能解釋許多奇特的現象,但大多數物理學家仍認為標準模型是不完整的。研究人員提出了許多擴展該模型的想法,比如超對稱粒子和超弦理論。超弦理論認為,所有的粒子和力都可以解釋為微小的、多維的「弦」的振動。值得注意的是,超弦理論中的「弦」與宇宙「弦」是不同的。由於可用的比喻並不多,有時不同領域的物理學家會重複使用同一個。

「人們十分看好的許多標準模型擴展——比如超弦理論和其他許多理論——都會自然地導向(大爆炸後)暴脹產生的宇宙弦,」埃爾南德斯說,「所以我們得到了一個被很多模型預測的東西,如果它們不存在,那麼所有這些模型都會被排除。」而如果我們能找到這些宇宙弦,那將是令人興奮的發現。

埃爾南德斯等研究者在11月18日發表於arXiv資料庫的論文中寫道,自2017年以來,人們對在宇宙微波背景中尋找宇宙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包括赫爾南德斯在內的一些研究者曾認為,卷積神經網絡——一種強大的模式識別軟體——將是發現宇宙微波背景中宇宙弦結構證據的最佳工具。他們在2017年的另一篇論文中寫道,假設有一張完美的、無噪聲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那麼即使其能量水平(或「張力」)非常低,我們也有可能通過運行這種神經網絡的計算機找到宇宙弦。

然而,在這篇2019年的新論文中,他們再次討論了這個主題,並且指出,在現實中,幾乎肯定不可能為神經網絡提供足夠清晰的宇宙微波背景數據,來檢測這些潛在的宇宙弦。其他更亮的微波源會使宇宙微波背景模糊不清,難以完全分離。即使是目前最好的微波儀器也不夠完美,解析度有限,其記錄精度也會隨像素的變化而隨機波動。研究人員寫道,他們發現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信息丟失,而任何當前或計劃中記錄和分析宇宙微波背景的方法都無法克服這個問題。這種尋找宇宙弦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但他們也寫道,這並不意味著一切就此結束。尋找宇宙弦的新方法之一,是基於測量宇宙在宇宙古代部分各個方向的膨脹。埃爾南德斯表示,這種被稱為「21釐米強度測繪」(21 centimeter intensity mapping)的方法不依賴於研究單個星系的運動,也不依賴於宇宙微波背景的精確圖像。相反,它是基於在深空的所有部分測量氫原子離開地球的平均速度。

之所以稱為「21釐米強度測繪」,是因為氫原子會釋放出21釐米波長的電磁能量。目前地球上還沒有能實施這一方法的天文臺。研究人員表示,一旦有足夠探測能力的天文臺上線,他們就有希望在數據中找到宇宙弦的更清晰證據,屆時距離宇宙弦的發現就不遠了。

相關焦點

  • 宇宙中可能有"裂縫":從地球上還無法觀測到宇宙弦
    時空中可能存在著「裂縫」,但人類的望遠鏡還無法看到它們。這些古老的裂縫(如果確實存在的話)是大爆炸後極短時間裡的殘餘,當時宇宙剛剛從一個更熾熱、更陌生的狀態,向我們今天看到的更冷、更熟悉的狀態轉變。然而,這種古老的高能狀態可能存在於氣泡之間的邊界,時空結構的冷卻區域在這裡相遇,並沒有完全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裂縫。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我們可能仍能發現一些證據,表明這些被稱為「宇宙弦」的裂縫或瑕疵的存在。
  • 神秘的宇宙弦,可能是時空的裂縫!1.6公裡就與地球質量相同
    在宇宙弦可能出現的最早時刻之一,宇宙裂開了,這些裂縫(這些時空本身的缺陷和裂縫)甚至可能會持續到今天。一個早已逝去的時代的產物,一個由外來力量和奇怪能量統治的時代可能會持續下去。宇宙可能充滿了所謂的宇宙弦,這些時空缺陷,雖然我們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們的存在,但宇宙弦可能仍然存在。
  • 探測時空裂縫—宇宙弦
    在塔夫茨大學研究了20多年宇宙弦的理論物理學家肯·奧盧姆(Ken Olum)說:「你無法通過加速器來檢驗這個能量尺度上的物理。」任何現有的天文儀器都沒法檢測到這些在星系之間穿越的細絲。對一部分物理學家來說,一個無法被檢驗的理論是不值得追求的。這使得宇宙弦被歸入了與「弦理論」相同的範疇,後者也是個飽受爭議的理論,與宇宙弦同名,其尺度卻是另一個極端。
  • 宇宙大爆炸又有新發現?物理學家觀測到宇宙弦新跡象,但仍需證實
    根據一些計算,宇宙冷卻的速度可能已經快到超乎我們預料,以至於時空的結構產生斷裂,形成了一個充滿純能量的細管網絡,並且其已延伸到整個可觀測宇宙的寬度。12年多來對分布在北美各地的射電望遠鏡上觀測到的幾十顆脈衝星的數據結果。
  •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時空裂縫的宇宙中?
    現在,還從未有人探測到這種「宇宙弦」的存在,但引力波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這一局面。我們的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就以驚人的速度膨脹並冷卻下來。也許這個過程實在太快了。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快速冷卻可能破壞了宇宙的結構。這些細線狀的裂痕可能仍然存在於時空中,我們稱之為宇宙弦。在現有的數學模型中,宇宙弦被看作是由純能量組成的隱形弦,這些弦的直徑比原子小但長度可達數光年。
  • 宇宙弦可製造「時間機器」?
  • 浩瀚宇宙|細思極恐!我們的宇宙充滿時空裂縫,那不是可能崩塌嗎
    我們的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就以驚人的速度膨脹並冷卻下來。也許這個過程實在太快了。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快速冷卻可能破壞了宇宙的結構。這些細線狀的裂痕可能仍然存在於時空中,我們稱之為宇宙弦。「事實上,理論計算中總是會出現宇宙弦,這讓我更加相信它們的存在。」他說。然而,作為早期宇宙留下的時間膠囊,宇宙弦應該蘊含巨大的能量——比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砸碎粒子所釋放的能量高10億倍以上。在塔夫茨大學研究了20多年宇宙弦的理論物理學家肯·奧盧姆(Ken Olum)說:「你無法通過加速器來檢驗這個能量尺度上的物理。」
  • Cosmic String 宇宙弦
    我打個比喻,如果你在地球上只會感同到三維(上下前後左右),我們雖然知道時間的存在,然而我們眼睛看不到,眼睛只幫我們分析三維系統,然而有可能這個世界是八維,而因為眼睛只可分辨三維而你無法得知。美國哈佛-施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一個科學小組(cfA)的科學家們在做紅移巡天觀測中發現,宇宙中有泡沫樣的結構,即宇宙中有些天區幾乎空無一物,被稱之為「宇宙空洞」。1989年,這個cfA科學小組巡天觀測了幾千個星系,發現在距地球3億光年的地方有一個長約5億光年,高約2億光年,厚1500萬光年的超星系團「巨壁」。
  • 反物質之謎、宇宙起源、時空旅行……這些都和神秘的「宇宙弦」有關?
    比起宇宙起源來講,還是與它有關的另一個概念比較吸引人些:時空旅行。宇宙弦被認為是在宇宙相變、進行極大冷卻後所產生的,可能存在於氣泡和時空結構的裂縫之間的邊界上。宇宙弦是很難想像的物體,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物理學家和Oscar Hernandez表示,但在我們的世界裡,它們也有相似之處。「你在結冰的湖面上走過嗎?」你注意到結冰的湖面上有裂縫嗎?它仍然很堅固。
  • 什麼是宇宙弦?宇宙弦是否存在?答案可能藏在這種輻射中!
    近期,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奧斯卡·赫爾南德斯等在收錄全球科學文獻預印本的在線資料庫arXiv.org上分享了一種觀點,即可利用卷積神經網絡程序在龐雜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噪音」中找尋某一特定宇宙弦的蹤跡。但該方法目前實踐起來,仍困難重重,因為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得到足夠清晰的宇宙微波背景數據供該程序「追蹤」宇宙弦。
  • 尋找如何創造空間跳躍的途徑,宇宙弦的建立
    按照目前的科技手段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技術的,而且研究者還指出,如果想要創造這樣的一個宇宙弦,是需要滿足以下幾方面的條件:首先,必須要設計出一種可以超過光速的飛船,這樣的飛船速度必須要超過光速,如果沒有這樣的飛船做支撐的話,是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的。
  • 宇宙弦和磁單極代替DNA的角色
    important}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這是現代天文學中提出的最深刻問題之一。但是,儘管我們對宇宙的理解有了很大提高,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回答。類似地球的行星很常見,就像地球生命所必需的基石一樣,但我們仍然沒有找到地球以外生命存在的確鑿證據。
  • 宇宙弦理論
    另外一個時空旅行愛好者津津樂道的理論是宇宙弦理論。宇宙弦理論說的是,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有貫穿整個宇宙的能量管。這些細細的管子,是早期宇宙的殘留,據說質量非常之大,可以造成周圍時空的巨大彎曲。
  • 銀河系發現一條2.3億光年蛇形曲線,專家稱其可能是宇宙弦?
    最近科學家聲稱,銀河系的中心已經發現了神秘的宇宙弦,或許這一發現會讓人類實現自己的時間旅行喲。而對於宇宙弦來說,它們是一種宇宙的結構 ,但是現在它仍然處於一種假設的存在狀態,而這種理論認為在宇初見成效大爆炸的過程當中,由於超高溫而形成了一種弦狀結構,這種結構則被稱為宇宙弦。
  • 宇宙暗處可能存在時空裂縫,通過它可能實現空間穿梭或者時間旅行
    人類想要探索銀河系甚至是探索整個宇宙,飛船需要的速度是一個超乎我們想像的值,這個值已經無法用簡單的超光速來形容。普通的超光速飛行我們可以自由探索銀河系,可如果想要探索整個宇宙,已經不是簡單的超光速能夠做到的。要知道,以人類現在的科技,可觀測範圍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而這個範圍有可能只是浩瀚宇宙的冰山一角。
  • 為什麼統一宇宙的弦理論如此難以驗證?
    它只是我們的理論,我們只有近似,我們希望接近實際的理論,但我們不知道我們有多正確或錯誤。所以弦理論甚至無法預測,但是我們可以把它和假設實驗做比較。宇宙弦儘管我們無法獲得粒子對撞機所需的能量來深入研究弦的潛在世界,但138億年前,我們的整個宇宙是一個基本力的混合世界。
  • 「宇宙弦」或可解釋宇宙存在之謎,能發布可被檢測的重力波
    既然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後相互湮滅,為何宇宙可以存在?科學家最近意識到,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檢測宇宙弦產生的極微小重力波來解決這個謎團。我們的宇宙由物質、暗物質與暗能量構成,從原子到黑洞等所有人事物,我們所看見、摸見的全都是物質。
  • 銀河系出現一條黑色裂縫,距地球1.1萬光年,它會是什麼?
    如果站在太陽系之外,我們可能並不能看到太陽系,看到的是一個龐大的星雲將太陽系包圍,它就是奧爾特星雲,直徑達到了2光年。有可能地球之所以還沒有被外星文明發現,很大的原因就是有這個巨大的奧爾特星雲保護。外星文明想發現太陽系的存在,可能需要穿越奧爾特星雲才有可能。
  • 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黑色裂縫,距地球1.1萬光年,它是什麼東西?
    宇宙浩瀚廣闊,無人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所處的太陽系,直徑達到了2光年,太陽系所處的銀河系直徑更是達到了10萬光年。而在銀河系之外更有著龐大室女座星系團,而在整個宇宙中像室女座超星系團這樣的星系不知還有多少個,可能人類永遠都無法走遍宇宙的每一個角落。
  • 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為何不對稱?答案或在引力波
    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科學家近日提出的一項新理論認為,早期宇宙發生的相變使中微子衰變成更多粒子(數量比反粒子多),致使正反物質的數量出現偏差。這一相變也會產生「宇宙弦」,而宇宙弦會產生引力波,探測到這些引力波,或可揭示正反物質不對稱之謎。  對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天文系教授蔡一夫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即便觀測到宇宙弦產生的引力波,可能還需很多條件才能進一步證實上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