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電影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方式,那些新奇的想法,大膽的猜測,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事物,都經過電影將他們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而其中的科幻電影,以一種超前的概念和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成為了目前最受歡迎的電影種類之一。
但是這些科幻電影中大部分的場景都是存在著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比如我們經常聽到並且提到的反物質武器和光速飛翔等等,都是依靠反物質能源來實現的。
但是什麼反物質武器呢?這是一種什麼科技呢?現在依舊有很多人不了解。
當然,不只是大家不了解,就連我也只是聽過一點點,所以搜集了一些資料,在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早在1889年,英國科學家舒斯特,他就曾大膽的猜測並臆想了另外一個相反的世界,在他看來,「既然物質是由正負兩類電荷組成,那麼物質也應該有正反兩種。」
他甚至還預言,在宇宙空間中可能存在著反物質組成的恆星和星雲,然而舒斯特並沒有找到支撐這個預言的科學論證,因此,這僅僅是他的一個猜想而已。
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一個叫狄拉克的物理家才對反物質的存在做出了嚴格的理論論證,在這之後的數年,科學家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分別於1932年、1955年、1956年發現了反電子,反質子,與反中子,並在1995年成功的製作出了反氫原子,當物質與反物質結合時,便會發生高達100%的物質能量轉換,並且釋放高能光子,也就是科學家們口中常說的伽馬射線。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敢相信,氫彈的能量轉化率也僅僅只有0.7%而已,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計算,1克反物質湮滅所產生的的能量相當於4.3萬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
以人類目前的認知,如果想要實現曲率驅動技術,就必須依託於反物質能源,如果我們可以利用反物質能源那麼1克的反物質能源,就足以讓一輛百公裡耗油為10升的汽車跑一億公裡,或者將一架航空飛機送入太空。
我們人類目前已經有了製造反氫原子的技術,那為什麼到現在都還沒有應用呢?根據科學家計算,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每年只能製造10納克的反物質,而想要製造出1克反物質就需要大概一億年之久,並且因為反物質的特性,如果保存不當,便會發生湮滅。
最初研製反物質裝置
物質和反物質如果存放不當,一經接觸的話,就會發生一種恐怖的,前所未有的爆炸。
但是我相信,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反物質能源距離我們會越來越近,終有一天,我們會打破現有的認知利用反物質自由的在宇宙中遨遊!