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一統方程解:中微子的類型及其正反對稱破缺

2020-08-11 齊甲斌1962



序號 時間 大爆炸過程

3階 10^-36秒 量子時空:三色四態的簡單關係子與九種對立結構配對子相互結合,生成27種36態的對立統一的基本粒子。當對立基本粒子能量下降到10^12eV時產生對稱破缺,冷縮並且相變出8種非對稱性的矛盾統一的基本關係子,並由此調和出正電子、中微子、反中微子和負電子各自二重態的矛盾調和子,或稱輕子。

4階 10^-11秒 簡單統一場:九種對立結構配對子與九種複合力單子自我相互結合,生成81種對立統一的基本統一場子。同樣縮並出了非對稱性的16種矛盾統一場子,其中有8種引力場子和8種重輕子,結構相同的互相調和出了四種矛盾核子:質子、中子、反中子和反質子。

3分鐘 宇宙溫度降低到10億K左右,四種輕子與四種核子相互結合,並冷縮為矛盾統一的正負中三種物質元素結構。我們就由正物質元素的進一步的合成,複合成分子以及有機分子的演化而誕生。


第五講 場子時空

第七課 中微子的類型及其正反對稱破缺

中微子示意圖

中微子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在1931年預言的,是一種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幾乎不與任何其他粒子發生作用。所以,很難發現和探測它們的行蹤,因此被稱為「幽靈粒子」。

那麼,人們是怎麼知道中微子的存在呢?科學家們發現,在核衰變中放射出去的β粒子所帶走的能量,不足以和原子核失去的質量相平衡。在這一過程中,一部分能量「不翼而飛」了。

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認為,原子核在放射β粒子時,一定伴隨著另一種神秘粒子的放射,不過它逃過了觀測,打破了能量的平衡。

後來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給這種神秘粒子取名為「中微子」。中微子具有超乎尋常的逃逸能力,終於在1955年將它捕獲。

後來發現中微子有三種,分別是電子中微子、μ中微子、τ中微子,它們在飛行時可以「一人分飾三角」,在三種類別之間相互轉化,這也被稱作中微子振蕩。

而中微子是電中性的,意思是它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也就是說,我們用觀測設備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它可以直接穿透我們的身體,而我們感受不到任何的阻礙。

其次,它的質量超級小,我們目前已知最小質量的基本粒子是電子,而中微子要遠比電子小得多得多,只有電子的百分之一左右,幾乎接近於零。

最後,兩種重中微子還會衰變為輕中微子,不僅如此,中微子正反之間還會相湮生成光子,這就增加了尋找它的難度。

正是因為這三個特點,中微子被稱為幽靈粒子。而且兩個特點註定了中微子的穿透力是極其強大的,為了找到它,科學家利用的是弱相互作用力,簡單來說就是讓中微子和水中的氫原子核發生反應。當然,這個概率是極其低的。

中微子是組成自然界的一種基本粒子,在宇宙中廣泛存在。大多數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過程都伴隨著中微子的產生,例如太陽發光、超新星爆發、宇宙射線、核反應堆發電等。

中微子也是目前最神秘的粒子之一。它們不帶電,質量極小,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它們如幽靈一般穿透地球,來無影去無蹤,每秒鐘就有3億億個來自太陽的中微子穿過每個人的身體。

正因為中微子不會像光子、電子一樣,與其他粒子相互作用,它們所攜帶的關於恆星、黑洞乃至整個宇宙的「核心秘密」,吸引著好奇的人類。

最近,一些物理學家在arXiv上發文稱,自2016年以來,「南極脈衝瞬態天線(Antarctic Impulsive Transient Antenna,ANITA)」接連三次發現有大量極高能中微子(ultra-high-energy neutrinos)從南極洲的冰層下噴湧而出。這些來自特定方向上的中微子,似乎違反了現有物理學基本粒子標準模型。

和普通的低能中微子相比,極高能中微子和其他粒子發生碰撞的概率要高得多。它們要想穿透地球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當ANITA接連發現有大量極高能中微子從南極洲冰層下方噴湧而出時,科學家的吃驚程度可想而知。

而極高能中微子可以由宇宙射線陽極子「—」、陰極子「- -」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的虛光子「---」相互作用產生。以這種方式產生的極高能中微子,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可能是第四種中微子(現有三種)。


1、中微子的完備類型

中微子最多有4種,每種都是左右旋二重態的,可分輕重兩類,每類又可分正反兩種。

在大一統方程的三階解中,中微子及其反中微子屬於四種矛盾調和子或稱輕子中的兩種,就像電子或正電子是構成物質或負物質的矛盾陽面一樣,中微子或反中微子是構成隔離正負物質相湮的中性物質的陽面結構子。

在大一統方程的四階解中,重中微子及其反重中微子屬於四種矛盾重輕子中的兩種,和正負重電子一樣,都是攜左右旋電磁力子的矛盾場子,是構成螺旋星系電磁場的主要結構場子。

重正反中微子可等同表達為標識為「陽山、陽水、陰火、陰澤」等4個陰陽四爻卦象。

中微子的輕重,主要是由於所攜關係子的不同而不同,輕的所攜關係子為簡單共振子,是暗光子;重的中微子所攜關係子為複合關係子。結構配對子是相同的,前者的象為三爻卦,後者的象是四爻卦,所處階層也不同。

2、正反中微子的對稱破缺

2)輕重中微子正反之間的對稱破缺

正、反輕重中微子,其結構配對子不僅相同,而且自身都是正負對稱的,所攜共振子或電磁力子,依據反中庸律可知都是非對稱性的,但在負物質世界裡正好相反:


由此可見,在物質世界裡,正反輕重中微子都是不對稱的,正輕重中微子變味的可能性比反輕重中微子要大,機會均等條件下的比率是2/3:1/3 。可以推斷在宇宙北半球正物質世界裡,物質比反物質多一些,相湮剩餘才有了我們眼前的大千世界。但在宇宙南半球負物質世界裡正好相反,非對稱之非對稱等於對稱,所以說,本宇宙整體上物質與反物質並未對稱破缺,符合零守恆終極定律。

最近,來自日本、美國、俄羅斯等12國的T2K團隊,經過十年的累計觀察發現,正反中微子之間是非對稱性的,而本宇宙北半球物質世界的不對稱性就藏在中微子的不對稱性中。

最初,科學家們根據太陽模型計算出中微子的數量,和地球上探測到的數量存在巨大差異。差了多少呢?後者只有前者的1/3,剩下的2/3到哪裡去了?

考慮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幾乎是空無一物的真空,顯然中微子不可是被什麼東西擋住了,況且中微子的穿透力還這麼強。

後來發現,三種中微子:電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在接近光速飛行的途中可以相互轉換,物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中微子振蕩。

而T2K使用日本質子加速研究中心(J-PARC)加速器產生的μ子中微子和μ子反中微子束,研究這些粒子和反粒子如何分別轉變為電子中微子和電子反中微子。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觀察到,長基線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振蕩的測量結果顯示,中微子比反中微子具有更高的震蕩概率。

這種差異由CP破壞相角表示。如果相角為0,並且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行為相同,則該實驗將檢測到大約68個電子中微子和20個電子反中微子。

事實卻並非如此。最終,T2K探測到了90個電子中微子和15個電子反中微子。

也就是說,中微子改變「關係子」的可能性更高,而反中微子的這一概率則相應地低於預期。中微子和它的反粒子振蕩概率不一樣。

這是人類首次捕捉到中微子中的對稱破缺現象,暗示著更大的不對稱之不對稱性正在早期宇宙南北半球中分別發揮否定作用。


參考資料:

齊甲斌著:《零守恆終極猜想--辯證邏輯學及統一時空理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相關焦點

  • 《自然》:正反中微子不對稱的可能性達95%
    如果宇宙大爆炸和正反物質的理論成立,那麼今天的宇宙應該是由光子構成的,既找不到任何物質,也找不到任何反物質。然而眼前的花花世界告訴我們,正物質因為某種神秘的原因大獲全勝。科學家對這種神秘的原因非常感興趣,稱之為「正反物質對稱性破壞」,還有一個更專業的術語——對稱破缺。
  • 研究顯示正反中微子行為不同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劉霞)由357名國際專家參與的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在《自然》雜誌15日發表的文章稱,他們歷時近10年的研究發現,繆子型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中微子的概率高於繆子型反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反中微子的頻率
  • 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研究顯示正反中微子行為不同
    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劉霞)由357名國際專家參與的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在《自然》雜誌15日發表的文章稱,他們歷時近10年的研究發現,繆子型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中微子的概率高於繆子型反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反中微子的頻率。
  • 對稱、反對稱、對稱破缺
    對稱又有正反之分,反對稱是在對稱之上加相反的東西;正反對稱都有虛實之分。     對稱的科學概念是:物體相同部分有規律的重複。「對稱」已有H•外爾的《對稱》[1] 和《完美的對稱——富勒烯的意外發現》[2] 等書。
  •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輕子或存在對稱性破缺
    人們長期認為在由反物質構成的鏡像世界中,反粒子應該具有與粒子相同的行為,但從1960年代開始人們發現夸克和反夸克打破了這種粒子與反粒子間的鏡像對稱性[1,2]。在《自然》雜誌中,T2K協作項目報告了可能在輕子中存在這種對稱性破缺[3]。
  • 對稱破缺——凝聚態中的物理美
    根據物質的對稱性及其破缺的方式來研究相和相變的方法被稱為「朗道範式」。也可以說由此方式才催生了凝聚態物理[3]。物理學家們越來越認識到,分別單獨地研究固體或液體,都遠遠滿足不了實際情況的需要。特別是摻和了低溫物理之後,固體物理的研究轉向了對大量粒子構成的各種體系的研究。
  • 研究顯示正反中微子行為不同
    原標題:研究顯示正反中微子行為不同 由357名國際專家參與的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在《自然》雜志4月15日發表的文章稱,他們歷時近10年的研究發現,繆子型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中微子的概率高於繆子型反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反中微子的頻率。最新研究中有跡象顯示正反中微子行為存在差異,這或有助於闡明為什麼現在的宇宙由物質而非反物質主導。
  • 對稱破缺——美妙思想來自凝聚態物理 | 量子群英傳
    根據物質的對稱性及其破缺的方式來研究相和相變的方法被稱為「朗道範式」。所以,物質從液態到固態,對稱性降低,也就是破缺了,從連續的平移對稱性減少成了離散的平移對稱性。或叫做:固態破缺了液態的連續平移對稱性,即晶體是液體的任意平移對稱性破缺的產物。相比於液體,晶體的粒子密度出現了空間上的周期調製,因而更加有序,而從無到有的周期調製的變化,便可以表徵物質從液體結晶為固體時的相變。
  • 電弱統一理論:物理大一統理論的重要基石
    大數學家外爾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對稱性得到啟發,意識到了電磁場的麥克斯韋方程也應當像愛因斯坦場方程一樣,對應於一種基本的對稱性,外爾在1918 —1919 年間連續發表《純粹無窮小几何》、《引力與電力》和《相對論的一個新推廣》三篇論文。建立了一種叫做「標度不變性」的對稱變換,以統一引力和電磁力為目標,從對稱觀點出發,立足於規範不變,可惜卻沒有成功。
  • 自發對稱破缺與南部—戈德斯通定理,開啟了希格斯機制的大門!
    隨著對對稱性破缺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南部-戈德斯通定理的發現,物理學家們發現在規範理論中零質量的南部-戈德斯通粒子能為零質量的矢量規範粒子提供縱向分量,從而賦予它們以質量。上文中反覆出現一個詞,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就是「自發性對稱破缺」,所以這個詞背後的內容,我們必須知道。那什麼叫自發對稱破缺?
  • 大一統方程:本宇宙是「封閉球體」!宇稱不守恆可能是以偏概全的
    這也意味著宇宙對稱不守恆在本宇宙的局部是有效的,但在本宇宙整體上是失效的。不然,那些正反物質相湮,剩餘的物質從何而來,就無法自圓其說。還有去年,來自三所大學的天文學家迪·瓦倫蒂諾、梅爾基奧裡和西爾克,在研究了從普朗克空間觀測站發回地球的數據之後,發現暗物質的收縮力與暗能量向外的擴張力之間存在差異,空間引力彎曲比理論預測的要大得多,這種不平衡會使本宇宙自行閉合,形成球體形狀。
  • [趣味數學]特殊替換解-「對稱問題」
    一些函數對稱題,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解,因為它們有一些巧解。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總結了以下五 種對稱題的巧解。  一、關於x=a對稱型。  巧解:由題可知直線PA與直線PB關於x=2對稱,  ∵PA直線的方程為x-y+1=0 即(x-2)-y+3=0,  ∴PB直線的方程為(2-x)-y+3=0即x+y-5=0.
  • 中微子的奇特行為或可揭開其神秘面紗
    一種不同的對稱性破缺可能是夸克(質子和中子的構造塊),但是夸克並不是唯一的亞原子粒子。夸克被稱作是輕子的親戚,輕子包括了電子,μ粒子,τ粒子和中微子。(夸克和輕子都是費米子,費米子是亞原子粒子的兩大類別之一。另一類是玻色子,包括了光子,膠子,希格斯粒子和尚未被證實的引力子等載力粒子)一項新的研究在中微子中尋找CP對稱破缺的標誌,並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 依舊沒有找到洛倫茲對稱性破缺的證據
    如果洛倫茲對稱性被破壞了,那麼相對論就需要修正。大多數科學家都同意廣義相對論和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並不是最終的理論。在眾多統一理論中,比如弦理論、圈量子引力和非對易量子場論中,都預言了洛倫茲對稱性的微小的破缺。因此對洛倫茲不變性的精確檢驗會指向一條通往正確的統一理論模型的道路。
  • 打破正反物質的對稱性?中微子真的這麼厲害嗎?
    正反物質粒子加速器是人為地提供各種高能粒子束或輻射線的現代化高科技儀器,它可以創造正反物質,簡單來說,它所創造的一半是物質,另一半是反物質。為什麼會有正反物質的出現呢?其實在我們的宇宙的物理學中存在一種對稱性,要求物質和反物質以相等的數量出現。但是當我們環顧宇宙時,我們看到的是正物質。
  • 12國團隊耗時十年,中微子不對稱揭示...
    但正物質和反物質遇到一起就「灰飛煙滅」,所以如果正反物質一樣多,宇宙不會有質子電子,更不會有原子,更不會有生命誕生。 究竟是什麼打破了宇宙的對稱性? 來自日本、美國、俄羅斯等12國的T2K團隊,經過十年的累計觀察發現,是中微子打破了這種對稱性,而宇宙終極的不對稱性可能就藏在中微子的不對稱中。 這一爆炸性的最新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Nature封面。
  • 30頁手算解決物理學爭論——相變、對稱性破缺與時間晶體
    自發對稱性破缺能夠神奇地導致許多新材料出現。所謂「對稱性」,就是在如空間、時間、能量等相應的方向上,物質的結構、性質以及物理定律不變。當對稱性破缺時,物質就會產生一系列物態、導熱性、導電性、應力特徵等方面變化。
  • 於淥院士:對稱破缺的物理「美」在何處方​【雲裡·悟理-第30課】
    對稱破缺它為什麼那麼難理解呢?簡單來描述這個過程,量子力學裡有一個概念是希爾伯特空間,通過數學家的研究知道如果討論的體系是有限體系的話就只有一個希爾伯特空間,不同的變化、不同的狀態都只是一個坐標變換,但是到了這個無窮維的空間以後,就會有無窮多種的希爾伯特空間,那麼對稱破缺的相變是從一個希爾伯特空間到另外一個希爾伯特空間的躍變。
  • 《常見一階微分方程》類型及其一般求解思路與步驟
    一、《高等數學》一階微分方程分類:第一類:可分離變量的微分方程及其分離變量的求解方法,包括齊次微分方程(換元法)。 第二類:一階線性微分方程,其中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歸結為可分離變量的微分方程;而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基於常數變易法,或稱為待定函數法,直接得到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者基於線性微分方程解的結構求得其一個特解來求通解: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特解
  • 進展|FeSe超導體向列相光電子能譜的精密觀測揭示存在未知對稱破缺...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周興江研究組的李聰、趙林副研究員等,與物理所吳賢新博士、王樂博士、石友國研究員、胡江平研究員和向濤院士等合作,利用最新一代基於時間飛行能量分析器的雷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結合理論計算,發現了FeSe超導體全新的費米面結構,揭示了FeSe 中存在向列序之外未知對稱破缺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