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了,宇宙物質失蹤之謎終於解開了

2020-08-28 趣談科學

1916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發表奠定了宇宙學的基礎,隨著哈勃發現宇宙膨脹及大量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不斷深入,我們從理論上認識到宇宙始於大爆炸,存在大量暗物質和暗能量,4.9%的可見物質構成了宇宙萬物,包括我們自己,然而在實際的觀測當中,我們只找到了理論值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在哪,直到近日之前它都是一個謎。

圖:宇宙能量分布

在大量科學家把暗物質和暗能量作為攻堅目標的同時,還有一部分科學家在過去的30多年一直致力於尋找宇宙失蹤的可見物質,直到最近我們才發現了它們的蹤影。

物質

一個人,一部手機,一輛車,一個星球都是由分子與原子構成,又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質子及核外電子構成,再到基本粒子。

圖:原子的構成

天文學可以通過光學望遠鏡接收遙遠的星光,通過消除紅移,對照光譜判斷天體的元素構成;通過亮度來判斷天體與我們的距離以及它的質量(質光關係);射電望遠鏡的出現,使人類從可見光波段,提升到無線電波,紅移更嚴重,距離更遙遠、年代更久遠的星空都可收入眼中,甚至全球8臺聯動拍攝到了黑洞照片。

圖:黑洞吸積盤物質高速旋轉相互撞擊,產生輻射得以捕捉

明知卻無能為力

實際上,科學家堅信星系的形成過程中有部分物質由於距離太過遙遠並沒有被納入星系之中,而且這些物質佔比高達90%以上。它們處於引力稀薄的星系「真空」區,雖然總量巨大,但架不住宇宙的廣闊,因此它們也極為稀薄。失蹤的物質就是稀薄物質中最為稀薄的部分。這就像是五六十年代的物理學家堅信黑洞一定存在,但科技卻不允許它們證明。

圖:星系間的距離

通過對失蹤物質與空間的測算,它們的密度相當於一個臥室中(10平)至多也就1~2個原子。當光學望遠鏡對著一個空曠的區域,這些物質無法產生足夠多的光子,只能感知到孤寂與黑暗,並背景星光的強度也能掩蓋它們,當然它們已經渺小得連掩蓋都用不上。

圖:人類跨出的第一步,也是目前的最後一步

在宇宙中,距離越是遙遠也預示著年代更是久遠,射電望遠鏡讓人類的視野從幾億光年上升到了突破了幾百億光年。然而射電雖然能接收更長的無線電波,但對於微小的失蹤的物質也是無能為力,「太空望遠鏡並非太空顯微鏡」。我們身處星系之中,探測器更是連太陽系都沒出去過,到星系之間「實地考察」更不現實。

圖:射電望遠鏡仰望星空

發現

近日,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新論文聲稱終於發現了失蹤的物質,這個發現源於射電與光學共同對「快速射電暴(FRB)」的觀測。

圖:其他星系向地球發射快速無線電脈衝信號

FRB的起源目前還是一個謎,可能來源於近期超新星的爆發或者活動劇烈的恆星破碎,向外暴噴出持續時間極短、能量極大的無線電脈衝信號。FRB是隨機出現的,每次只會持續幾毫秒,但攜帶的能量卻相當於太陽80年的苦勞。

圖:快速射電暴

為了觀測總是搞「突然襲擊」的信號,研究人員利用了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射電望遠鏡(ASKAP),這是目前唯一既可以檢測FRB,又精準發現FRB起源星系的望遠鏡。

圖: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射電望遠鏡

當襲擊地球的FRB出現時,ASKAP能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記錄並進行實時直播,ASKAP植入了快速無線電脈衝捕獲系統,特別是對於FRB出發地的測量精確度非常高。因此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光學得到星系與地球的距離,並與脈衝數據進行匹配,最終得出失蹤物質存在與否,那麼它們具體是怎麼做到的?

圖:FRB如果在星系間遇到自由電子會發生散射

越是湍急的水流遇到障礙物,越容易改變形態,哪怕是一塊小小的石子。

雖然失蹤物質極為稀薄,但是遙遠星系發出的FRB需要經歷數百萬光年,甚至上億光年的旅程才能到達地球,只要失蹤的物質存在,有些無線電波肯定是會與它相會的。如果太空中空無一物,那麼FRB從星系怎麼出發的就會怎麼到達地球,不同波長的FRB都會以相同的速度傳播。

圖:星系之間不存在物質的FRB

但如果太空中並非空無一物,高能的FRB必然會與物質中的電子發生作用,這個過程如同陽光經過三稜鏡,會被散射成七色光。

研究人員得到的數據是這樣的:

圖:FRB遇到自由電子之後的變化

數據表明了空曠的太空之中存在失蹤的物質,但這還不夠。這種方法可以測算出FRB駛來的每個朝向上星系間的電子密度,而電子又對應電離重子(中子和質子)。

圖:不同位置的FRB的6次衝擊

科學家預計只需得到六次FRB數據就可以還原整個宇宙中星系間的物質總量。宇宙中普通物質分布決定對星系、恆星和行星的形成至關重要,我們或許還可以從中得到暗物質與暗能量等不可見的結構信息。失蹤的物質可以隱藏,但是早晚都會被我們揪出來。

相關焦點

  • 宇宙之謎:反物質失蹤、黑色的太空及DNA代碼
    一,反物質失蹤之謎 138億年前的一瞬,「砰」的一聲,宇宙從「奇點」爆炸,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同時誕生又逐對湮滅。 也許「上帝」出了偏差,物質總量比反物質多了十億分之一。
  • 中微子將成為解開宇宙未解之謎的關鍵:物質為何存在?
    多年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一直隱在義大利中部的一座深山底下,不知疲倦地從已知宇宙中最冷的立方米中收集最敏感的數據。科學家們正在尋找證據,證明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粒子與它們自己的反物質粒子是無法區分的。如果被證實,這一發現將解開困擾物理學家們數十年的宇宙之謎:物質究竟為什麼存在?
  • 隱匿的宇宙:用基本粒子解開宇宙之謎
    雖然這個問題要耗費我們一生的時間去回答,但同時,我們也對這樣更為本源的問題產生了興趣:「宇宙是如何誕生的?我們為何處在這個宇宙之中?宇宙今後將何去何從?」在自然科學還未發展的時代,這可是哲學家們思考的問題!人類對此思索了幾千年,但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宇宙之初始印象——該用什麼樣的語言以及如何來描述宇宙?」
  • 離奇的失蹤:聽起來像小說,但卻真實發生過的7個人類失蹤之謎
    正所謂世界之大,任何的事情都會發生,例如,一些神秘的人類失蹤,雖然很多人是唯物主義者,對於一些神秘的事件並不感興趣,認為都是假的,然而世界上的事,有的的確是科學也解釋不了的,畢竟科學並不是萬能的,這些失蹤的人類,在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即便到現在依然充滿巨大謎團,也沒有任何的權威機構,能夠對此給予準確的解釋,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離奇的失蹤:聽起來像小說,但卻真實發生過的
  • 宇宙「眼睛」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2004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天體——藍環星雲,當在紫外線中觀察時,該天體如一隻發光的眼睛,直視著地球。出乎意料,為了弄清楚是什麼導致了藍環星雲形成,科學家們用了16年才解開了該謎團。根據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藍環星雲是兩顆正在合併的恆星的殘留。
  • 該探測器終於追上了一顆彗星,或解開生命之謎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宇宙大爆炸,在過去宇宙是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狀態演變而來的,並經過不斷的膨脹達到的狀態。 不過關於太陽系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也科學家至今都在努力探索的,為了解開太陽系生命的誕生之謎,歐洲空間局在2004年發射了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
  •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放大30倍,終於解開微笑之謎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放大30倍,終於解開微笑之謎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畫,但是其中《蒙娜麗莎》這幅畫是一幅很神奇的話,因為你在哪個角度看她,她都微笑著,這正是這幅畫的一個神奇之處。最近《蒙娜麗莎》被科學家們放大了30倍,然而也終於揭開了微笑之謎!《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創作的油畫,現在收藏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 最詳細的宇宙地圖解開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宇宙之謎,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
    來自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人員,藉由創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物質分布圖,解開了一個有趣的宇宙之謎。首席作者Nadathur在一份聲明中說:「當這個效應在2008年被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研究,使用一個舊的真空地區與超星系團目錄,這個效應似乎比預期的大5倍。」「這個效應長期以來一直困惑著科學家。
  • 失蹤的普通物質,終於被直接看到了?
    最近,法國天文學家終於直接觀測到星系際溫熱介質,這正是失蹤的重子物質的可能成分。法國天文學家終於直接觀測到星系際溫熱介質,這正是失蹤的重子物質的可能成分。宇宙的質量由重子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這3大類構成,三者分別大約佔據宇宙質量的4.9%,26.8%和68.3%。其中,暗物質是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的物質,而暗能量是主導宇宙膨脹的能量。
  • 聽起來像小說,但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7個人類失蹤之謎
    正所謂世界之大,任何的事情都會發生,例如,一些神秘的人類失蹤,雖然很多人是唯物主義者,對於一些神秘的事件並不感興趣,認為都是假的,然而世界上的事,有的的確是科學也解釋不了的,畢竟科學並不是萬能的,這些失蹤的人類,在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即便到現在依然充滿巨大謎團,也沒有任何的權威機構,能夠對此給予準確的解釋,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離奇的失蹤:聽起來像小說,但卻真實發生過的7個人類失蹤之謎!
  •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解開物質-反物質之謎 | 科技早頭條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早間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物理學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解開物質-反物質之謎最初的大爆炸產生了物質與反物質。由於正反物質相遇會湮滅,而如今宇宙由正常物質構成,說明最初的物質含量略高於反物質。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的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在一篇上傳至預印本網站的論文中,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提出,這一問題可能與希格斯玻色子有關。作者指出,宇宙誕生之初,可能存在3種高能希格斯玻色子,它們很快衰變,並在該過程中生成正常物質。此外,這3種粒子能與反物質反應、湮滅。
  • 世界未解之謎(宇宙之謎):暗物質之謎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約150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了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並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星系、地球、空氣、水和生命便在這個不斷膨脹的時空裡逐漸形成。
  •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很多科學家和考古學家都想要穿越時間回到過去,尋找金字塔的建造之謎。外星人是否真的參與了呢?你或許不用等到時光機器穿越回去,看完這個文章就能知道答案。在說這個之前,我先跟大家說幾個金字塔的冷知識。
  • 百慕達之謎終於被解開,海底根本不存在宇宙黑洞
    說到百慕達三角洲,估計很多科學愛好者都知道這是魔鬼之地。從上個世紀開始,經過這個海域的船隻神秘失蹤,甚至飛越這個三角洲的飛機也墜毀了。起初,科學家們認為百慕達三角洲是一個巨大的宇宙黑洞,會把宇宙飛船吸入其中。
  • 宇宙之「金」由誰創造?「失蹤金元素之謎」待解
    宇宙中所有的氫元素都是在大爆炸中產生的,此外,大爆炸還產生了大量的氦和鋰。其餘自然元素在恆星內部的核反應中誕生,所有元素都會在恆星壽命終結時進入星系。論文作者、ASTRO 3-D副教授Karakas解釋說:「恆星就像一個巨大的高壓鍋,創造出了各種新元素。
  • 宇宙之謎:寶瓶座中的「大塊頭」竟然失蹤了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6月30日消息稱,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發現,一個矮星系中的一顆不穩定的大質量恆星失蹤了。科學家們認為,其原因可能是這顆恆星變得不再那麼明亮,並且有一部分被塵埃遮蔽;或者這顆恆星在沒有產生超新星的情況下坍縮成了黑洞。相關研究結果同日刊發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中。
  • 科學界提出的《宇宙八大未解之謎》
    上圖是基於猜測而繪製出的暗物質3D影像。  美國《科學》雜誌日前選出了八大宇宙未解之謎,科學家們承認,其中一些「可能永遠也無法找到答案」。  這八大未解之謎涵蓋範圍很廣,從未被鑑定過的神秘暗物質到恆星爆炸的真相。
  • 關於宇宙的10大未解之謎 人類解開其一,或可成為超級文明
    關於宇宙的10大未解之謎 人類解開其一,或可成為超級文明 宇宙浩瀚無邊又神秘莫測,雖然人類目前所能探測到的宇宙範圍,已經有930億光年,但是,很多人都表示,這極有可能只是宇宙中的一個小角落,比方說,我們之所以找不到外星人,或許他們都生活在930億光年之外,
  • 「縈繞」16年的藍環星雲之謎終於解開
    2004年,NASA的GALEX探測器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天體:一處暗淡的巨型氣體團,中心「包裹」著一顆恆星。GALEX透過紫外光捕捉到了這個斑點,隨後揭示了它內部的厚環結構。科學家們將這種天體命名為藍環星雲(BRN)。在接下來的16年中,雖然科學家對BRN進行了大量詳細觀測,但似乎他們了解得越多,BRN的神秘色彩反而越濃厚。
  • 16年後,藍環星雲之謎終於解開
    2004年,NASA的GALEX探測器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天體:一處暗淡的巨型氣體團,中心「包裹」著一顆恆星。GALEX透過紫外光捕捉到了這個斑點,隨後揭示了它內部的厚環結構。科學家們將這種天體命名為藍環星雲(BRN)。在接下來的16年中,雖然科學家對BRN進行了大量詳細觀測,但似乎他們了解得越多,BRN的神秘色彩反而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