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眼睛」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2021-01-15 科技領航人

2004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天體——藍環星雲,當在紫外線中觀察時,該天體如一隻發光的眼睛,直視著地球。出乎意料,為了弄清楚是什麼導致了藍環星雲形成,科學家們用了16年才解開了該謎團。

根據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藍環星雲是兩顆正在合併的恆星的殘留。

圖片中心的亮黃色點是尚存的恆星殘留物(兩顆星的合併);藍圈是與恆星介質相互作用的碎片雲。品紅色輪廓是衝擊波的前沿。明確地說,在星雲中看到的藍色和洋紅色代表紫外光,而用肉眼實際上看不到它們。

碰撞的恆星一直被發現,所以這個發現可能看起來並不特別或令人興奮。然而,所有這一切的特殊之處在於我們觀測的時機,因為天文學家目睹了這種恆星合併發生在距今約5,000年之後(不包括光到達地球的時間)。通常,碰撞的恆星在粉碎後會立即看到。

「兩顆恆星的合併是相當普遍的,但是隨著它們的射出物在太空中膨脹和冷卻,它們很快就會被許多塵埃所遮蓋,這意味著我們看不到實際發生了什麼,」主要作者凱瑞·霍德利(Keri Hoadley)解釋說(凱瑞·霍德利(Keri Hoadley)是這項新研究的代表和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物理學家),「我們認為這個物體代表了這些瞬態事件的後期,當塵埃最終清除並且我們有一個很好的視野時。」

她補充說:「但是我們也趕上了這個過程,因為它太過遙遠了。久而久之,星雲就會溶解到星際介質中,我們根本無法分辨出發生了什麼。」

因此,藍環星雲不是我們以前見過的東西,它提供了一些新科學。例如,膨脹的藍色環實際上是一對。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我們並不能真正看到它,但實際上這個星雲的形狀像兩個漏鬥,它們的點相互連接,合併的恆星位於中心。這些環以相反的方向彼此遠離,速度達到每秒每秒400公裡。該小組稱此功能為「雙曲線對稱外流」,它為致命戰鬥中發生的事情提供了一些重要線索。

從側面查看星雲時顯示的圖。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合著者和天體物理學家馬克·塞伯特在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了解到的一切都很有趣,而這顆合併的恆星是其中一種。」的確,這個恆星物體有點像是個奇異球,因為它被圓盤圍繞著——圓盤中的物質直接注入恆星中。

這個故事始於2004年,當時塞伯特(Seibert)參加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星系演化任務探測器(GALEX),是最早凝視藍環星雲的衛星之一。當時,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克裡斯·馬丁(Chris Martin)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對象」,他的團隊「應該在一年內拿出一篇不錯的論文來解釋這一切」,正如他昨天告訴記者。

加州理工學院的帕爾馬爾天文臺和夏威夷W. M.凱克天文臺的黑爾望遠鏡收集的數據顯示,恆星周圍存在衝擊波,這暗示著恆星周圍存在某種暴力和戲劇性的現象。早期的假設是,一顆熾熱的類似木星的行星被困在恆星周圍的死亡螺旋中,我們正在目睹它以星雲的形式被破壞。但研究人員不確定,「整個研究過程中仍然存在歧義,」馬丁說。

科學家還研究了名為TYC 2597-735-1的中央恆星的狀態,發現該恆星已經很老,不再在其核心燃燒氫。該天體的許多其他方面與他們對恆星的期望不符。馬丁稱其為「夏洛克·福爾摩斯之謎」,「因此不可能提出一種方案來解釋所有這些觀察結果,」因此「經過幾年的研究,我們繼續做其他事情,該項目便奠定了基礎,但該項目一直處於休眠狀態」。

2017年,霍德利(Hoadley)以博士後身份加入馬丁(Martin)的團隊,情況發生了變化,她似乎很想帶頭領導這個休眠項目。

她在虛擬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在工作的第二天就聽說過該項目,並立即接受該項目的研究工作。」該團隊收集了很多數據,但她的挑戰是「弄清楚如何將所有碎片放在一起」,尤其是要確定星雲最初是如何發光的。

但是,隨著工作的進行,團隊開始意識到他們並沒有與行星打交道,並且可能的情況涉及恆星碰撞。霍德利解釋說,例如,恆星所噴射出的物質質量對於行星而言實在太大了。此外,德克薩斯州Hobby-Eberly望遠鏡上的「可居住地帶行星搜索器」收集到的數據沒有發現該系統內有行星的證據。

當研究小組查看了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寬視場紅外探測探測器(Wide-field Survey Explorer)以及其他紅外天文臺收集的檔案數據時,事情變得很奇怪。這些數據表明恆星周圍存在吸積盤。通常,這些塵埃環可以在年輕恆星周圍看到,但是TYC 2597-735-1實際上已經很古老了。

為了幫助理解所有這些數據,研究小組從哥倫比亞大學聘請了天體物理學家布賴恩·梅茨格(Brian Metzger),他是宇宙合併專家。令人興奮的是,梅茨格(Metzger)的數學和計算模型與藍環星雲(Blue Ring Nebula)的觀測結果吻合得很好。

這就是新論文中揭示的藍環星雲的故事。

幾千年前,一顆小恆星繞著一顆質量與我們的太陽大致相同的恆星運行。但是,隨著較大的恆星變老,它變得越來越臃腫,膨脹到非常接近較小的同伴。較小的恆星(大約是太陽大小的十分之一)陷入向下的螺旋狀,產生了氣態盤。大恆星最終包含了較小的恆星,產生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碎片雲,被氣態盤切成兩半。這次合併產生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兩個錐形碎片雲。

在隨後的數千年中,不斷膨脹的碎片雲冷卻,形成了與恆星介質相互作用的氫分子。今天,我們將這些碰撞視為明亮的紫外線發射。霍德利對記者說:「雲現在正溶解在星際介質中,並且,由於所有令人興奮的粒子都存在,我們正好探測到它。」

霍德利預計,「藍環星雲」將繼續存在一千年至幾萬年,此後該特徵將完全消失。 從宇宙學的角度來看,這真是令人眼前一亮,並且是進行一些有趣的科學的絕好機會。

相關焦點

  •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放大30倍,終於解開微笑之謎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放大30倍,終於解開微笑之謎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畫,但是其中《蒙娜麗莎》這幅畫是一幅很神奇的話,因為你在哪個角度看她,她都微笑著,這正是這幅畫的一個神奇之處。最近《蒙娜麗莎》被科學家們放大了30倍,然而也終於揭開了微笑之謎!《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創作的油畫,現在收藏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很多科學家和考古學家都想要穿越時間回到過去,尋找金字塔的建造之謎。外星人是否真的參與了呢?你或許不用等到時光機器穿越回去,看完這個文章就能知道答案。在說這個之前,我先跟大家說幾個金字塔的冷知識。
  • 那些已經被解開的世界未解之謎
    雖然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不過有一些被人們已經解開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這些被我們解開的眾多謎團。通過非常多的先進技術終於將這個謎團解開了其實在這個水晶頭骨眼睛鼻孔等周圍有旋轉刮痕。但是因為他們太過於輕微,用肉眼是發現不了的,這種痕跡類似於現在珠寶商的旋轉輪製作出來的。所以研究人員推斷這個是現代歐洲加工製造的,材料是用的巴西無色水晶。正是因為被解開了這個謎團,所以這些水晶頭骨取消了展示,因為他們不屬於博物館。
  • 人類的三大未解之謎,不知何時才能解開,若解開則可統治宇宙
    在地球上仍存在著許多的未解之謎。這其中有三個未解之謎是關乎到人類來源和宇宙發展的。這三個未解之謎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解釋。有一些科學家給出了一些比較籠統的解釋。但是這難以令人信服,而且信口雌黃,沒有真憑實據的話簡直是如一陣風一樣,吹過無痕。三大未解之謎第一個就是地球在宇宙的確切位置。
  • 外星人留下的「水晶骷髏」真的能解開宇宙之謎嗎?
    這顆頭顱的五官比例與現代人一模一樣,牙床上整齊地鑲著上下兩排牙齒,眼睛由圓形水晶石點綴,鼻骨則由三塊水晶石拼成。專家們研究過頭顱的表面及其內部結構後,一致認為這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很有可能是瑪雅時代遺留的文物。您肯定覺得好奇,這為什麼會和瑪雅文明扯上關係呢?原來在一本名叫《水晶頭骨之謎》的書中有過這樣的記載:根據長老會傳下來的說法,水晶頭骨共有52個。
  • 該探測器終於追上了一顆彗星,或解開生命之謎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宇宙大爆炸,在過去宇宙是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狀態演變而來的,並經過不斷的膨脹達到的狀態。 不過關於太陽系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也科學家至今都在努力探索的,為了解開太陽系生命的誕生之謎,歐洲空間局在2004年發射了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
  • 隱匿的宇宙:用基本粒子解開宇宙之謎
    雖然這個問題要耗費我們一生的時間去回答,但同時,我們也對這樣更為本源的問題產生了興趣:「宇宙是如何誕生的?我們為何處在這個宇宙之中?宇宙今後將何去何從?」在自然科學還未發展的時代,這可是哲學家們思考的問題!人類對此思索了幾千年,但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宇宙之初始印象——該用什麼樣的語言以及如何來描述宇宙?」
  • 中微子將成為解開宇宙未解之謎的關鍵:物質為何存在?
    最關鍵的是它非常小,可以輕易穿透任何物質,並且它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每秒鐘通過我們眼睛的中微子數以十億計,每秒鐘會有1000萬億個來自太陽的中微子穿過每個人的身體。當然,我們毫髮無損,因為它們太小了。儘管中微子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是中微子的價值對科學家來說簡直不可估量。
  • 最詳細的宇宙地圖解開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宇宙之謎,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
    來自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人員,藉由創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物質分布圖,解開了一個有趣的宇宙之謎。Seshadri Nadathur博士和Robert Crittenden教授詳細查看來自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CMB)的光子,大爆炸後所存留下來的光,是如何被充滿星系、超星系團、以及真空地區的宇宙所影響。
  • 三十年了,宇宙物質失蹤之謎終於解開了
    1916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發表奠定了宇宙學的基礎,隨著哈勃發現宇宙膨脹及大量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不斷深入,我們從理論上認識到宇宙始於大爆炸,存在大量暗物質和暗能量,4.9%的可見物質構成了宇宙萬物,包括我們自己,然而在實際的觀測當中,我們只找到了理論值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在哪,直到近日之前它都是一個謎。
  • 科學怪談——瀕死體驗解開宇宙起源之謎(中)
    哈嘍大家好,今天的無限思考,給大家帶來的是科學怪談系列的第四期--瀕死體驗解開宇宙來源之謎。(中)在上一期的無限思考,我們講到木內鶴彥瀕死狀態下,在奇怪的地方遇到了自己已經去世的親友,隨後意識或者說靈魂又莫名回到了體內,之後發生了什麼呢?本期的無限思考繼續講述。
  • 科學界三大經典未解之謎,一旦解開,可能給人類文明帶來質的飛躍
    數百年前終於進入了科學技術的時代。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人們漸漸地認識到科技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可以解開世間萬物的奧秘,揭開宇宙的奧妙。然而,科學的發展是需要很長時間來完成的,人類現在所掌握的技術還不夠強大,仍然還有很多神秘的問題困擾著我們。科學界有這三個尚未解開的謎團,每個謎團都可能給人類帶來質的飛躍。
  • 關於宇宙的10大未解之謎 人類解開其一,或可成為超級文明
    關於宇宙的10大未解之謎 人類解開其一,或可成為超級文明 宇宙浩瀚無邊又神秘莫測,雖然人類目前所能探測到的宇宙範圍,已經有930億光年,但是,很多人都表示,這極有可能只是宇宙中的一個小角落,比方說,我們之所以找不到外星人,或許他們都生活在930億光年之外,
  • 生命分子源宇宙深空之中,科學家發現或將解開宇宙生命的傳播之謎
    宇宙中有很多神奇的事情,至今科學家也沒有辦法完全解開,比如宇宙演化的奧秘,就是其中一個主要的課題。因為宇宙十分廣袤,科學家需要的證據,都隱藏於非常久遠的宇宙歷史之中。想要破解這些秘密,科學家需要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夠找到答案。
  •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一種全新守恆定律,或可解開宇宙萬物演化之謎
    它就是人類探索研究了幾千年的宇宙萬物演化之謎。達爾文的進化論,經不住時間洪流的衝洗,早已變得體無完膚;宇宙大爆炸之說,在如日中天的量子物理學面前,更是顯得捉襟見肘。那麼,宇宙萬物如此井然有序地發展著,如此生生不息地演化著,又是誰導演的這一切呢?是自然而然的選擇進化?是自然而然的大爆炸而生成的宇宙萬物?認真思考的話,你會認同這些觀點嗎?
  • 宇宙邊緣存在與否,這個未解之謎能否解開嗎?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經進步了很多,但是隨著對宇宙的認識越來越多,新的問題就出現了,比如關於宇宙的邊緣 存在與否,這個問題已經越發的不可理解。一隻螞蟻爬上一個足球,它爬呀爬,卻總是找不到足球的邊。
  • 「縈繞」16年的藍環星雲之謎終於解開
    《自然》雜誌網絡版當地時間11月18日發文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或許已經解開了BRN的謎團。他們將天體數據導入尖端理論模型,從而得出結論——星雲很可能是由兩顆恆星碰撞合併成一顆恆星時形成的。
  • 16年後,藍環星雲之謎終於解開
    《自然》雜誌網絡版當地時間11月18日發文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或許已經解開了BRN的謎團。他們將天體數據導入尖端理論模型,從而得出結論——星雲很可能是由兩顆恆星碰撞合併成一顆恆星時形成的。
  • 天文學家終於揭開木星上的閃電之謎!!!
    美國宇航局派出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 )宇宙飛船穿越太陽系時, 發現木星確實產生了閃電,但並不產生科學家所熟知的地球閃電帶有的無線電信號。現而今,美國宇航局終於知道了其中之謎。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描述了如何從朱諾(Juno)探測器得到數據,從而解開了木星神奇的閃電之謎。
  • 科學界提出的《宇宙八大未解之謎》
    美國《科學》雜誌日前選出了八大宇宙未解之謎,科學家們承認,其中一些「可能永遠也無法找到答案」。  這八大未解之謎涵蓋範圍很廣,從未被鑑定過的神秘暗物質到恆星爆炸的真相。根據享譽世界的《科學》雜誌的表述,這八大宇宙未解之謎都是由頂尖的科學家從他們所鑽研的領域中歸納出來的,科學家們甚至還分別為自己所提的謎團撰寫了論文進行闡述。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的天體物理學家希蒙·懷特表示:「部分謎題的產生是因為我們還沒找到解決它們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