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失去對稱 宇宙將會怎樣

2020-11-24 網易新聞

  當地時間10月7日12時17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了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結果,3名科學家因為在粒子物理領域的貢獻而獲獎:美籍日裔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因在亞原子物理學中發現對稱破缺機制而獲獎;另兩名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和益川敏英則因發現破缺對稱性的起源,並預測出至少還有3種夸克家族的存在而獲殊榮。美國《對稱性》雜誌網站和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網站刊文,對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進行了解讀。

  「萬能公理」先被華人打破

  對稱破缺、夸克、亞原子世界,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讓人領略了微觀物理的高深莫測。從該獎介紹得知,3位科學家的貢獻涉及「失去對稱後的世界」。1957年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宇稱不守恆」發現,就與此相關。「宇稱」指經過空間平移或旋轉後,物理系統不發生變化。楊、李二人的發現說明在微觀物理的弱相互作用中,系統的運動並不對稱,即會發生對稱破缺。那「對稱破缺」是什麼?它對物理學會產生什麼影響?

  3位粒子物理學家馳騁的高深領域,也不難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如果說對稱性反映自然界的統一性,那「對稱破缺」就反映了其多樣性。舉例說,正方形沿其對角線是對稱的,但如果在任何一邊上加一個黑點,其對稱性就遭到了破壞;在已經平衡的天平一端加上重物,天平馬上失去平衡,這些都叫對稱破缺。

  在物理學家們看來,世界應該是對稱的。我們身處的自然界,存在很多種對稱性。很多人一提到對稱就會想到物體在幾何結構上的對稱,而物理意義上的對稱則更廣義,除了上面提到的宇稱外,還有時間對稱(T對稱)、電荷對稱(C對稱)。在時間對稱裡,物理系統不隨時間平移而改變特性;在電荷對稱裡,擁有相反電荷的粒子擁有相同的性質。

  毫不誇張地說,對稱性是現有物理理論的「生命線」,小到粒子物理中的帶電粒子自旋理論、粒子間的能量交換,大到牛頓力學三大定理、行星繞恆星運轉,再到貫穿整個物理學領域的能量守恆定理,都是基於先前的對稱設想。科學界對這種設想深信不疑,認為它是宇宙間普遍適用的「萬能公理」,很少有人質疑過它是否合理。

  首先挑戰對稱性的,是兩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李政道和楊振寧。1956年,當時分別只有30歲和34歲的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他們的理論很快被另一位華裔女科學家吳健雄在實驗中證實。

  這時候物理學家們還是相信,宇稱(P)與電荷對稱(C)兩者不是同時破壞的,所以從整體上看對稱性還是完整的。但是科學界的最後一個幻想不久也被擊碎了。1964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克羅寧和瓦爾·費奇在美國能源部(DOE)所屬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加速器上,發現電荷對稱和宇稱(CP)在中性K介子(一種質量約為質子重量一半的粒子)衰變中被破壞,兩人為此榮獲198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對稱破缺」撼動物理學

  在50多年的時間裡,這已經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三次頒給對稱破缺這一領域了。物理學中原來存在非對稱性!基於對稱性的現代物理學支柱——量子物理理論體系是否需要改寫?一時間,物理學大廈的根基被動搖了。其中面臨危機最嚴重的,是在粒子物理領域取得極大成功的標準模型。

  物理學家將自然界中的力分為4種:強力、弱力、電磁力及引力,其中前3種都是近程力,只有引力是遠程力。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3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它試圖將3種近程力統一起來。標準模型基本建立在3大對稱性支撐的守恆律上,是現代物理學所依賴的基本理論工具之一。理論物理學家共用它解釋或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除至今還未現形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本版9月19日曾報導)外,其他61種粒子都與該模型的理論框架完全一致。

  為了挽救標準模型,1964年希格斯玻色子的提出者、英國科學家彼德·希格斯提出了自發破缺的希格斯機制,很好地將對稱破缺現象融入了標準模型。而這種自發破缺的設想,就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恩裡科·費米研究所的南部陽一郎,於1960年首次引入量子場論。南部陽一郎將超導現象中的對稱破缺,引入了粒子物理,提出了南部-戈德斯通定理。該定理目前已成為量子物理的基本定理之一。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發布的諾貝爾獎介紹材料中,用一個形象的類比來解釋什麼是自發對稱性破缺:一支筆尖朝上直立於水平面上旋轉著的鉛筆,可以被看成是完全對稱的,任何方向對它來說都沒有區別;但如果鉛筆速度逐漸減慢並最終倒在水平面上,它的對稱性就被「打破」了,但此時它的狀態最為穩定。由此可見,失去對稱並不可怕,它也可以是最穩定的。南部陽一郎的開創性工作給物理學界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對稱破缺是怎麼出現的?南部陽一郎並沒有給出答案,剩下的問題由他的兩位同胞解決了。小林誠與益川敏英引入了一種全新的夸克(粒子物理中組成中子、質子等的更基本粒子)相互作用機制,在當時只發現了3種夸克的情況下,預測自然界應該至少存在6種夸克,CP破缺才可能發生。他們在1973年發表了相關論文,提出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著名的小林-益川理論,預言夸克至少有3種還未發現,至今這篇論文的引用率接近5000次。

  理論的最大威力在於預言被證實,在小林和益川提出存在6種夸克的時候,人們剛剛發現了3種夸克。1974年、1977年人們分別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了另外兩種夸克,只有最後一種夸克至今還未被找到。2001年,日本和美國科學家確認了由夸克構成的正反粒子發生的CP(電荷和宇稱)破缺現象,從而證明了「小林-益川理論」。現在,該理論已得到全球基本粒子物理學家的普遍認可。

  「我們都是對稱破缺的孩子」

  3位科學家用極具洞察力的預見,成功地將科學界引入了對稱破缺後物理學世界的「蠻荒之地」。然而目前人們還只能在實驗室觀測到這種現象,人們還感覺不到非對稱現象對宏觀世界的影響。但見慣了各種對稱現象的人們或許還不曾知道,宇宙就是由非對稱物質組成的。

  目前物理學界關注的前沿熱點之一就是宇宙起源問題。已被廣為接受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約140億年前一次大爆炸中。如果當時創造出的物質和反物質總量是相等的(即對稱的),那麼它們應該已經相互湮滅了。但這並未發生,對每100億個反物質粒子而言,會有一個額外的物質粒子的微小偏離。似乎正是這一對稱破缺,令我們的宇宙倖存下來。但讓這一切發生的精確機制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物質與反物質的非對稱現象,在現在的宇宙仍然存在。根據目前的宇宙模型,宇宙中可見物質只佔宇宙質量的10%,剩下的90%則藏在「暗物質」(反物質的別稱)中。據推算暗物質的總質量是普通物質的6.3倍,是宇宙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暗物質研究目前被認為是宇宙學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

  目前非對稱的概念已經被人們逐漸接受。「自然的法則應該是對稱的,但是我們的宇宙並不完美,實際上正是因為對稱性的破缺,才有了我們的宇宙、星系、地球,還有我們。」諾貝爾物理獎評審委員會在評審公報中說,「我們都是對稱性破缺的孩子。」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成員、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基本粒子物理學教授佩爾·卡爾松也表示,「對稱破缺導致了物質世界」。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如果失去地球,人類將會怎樣?也許幾十年後,我們就將踏上旅程
    如果失去地球,人類將會怎樣?用這句話去問一萬年前的原始人,他會一臉警惕地望著你,從屁股後面摸一塊石頭出來,嗷嗷叫著,砸得你頭破血流。用這句話去問一千年前的古代人,他會滿臉懵逼地看著你:什麼是地球?用這句話去問一百年前的近代人,他會滿臉狐疑地看著你:地球怎麼會失去?用這句話去問一百年後的未來人,他會滿臉興奮地看著你:沒什麼,我們會去外太空殖民地!
  • 假如太空人失去太空衣在太空會發生什麼
    當太空人乘坐宇宙飛船到達太空時,由於我們對宇宙的了解知之甚少,無知意味著很多的不確定,各種突發事件都可能發生,太空人可能隨時喪生。雖然在太空執行任務時,有昂貴的太空衣供氧和各種保護,但如果太空人的失去太空衣那會發生什麼呢?
  • 假如世上所有人都不育不死了會怎樣?
    不知誰看過一部電影叫做(人類之子),這部電影說的是,人類失去了生育能力,整個人類陷入滅絕的恐慌之中,世界仿佛失去了朝氣。人類之子主演借著這部電影,我們不妨再開個腦洞,假如上天突然開了個玩笑,將人類的總數鎖死,使我們不育不死會怎樣?
  • 黑洞暢想:假如你掉進黑洞會怎樣?你會被傳送到另一個宇宙嗎?
    如此神奇的黑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開過這樣的腦洞,要是自己掉入一個黑洞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黑洞是一個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在其中心奇點處,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從這個角度看,任一點落入其中,就註定無法逃脫,因為你不可能比光還快。
  • 如果地球持續五秒鐘失去氧氣會怎樣?
    也許其適應能力會稍微遜色於肺葉。想像一下,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氧氣都消失了,不說永遠,就5秒——會怎樣呢?我們只用屏氣5秒,但這對大氣、環境會產生什麼深刻的影響呢?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下地球「缺氧」5秒會帶來怎樣不可估量的風險。來,深吸一口氣。享受到滿足感了嗎?你所吸入的是氧氣——約佔空氣21%的氧氣,其餘78%是氦氣。
  • 假如科技發展到了盡頭,神與宇宙,與你與我是怎樣的關係?
    而且可以開啟魔法時代,在這個時代任何大的能量都可以瞬間造出來,但是假如還存在聯合國,那麼規定給普通人限定能量轉化的級別。這樣就形成了法力大小的等級差距了,只有愛和有德這樣的人,才可以給予更多的法力,他才能通過學習暗物質和能量轉化的關係比如術語、動作、腦海中幻化的模擬的特定場景等來對應召喚暗物質轉化機器分配給他的能量,再用來轉化出對應的什麼樣的物質東西,比如或爆炸、或護盾、或重塑自己身體達到的變身能力、後者將自己拆解成量子後者暗物質或者光等等瞬移的能力等等。
  • 若宇宙溫度達到絕對零度,一切物質會失去意義,宇宙將重新歸零
    宇宙之中存在著一種非常罕見的狀態,那就是「絕對零度」,這種狀態是針對宇宙某一區域內的時間以及空間來說的。絕對零度就是指宇宙的某一區域在失去了時間以及空間後,這一區域內的一切將會不復存在。一個粒子的動能在降低到量子力學的極低點的時候,那麼這個粒子就達到了我們所說的絕對零度狀態,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粒子的動能已經達到了低點的極限。
  • 超對稱性理論——將有助於回答宇宙中最本質的問題
    簡而言之——它將引導我們對我們的宇宙作為一個整體有一個豐富的理解。半個世紀前,超對稱第一次被應用到我們日常的四維世界(包括時間維度)。它將弦理論提升為超弦理論。但是超對稱性本身並不是一個理論,它是一個可以在許多不同的理論中使用的原理,可以產生不同的宇宙模型。有幾十種理論結合了超對稱性,但多年來實驗已經否定了其中的一些。
  • 假如「地球」變成正方體人類會怎樣?科學家: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假如「地球」變成正方體人類會怎樣?科學家: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大家應該知道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球體,雖然並不沒有那麼標準,但總體來說還是一個圓的,而且宇宙中的其他星體也幾乎都是圓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宇宙當中沒有方形的天體呢?
  • 假如有一天,我選擇了離開,你是怎樣的心情
    假如有一天,我真正選擇了離開,那麼、對不起,不是想要你的挽留,而是對你真的死了心有些人總是在失去之後才知道曾經的美好,才想要去珍惜他,在我決定離開你之前我會給你好多機會假如你把我給你的機會當做你放縱的資本,那麼有一天我會真的離開,雖然我會痛會傷心可我了解自己,一旦愛上一個人會全心全意,可一旦我真正決定了死心,那麼我只會哭一次,然後選擇忘記。
  • 宇宙最大難題:物質是怎樣從無到有?
    圖片版權:NASA, E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當你看著浩瀚宇宙中的行星、恆星、星系和宇宙中其他東西時,一個明顯的問題急需解釋:為什麼宇宙中會有東西而不是什麼都沒有?當你考慮到宇宙的物理定律時,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棘手。宇宙似乎在物質和反物質之間是完全對稱的。
  • 怎樣證明我們的宇宙只有三維空間?
    宇宙擁有三維空間的直覺概念看來是毋庸置疑,畢竟我們只能上下、左右或者裡外地移動。但假如有更多的維度又會怎樣?它們是否一定會影響到我們?
  • 假如地球空氣裡的氧氣含量從21%提高到90%會怎樣?後果很嚴重
    假如地球空氣裡的氧氣含量從21%提高到90%,地球會怎樣?很顯然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初中的時候,化學課上我們可能都做過一個實驗,至少應該看化學老師做過吧,就是鐵在純氧中燃燒。90%的氧氣已經跟純氧相差無幾了,可以讓很多原本無法燃燒的物品燃燒起來,甚至不太粗的鐵絲都可以持續燃燒了……所以,如果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達到90%會怎樣?一點火星便能引燃整個森林,甚至是整個大陸,甚至石頭都可以燒起來……那麼會不會產生這個火星?一定會!
  • 假如一個文明先進十億年,他們會有多可怕?或正逃離母宇宙!
    這可能是一個需要超級腦洞的話題,因為我們的科學家一方面非常開放,他們認為宇宙中處處都是文明,假如你不信,還能拿出一堆數據用德雷克公式證明給你看,但你要是問他們,外星人來過地球沒?很抱歉,科學家們會舉出100個理由認為無法證明這個觀點,至於那UFO,都是浮雲!
  • 科普一下,假如太陽變成一顆黑矮星,我們的世界會怎樣?
    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太陽變成一顆黑矮星,我們的世界會怎樣?恆星都在不停地進行核聚變,當恆星內部沒有足夠的氫元素來維持這個過程的時候,恆星的壽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太陽因為質量不夠,沒法變成中子星。太陽末期會不斷地膨脹形成紅巨星,最終脫去外殼只留下一個核心,成為一顆白矮星,那麼變成黑矮星會怎樣?
  • 科普一下,假如地球的位置緊靠銀河系中心,世界會怎樣?
    晴朗的夜空中,我們在一些空氣好的地區會看到條狀銀河,這是因為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可以算作是郊區了。整個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個懸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光年。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地球緊挨著銀河系中心,世界會怎樣?
  • 再論《三體》中程心留下5kg生態球是否會導致宇宙無法重啟
    根據廣義相對論,關於我們宇宙有三種可能的圖景:正曲率(超球面)宇宙、負曲率(馬鞍面)宇宙和零曲率(平坦)宇宙。正曲率宇宙的未來將重新塌縮;零曲率宇宙將永遠膨脹,但會慢慢減速,但永遠不會減為0;負曲率宇宙將永遠加速膨脹。
  • 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所以我們得想個辦法,需要超越標準模型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宇宙。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然而,仍然有一個概念可以解釋標準模型沒有涵蓋的宇宙神秘部分:長壽的超對稱粒子,有時簡稱sparticles。但令人沮喪的是,最近對這些奇怪粒子的研究卻一無所獲。
  • 國產手機一旦失去谷歌安卓系統授權,海外市場將會怎樣?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失去軟體的硬體系統充其量是個沒有「生命」的載體,是一塊「板磚」,而沒有硬體支持的軟體系統,就象一個失去肉體的靈魂,只能在空中遊蕩。可以說,二者是缺一不可。無論是誰,失去一方,就意味著自身的價值也將失去。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國產手機一旦失去谷歌安卓系統授權,海外市場將會怎樣?
  • 假如掉入黑洞是怎樣的體驗?
    看到這個消息後,探長的一個朋友很認真的問,說要是人不小心掉進黑洞會怎樣?探長也仔細整理了一下思路,今天來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話說,在一個特殊的時機,你被陰差陽錯傳送到了黑洞周圍,在保證你初始生命安全的情況下,掉入黑洞前1小時,你可能還沒有感覺到周圍的異樣,但卻發現身體正在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