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首次製造出時間晶體,揭開經典對稱性最後一塊面紗

2021-01-21 DeepTech深科技

說到晶體,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便是鑽石,這些閃爍奪目的石頭是由不計其數的碳原子有序重複排列而成的。而對於物理學家而言,晶體與宇宙中的一項基本性質對稱性有關。

宇宙中所有自然形成的和人造出來的晶體都不同程度地打破了空間對稱性,而現在又有一種新型晶體被人類造了出來,它除了滿足一般晶體的特徵外,還打破了時間維度上的對稱性,這就是時間晶體(time crystals )。在這種全新的晶體裡,晶格將會在時間這個維度上進行有序重複。

至此,經典對稱性最後一塊面紗——時間對稱——終於被人類揭開,這是物理學上的一項重大成果。

物理學家曾希望通過離子阱」來創造時間晶體」,這是一種在不消耗能量的前提下,以固定模式運動的物質。

儘管如同石墨烯最初一般,時間晶體到底有些什麼應用現在還並不明確。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時間晶體的超級穩定性可以作為對抗退相干效應的有力武器,來保證一個量子態的壽命。如果量子態可以被強化,它還可用作製造更穩定的量子計算機內存,和進行更精確的測量。

時間晶體

2016 年 8 月,arXiv上面放出了一篇文章聲稱時間晶體是可行的!該文剛剛在上周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作者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助理教授Norman Yao。在這篇論文中,Norman Yao詳細描述了受到外部驅動的時間晶體所具有的性質:基態呈現周期性,且為驅動周期的整數倍,周期穩定,有清晰的相變邊界。

他還提出了製備時間晶體的具體方案。在他的方案中,由加州大學伯克利領導的團隊會製造一個只有頭髮絲十分之一細的微小陷阱」,然後將100鈣離子注入到這個陷阱中,庫侖作用會讓這100個離子均勻地散開到陷阱的邊上。此時經過雷射冷卻後的離子都處於基態,然後研究人員會開啟一個靜磁場,根據Yao的理論,鈣離子環會在磁場中開始轉動(而且會永久地轉下去)。如果一切順利,這些離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回到最初的位置上,從而形成一個個在時間上重複排列的晶格」,時間對稱性由此被打破。

Norman Yao

很快,兩個研究團隊就依照Norman Yao所描繪的藍圖分別製造出了他們的第一個時間晶體,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設備。這兩個來自馬裡蘭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團隊分別在網上公布了他們的成果並提交發表,Norman Yao是這兩篇論文的共同作者。

時間晶體之所以在時間上不斷重複是因為它們受到了一種周期性的衝力,就像不斷地彈一塊果凍讓它周期性晃動一樣。Norman Yao解釋說,這裡面最大的突破,與其說是這些晶體做到了在時間上周期性重複」,倒不如說是我們第一次大規模製造出了非平衡態的新材料。它們的基態永不停歇,無法像鑽石或者紅寶石那樣回到相對靜止的平衡態。

這是一種新的物質狀態,僅此而已。但它同樣酷的地方在於這是第一個非平衡態的物質狀態」,Norman Yao說,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們一直在研究平衡態的物質,比如金屬和絕緣體,而今天我們將開始探索非平衡態物質的奇妙世界。」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時間晶體實驗說明:通過電場將鈣離子圍繞在一個100微米寬的陷阱」中,使它們形成晶體圓環。科學家們相信,靜磁場會使圓環轉動。

不被看好的發現

那麼為什麼時間對稱性如此難以打破呢?這還要從晶體與對稱性破缺來說起。

眾所周知,自然法則本身都是滿足對稱性的。在平地上做力學實驗,和在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做的實驗得到的結果是相同的,昨天和今天做相同的實驗得到的結果也是相同的,因為力學原理滿足空間平移對稱性和時間平移對稱性。此外,還有旋轉對稱性和反轉對稱性等。

對稱性體現了自然的美與和諧,但是物理體系的穩定狀態(基態)卻不是對稱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桌子上豎起一支鉛筆,理論上鉛筆受到的重力垂直向下,在水平面上是對稱,也就是說鉛筆向任意一個方向倒下的概率相等。這時候鉛筆的狀態體滿足對稱性。

然而,豎立並不是鉛筆能量最低的狀態,當一個微小擾動出現,它只能選擇一個方向倒下。鉛筆倒下的狀態能量最低(即基態),也沒有了對稱性。更一般的來講,晶體便是一個打破對稱性的極佳例子,在不同的方向上看晶體,看到的是不同的樣子。這種自然法則對稱而物質狀態不對稱的現象叫做自發對稱性破缺。

既然空間對稱性可以被打破,那麼時間對稱性為什麼不能呢?

Frank Wilczek

201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Frank Wilczek 提出了這個問題。同年他在Physics ReviewLetters上面發表了兩篇論文,分別闡述了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下的時間對稱性破缺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一種特殊方式,可以讓物質的基態處於一種周期中。對應於晶體結構在空間上的周期排列,這種材料在時間上也是周期排列」的,他給這種材料取了個很形象的名字——時間晶體。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晶體在時間這個維度上是連續分布的,在任何一個時刻觀察它們都會看到同樣的晶體,而時間晶體在不同的時間卻有著不同的基態。

問題是對稱的,解決方案不對稱;自然法則是對稱的,物質受法則支配的狀態不對稱,這就是自發對稱性破缺。

在之後的幾年裡,很多物理學家對時間晶體的存在依舊持反對態度,因為他們認為,時間晶體必然會引發時間維度上的對稱性破缺,而這是不可能的。雖然周期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鐘錶,地球自轉等等),但還無法證明任何一種物質的基態可以在光溜溜的時間軸上打上周期的烙印。

時間晶體的本質

根據UC Berkeley 物理學家Norman Yao的藍圖,馬裡蘭大學的物理學家第一次用一維的鐿離子鏈造出了時間晶體。每一個離子都像電子那樣擁有自旋,它們之間的長程作用力如圖中箭頭所指。

依照Norman Yao的藍圖,馬裡蘭大學的Chris Monroe和他的同事在2016年9月用10個鐿離子構建了一條鏈,這10個鐿離子像電子一樣具有自旋。也就是說,它們不再各向同性,而是像箭頭一樣會指向一個特定的方向,並且這些帶有自旋的離子在磁場中會發生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用兩束精確調製的雷射脈衝交替照射鐿離子鏈。其中一個脈衝使鐿離子的自旋翻轉(比如從向上到向下,或者相反),然後緊接著第二個脈衝產生的磁場使其進入混亂的狀態,隨後又一個脈衝使它們再翻轉方向,如此往復。

研究人員發現自旋的翻轉周期穩定在了驅動周期(T)的2倍長度(2T)。神奇的是,雖然每一次的翻轉脈衝完全一樣,但鐿離子們卻自發地偏向了一個與上一個方向不同的方向,而不是選擇回去;更神奇的是,即使中途稍微改變一下脈衝的頻率,鐿離子仍然嚴格地以2T為周期翻轉。這正是Norman Yao的論文中時間晶體必須具備的性質。

鐿離子在兩個脈衝下實現周期性翻轉。脈衝頻率是T,自旋系統頻率是2T。脈衝頻率的微波改變並不會影響鐿離子的番頻率。

當你晃動一個果凍,然後發現它以一個不同的頻率作為回應,這難道不奇妙嗎?」Norman Yao說。但這就是時間晶體的本質,你的驅動周期為T,但是當系統達到同步後你卻觀察到它在以一個比T大的周期振動。」

Norman Yao曾參與Monroe和其團隊製造這種新材料的全部過程,在他幫助下,團隊測量了材料的一些重要特性以保證其具有時間晶體的特性。Norman Yao還描述了在不同的磁場和雷射頻率下,時間晶體如何像冰塊熔化一樣改變其狀態。而另一邊,Mikhail lukin領導的哈佛團隊通過在鑽石中摻雜氮原子得到空穴,也製造出他們的時間晶體。而他們的時間晶體還有3T的周期,同樣具有極佳的穩定性和清晰的狀態邊界。

印地安那大學的Phil Richerme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對這篇論文評論說:如此相似的結果竟出自於兩個毫不相干的系統,這更加印證了時間晶體是廣泛存在的一種新的物質狀態,而不是用某個複雜系統通過精心設計而成的什麼新奇玩意兒。時間晶體的發現印證了對稱性的破缺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也為全新領域的研究開闢了道路。」

目前,Norman Yao正在對一些新的可能的非平衡態材料做理論研究,繼續著他的時間晶體探索之路。

相關焦點

  • 30頁手算解決物理學爭論——相變、對稱性破缺與時間晶體
    所謂「對稱性」,就是在如空間、時間、能量等相應的方向上,物質的結構、性質以及物理定律不變。當對稱性破缺時,物質就會產生一系列物態、導熱性、導電性、應力特徵等方面變化。圖丨問題是對稱的,解決方案不對稱;自然法則是對稱的,物質受法則支配的狀態不對稱,這就是自發對稱性破缺如果把這個話題應用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物態變化。
  • 類永動機系統物理學家創造出時間晶體
    因其空間周期性可設想其為處於暫穩狀態的晶體。這種「時間晶體」破壞了時間平移對稱,使系統非常接近於永動機。  現在,馬裡蘭大學的Chris Monroe和同事在實驗室中首次創造出時間晶體。研究報告發表在預印本網站上。  製造時間晶體的基本流程很簡單:創造一個量子系統,如一組環狀排列的離子,冷卻到最低能量態。物理學法則認為在此情況下環將是完美穩定的。
  • 這不是永動機,這叫時間晶體
    能量守恆的鐵律自然不會被打破,那時間晶體該如何存在?本文將帶你揭開時間晶體的奧秘。撰文 | 董唯元時間晶體,是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的FrankWilczek教授在2012年提出的新奇概念。通俗地說,Wilczek教授設想出一種反常的物態,其具有周期性運動模式。
  • 這不是永動機,這叫時間晶體
    時間晶體這個名字總會讓人聯想到科幻電影,似乎時間已被凝結。實際上,時間晶體是指物質的一種非平衡狀態,其可以自發地周期性連續運動,即具有時間平移對稱性破缺的特性。乍一看,難道高端版本的永動機出現了?能量守恆的鐵律自然不會被打破,那時間晶體該如何存在?本文將帶你揭開時間晶體的奧秘。
  • 時間維度上的對稱與延展
    那麼,是否存在一種晶體,不光是在空間維度的某些方向上對稱排列,而且在時間維度上也可以呈現出某種「對稱性」呢?如果真的存在,這種物質我們便可以稱之為「時間晶體」,而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都具有對稱性的物質,便可稱之為「時空晶體」。
  • 物質的新相態:「時間晶體」被實現?是否屬實?
    時間晶體這個名字總會讓人聯想到科幻電影,似乎時間已被凝結。實際上,時間晶體是指物質的一種非平衡狀態,其可以自發地周期性連續運動,即具有時間平移對稱性破缺的特性。乍一看,難道高端版本的永動機出現了?能量守恆的鐵律自然不會被打破,那時間晶體該如何存在?本文將帶你揭開時間晶體的奧秘。
  • 科學家稱「時間晶體」有可能真的存在
    科學家稱「時間晶體」有可能真的存在 原標題:   ■第二看臺  據國外媒體報導,時間晶體究竟只是一種數學上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呢?自打諾貝爾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於2012年首次提出時間晶體這一概念以來,物理學家就一直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
  • 宇稱時間對稱性聲學
    若H=PTHPT,我們稱該哈密頓算符為宇稱時間對稱算符。經典量子力學中,哈密頓算符一般要求為厄米算符,其滿足宇稱時間對稱性且本徵值為實數(可觀測量)。1998年,Bender 和Boettcher 研究了非厄米哈密頓算符宇稱時間對稱性和本徵譜之間的關係,指出非厄米—算符本徵值在宇稱時間對稱性下亦可為實數,並進一步發現非厄米—哈密頓算符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會導致本徵值由實數變為複數。
  • 這不是永動機,這叫時間晶體
    時間晶體這個名字總會讓人聯想到科幻電影,似乎時間已被凝結。實際上,時間晶體是指物質的一種非平衡狀態,其可以自發地周期性連續運動,即具有時間平移對稱性破缺的特性。乍一看,難道高端版本的永動機出現了?能量守恆的鐵律自然不會被打破,那時間晶體該如何存在?本文將帶你揭開時間晶體的奧秘。
  • 時間晶體—一種特殊形式的「永動機」
    物理學家計劃在稱為離子阱的設備內創建一個「時間晶體」 - 一種在不使用能量的情況下以重複模式移動的理論對象。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弗蘭克·威爾切克決定公開一個奇怪的、令他擔心的、有點尷尬的想法。儘管看起來不可能,但威爾切克已經提出出一個「時間晶體」的明顯證據。「時間晶體」是一種重複運動的物理結構,就像鐘錶上的分針一樣,既不消耗能量,也不會停止轉動。
  • 打破時間反轉對稱性!首次直接觀察到奇異的物理現象
    經過幾十年的嘗試,科學家們首次直接觀察到一種奇異的物理現象,涉及光波、合成磁場和時間反轉,這一新發現可能促使拓撲階段的實現,並最終走向容錯量子計算機。即使可以產生,物理學家缺乏在實驗室中創造這種效應的方法,也缺乏檢測這種效應的方法。現在,這兩個謎題都已經解決了,觀測也成功地進行了。這種影響與現代物理學一個奇怪和違反直覺的方面有關,那就是幾乎所有的基本物理現象都是時間不變。這意味著粒子和力相互作用方式的細節可以在時間上向前或向後運行,而事件如何展開的電影可以在兩個方向上運行,所以沒有辦法區分哪個是真正的版本。
  • 最新研究:在經典多體系統中搜索離散時間晶體
    普通的三維晶體在空間上具有重複的圖案,但是隨著時間保持不變。時間晶體會導致晶體隨時變化。如果離散時間平移對稱性被破壞,則該系統稱為離散時間晶體。離散時間晶體永遠不會達到熱平衡,因為它是一種非平衡物質。普通晶體表現出破碎的平移對稱性:它們在空間中具有重複的圖案,並且在任意平移或旋轉下都不會保持不變。物理定律不會因任意平移和旋轉而改變。
  • 用時間晶體驅動超導體或帶來量子科技革命
    一組科學家建議使用時間晶體來驅動拓撲超導體。這種方法可能會創造出無誤差量子計算機。現在有消息稱,有一篇論文提出將時間晶體與拓撲超導體相結合,用於無誤差量子計算、極精確計時等方面。2012年,諾貝爾獎得主、理論物理學家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首次提出時間晶體作為假設結構。時間晶體的顯著特徵是它們可以在不消耗能量的情況下運動。
  • 宇宙中隱藏的對稱性圖案——幫助物理學家揭示了時間起源的秘密
    然後在2002年,高級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塞納成功地計算出了由膨脹子和引力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三點關聯模式。瑪爾達塞納的計算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研究人員利用他的技術,計算出了其他暴脹模型的特徵,這些模型假定除了膨脹子和引力子之外,還有其他的相關粒子。
  • 時間晶體筆記
    愛因斯坦說,世界是4維的,那是否有「時間上重複的晶體」……理論物理學家弗蘭克·維爾切克,計算了一下,發現這種晶體存在。常識是,物質處於基態時,系統有能量(零點能),但不會運動,因為運動需要消耗能量。時間晶體,旋轉時的能量比靜止時還要低,則這種系統最終是會耗散到不斷旋轉的狀態,稱為,時間上的「自發對稱性破缺」。鑽石破缺空間對稱性(某些位置有C原子,另一些位置沒有),即如果平移晶格「任意長度」,將不會與原來的格點重疊。
  • 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原標題: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其靈敏度比傳統量子傳感器提高了
  • 物理學家在實驗室裡製造出86年前預言的電子晶體
    維格納通過對電子氣的計算表明,當電荷的密度十分低時,點陣狀的分布比均勻分布具有更低的能量,所以預言在低溫、低密度下可以出現電子晶體,而後人們常稱這種晶體為維格納晶體或維格納點陣。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電子躁動難安,要使其靜止不動非常困難。
  • 科學家首次在類準晶體結構中發現反鐵磁轉變
    材料學家在類準晶體的特殊結構中發現了獨特的反鐵磁轉變。在材料科學的世界裡,「晶體」這一概念對科學家來講並不陌生。晶體是一種高度有序的結構,其原子以周期性方式緊密排列。然而,了解準晶體的人就相對較少了。準晶體是一種有別於晶體的獨特結構,其原子排列方式很奇特:雖然原子排列也很緊密,但它還具有一種五邊形對稱性。因此,準晶體的原子排列雖然是高度有序的,但卻不具有周期性。獨特的結構使準晶體具備了獨特的性能,例如高穩定性、高耐熱性和低摩擦性。自科學家發現準晶體以來,他們一直在努力了解其特性。然而,準晶體在自然界中很少見,研究準晶體並非易事。
  • 科學家製造出兼具電學光學高性能的光子晶體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方法,改變了半導體的三維結構,使其在保持電學特性的同時擁有了新的光學性質,並據此研製出了首塊光學電學性能都很活躍的新型光子晶體,為以後研製出新式太陽能電池、雷射器、超材料等打開了大門。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學》雜誌上。
  • 物理學家成功製造通量電容器,打破時間反轉對稱性!
    科學家們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建立了一個真實的通量電容器,但時間旅行的愛好者們希望能在時髦的德洛裡安時代來回穿梭,可能會感到失望。澳大利亞和瑞士的一組物理學家設想了一個真實存在的磁通電容,使用的原理是在一個電容器周圍的磁通量子隧穿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