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武漢物數所: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中科院武漢物數所: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2017-10-20 08:19
-
我國科研團隊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新華社武漢10月27日電(記者李偉)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一個銣-85原子和一個銣-87原子的量子糾纏和基於這兩個原子的量子受控非門。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近日發表這一成果。 理論推測,不同粒子間的量子糾纏廣泛存在於各種量子複合體系。
-
肖豔紅小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反對稱性光學體系—新聞—科學網
然而,Bender 和 Boettcher在1998年指出,厄密性並非本徵值為實數的必要條件,對於滿足宇稱-時間對稱性(PT對稱性)的非厄密哈密頓量,在發生對稱性破缺之前其本徵值全部為實數,發生對稱破缺之後其本徵值將出現虛數。對稱性從非破缺到破缺的過程即為相變,類似於從水變成冰的過程,水的狀態從液態變成了固態。
-
杜江峰院士團隊首次在單自旋體系中觀測到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
實現量子系統調控是人類認識和利用微觀世界的重要途徑,對於量子計算與量子傳感至關重要。自旋作為重要的量子調控體系,如何在單自旋體系中實現非厄米哈密頓量的操控是量子調控領域中一個重大挑戰。
-
詹明生組在國際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新聞—科學網
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
-
中國團隊首次實現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成果被《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宣布,由該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一個銣-85 原子和一個銣-87 原子的量子糾纏和基於這兩個原子的量子受控非門。
-
武漢物數所「單原子分子量子計算」項目通過驗收(圖)
「單原子分子量子計算」結題驗收會 12月19日,由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單原子分子量子計算」結題驗收會在武漢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專家和領導參加會議。
-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從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詹明生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異核原子間的量子受控非門和量子糾纏。相關工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共同組成的量子狀態,無論粒子之間相隔多遠,測量其中一個粒子必然會影響其它粒子,也被稱為「量子力學非定域性」。理論推測,不同種類粒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應該廣泛存在於各種量子複合體系之中,然而在實驗上操控兩個粒子並實現不同種類粒子的量子糾纏並不容易,之前只在兩個離子之間做到過。
-
基於裡德堡原子的多體模擬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裡德堡原子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丁冬生與英國杜倫大學教授Charles. Adams等合作在實驗上實現了基於裡德堡原子的多體自組織模擬,主要研究成果於4月29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期刊Physics Review X上。
-
我院羅樂教授研究團隊首次利用超冷原子體系對宇稱-時間對稱非厄米量子體系實現量子模擬
我院羅樂教授研究團隊在2月20號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Observation of parity-time symmetry breaking transitions in a dissipative Floquet system of ultracold atoms(在耗散弗洛凱系統的超冷原子中觀察到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為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利用超冷原子體系對宇稱
-
裡德堡鍶原子陣列顯示出有望在量子計算機中使用
DOI:10.1038 / s41567-020-0903-z加州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裡德堡鍶原子陣列顯示出有望在量子計算機中使用。在發表於《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對排列成陣列的量子糾纏鹼土裡德堡原子的研究以及對它們的了解。
-
武漢物數所與臺灣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續籤科技合作協議
自2007年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與臺灣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原分所)籤署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協議以來,雙方通過人員互訪與研究生互派等方式開展了實質性交流,並在合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為進一步推動雙方全面科技合作,應武漢物數所劉買利所長邀請,原分所王玉麟所長和魏金明副所長一行於10月21至25日對該所進行了友好訪問並續籤合作協議。
-
科研捷報 | 吳賽駿教授課題組實現對冷原子系綜電偶極自旋波及超輻射的幾何調控
是非線性/量子光學領域獲得多原子協同增強輻射的常規技術。然而該協同性帶來的局域能量損耗掩蓋了微觀光學體系共振偶極多體長程作用的非平庸本質。如能打破相位匹配,將相位失配的電偶極激髮長時間凍結於原子系綜,則可積累量子多體效應,將普通量子光學過程推進到全新的多體物理區間。
-
對稱破缺——美妙思想來自凝聚態物理 | 量子群英傳
例如,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又由更深一層的基本粒子組成,依次遞推,構成了物質結構中越來越小的層次。還原論的方法便是逐層級地回答問題,期待深一層的結構能解釋上一個層次所表現的性質。如此下去,科學演化的路線似乎歸結為一條還原的路線,最後追溯到一個「終極問題」。
-
武漢物數所等首次在量子層面上驗證朗道爾原理
武漢物數所等首次在量子層面上驗證朗道爾原理 2018-05-24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字體該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原子、離子與光子的少體關聯精密測量」、中科院先導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
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原標題: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詹明生和王謹領導的課題組通過設計創新性的冷原子幹涉方案,使微觀粒子弱等效原理檢驗精度達到10-8,從而刷新了此前國際最高檢驗精度10-7。相關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長達10毫秒:成功捕獲高度激發態的環形裡德堡原子!
裡德堡原子是處於高度激發態的原子,具有幾個獨特和有利的性質,包括特別長的壽命和對外場的高靈敏度。這些性質使得裡德堡原子在各種應用中都很有價值,例如對於量子技術的發展。然而,為了使裡德堡原子在量子技術中得到有效利用,科學家們首先需要能夠捕獲它們。
-
長達10毫秒:成功捕獲高度激發態的環形裡德堡原子!
然而,為了使裡德堡原子在量子技術中得到有效利用,科學家們首先需要能夠捕獲它們。雖然許多研究已經證明了使用磁、電或雷射技術捕獲裡德堡原子,但到目前為止實現的捕獲時間相對較短,通常在100μs左右。卡斯特勒·布羅塞爾實驗室(LKB)的科學家,現在實現了環形裡德堡原子更長的二維雷射捕獲時間最長可達10ms,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概述了他們所採用的方法,可能會為量子技術的發展開闢令人興奮的新可能性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因此,外爾費米子的出現需要打破空間反演對稱或時間反演對稱。在凝聚態固體中,前者對應著非中心對稱體系,而後者則對應著自旋極化的磁性體系。在磁性外爾體系中,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由系統磁性保證,並可受外磁場控制,易於通過溫度或磁場實現對拓撲態的操控和調製。
-
自發對稱破缺與南部—戈德斯通定理,開啟了希格斯機制的大門!
從20世紀60年代起,他就在粒子物理領域開展了許多先驅性的研究工作,發現了亞原子物理學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提出了南部·約納·拉西尼奧模型,是弦理論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10月7日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次原子物理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而獲得200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