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沒有找到洛倫茲對稱性破缺的證據

2020-12-05 博科園

科學最偉大的一個地方就在於我們會不懈地對假設進行檢驗。即使有些現象早已經被嚴格的驗證了許多遍,但我們總是會不斷地把實驗或觀測推向極限。例如,最近科學家在洛倫茲對稱性進行的一項實驗。

1905年,愛因斯坦在題為《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假設:一個是相對性原理,一個是光速不變原理。在過去的100多年中,狹義相對論經受了所有實驗的考驗。

從本質上說,狹義相對論是一種關於自然界時空對稱性的理論。它描述了時空的基本對稱性,稱之為洛倫茲對稱性。相對性原理的實質就是洛倫茲對稱性的不變性,光速不變的實質就是光速成為洛倫茲對稱性的最基本的不變量。

就目前而言,光速在任何方向或宇宙中的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這是洛倫茲對稱性的一個性質。如果洛倫茲對稱性被破壞了,那麼相對論就需要修正。

大多數科學家都同意廣義相對論和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並不是最終的理論。在眾多統一理論中,比如弦理論、圈量子引力和非對易量子場論中,都預言了洛倫茲對稱性的微小的破缺。因此對洛倫茲不變性的精確檢驗會指向一條通往正確的統一理論模型的道路。

為了尋找洛倫茲對稱性破壞的跡象,巴黎天文臺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個聯合物理團隊分析了44年來月球雷射測距(LLR)實驗的數據。LLR使用了雷射雷達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通過在地球上的雷射瞄準在月球上的復歸反射器,可以測量雷射來回所需要的時間,這大約是2.5秒。

1969年,在阿波羅11號任務中,太空人在月球留下了這個復歸反射鏡。天文學家在地球上的各地通過反射雷射精確的測量了地月之間的距離。(圖片來源:NASA/NASA Apollo Archive, Public Domain)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1969年和2013年之間超過20000次雷射來回的數據。雷射來回傳播的時間會被多項因素所影響,從在天空中月球的位置,到天氣和潮汐,以及相對論效應——這對檢驗洛倫茲對稱性特別重要。

為了在洛倫茲對稱的背景下分析LLR的數據,研究人員首次發展了一個「月球曆表」,這個模型考慮了一系列的因素,用來計算在任何時間,月球相對於地球的預估位置、速度和方向。這個月球曆表的框架來自標準模型擴充(SME),該理論是一個低能有效場論,試圖統一廣義相對論和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並允許洛倫茲對稱性破缺。

SME引入了許多張量場作為背景與標準模型給出的夸克,輕子及規範玻色子相互作用,從而可能導致許多新的現象,比如光子的真空衰變、極高能中子的Beta衰變禁戒、光子真空極化方向的偏轉等。這些新引進的張量場作為待定參數,由實驗測定。由於狹義相對論在過去的粒子物理實驗中得到了精度極高的檢驗,我們期待這些自由參數會非常小。通過實驗只能給出上限,因此檢測洛倫茲破壞的實驗精度要求非常高。

這是首次在SME的框架下建立地月系統的全球模型。也就是說SME的運動方程被包含在歷表中。這可以使研究人員對SME的係數做出強有力的限制。通過分析發現LLR的數據只對特定SME係數的結合敏感,但沒有發現任何洛倫茲對稱性破壞的證據。由於此次分析的數據之龐大,該結果要比先前任何的實驗對SME係數做出了更強的限制。對係數限制的進步意味著如果存在洛倫茲對稱性破壞的話,也都必須非常的小。

未來研究人員會繼續利用其它的天文數據尋找洛倫茲對稱性破壞的跡象。

相對論再次通過了檢驗。

原理/大大/文

喜歡這類內容?也願意再閱讀其內容…?那麼敬請關注【博科園】今後我們會努力為你呈現更多科學知識。博科園-內容範圍:宇宙傳奇、生命之美、人類文明、科技之光!

相關焦點

  •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輕子或存在對稱性破缺
    人們長期認為在由反物質構成的鏡像世界中,反粒子應該具有與粒子相同的行為,但從1960年代開始人們發現夸克和反夸克打破了這種粒子與反粒子間的鏡像對稱性[1,2]。在《自然》雜誌中,T2K協作項目報告了可能在輕子中存在這種對稱性破缺[3]。
  • 30頁手算解決物理學爭論——相變、對稱性破缺與時間晶體
    自發對稱性破缺能夠神奇地導致許多新材料出現。所謂「對稱性」,就是在如空間、時間、能量等相應的方向上,物質的結構、性質以及物理定律不變。當對稱性破缺時,物質就會產生一系列物態、導熱性、導電性、應力特徵等方面變化。
  • 自發對稱破缺與南部—戈德斯通定理,開啟了希格斯機制的大門!
    自發對稱破缺是某些物理系統實現對稱性破缺的模式。當物理系統所遵守的自然定律具有某種對稱性,而物理系統本身並不具有這種對稱性,則稱此現象為自發對稱破缺。這是一種自發性過程,由於這過程,本來具有這種對稱性的物理系統,最終變得不再具有這種對稱性,或不再表現出這種對稱性,因此這種對稱性被隱藏。
  • 對稱、反對稱、對稱破缺
    人體的另一個特點是左右結構對稱美。人是直立行走的動物。所謂左右對稱,實際上是左右鏡像對稱。可以想像將直立的人從中間加一雙面鏡把人分成左右兩半,那麼左手的鏡像能與右手重合。人的左右兩半也各能與鏡中之像重合。如左右不對稱,便成殘疾,如小兒麻痺症患者,行動就很困難。     人體除結構對稱之外,還有功能對稱。人的左右眼和左右腦具有對稱性,如圖1所示。
  • 對稱破缺——凝聚態中的物理美
    今年春天,安德森以97歲高齡不幸辭世,他在對稱性破缺、高溫超導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之後,隨著溫度繼續升高,一維的有序結構也被破壞而成為無序的液體:液態中的水分子做著隨機而無規則的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沒有固定的方向,沒有固定的位置,處於完全無序的狀態,在任何方向、任何點看起來都是一樣的。而這正是我們所謂的對稱性最「高」的狀態,也就是說,液態的對稱性很高,卻無序。液晶和固態,相較液態而言,有序程度逐漸增加,對稱性卻逐步降低。
  • 武漢物數所等利用對稱性破缺實現偶極裡德堡原子的量子調控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紅平和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尤力展開合作研究,提出了一種利用對稱性破缺動態保全原子誘導電偶極矩方向的方案。通常情況下,原子抗交叉能級間的能隙比較大,對應的非絕熱Landau-Zener隧穿時間非常短,在原子的外場操控過程中量子態依然遵循絕熱演化規律,原子的電偶極矩無法保持固定方向,不利於原子間的偶極動力學操控。
  • 進展 | FeSe超導體向列相光電子能譜的精密觀測揭示存在未知對稱破缺的證據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周興江研究組的李聰、趙林副研究員等,與物理所吳賢新博士、王樂博士、石友國研究員、胡江平研究員和向濤院士等合作,利用最新一代基於時間飛行能量分析器的雷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結合理論計算,發現了FeSe超導體全新的費米面結構,揭示了FeSe 中存在向列序之外未知對稱破缺的證據
  • 對稱破缺——美妙思想來自凝聚態物理 | 量子群英傳
    他把從高對稱到低的對稱過程叫做「對稱破缺」。相應的,反過來的相變則意味著「對稱恢復」。然而,如何判斷對稱性的「高低」呢?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有時候我們會將「對稱性」與「有序性」等同起來,但事實上這兩個概念的「高低」程度正好相反。越有序的結構,對稱性反而越低。以下舉個簡單例子來說明。
  • 杜江峰院士團隊首次在單自旋體系中觀測到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
    項目組通過將金剛石中一個氮-空位缺陷中的電子自旋作為系統比特,一個核自旋作為輔助比特,實現了宇稱時間對稱哈密頓量,進而通過調節哈密頓量的參數,觀測到對稱性破缺相變過程。該研究通過對金剛石量子比特的高精度量子操控,首次在單自旋體系中觀測到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為進一步探索非厄米哈密頓量奇異物理特性奠定了重要基礎,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 15、大一統方程解:中微子的類型及其正反對稱破缺
    當對立基本粒子能量下降到10^12eV時產生對稱破缺,冷縮並且相變出8種非對稱性的矛盾統一的基本關係子,並由此調和出正電子、中微子、反中微子和負電子各自二重態的矛盾調和子,或稱輕子。4階 10^-11秒 簡單統一場:九種對立結構配對子與九種複合力單子自我相互結合,生成81種對立統一的基本統一場子。
  • 進展|FeSe超導體向列相光電子能譜的精密觀測揭示存在未知對稱破缺...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周興江研究組的李聰、趙林副研究員等,與物理所吳賢新博士、王樂博士、石友國研究員、胡江平研究員和向濤院士等合作,利用最新一代基於時間飛行能量分析器的雷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結合理論計算,發現了FeSe超導體全新的費米面結構,揭示了FeSe 中存在向列序之外未知對稱破缺的證據。
  • 破缺的宇宙:墨西哥帽中的終極秘密
    因而在引入對稱性自發破缺(蘋果落入谷底)後,量子場論(帽子)本身依然具有對稱性,而我們世界裡希格斯場所處的真空(蘋果)把這個對稱性給「破缺」掉了。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建立過程中,自發對稱性破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物理學家們在其引導下,化繁為簡,實現了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的統一,並通過引入希格斯機制漂亮地解決了基本粒子的質量起源問題。因而,這一概念被認為是現代理論物理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
  • 於淥院士:對稱破缺的物理「美」在何處方​【雲裡·悟理-第30課】
    對稱破缺它為什麼那麼難理解呢?簡單來描述這個過程,量子力學裡有一個概念是希爾伯特空間,通過數學家的研究知道如果討論的體系是有限體系的話就只有一個希爾伯特空間,不同的變化、不同的狀態都只是一個坐標變換,但是到了這個無窮維的空間以後,就會有無窮多種的希爾伯特空間,那麼對稱破缺的相變是從一個希爾伯特空間到另外一個希爾伯特空間的躍變。
  • 檢驗時空的對稱性,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準則!
    也就是說,光的運動具有空間上的對稱性,即洛倫茲對稱,那麼有人或許想問:這種空間對稱性是否也適用於物質粒子的運動嗎?或者說在粒子的能量相同的情況下,它們是否會沿著某個方向運動得更快些或更慢些嗎?有一些量子引力理論預測,粒子會違反洛倫茲對稱性,尤其是高能粒子。科學家對兩個原子鐘進行了長達六個月的監測,以檢驗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一個基本原則。
  • 肖豔紅小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反對稱性光學體系—新聞—科學網
    然而,Bender 和 Boettcher在1998年指出,厄密性並非本徵值為實數的必要條件,對於滿足宇稱-時間對稱性(PT對稱性)的非厄密哈密頓量,在發生對稱性破缺之前其本徵值全部為實數,發生對稱破缺之後其本徵值將出現虛數。對稱性從非破缺到破缺的過程即為相變,類似於從水變成冰的過程,水的狀態從液態變成了固態。
  • 物理學家首次製造出時間晶體,揭開經典對稱性最後一塊面紗
    宇宙中所有自然形成的和人造出來的晶體都不同程度地打破了空間對稱性,而現在又有一種新型晶體被人類造了出來,它除了滿足一般晶體的特徵外,還打破了時間維度上的對稱性,這就是時間晶體(time crystals )。在這種全新的晶體裡,晶格將會在時間這個維度上進行有序重複。至此,經典對稱性最後一塊面紗——時間對稱——終於被人類揭開,這是物理學上的一項重大成果。
  • 宇稱時間對稱性聲學
    若H=PTHPT,我們稱該哈密頓算符為宇稱時間對稱算符。經典量子力學中,哈密頓算符一般要求為厄米算符,其滿足宇稱時間對稱性且本徵值為實數(可觀測量)。1998年,Bender 和Boettcher 研究了非厄米哈密頓算符宇稱時間對稱性和本徵譜之間的關係,指出非厄米—算符本徵值在宇稱時間對稱性下亦可為實數,並進一步發現非厄米—哈密頓算符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會導致本徵值由實數變為複數。
  • 假如失去對稱 宇宙將會怎樣
    楊、李二人的發現說明在微觀物理的弱相互作用中,系統的運動並不對稱,即會發生對稱破缺。那「對稱破缺」是什麼?它對物理學會產生什麼影響?  3位粒子物理學家馳騁的高深領域,也不難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如果說對稱性反映自然界的統一性,那「對稱破缺」就反映了其多樣性。
  • 物理所預言立方對稱性破缺下的新型拓撲絕緣體材料
    基於這個對稱性破缺,在反帶的情形下,黃銅礦化合物不需要應變就可能形成一個自然的能隙,並成為拓撲絕緣體。 圖2顯示了黃銅礦化合物AuTlTe2、AuTlS2的能帶結構可以通過具有反帶結構的HgTe化學絕熱演化而得到。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因此,外爾費米子的出現需要打破空間反演對稱或時間反演對稱。在凝聚態固體中,前者對應著非中心對稱體系,而後者則對應著自旋極化的磁性體系。在磁性外爾體系中,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由系統磁性保證,並可受外磁場控制,易於通過溫度或磁場實現對拓撲態的操控和調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