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團隊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武漢10月27日電(記者李偉)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一個銣-85原子和一個銣-87原子的量子糾纏和基於這兩個原子的量子受控非門。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近日發表這一成果。

  理論推測,不同粒子間的量子糾纏廣泛存在於各種量子複合體系。操控不同粒子間的糾纏對於模擬和理解強關聯的多體相互作用體系、分數量子霍爾態以及多自旋相互作用體系中量子位相的傳輸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實驗實現兩個不同種粒子的量子糾纏是基礎且關鍵的一步。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前期完成的異核單原子囚禁的基礎上,利用480納米和780納米的雷射將銣原子相干激發到了到主量子數為79的高裡德堡態。

  科研人員充分利用銣-85和銣-87在光譜頻率上的差別,在原子間距在3.8微米時依然實現了對單個原子的尋址及完備操控。相比同種原子體系,他們實現了更為優越的串擾抑制,更強的裡德堡態原子間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和更高效的裡德堡阻塞。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了異核原子間的量子受控非門和量子糾纏。

  這項工作不僅展示了異核體系在尋址和抑制原子間操作串擾方面的優勢,推進了多組份原子的量子計算方案,而且為基於異核裡德堡原子體系模擬複雜自旋相互作用模型鋪平了道路。該工作結合原有的同種原子量子門操控手段奠定了多組份相互作用體系量子操控的基礎。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武漢物數所: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中科院武漢物數所: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2017-10-20 08:19
  • 詹明生組在國際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新聞—科學網
    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
  •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從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詹明生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異核原子間的量子受控非門和量子糾纏。相關工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共同組成的量子狀態,無論粒子之間相隔多遠,測量其中一個粒子必然會影響其它粒子,也被稱為「量子力學非定域性」。理論推測,不同種類粒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應該廣泛存在於各種量子複合體系之中,然而在實驗上操控兩個粒子並實現不同種類粒子的量子糾纏並不容易,之前只在兩個離子之間做到過。
  • 量子可糾纏,科研不糾纏
    薛其坤帶領研究團隊,於2013年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榮獲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 量子理論是20世紀科學的重大進展之一。早在1900年,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就提出了量子這個概念。「一朵雲降生了量子論,另一朵雲降生了相對論」。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南京郵電大學合作,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科研團隊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 世界首次!「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網,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一支聯合科研團隊近日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相關研究論文北京時間15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CCTV新聞頻道】我國首次實現公裡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央視網消息:近日,我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實現了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量子糾纏是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的核心技術,其長距離分發對於量子技術的實用化等至關重要。高維系統擁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強的抗竊聽能力以及更有效的量子計算能力。作為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高維系統,光子的軌道角動量糾纏容易受外界環境等影響,此前僅能傳輸幾米的距離,並且局限於二維糾纏的分發。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研究團隊,進行了一系列核心技術攻關,首次在1公裡光纖中實現了三維軌道角動量糾纏光子對的分發,並驗證了量子態的高維非局域性。
  • 量子通信實驗重要進展!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量子通信研究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
  • 我國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中國航空報訊:研究團隊通過中科大校園與合肥軟體園之間的光纖,實現了遠距離的量子糾纏。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我國首次利用糾纏測量實現量子定向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國內合作者合作,基於量子糾纏測量技術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量子定向。該研究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定向任務示意圖和量子糾纏測量的實現裝置量子定向的保真度的實驗結果。量子定向任務是指發送者Alice利用量子資源把空間中的某個任意方向發送給接收者Bob,它在定位導航等領域具有重要用途。一個簡單的量子定向方案是Alice發送帶自旋的粒子給Bob,粒子自旋的指向就是要發送的方向。
  • 無人機的量子糾纏分發首次實現,中國科學家再次創造量子通訊奇蹟
    二零二零年的一月二十日有一個消息傳出,我國一架重約三十五千克的八軸旋翼無人機飛上了天空,這架飛機就是攜帶量子通訊設備的科研無人機。這架飛機飛到幾十米的時候,像兩個不用的設定點,發射了一對量子糾纏態下的光子,通過一系列的考驗兩個光子在歷經各種考驗之後,依舊能夠完好無損的存在,這就說明中國科學家的實驗得到成功。
  • Nature 重磅:潘建偉團隊實現數十公裡遠程量子儲存器糾纏
    北京時間 2 月 13 日凌晨,最新一期 Nature 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的最新重磅成果:兩個量子存儲器通過光纖跨越數十公裡實現遠程糾纏。就像計算機中的硬碟驅動器一樣,量子儲存器存儲量子信息。它們是構建量子網際網路的必要部分,並將促進實現超安全的量子通信,允許遠程量子計算機一起工作。以前,科學家已經實現了相距 1200 公裡的單個光粒子糾纏,但是這種糾纏無法存儲,而量子儲存器糾纏之前最大物理距離只有一公裡之遙。
  • 我國首次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效率比國際提升6000多倍
    據《科技日報》1月13日報導,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潘建偉團隊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相比0和1的2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優勢。
  • 中國團隊首次實現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成果被《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宣布,由該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一個銣-85 原子和一個銣-87 原子的量子糾纏和基於這兩個原子的量子受控非門。
  • Nature:潘建偉團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量子通信,又獲裡程碑式突破。這一次,依然來自潘建偉教授團隊——「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了1120公裡長距離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是全球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的空間距離提高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衛星被他方控制,依然能夠實現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潘建偉教授表示:我的確認為不依賴可信中繼的長距離糾纏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的實驗實現,是一個裡程碑。這一研究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
  • 我國科學家用新技術實現11公裡量子糾纏「純化」
    量子糾纏是實現量子通信的重要基礎,但糾纏態非常脆弱容易消失。
  •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量子糾纏是量子系統所特有的奇異性質,它於1935年由薛丁格給予定義。量子系統的糾纏類型主要包括多體量子糾纏和多維量子糾纏。其中,高維糾纏態(維度> 2)由於其獨特的性質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隨著量子系統的維度增加,相對於常用的二維量子系統,高維量子系統具有強並行計算能力、高信息容量以及強抗噪聲能力等優勢。光子作為量子信息的載體具有相干性好、多自由度、易調控等優點,是實現高維糾纏的理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